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武當山導游詞(精選3篇)
寫武當山導游詞 篇1
大家好!非常高興為大家服務,下面我為大家介紹一下武當山。
北武當山,位于山西省呂梁地區方山縣境內,古稱龍王山,又名真武山,明代修復玄天大殿后,根據非玄武不足以當之之意,更名為武當山,因位于北方,故改稱北武當山。這里既有賞心悅目的自然景觀,又有歷史久遠的人文景觀,是我國北方著名的道教圣地。1990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民族宗教事務局批準為道教活動場所,1994年1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我。
北武當山原是“五里土路五里沙,五里石階往上爬”。現公路早已開 通,乘車可達萬神廟,上山石階有1455級,險峻處均置有鐵索扶手。此山坐落在群山環抱之中,其自然景觀奇峻秀麗,素有“春粉、夏綠、秋紅、
冬白”之譽,加上陡峭險峻的石階、古老恢宏的廟宇,可謂集“雄、奇、險、秀”于一體。
萬為奇異壯觀的是,千姿百態的古松和天然雕飾的怪石,如:仙人指路松、擎天探海松、鴛鴦松、龜蛇頭智、古猿望日、石豬受難……個個形態逼真、栩栩如生。峰頂建有真武廟,據古碑記載,創建于唐時,重修于明季,山上我個大小廟宇有道教活動,鼎盛時期在明、清兩代,每逢農歷三月初一至初三,是古廟會期,屆時香煙繚繞,游人云集。
北武當山道觀現有道人十多個,觀內存有泥塑、壁畫、石碑等文物,具有珍貴的歷史研究價值。當代文人學者登臨此山,無不題詞作畫;香客游人游歷此山,無不流連忘返。
寫武當山導游詞 篇2
很榮欣能帶領你們來參觀武當山的風景,我叫孫金印,你們可以問我喊小孫或(孫導),好啦,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游覽武當山莊吧!
各位旅客,現在我們面前的這尊雕像就是張三豐,張三豐正是這武當山的創始人,正所謂是武當山的一代宗師,張三豐一共活了一百歲,正當在他一百歲的時候,他就創出了太極拳,在他臨死,他就把太極拳傳授給了他八個徒弟中最得力的弟子也是他最小的弟子張無忌。
張無忌下山后學會了名揚天下的乾坤大挪移,遇見了他的外公,當上了魔教的教主。
好了,各位的旅客,先說的這兒,各位到別的地方參觀參觀吧,三個小時以后我們再在這兒會和。
寫武當山導游詞 篇3
大家好,我是盧導,歡迎大家來到這風景優美的武當山。
武當山是1994年12月被入為世界遺產的。武當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丹江口市西南,又名太和山、玄岳山,屬大巴山東段,是我國著名的道教圣地。相傳道教信奉的“真武大帝”即在此修仙得道飛升,也是武當拳術的發源地。武當意為“非真武不足當之”。名勝區面積為321平方千米,有眾多的自然勝景和人文勝景,主要包括三潭、九泉、九井、九臺、十池、十石、十一洞、二十四洞、三十六崖和七十二峰等,組成了一幅瑰麗無比的.風景。
武當山有許多的宮殿,有紫霄殿復真觀太和殿金殿還有許多的宮殿。當年張三豐是這里的掌門人,是唐代的時候建的。當武當山建起的時候,唐代被元朝消滅。現在雖然許多宮觀已成瓦礫,然而現存的建筑仍透著宏偉和精美,而且有許多絕妙之處令人稱奇。如復真觀一座五層高樓中,有一柱支撐十二根梁枋的結構奇特的杰作;九曲黃河墻可傳遞聲音,與北京天壇回音壁異曲同工;轉身殿里的大鐘在撞擊時殿內幾無聲息,而殿外卻分明聽到鐘聲裊裊;山巔那座銅鑄鎏金的金殿是一件工藝珍品,圍繞著它有幾大奇觀,其中之一為“雷火煉殿”:古時金殿未有避雷設施,雷雨天時,金殿四周往往電光閃爍,火球翻滾,景象絢麗萬千,而每次雷擊過后金殿不僅分毫未損,而且燦然如新……凡此種種使人不由得為古人的智慧發出由衷贊嘆。
武當山真是風景到處是美麗。希望你有機會去細細游賞哦。奉的“玄天真武大帝”的發跡圣地。
延伸閱讀:武當山傳說
傳說,元代末年朱元璋在起兵打天下的時候,有一次在和元軍交鋒時遭到元軍的重創,不料竟然落的個全軍覆沒,只剩下自己一個孤家寡人,其狀真是慘不忍睹。
在僥幸中拾得條性命的朱元璋在倉惶的逃命中竟慌不擇路,在忙亂中逃到了武當山下的一座小小的茅草庵里。一進茅草庵,朱元璋就“嗵”地跪在地上央求里面的道士道,“師傅救我!”
那庵里的道士說“你叫我怎么救你啊?我要是現在救了你,那元軍的追兵一會兒到了還不把我這茅草庵給燒了呀!要是我這茅草庵被燒了,你叫我到哪里去住啊?”
情急中朱元璋聽后拍拍胸脯說,“這個嗎你就不用擔心了!不就是一座茅草庵嗎?如果今天你救了我,以后我要是坐了江山了,我賠你一座金殿就是了嗎!”
那庵里的道士聽后是將信將疑,不過見朱元璋也實在是可憐,不由得心中有了幾分同情。于是那道士便讓朱元璋站在茅草庵前的柏樹下,然后口中念念有詞的給他施了個隱身法,朱元璋立刻就隱形不見了。
一會兒元軍追來后問道士,“朱元璋哪里去了?”,道士說,“不知道。”元軍在茅草庵附近到處找也找不到朱元璋的影子,于是元軍在一氣之下便放了一把火燒了道士的茅草庵。
等元兵走遠后,朱元璋從柏樹下走了出來,一看是茅草庵不見了,再一看發現連老人也不見了。朱元璋心里一想,大概是今天是遇到高人了。因此他在得了天下以后,為了兌現他對道士許下的諾言,就傳旨他的四兒子燕王朱棣在武當山為真武神建造了一座金殿。
接旨后他的四兒子燕王朱棣就派侍郎郭進等上武當山勘測選址,并調集了全國的能工巧匠由工部大臣親臨督工,在武當山大興土木精心施工,終于在明永樂十四年(1416年)在天柱峰頂端建造起銅鑄鎏金仿木構重達80多噸金碧輝煌的建筑-金殿。
重檐疊脊、冀交飛舉的金殿,是整個武當山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道教建筑之一。雖經歷500多年風雨雷電,至今仍金燦絢爛輝煌如初,成為中國古建筑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