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山峽導游詞(通用6篇)
2025山峽導游詞 篇1
野三峽景區,位于湖北省西南部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縣,其自然、生態、文化、旅游資源極為豐富。野三峽景區以清江景陽河峽谷及清江支流野三峽下游為核心景區,分為建始直立人遺址、野三峽峽谷、景陽河畫廊、黃鶴橋峰林4個游覽區和小西湖國際休閑度假中心。
其中,野三峽屬全國罕見的原生態風貌保存最完美的河谷,景陽峽是八百里清江最美河段,黃鶴橋屬巖溶地區最秀美的峰林地貌,小西湖則是一塊避暑、休閑、度假圣地。景區集有彩峽、奇峰、泉流、飛瀑、花樹、莽藤、古關、老街等8大景觀特色;更有距今195-215萬年,挑戰人類起源學說的“建始直立人”遺址、古生物化石洞群、湖北貝母原產地、景陽雞自然保護區、千畝關口葡萄基地、千畝牡丹基地、萬畝核桃基地、千年紫薇樹王等獨具特色的旅游資源;還擁有眾多的溶洞、暗河、天坑、地縫可望開發。
恩施野三峽景區集尋蹤探秘、山水觀光、生態休閑、民俗體驗于一體,被業界認為是湖北省最具成長性的旅游景區之一。行游其中,感受小西湖的清秀雋永、黃鶴橋的絕美雄奇、景陽關的古道雄關、景陽河的詩畫長卷、野三峽的神秘野趣,正可謂野山浮野水,野水環野山,山水相映,相依相融,足以讓人留戀忘返。
黃鶴橋峰林
黃鶴樓的古老傳說常被人們津津樂道,而此處黃鶴橋峰林得名的由來與黃鶴樓頗具淵源。傳說古時仙人乘黃鶴飛向天天際,在去往天宮的途中因被野三峽壯闊而秀麗的美景所吸引,不禁停留于此,駐足觀賞引頸長嘯和黃鶴棲息于此,后來仙人到天界之后向天宮中的神仙們介紹人間竟有如此美景,于是神仙們在來往天界與人間的時候常常跑到致力棲息,久而久之這里便成了連接天上與人間的橋梁,故得其名黃鶴橋。
站立在1300米海拔高的黃鶴橋峰頂上,斗膽向下俯瞰一眼群山峻嶺和清江玉帶,令人心悸的眩暈感迫使自己抬頭遠眺天際,而天邊的云海猶豫層次海浪般撲面而來,仿佛那仙人所道的天宮就在咫尺,所謂天上人間原來就在黃鶴橋峰林之間。
九疊泉瀑布
還未看夠兩岸絕美飛壁畫,卻漸聞水流潺潺聲,大家四處張望,甚感好奇。當船緩緩的停靠在山巖前,游人們已經爭先恐后地按動相機快門,咔擦咔擦聲和著九疊泉瀑布傾斜而下的流水聲自成明快的樂曲。話說這九疊泉瀑布的名稱由來還很有意思,順著瀑布所流經的石巖自上而下的數一數,還真是有九層石巖!當地人告訴我們這九疊泉瀑布的源頭乃是我們昨晚入住的小西湖國際大酒店前的小西湖里18處龍潭匯聚而成,涓涓的泉水經過天坑、伏流,最后匯入清江,形成壯觀的九疊泉瀑布。
龍灣大瀑布
龍灣大瀑布從兩頁畫卷正中間傾瀉而出,正巧頭天下過雨,這瀑布的水流是特別洶涌,落差高達百米龍灣瀑布仿佛駿馬奔騰而出,泛起的浪花在潭底形成一片濃濃的霧水,“聲若雷滾撼天地,勢如江翻騰蛟龍”。沿途還可見天浴瀑布、絲弦瀑布、琴弦瀑布、響水瀑布、羅漢撒尿等其它叫不出名字的瀑布。
龍泉溪
隨著畫舫的駛入,野三峽兩岸的山峰越來越窄,只覺得陡峭的山峰驟然鋪面而來,猶如平口緊縮。進入一片寂靜無聲之際卻漸聞泉水叮咚作樂,駛進才發現山頂灌木蔥蘢,植被繁茂的山谷里流泉飛瀑,魚翔淺底,好一副秀美的龍泉生態美景圖!
