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城市概況導游詞(精選3篇)
山東城市概況導游詞 篇1
各位游客大家好,很高興能有此緣分與各位一同游覽青島的美景。
我是來自中國旅行社的導游,,大家可以叫我小X。這位是今天負責帶大家到達個景點的司機,王師傅。在今天的行程中,如果您有什么問題和要求,都可以盡管的提出來,我會盡力為大家解決的。
今天的第一站我們來到的是具有青島象征的棧橋;第二站是有著“萬國建筑博覽會”之稱的八大關建筑群;最后一站是青島市著名的新城市廣場——五四廣場。
希望本次的青島一日游可以圓滿的結束,為您帶來快樂,在開心之余還可以了解青島感受青島。
青島概況
青島位于山東半島南部,東南瀕臨黃海,西北連接內(nèi)陸,背倚奇峰嶗山,環(huán)抱“內(nèi)海”膠州灣,東與朝鮮、韓國、日本隔海相望,全市總面積為10654平方公里。其中,市區(qū)面積為1471平方公里,青島市轄市南、市北、李滄、嶗山、黃島、城陽6個區(qū)和即墨、膠州、平度、萊西4個縣級市。截止20__年底,全市戶籍總人口為871。51萬,其中,市區(qū)人口277。09萬。
青島雖然屬溫帶季風性氣候,但“三面滄海一面山”的獨特地理格局,卻使青島又具有鮮明的海洋性氣候特點。這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12。7攝氏度,一年中最熱的8月,平均氣溫25。3攝氏度,最冷的1月份,平均氣溫-0。5攝氏度。
青島的歷史既古老又年輕。
為什么說它古老呢?因為早在五六千年前,東夷先生就在這里繁衍生息,并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和東岳石文化。著名方士徐福帶數(shù)千名童男童女出海尋找長生不老藥,此次較早的大規(guī)模航海探險活動,使青島的瑯琊臺稱為中國航海文化的發(fā)源地之一。
說青島的歷史年輕。青島地區(qū)昔稱膠澳。1891年建置。1897年德國強占,1914年日本取代德國進行殖民統(tǒng)治。1919年,由于青島主權問題,引發(fā)了著名的“五四運動”。1922年10月10日,北洋政府收回膠澳,開為商埠;1929年4月,南京國民黨政府接管,同年7月設青島特別市;1930年改稱為青島市。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占青島。1945年9月,國民黨政府接收青島,仍為特別市。1949年6月2日,青島解放,改屬山東省省轄市。1981年被列為全國15個經(jīng)濟中心城市之一;1984年4月,被列為全國14個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1986年10月,被國務院正式批準在國家計劃中實行單列,賦予省一級經(jīng)濟管理權限;1994年2月,被列為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
今天的青島不僅是山東和沿海地區(qū)最大的對外經(jīng)貿(mào)、金融、信息中心和對外交通樞紐,而且是中國重要的經(jīng)濟中心城市、沿海開放城市。20__年,青島實現(xiàn)生產(chǎn)總值6615。6億元。青島目前已形成“二、三、一”的產(chǎn)業(yè)發(fā)展格局。在第二產(chǎn)業(yè)中,青島的輕工、紡織、食品、飲料工業(yè)有傳統(tǒng)優(yōu)勢。隨著工業(yè)結構的不斷調(diào)整和優(yōu)化,青島現(xiàn)已成為全國重要的家電電子、汽車機車船舶制造、石油化工、新材料工業(yè)基地,家電、電子、石化等六大產(chǎn)業(yè)集群。
青島工業(yè)積極實施名牌發(fā)展戰(zhàn)略,形成了一大批知名品牌,如海爾、青啤等品牌,無愧于“中國品牌之都”的美譽。
