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小小三峽導游詞(通用8篇)
巫山小小三峽導游詞 篇1
親愛的游客朋友們:
歡迎您走進三峽人家風景區。我叫,是各位的導游,很高興與大家相遇相識。在此我衷心祝愿峽江的青山綠水能帶給大家一份好心情,也希望三峽人家能給大家一種別樣的風情體驗!
各位朋友,我們的游船現在是航行在燈影峽中,正在駛向龍進溪碼頭。借此時間,我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三峽人家的自然風光和淳樸風情。
三峽人家風景區位于長江三峽中最為奇幻壯麗的`西陵峽境內,三峽大壩和葛洲壩之間,跨越秀麗的燈影峽兩岸,面積14平方公里。三峽人家石牌之美,美在“灣急、石奇、谷幽、洞絕、泉甘”,它包括龍進溪、天下第四泉、野坡嶺、燈影洞、抗戰紀念館、石牌古鎮、楊家溪漂流等景區,其旅游內涵可以用“一二三四”來概括,即:一個館(石牌抗戰紀念館),兩個特別項目(三峽人家風情項目和楊家溪軍事漂流項目),三個第一(三峽第一灣——明月灣、中華第一神牌——石令牌、長江第一石——燈影石),天下第四泉——蛤蟆泉。其中三峽人家風情項目又分為水上人家、溪邊人家、山上人家、今日人家。古往今來,歷代文人騷客寫下了許多優美的詩文,如唐代李白,北宋歐陽修、蘇轍、黃庭堅,南宋陸游,清代張之洞,還有現代大詩人郭沫若等等。詩人們用他們的靈性之筆,或寫三峽人家,或寫櫓聲帆影,或寫蛤蟆甘泉,或寫青山飛瀑,或寫秀峰奇石……讀了這些詩篇,恍若身臨其境,飽覽了三峽人家石牌的神奇景色和濃郁風情。
巫山小小三峽導游詞 篇2
各位朋友:
大家好!
神女家鄉、人類搖籃、紅葉王國——巫山歡迎您的到來!我叫,是大家今天巫山小三峽之行的導游員。“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所以我很榮幸、也很高興能為各位遠道而來的朋友服務,希望能帶給大家值得美好回憶的一天!
巫山小三峽是大寧河下游流經巫山境內的龍門峽、巴霧峽、滴翠峽的總稱。這三段峽谷全長60公里。小三峽與長江大三峽毗鄰,林木翠竹20000多畝。1981年小三峽從正式對外開放,立即震動世界,引得無數世人游覽。1991年評為“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20__年評為“國家4A級旅游區”、20__年首批評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還被評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重慶文明景區”、“重慶安全景區”等各項美譽。歷屆黨和國家的領導人、吳邦國、賀國強、李鵬、喬石、李瑞環、王兆國、吳儀、曾培炎、汪洋、鄒家華、錢其琛,以及眾多國外政要都曾先后到此游覽。稱贊巫山小三峽為“人間仙境!棒!棒!棒!”李鵬為其題詞 “中華奇觀”、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為其題詞 “天下絕景”、錢其琛為其題詞“小三峽風景秀麗名不虛傳”。
現在我們的游船正在蓄水后的大寧湖中航行,利用這段時間,我把巫山的基本情況向各位朋友做簡要介紹。巫山,地處重慶市最東緣,譽為“渝東門戶”。東臨湖北省巴東縣,南接湖北省建始縣,西抵重慶市奉節縣,北依重慶市巫溪縣,東北與神農架林區接壤。地處長江三峽庫區的腹心,全縣幅員面積2956.78平方公里,總人口58.83萬人。