畫舫穿行其中,疑似誤入“水清魚讀月,山靜鳥談天”的境地。聽著曲曲山泉瀑布的悅耳樂聲,心曠神怡地在船頭仰望這片蔚藍天空的朵朵白云,深深地呼吸著這里純凈空氣,都市的喧囂煩擾早已拋諸腦后,仿佛心靈在這天地里終于找到了歇息安靜的角落!
2025山峽導游詞 篇2
野三峽黃鶴峰林景區是20__年獲評國家4A級景區,當初前來景區評定的國家旅游規劃設計研究的高院長、張博士兩位資深專家都被其門樓的創意文化元素吸引,深思片刻,脫口而出,其設計創意源于遠古建始直立人棲身洞穴而進化至棚居至部落寨門至干欄式建筑的進程,源于原始、粗獷、大氣的古寨與江南水鄉亭閣融于一體的建筑文化,自成一景,黃鶴峰林景區門樓是景區開發商原董事長黃木清先生創意設計的。除了剛才所講創意外,更有他對后繼事業的祈禱和期盼,走前門,臺階不高,易于入門,走后門,從基層起步,步步高升,后輩更比前輩高。
野三峽黃鶴峰林景區分三段,第一段從開門見山到黃鶴之巔,講的是廩君成長文化。第二段是從黃鶴谷到洞天福地,講的是廩君征戰文化。第三段是從參獅門到輪回長廊,講的是廩君遺跡文化。黃鶴峰林景區臺階共3598步,從游客接待中心到黃鶴之巔1599步,從黃鶴之巔到罷劍山是1999步,是景區建設者開發商獨具匠心設計的,這是天機,只有他知道玄機。
廩君得到玉皇大帝冊封后,成為一名巫師(又稱巴巫相)。當時人類還過著洞居和漁獵生活,住山洞、吃獵物,非常崇尚鬼神,因而對巫師特別崇拜,靠巫師占卜兇吉,預測未來,決定行止。巫師在人們心目中是“神”的化身,是人神對話的主要途徑。
新石器時代,在清江流域不僅居住巴氏一族,還居住著樊氏、瞫氏、相氏、鄭氏等部落。平日里,各部落和睦相處,相安無事。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清江以外的一些部落,開始了種植業和養殖業,逐漸強大起來,威脅著居住在清江流域還處于漁獵時代的各部落。于是,年輕的巴巫相想把樊氏、瞫氏、相氏、鄭氏等四個部落聯合起來,組成一個五姓聯盟,共同對抗外敵入侵,確保部族安全,四姓都表示贊同。
五姓聯盟誰來當首領?當時比現在民主公平。五姓部落決定綜合比試三種技能,誰勝出就推舉誰做王。一是比造船術,二是比兵法,三是比擲劍。關于兵法和擲劍后面景點有專門介紹。現在只介紹比試造船術。五姓部落約定,要用泥巴制作土船,載人后能夠在水面上航行就算贏。巴巫相造船水平最高,所造的船叫做“黃鶴舟”,俗稱“彎豆角”。他是用了一根千年古樹,將其一端鑿成鳳凰頭,另一端刻成孔雀尾,用白砂泥(又叫觀音土)和生漆混合涂在船體上,取火將木心燒空再涂泥巴,就形成了外觀與黃土顏色無異樣的“土船”,不易被其它人察覺。比賽的時候,樊、瞫、相、鄭四姓的船由于是用泥巴所做,都沉沒了,唯有巴巫相的船載人不沉沒,眾皆嘆服。
2025山峽導游詞 篇3
國家AAAA級景區--恩施野三峽綜合旅游區,位于湖北省西南部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縣,其自然、生態、文化、旅游資源極為豐富。景區規劃總面積155平方公里,地跨花坪、高坪、景陽三鎮,東與巴東縣毗鄰,西與恩施市接壤,北依重慶市的巫山、奉節兩縣,是建設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恩施清江民俗風情游板塊的重要節點。恩施野三峽綜合旅游區以清江大峽谷的景陽河段及清江支流野三河下游為核心景區,分為建始直立人遺址、水上恩施-清江大峽谷、恩施之巔-黃鶴峰林、清江明珠-蝴蝶巖4個游覽區和小西湖國際休閑度假中心。