青島依海立市、靠海興市,憑借港口、海洋和旅游構筑了青島三大特色經(jīng)濟。
青島港由青島老港區(qū)、黃島油港區(qū)、前灣新港區(qū)三大港區(qū)組成。目前,青島港已與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450個港口有貿(mào)易往來,被國際港航屆譽為“21世紀的希望之港”。20__年青島港完成港口吞吐量3。5億萬噸;完成集裝箱1201萬標準箱;進口鐵礦石吞吐量居世界港口第一位。
青島市中國海洋科技城,海洋科研力量雄厚。全是擁有25個海洋科研機構和國內(nèi)著名的綜合性海洋大學——中國海洋大學。青島云集了全國50%以上的海洋科研專家,是國家海洋科研、教育和技術交流中心。20__年7月,國家海洋科學研究中心落戶青島。
青島旅游經(jīng)濟發(fā)達,20__年,青島共接待國內(nèi)外游客4003。47萬人次,旅游總收入681億元;航空運輸方面,截止2020__年底,青島擁有國內(nèi)航線96條,國際航線9條,港澳地區(qū)航線3條,全年航空旅客吞吐量達到1110萬人次。
青島旅游資源豐富,“海上都市,歐亞風情”是對青島城市風格的典型寫照。西部老市區(qū)紅瓦、綠樹、碧海、藍天輝映出青島獨特的城市風貌;東部新市區(qū),浮山灣畔迅速崛起的高層建筑、20__年夏季奧運會帆船帆板比賽場地——浮山灣大型綜合海上運動中心和長達12。8千米的東海路中華文明雕塑長廊,勾畫出現(xiàn)代海濱都市的壯美。青島的市花是月季和山茶,市樹是雪松。這有天柱山摩崖石刻、即墨古城等10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青島是中國環(huán)境最好的城市之一。20__年喜獲“中國城市環(huán)境奧斯卡”之稱的“中國人居環(huán)境獎”第一名,20__年被評為“中國品牌之都”,20__年被評為“中國最具軟實力城市”。
青島有著眾多豐富多彩的節(jié)慶活動。青島啤酒節(jié)、青島海洋節(jié)、青島國際時裝周等有特色的大型節(jié)會,每年都吸引著眾多海內(nèi)外游客,節(jié)慶會展等商務旅游已成為青島旅游的重要形式。
現(xiàn)在,這個充滿著生機與活力的城市,正敞開溫暖的懷抱歡迎世界各地的朋友前來旅游觀光。有詩云“青山碧海映紅樓,仿佛人在畫中游,天上人間無覓處,島城美景勝瀛洲。”竟日的青島已如此多嬌,明天的青島將更加美好。
1.漳州城市概況導游詞
2.新疆城市概況導游詞
3.關于南京城市概況導游詞范文
4.重慶概況導游詞
5.南寧概況導游詞
6.廣元概況導游詞
7.山西概況的導游詞
8.南京概況的導游詞
9.新疆導游詞概況
10.寫南京概況導游詞
山東城市概況導游詞 篇2
此刻,我站在寬闊平坦的停車場,驀地感覺要對這座新興小城重新評估一番,至少它和我想象中的漠河完全兩樣。透過街道兩旁高大林立的建筑,讓人感到這座小城愈來愈新潮了。走近市場,可以聽到嘈嘈雜雜的叫賣聲。店鋪里、地攤上,商品琳瑯滿目,讓人目不暇接,仿佛置身于商品的森林中。抑揚的吆喝聲和商品本身的魅力,使得游客流連忘返。
在這里,你可以看到神色專注的老人在路旁下棋,全然不顧身邊的繁榮景象。窈然清純的姑娘和瀟灑文雅的小伙雙雙對對在你眼前閃過,大概急著去卡拉OK亮亮歌喉,展示一下青春風采……在這里,你已經(jīng)看不出南北的差異。南方人吃的、玩的、用的這里都有,許是小城人拋棄了舊有觀念,恍然間悟出了自身的價值,要讓這方世界鮮活亮麗起來。
山東城市概況導游詞 篇3
龍背山森林公園位于宜興城區(qū)南側,占地550公頃,園內(nèi)丘陵起伏,植被茂密。公園于20__年著手建設,已投入資金3億元,各項基礎設施已經(jīng)到位。文峰塔、歷史名人館、科教名人館、藝術名人館等一大批景點已建成開放。園內(nèi)上萬平方米草坪綠意盎然;桂花園、杜鵑園、薔薇園鑲嵌于青松翠竹間,而巖碧飛瀑,硯池碧波和茂林修竹,常使游客流連忘返。龍背山森林公園是滬、寧、杭地區(qū)最大的城區(qū)生態(tài)公園,每年接待國內(nèi)外游客50余萬人次。