巫山,地形十分復雜。南北高中間低,峽谷幽深,巖溶(喀斯特)發育,山地面積占百分之九十六,丘陵平壩僅占百分之四。大巴山脈、巫山山脈、七曜山脈匯聚巫山,百萬雄峰,直插云霄,溝壑縱橫,植被豐茂。海拔156米(蓄水前71.3米)至2680米,溝谷切割深度多在500米以上。“萬峰磅礴 一江通,鎖鑰荊襄氣勢雄。田野縱橫千障里,人煙錯雜半山中”是巫山地貌景觀的真實寫照。
巫山,歷史悠久,作為歷代郡縣治地就有二千多年的歷史。歷代封建王朝之所以在此設郡立縣,主要是因為這一帶峰巒連綿,地勢險要,遠為巴蜀咽喉,近作夔門鎖鑰,勢如劍閣,堪稱三峽津隘。不知道大家在碼頭停留的時候是否注意到長江南岸的大山,大山山脊和山坳成“從”字形排列,加上天地兩線,形狀如“巫”,所以有一種說法是巫山以山形得名,另一種說法是巫山因人而得名:據光緒《巫山縣志沿革》云:“唐堯時,巫山以巫咸得名。”民間傳說,巫咸是一個神醫,堯帝將盛產珍貴中草藥的這一方山川封給他,所以稱巫山。早在戰國時期,巫山即為楚國的巫郡(酈道元《水經注·江水》云:“江不經巫縣故城南,縣故楚之巫郡也。”)秦漢時期,先后稱巫郡、建平郡。隋文帝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改名巫山縣,一直沿用至今。
各位朋友,隨著三峽工程的推進,巫山老縣城告別了昨日的輝煌,已沉入水下50米深處。20__年12月巫山老城全部拆遷完畢。20__年6月10日晚8時,三峽水庫蓄水至135米,巫山老城全部淹沒。現在位于長江與大寧河交匯處拔地而起那座山水園林小城,這就是巫山新縣城。新城占地約5平方公里,是老縣城的4倍,人口8萬多,轄12個居委會,均以著名的巫山十二峰命名。主干道廣東路橫貫東西,長3.6公里,寬24米,人行道與車道分離。神女大道縱向南北,從江邊直上山尖,穿越主干道,形成城市的主軸線,五橫三縱的道路交通網絡已經形成,“一路一燈一景、一街一樹一花”,每條路的行道樹都各具特色。入夜,燈飾工程百花齊放,10平方公里的'大湖倒影著美麗的新城,展示出這座城市的'燦爛。群山環抱,分外妖嬈。各具特色的三大廣場,充滿了異國風情的歐街,正在全力打造的濱江大道,使巫山這座移民新城成了三峽旅游線一顆璀璨的明珠。巫山新縣城先后獲得了“全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和“中國最佳優秀旅游城市”等榮譽稱號。
“高峽出平湖,平湖在巫山。”,同志在1956年寫了《水調歌頭·游泳》,一時傳遍大江南北。此詞的下闋與今天的巫山驚人的一樣,都變成了可以逐句對照的現實。
“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云雨……”三峽大壩橫斷長江,三峽波濤立即平靜,防洪發電千秋偉業,半個中國電力充足,一個瑰麗而浪漫的夢,在今天成了不可想象的奇跡。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巫峽長江大橋,三峽庫區唯一建在峽口上的大橋,遠看精致,近看雄渾,大橋與整個巫峽口,與蓄水后的湖面結合得相當完美,在夢幻般的湖光山色之間,增添了一抹更具魅力的亮色。
“高峽出平湖”。新城下,大橋邊,這就是6平方公里的神女湖。一湖平水,少了滾滾東去、驚濤裂岸的險峻,卻多了細數山川、品位文化的溫馨。這一彎美麗的彩虹,正是高峽平湖的結點。連起了巫山縣城及其周邊眾多的景點,為游客更好地游覽巫山帶來了方便。