其中,清江大峽谷屬全國罕見的原生態風貌保存最完美的河谷,景陽河是八百里清江最美河段,黃鶴峰林屬巖溶地區最秀美的峰林地貌,小西湖則是一塊避暑、休閑、度假圣地。景區集有彩峽、奇峰、泉流、飛瀑、花樹、莽藤、古關、老街等8大景觀特色;更有距今195-215萬年,挑戰人類起源學說的“建始直立人”遺址、古生物化石洞群、湖北貝母原產地、景陽雞自然保護區、千畝關口葡萄基地、千畝牡丹基地、萬畝核桃基地、千年紫薇樹王等獨具特色的旅游資源;還擁有眾多的溶洞、暗河、天坑、地縫可望開發。景區屬清江流域土苗歌舞之鄉,最有代表性的有世界百首優秀民歌之一的《黃四姐》、“土家交響樂”絲弦鑼鼓、非物質文化遺產《鬧靈歌》、馳名中外的“土家背鼓”、動人心魄的“花坪火龍”等一大批文化資源,都是有別于武陵山其他的土苗文化精品。同時,景區內還集中了較多的歷史文化遺址和名勝古跡,如辛亥革命名人朱和中故里和中街、章太炎親筆題詠的小西湖、川湘咽喉景陽關、恩(施)宜(昌)古大道,還有雙土地老街、土司大寨、石柱觀、五峰山、向家大院及眾多的地主莊園建筑遺存。根據旅游資源定量分析評價,初步探明的恩施野三峽綜合旅游景區有五級旅游資源4處,四級旅游資源30處,三級旅游資源27處,二級旅游資源2處,景區總評分85分,達到四級以上標準。其旅游資源特質符合現代旅游新潮流——回歸自然,追溯歷史,體驗文化。
景區的交通及區位條件十分優越。景區距離滬渝高速公路高坪互通僅2.5公里,距火車站半小時車程,距宜昌1個多小時車程,距武漢和重慶5個多小時車程,正在開發建設的清江“黃金水道”以及連接川湘的天二公路均從景區通過,交通便捷。
景區集尋蹤探秘、山水觀光、生態休閑、民俗體驗于一體,被業界認為是湖北省最具成長性的旅游景區之一。行游其中,感受小西湖的清秀雋永、黃鶴峰林的絕美雄奇、景陽關的古道雄關、景陽河的詩畫長卷、蝴蝶巖的神秘野趣,正可謂野山浮野水,野水環野山,山水相映,相依相融,足以讓人留戀忘返。
景區計劃5年內打造成國家AAAAA景區,使之成為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的精品景區和清江中游的一顆璀璨明珠。
2025山峽導游詞 篇4
小山峽風景片區位于云貴交界的中屯鄉翟底河,南距縣城20公里,交通方便,距川、滇、黔主要公路干線500米,整個風景片區集山、水、溶洞、峽自然景觀于一體。輕舟漫游翟底河,盡覽兩岸“小山峽”雄、險、奇、秀的自然風光,曲徑通幽,仿佛置身于“桂林山水”之中。尤以躲軍洞里,回波洞最為壯觀。
傳說清朝太平天國運動進行尾之際,石達開的部隊在四川被擊敗后,殘部經過長途爬涉,來到烏蒙深山,最后選擇了小山峽來躲避清軍的殘酷圍剿,在躲軍洞里,他們信念不變,血戰到底,堅持到咸豐十年(1862年),終因彈盡糧絕,義軍在巖壁上刻下“天心雖已去,人力可回天”的悲壯詩句殉難,至今還有太平軍的兩米旗桿置于懸崖峭壁中。后人把該洞定名“躲軍洞”。
小山峽景點:
回波洞:
回波洞與躲軍洞兩岸呼應,進入洞中,鐘乳石密布,移步換景,有如“騰云神龜、孔雀開屏,雄獅回洞、二龍搶寶,地下長城,天象淺水,慈航普渡、群龍朝拜,夫妻迎賓”諸多景點,美不勝收。
躲軍洞:
躲軍洞在鎮雄縣翟底河西岸中屯,南距縣城20公里。翟底河古名直料河,是烏江的支流。躲軍洞是苦難人生的庇護所。
2025山峽導游詞 篇5
