沈陽導游詞范文3篇
沈陽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隨著旅游事業的發展,到沈陽的旅客人數有增無減。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大家準備的沈陽導游詞,歡迎參考!
沈陽導游詞范文1
沈陽是歷史文化名城。是一座歷史悠久的特大城市。因地處古沈水(今渾河)之北而得名(南面有渾河,山南水北為陽)。沈陽地區蘊育了遼河流域的早期文化。3萬年前,沈陽地區已有人類活動。早在72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上古人類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從春秋戰國時期燕國設立方城(侯城前身)起,沈陽的建城史已2600余年。沈陽素有“一朝發祥地,兩代帝王都”之稱。1620xx年,清太祖努爾哈赤建立的后金遷都于此,更名盛京。1636年,皇太極在此改國號為“清”,建立滿清國。1644年清世祖福臨,率滿清軍隊攻入關內定都北京后,以盛京為陪都。清初皇宮所在地——沈陽故宮,是中國現今僅存最完整的兩座皇宮建筑群之一。
沈陽作為老牌的中心城市,共和國的總裝備部,東北的核心。雖經歷過國有體制改革的痛,但二十一世紀上升勢頭尤其強勁,經仲量聯行的預測,沈陽和成都未來將占到中國城市辦公樓增長總量的一半以上,同時沈陽已崛起為首屈一指的零售物業市場。環境方面也一改傳統重工業城市的弊病,其最大的進步就是在20xx年6月11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將沈陽市列為聯合國生態示范城,這也是中國惟一入選該項目的城市。
沈陽是建國初期國家重點建設起來的以裝備制造業為主的全國重工業基地之一。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沈陽的工業門類已達到142個,到20xx年為止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000多家,地區生產總值7000多億元。
沈陽導游詞范文2
沈陽是東北地區的經濟、文化、交通和商貿中心、東北地區第一大城市。印象最深的是棋盤山滑雪,歷史積淀深厚,是一座風景優美現代化的大都市,世博園也很美。
沈陽是遼寧省的省會,被譽為“共和國長子”,是東北地區的經濟、文化、交通和商貿中心、東北地區第一大城市、中國第四大城市、我國最重要重工業基地,素有“東方魯爾”的美譽。沈陽市政治、軍事、金融、外交機構林立,駐有沈陽軍區、中國人民銀行沈陽分行、民航東北地區管理局、東北電監會、沈陽鐵l路局、東北電網有限公司、審計署駐沈陽特派員辦事處、國土資源沈陽局、沈陽陸地搜救中心等中央直屬機構,以及美國、俄羅斯、朝鮮、日本、韓國、法國等六國駐沈陽總領事館和澳大利亞駐沈陽簽證辦事處。
沈陽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從設立候城,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1620xx年,努爾哈赤建立的后金遷都于此,將沈陽改名為盛京。20xx年后,皇太極在此改國號為“清”,建立清王朝,1644年清軍入關后,定都北京,而盛京則成為陪都。因此沈陽素有“一朝發祥地,兩代帝王都”之稱,并遺留有眾多的歷史文化遺存,如清沈陽故宮和清福陵、清昭陵等。
沈陽導游詞范文3
沈陽位于中國東北地區南部,遼寧省中部,以平原為主,山地、丘陵集中在東南部,遼河、渾河、秀水河等途經境內。沈陽是東北地區最大的鐵路、公路、航空交通樞紐中心,擁有東北地區最大的民用航空港,全國最大的鐵路編組站和全國最高等級的“一環五射”高速公路網。
沈陽是東北地區最大的中心城市,有“東方魯爾”“共和國第一長子”的美譽。沈陽是正在建設中的沈陽經濟區(沈陽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地處東北亞經濟圈和環渤海經濟圈的中心,工業門類齊全,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以沈陽為中心,半徑150公里的范圍內,集中了以基礎工業和加工工業為主的8大城市,構成了資源豐富、結構互補性強、技術關聯度高的遼寧中部城市群。沈陽擁有東北地區最大的民用航空港,全國最大的鐵路編組站和全國最高等級的“一環五射”高速公路網。溝通世界各大港口的大連港、正在開發建設的營口新港和錦州港,距沈陽均不超過400公里,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區位優勢,作為東北中心城市的沈陽,對周邊乃至全國都具有較強的吸納力、輻射力和帶動力。
沈陽森林面積為14.7萬公頃,草場面積為8.2萬公頃。水資源總量為32.6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面積11.4億立方米,地下水21.2億立方米。已發現各類礦產 36 種,其中探明儲量的礦種13種,煤20億噸,天然氣儲量107億立方米。沈陽地處遼寧中部城市群中心,150公里為半徑的范圍內,分布著鋼鐵基地鞍山,煤炭基地撫順,化纖基地遼陽,煤鐵基地本溪,石油基地盤錦,煤糧基地鐵嶺,電力基地阜新等7座大型工商業城市, 構成了經濟聯系特別緊密,市場容量巨大,發展前途十分廣闊的遼寧中部城市群體。不僅可為工業企業提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礦產資源,而且還是一個購買力極強的產品銷售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