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榆次老城導游詞(精選4篇)
山西榆次老城導游詞 篇1
榆次老城占地100萬平方米,古建筑群和園林建筑面積60萬不方米。老城內有城隍廟、縣衙、文廟、鳳鳴書院、南北大街、市樓、思鳳樓、清虛閣、大乘寺、西花園、遺址公園、褚尚書書院、桑蕓故居等眾多歷史古跡和人文景觀。建筑斗拱交錯、重檐飛翹組成了廟、市、街、景合一特有的明清風格及宏偉景觀。20_年9月29日,“中國民間文化藝術博物館”在榆次老城揭幕,100萬平方米的老城與老城景區“館園合一”。整個景區分為6個區域:民間文化博展區、民間傳統文化演示區、民居文化區、市井商貿文化區、宗教文化區、文物古玩區。展品內容豐富,形象生動地介紹了中國民間習俗和民間文化。國內各大劇組在老城內成功的拍攝了《喬家大院》、《龍票》、《哥哥,你走西口》、《晉商》、《立秋》、《白銀谷》、《幻影神針》、《李衛辭官》等10余部影片。
常家莊園
山西榆次常家,中國對俄貿易之第一世家。常家事業長盛不衰之原委,就在于該族深謀遠慮,居富思危、課子苦讀、家學淵源,代代恪守“學而優則賈”的家訓,源源將優秀的文化人才輸送到商界,經商集團保證了持久精英,縱橫捭闔,將儒家思想與倫理道德完美地體現在經濟意識與經營活動中,實現了經濟理性與道德理性的合一,遂咸清代馳名中外之儒商望族。經之后近二百年的完善,建成百余處房屋四千余間,樓房五十余幢,占地六十萬平方米。院內樓廳臺閣,雕梁畫棟,精致恢宏,蔚為壯觀。另有七處園林,名花古木,高閣低亭,曲廊齋坊,水溪池潭,在千里堡墻八道堡門的環圍下,實現了主人可燕居、可耕讀、可修身、可遐想、可觀賞、可瀏覽、可悅心、可詠嘆等”八可”追求的理想精神莊園。現已修復的四萬平米宅第,八萬平米園林,雖只占原規模的四分之一,但基本上保持了莊園風格,再現了昔日風采。
后溝古村
榆次后溝古村位于榆次區東趙鄉,與壽陽縣相鄰,全村有75戶人家、280多口人,是榆次區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古村落,可考歷史可以上溯到唐代。村莊建筑接近陜北窯居,沿河岸依山勢而建,保留了磚窯三合院、四合院、獨立式窯洞等大量古建筑和精美的磚雕、木雕、石雕。村中精巧別致的古戲臺、觀音堂、菩薩殿,堪稱北方民俗文化的活化石。
山西榆次老城導游詞 篇2
榆次老城位于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是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在古城舊址上修筑進來的,迄今已有1420_年的歷史。是按照中國傳統規劃思想和建筑風格建設起來的城市,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堅強毅力的結晶。老城占地一百萬平方米,古建筑群和園林建筑面積六十萬平方米,景區建筑氣勢雄偉,造型優美,色彩絢麗,構造精巧,是一處優秀的以漢族古建藝術為載體的中國城市文化、政治文化、宗教文化、商業文化和民居文化的集結地。其地理位置獨特,是晉商旅游黃金線路的起點。縣衙、城隍廟等八大主要景點各具特色;多姿多彩的中國民間民俗藝術表演賦予老城靈氣與生機;50余部影視劇的取景拍攝逐漸使其在為華北最大的影視城。徜徉其間,古之思、民之魂、歷史的滄桑、民族的歸宿,各種情感油然而生。同時,晉中古樸的自然、歷史、人文、藝術、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置身其中有一種時光倒流之感。其宏偉的氣勢、精湛的藝術,完備的功能在全國罕見。
山西榆次老城導游詞 篇3