“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大橋北岸,神女廟已經完成一期工程,十余個古建筑復建工程將在此展開,結合江東旅游開發,巫山民間關于神女的傳說、巫山豐富的民俗文化將在此找到恰當的展示場所。以后還將復建古棧道直通神女峰,再拓寬人行道直上峰頂。兩千年前的故事和新時代的傳奇在對望中交相輝映,神女文化的內涵更具穿越時空的震撼力。
巫山小小三峽導游詞 篇3
親愛的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我是,八年級四班的小導游。今天,讓我們一起欣賞三峽的美景。
三峽既然700里,兩邊都是山,不缺。相信這段話大家都很熟悉。沒錯,這就是《水經注》里李道元描述的三峽。首先我們來看看三峽,顧名思義,自然有三峽。這三個三峽是瞿塘峽、巫峽、西陵峽。其中,巫峽是三峽中最長的,其次是西陵峽。巫峽雖然短,但地勢險峻,最有意思。
高聳入云的三峽群山陡峭壯麗,站在山頂上,遠遠地看著它,仿佛所有的風景都被踩在腳下,云就在你的周圍,這在其他山中都是相當壯觀的,天空下都顯得矮小.如果你在夏天游覽,讓你驚嘆的不是連綿不斷的人群,而是急而猛的水流。夏天,水沖上了山,連水路都被沖走了。如果乘船旅行,一定要選擇有經驗的`船夫,否則你的船會像氣球一樣隨波逐流,你的旅行會變成一次刺激的漂流。相比之下,春天和冬天的水要安靜得多。白色的急流,碧綠的深潭,婆娑的碧波,都讓人心曠神怡,向往不已。山村的影子映在水中。如果你仔細看,你甚至可以看到魚和細石!瀑布從山澗流下,真的有點長江的意境。秋天,好猿經常唱歌,讓人覺得杯子里涼涼的。
夏天,三峽如箭在弦;春天的三峽浩浩蕩蕩;冬天的三峽,清流見底;深秋,三峽悲涼婉轉。讓你的心隨長江流過三峽。
巫山小小三峽導游詞 篇4
親愛的游客朋友們:
巫山小三峽長江三峽段的第一大支流——大寧河下游在巫山境內的龍門峽、巴霧峽、滴翠峽三段峽谷的總稱。她一江碧水、奇峰壁立、竹木蔥蔥、猿聲陣陣、饒有野趣,是一處巧奪天工的自然畫廊。峽內有多姿態多彩的峻嶺奇峰、變幻無窮的云霧繚繞、彎來拐去的激流險灘、清幽秀潔的飛瀑清泉、千姿百態的鐘乳倒懸、神密莫測的懸巖古洞、栩栩如生的天然雕塑、茂密繁盛的山林竹木、色彩斑斕的卵石灘,是一處玲瓏奇巧的峽谷盆景;有追逐嬉戲的`頑皮猴群、成雙結對的鴛鴦戲水、展翅紛飛的各種水鳥、暢流碧水中的數種魚類,綠郁蔥蔥的竹林中百鳥啼鳴的歡歌笑語隨處可聞,是一處不可多得的動物王國;還有迷存千古的巴人懸棺、令人費解的古棧道、風韻猶存的大昌古鎮,是一處珍貴難忘的歷史遺跡。
巫山小小三峽是大寧河小三峽姊妹峽,因比大寧河小三峽更小,故名“小小三峽”。馬渡河是大寧河的一條支流,它由三撐峽、秦王峽、長灘峽三段峽谷組成,全長20公里,這里奇峰多姿、山水相映、風光旖旎、水流平緩、清澈見底,兩岸懸崖對峙,壁立萬仞,河道狹窄,天開一線,幽、秀、翠、美、怪、奇集于其中,像一處玲瓏奇巧的峽谷盆景,有著擋不住的誘惑。而最吸引人的莫過于集休閑旅游、體育鍛煉為一體的有驚無險,安全開心、樂趣悠悠的回歸大自然的自我參與式水上漂流。它是小三峽風景區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一朵絢麗的奇葩。
巫山小小三峽導游詞 篇5
親愛的游客朋友們:
三峽壯美的山川孕育、熏陶并激勵著人們的情感。詩人一踏上長江三峽,就才情迸發、詩情涌動,“三峽”也就隨著詩歌在中國文學史成為令人向往的地名。
中國詩歌史上最沉重、最深刻、最痛快、最雅致的詩篇有相當數量都與三峽有關。