從古到今,人們無不贊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刻畫出的驚人杰作――長江三峽。你看那雄偉的夔門,幽美的神女峰,秀美的小三峽……古老的大昌歷歷在目。今天我終于有幸來到這里,發現真是百聞不如一見啊。
我曾經領略過波瀾壯闊的黃河,欣賞過清澈見底的漓江,卻從未看見過長江這樣的水。長江的水真長啊,蜿蜒數千里,一眼望不到頭長江的水真深呀,扔下一個石頭,只聽到卟咚一聲,石頭就不見了去向長江的水真急呀,好像一位趕集的老奶奶,焦急而又耐心的流著。我曾經攀登過紅葉似火的香山,翱游過道教勝地武當山,卻從未看見過三峽這里的山。
三峽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像神女,像獅子……峰巒雄偉,連綿不斷三峽的山真綠啊,深的,淺的,明的,暗的……綠的難以形容三峽的山真妙啊,“觀音坐蓮臺”、“九龍護靈芝”……每一個山峰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一個山峰都是一個美妙的神話。這樣的山環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滋潤著這樣的山,再加上兩岸猿聲不斷,峽中綠樹奇峰,江上輪船飛馳,讓人感到像是走進了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 萬
2025山峽導游詞 篇6
長江,我國的第一大河,全長6300余公里。它流經四川盆地東緣時沖開崇山峻嶺,奪路奔流形成了壯麗雄奇、舉世無雙的大峽谷——長江三峽。
長江三峽,中國10大風景名勝之一,中國40佳旅游景觀之首。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奉節的白帝城,東到湖北宜昌的南津關,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段峽谷的總稱,是長江上最為奇秀壯麗的山水畫廊,全長192公里,也就是常說的“大三峽”。除此之外還有大寧河的“小三峽”和馬渡河的“小小三峽”。這里兩岸高峰夾峙,港面狹窄曲折,港中灘礁棋布,水流洶涌湍急。“萬山磅礴水泱漭,山環水抱爭縈紆。時則岸山壁立如著斧,相間似欲兩相扶。時則危崖屹立水中堵,港流阻塞路疑無。”郭沫若同志在《蜀道奇》一詩中,把峽區風光的雄奇秀逸,描繪得淋漓盡致。我國古代有一部名叫《水經注》的地理名著,是北魏時酈道元寫的,書中有一段關于三峽的生動敘述:“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元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見曦月……”。
三峽地跨兩剩兩岸崇山峻嶺,懸崖絕壁,風光奇絕,兩岸陡峭連綿的山峰,一般高出江面700-800米左右。江面最狹處有100米左右;隨著規模巨大的三峽工程的興建,這里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游熱線。
三峽旅游區優美景區眾多,其中最著名的豐都鬼城,忠縣石寶寨,云陽張飛廟,瞿塘峽,巫峽,西陵峽,宏偉的三峽工程,大寧河小三峽等。
游三峽有三條路線可選:1、從重慶順江而下快節奏地觀賞三峽的奇特風光;2、從上海、南京、武漢逆流而上游覽長江沿途美景;3、從三峽的東口宜昌出發飽覽神奇美麗的長江三峽風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