榆次老城占地100萬平方米,古建筑群和園林建筑面積60萬平方米。老城內有城隍廟、縣衙、文廟、鳳鳴書院、南北大街、市樓、思鳳樓、清虛閣、大乘寺、西花園、遺址公園、褚尚書書院、桑蕓故居等眾多歷史古跡和人文景觀。建筑斗拱交錯、重檐飛翹組成了廟、市、街、景合一特有的明清風格及宏偉景觀。20_年9月29日,“中國民間文化藝術博物館”在榆次老城揭幕,100萬平方米的老城與老城景區“館園合一”。整個景區分為6個區域:民間文化博展區、民間傳統文化演示區、民居文化區、市井商貿文化區、宗教文化區、文物古玩區。展品內容豐富多彩,形象生動地介紹了中國民間習俗和民間文化。國內各大劇組在老城內成功的拍攝了《鐵梨花》《喬家大院》、《走西口》、《龍票》、《哥哥,你走西口》、《晉商》、《立秋》、《白銀谷》、《幻影神針》、《李衛辭官》、《太行山上》、《雙槍李向陽》、《關中男人》、《狼毒花》、《李大釗》等等的影視片。
榆次是山西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是太原的南大門,素有并南重鎮之稱。早在戰國時期,史書就有了榆次城郭的記載。榆次老城是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在漢城舊址上修筑起來的,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這座“周五里、高三丈、基廣四丈、上廣兩丈、池闊與高等、深半之”的老城一直較完整地保留到20世紀40年代。
直到20世紀50年代在新興的城市化建設中,榆次老城才逐漸消失了。21世紀初,開始修復的榆次老城,西至西門甕城,東至俞家街,南至清虛閣,北至小井巷。老城可謂結構嚴謹、布局合理、建筑宏偉、功能齊全。南北大街市場繁榮,店鋪林立,是古城經濟中心。城隍廟、縣衙、鳳鳴書院等建筑相依而立,是古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充分體現了榆次老城歷史文化和城的意向,初步構成了榆次老城的城市體系。
修復后榆次老城占地面積100萬平方米,古建筑和園林建筑面積60萬平方米。老城內有城隍廟、縣衙、文廟、鳳鳴書院、南北大街、市樓、思鳳樓、清虛閣、大乘寺、東西花園、遺址花園、褚趺書院、桑蕓故居等眾多歷史古跡和人文景觀,千年老城在綿延不斷的歷史長河中,記載著無數個守土衛鄉的忠臣英烈的豪杰壯舉,也演繹出了許多民間傳說、故事。
山西榆次老城導游詞 篇4
榆次老城位于山西省晉中市的榆次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迄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榆次,春秋時期稱為涂水、魏榆,戰國時期改稱榆次,隸屬太原郡。是游覽晉商文化走廊的最佳起點。榆次老城是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在漢城舊址上修筑起來的,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榆次老城歷史悠久,文化深厚,旅游資源獨具特色,集古民居、古城墻、古縣衙、古寺院、古街道、古商鋪等人文景觀和山、水、林、泉、瀑等自然景色為一體,融晉商文化、民族文化、黃河文化、三晉文化、都市文化于一爐。
同時,晉中古樸的民俗和多姿多彩的民間藝術賦予老城靈氣與生機,自然、人文、歷史、藝術,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榆次老城占地100萬平方米,古建筑群和園林建筑面積60萬不方米。老城內有城隍廟、縣衙、文廟、鳳鳴書院、南北大街、市樓、思鳳樓、清虛閣、大乘寺、西花園、褚?a書院、桑蕓故居遺址公園等眾多歷史古跡和人文景觀。建筑斗拱交錯、重檐飛翹組成了廟、市、街、景合一特有的明清風格及宏偉景觀。
20_年9月29日,“中國民間文化藝術博物館”在榆次老城揭幕,100萬平方米的老城與老城景區“館園合一”。整個景區分為6個區域:民間文化博展區、民間傳統文化演示區、民居文化區、市井商貿文化區、宗教文化區、文物古玩區。展品內容豐富,形象生動地介紹了中國民間習俗和民間文化,將吸引中外游客來觀光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