屈原《九章》、《九歌》里大量的篇章謳歌了三峽的.風土人情;宋玉的《神女賦》和《高塘賦》使“巫山云雨”變成了長江三峽的代名詞;李白三到三峽,一首《早發白帝城》成為千古絕唱;白居易在三峽為官,寫了200多首詩;曾在云陽和奉節白帝城旅居兩載的詩圣杜甫,作詩437首,寫下了“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等名篇佳作,占到杜甫傳世作品的一半。
劉禹錫曾任夔州(今奉節)刺史,發掘出當地民歌竹枝詞,開一代新風,一曲古典情歌“楊柳青青將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讓竹枝詞這種藝術形式走上文壇,使三峽地區民歌在文化史上放射出奪目的光輝。
李商隱的“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聲情并茂。歷代的大詩人,多在三峽有過杰作。這座長達193公里的峽谷,不僅僅是軸山水長卷,更是座詩書長廊。可以說三峽就是一首壯麗的詩歌,每一段峽谷,每一片江面,無不平仄和諧。從雄壯的瞿塘峽,到婉約的巫峽,再到行云流水的西陵峽,三峽是段落分明而又酣暢淋漓的黃鐘大呂。
巫山小小三峽導游詞 篇6
親愛的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我是八年四班的小導游。今天,讓我們來欣賞一下三峽的美麗風景。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相信這段話大家再熟悉不過了。沒錯,這是酈道元在《水經注》中所描寫的三峽。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三峽,三峽顧名思義,自然有三個峽。這三個峽分別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其中,巫峽是三峽之中最長的,第二個是西陵峽,巫峽雖然很短,卻地勢險峻,最為有趣。
三峽的山,高聳入云,險峻壯美,蹬上山頂,像遠處眺望,仿佛一切景物都被踩在腳下,云層都圍繞著你一般,頗有一股“一覽眾山小”的氣勢。如若你在夏季來參觀,令你驚嘆的并不是連綿不斷的群上,而是又急又猛的水。夏季的水都沖上了山嶺,連航道都被水沖斷了,如果你乘船旅行,定要選個有經驗的船夫,不然你的船就會像氣球一般隨波逐流,你的旅行,就會變為一場刺激的漂流了。相比之下,春冬之時的水可安靜多了,白色的急流,碧綠的深潭,回旋的清波,無不讓人感到放松和向往。水中倒映著山村的影子,再看仔細點,你甚至都能看清游魚和細石呢!瀑布從山澗奔流下來,真有點“長江之水天上來”的`意境。到了秋天,好處的猿猴時常鳴叫,使人感到杯中涼之情。
夏季的三峽,湍急似箭;春天的三峽,浩浩蕩蕩;冬日的三峽,清流見底;深秋的三峽,悲涼婉轉。讓你的心隨著長江之水流經三峽。
巫山小小三峽導游詞 篇7
親愛的游客朋友們:
大寧河小三峽即為著名的巫山小三峽。大寧河發源于陜西省平利縣的中南山,流經重山峻嶺和大小峽谷,一路容納百川清流,穿過巫溪、巫山之間的云崖險峰,注入巫峽西口的 浩浩長江。大寧河千姿百態,神秘莫測,過去長期隱匿無聲,近年由于我國 旅游事業的發展,它初露真容,即一鳴驚人。有人贊頌它“不是三峽,勝似 三峽”,“神矣絕矣,嘆為觀止矣”。大寧河小三峽是龍門峽、鐵棺峽和滴翠峽的統稱,它是大寧河風景的精華所在。小三峽南起巫山縣,北至大昌古城,全長約60公里。
龍門峽 從巫山縣逆水而上,第一個峽谷就是龍門峽,峽長約3公里,峽口猶如瞿塘峽中的“夔門”,峽口兩岸峭壁高聳入云,峰峰相對,形若一扇扇鐵門,雄奇壯觀,故有“小夔門”之稱。進峽后,兩岸峰巒聳立,絕壁摩天,懸崖上翠竹垂蘿,搖曳多姿。河東巖壁上,有一清泉汩汩流入河中,人稱“龍門泉”;河西絕壁上可見一方方的石孔,有序地延伸300余公里直到黑水河,這些石孔即為古棧道的遺跡。
滴翠峽 繼續前往就是小三峽中最長、最迷人的滴翠峽。滴翠峽長約20公里,峽中鐘乳石遍布,石石滴 水,處處蒼翠,故名滴翠峽。峽中有座巨大的'赤壁山陡立河岸,其通體赤黃生輝,小木船從其腳下經過,猶如巨人足旁的螞蟻,這就是寧河十二景之一的“赤壁摩天”;赤紅色崖壁上掛滿蓮花般鐘乳石的就是“紅屏翠蓮”;那直立江心的“關門巖”恰似巨扉鎖關,使船無路可行,緊逼巖前卻見大門開啟一縫,然剛擠過門縫,回頭一看大門又合了起來,真令人驚奇。
大寧河小三峽以峰秀、景幽、灘險、石美為其特色。久居大都市的旅游者定會感到稀奇古怪,宛如旅行在神話世界中。
巫山小小三峽導游詞 篇8
親愛的游客朋友們:
大寧河小三峽即為有名的巫山小三峽。大寧河發祥于陜西省平利縣的中南山,流經重山峻嶺和大小峽谷,一路包容百川清流,穿過巫溪、巫山之間的云崖險峰,注入巫峽西口的浩浩長江。大寧河千姿百態,神秘莫測,從前長期隱匿無聲,近年因為我國游覽事業的發展,它初露真容,即一舉成名。有人贊揚它“不是三峽,勝似三峽”,“神矣絕矣,嘆為觀止矣”。大寧河小三峽是龍門峽、鐵棺峽跟滴翠峽的統稱,它是大寧河景致的精髓所在。小三峽南起巫山縣,北至大昌古城,全長約60公里。
龍門峽從巫山縣逆水而上,第一個峽谷就是龍門峽,峽長約3公里,峽口猶如瞿塘峽中的“夔門”,峽口兩岸峭壁巍峨入云,峰峰絕對,形若一扇扇鐵門,雄奇壯觀,故有“小夔門”之稱。進峽后,兩岸峰巒矗立,絕壁摩天,懸崖上翠竹垂蘿,搖曳多姿。河東巖壁上,有一清泉汩汩流入河中,人稱“龍門泉”;河西絕壁上可見一方方的石孔,有序地延長300余公里直到黑水河,這些石孔即為古棧道的陳跡。
鐵棺峽出了龍門峽,就是著名險灘“銀窩灘”了。這里山回水轉,灘險流急,實為航程上的'險途。過了險灘即進入鐵棺峽。鐵棺峽長約10公里,這里兩岸危峰兀立,構成一組組自然雕塑,個個妙不可言。東岸崖壁上有一金鱗閃閃的長巖,很像從天外漫游歸來的巨龍,且龍首已經進洞;對岸山腰有一溶洞,洞口有塊黃色圓石,如同正欲出洞的猛虎;西岸懸崖下有串串倒懸的鐘乳石,其樣子容貌像是兩匹駿馬,其頭已進山,但馬尾和后腿還在山外。于是人們就給它們分辨取名為龍進、虎出、馬歸山。此外在河東岸離水面四五米高的絕壁石縫中還有一具玄色的懸棺,俗稱“鐵棺材”,鐵棺峽一名即由此而來。據考這“鐵棺”乃是戰國時代巴人的懸棺,其并非鐵鑄,僅因其色類似而言。目前懸棺群保留最完好的是巫溪縣東北25公里的荊州壩,那里有24具黑棺。
滴翠峽持續前往就是小三峽中最長、最迷人的滴翠峽。滴翠峽長約20公里,峽中鐘乳石遍布,石石滴水,處處蒼翠,故名滴翠峽。峽中有座宏大的赤壁山陡破河岸,其通體赤黃生輝,小木船從其腳下經由,猶如偉人足旁的螞蟻,這就是寧河十二景之一的“赤壁摩天”;赤紅色崖壁上掛滿蓮花般鐘乳石的就是“紅屏翠蓮”;那豎立江心的“關門巖”恰似巨扉鎖關,使船無路可行,緊逼巖前卻見大門開啟一縫,然剛擠過門縫,回首一看大門又合了起來,真令人驚疑。
大寧河小三峽以峰秀、景幽、灘險、石美為其特點。久居大都市的旅游者定會覺得八怪七喇,宛如旅行在神話世界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