龍背山森林公園分歷史文化區(qū)、植物園區(qū)、游樂園區(qū)、休閑娛樂區(qū)四個大的游覽區(qū)域,是華東地區(qū)規(guī)模最大的城中森林公園。穿過巍峨的龍背山森林公園牌坊,在花團錦簇的百余米花圃廊引導下,首先印入眼簾的是一組規(guī)模宏大氣勢不凡的人造瀑布,這組瀑布由高5米,長178米的四組瀑布群組成。站在瀑布前,聽嘩啦嘩啦聲聲不絕于耳的瀑布轟鳴,看飛流串珠水流洶涌而下所形成的動人心魄壯觀景象,游客不得不驚嘆這都市喧囂中竟會營造出如此這般難得的景觀。
乘坐環(huán)保電瓶車瀏覽一下公園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也不失為一件美事。公園總面積5.5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95%,是山丘型自然風景區(qū)。公園區(qū)內(nèi)丘陵起伏,植被茂密,古木參天;修竹婆娑,層巒疊嶂,林壑優(yōu)美;蒼松翠竹濃蔭蔽日,潭池溪澗碧水清冽,它以獨特的成因和優(yōu)越的地理條件造就了群山疊翠,以一流的生態(tài)資源形成了山水風光,以悠久歷史和優(yōu)越的地理環(huán)境積淀著豐富的人文景觀,硯池、雙龍?zhí)丁⒚酚疤丁㈢R池、鳳池、綴星池等十數(shù)個潭池遍布公園各處,終年泉水淙淙,晶瑩泉水匯聚成潭池,散布山間谷底。整個龍背山森林公園,湖光山色輝映,亭臺樓閣交互,天然植被茂密,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良,一年四季溢彩流香。
景區(qū)特色
花園
公園的桂花園中種植了金桂、銀桂、丹桂、四季桂等多種桂花名種;杜鵑園內(nèi)則種植了中鵑、西鵑、臺鵑、日本鵑等幾十個品種;薔薇園也品類繁多,引人入勝。幾個特色花卉園其規(guī)模都在百畝左右,各園四季有花,次第花開,花團錦簇,可謂芳香四溢。園內(nèi)蜂鳴蝶舞,鳥語花香。此外,園內(nèi)還有桃園、梨園、板栗園、茶園等,連片種植,頗具規(guī)模。游客可入園采摘果實,亦可自己動手采茶制茶品茶,體味農(nóng)家之樂趣。漫步于公園內(nèi),能感受到連空氣中都氤氳著花草的芳香。
名人館
科教名人館,歷史名人館,藝術名人館“三館”集中展示了宜興自古至今各界名人,它們不僅是龍背山森林公園的文化游覽處,也是陶都宜興人文薈萃、人才輩出的一個歷史縮影。宜興人杰地靈,物華天寶,歷朝名公巨卿,鴻儒碩彥數(shù)不勝數(shù)。他們在繽紛的歷史舞臺上,施展文治武功,安邦定國的才智與抱負。宜興古代舉業(yè)興盛,進士385名,舉人920人,其中狀元4名,榜眼5名,探花1名。宜興人富有智慧和才干,共出宰相10名,將軍7名。狀元廳,將軍廳,進士廳,群賢廳和僑寓廳等等特色參觀廳,其中的名人事跡、故事和傳說實在不枚勝舉,許多杰出人物更是名垂青史,光耀千秋,在中國文化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水
龍背山森林公園林壑優(yōu)美,蒼松翠竹濃蔭蔽日,潭、池、溪、澗,碧水清冽,文化積淀十分豐厚。昔時,晉周孝侯在此射南山之虎,留下射虎亭、流杯橋;唐代宰相陸希聲嘗來石亭探梅,揮毫賦詩,寄暢情懷;宋岳武穆抗擊金兵,在此筑岳堤,建謝橋;一代戲劇家,明末宰相吳炳于此筑室秉筆,留下《粲花五種》。
其他
龍背山還有義牛、神虎、白螺等眾多的民間傳說和聽秋軒、浮翠亭等名勝古跡。千百年來,多少達官顯宦、文臣雅士將此選作千古長眠之地,與青山碧水長守。公園在規(guī)劃建設中,有計劃地恢復一批昔時之景。
游樂園在公園東側,占地七萬余平方米,主題項目有:過山車、大型觀光覽車、阿波羅飛船、攀巖、旱地滑雪場等19個大項目。可滿足老、中、青、少年等不同年齡層次的不同需求,既集驚、奇、險,又富知識性、趣味性,可達健身與娛樂之目的。游樂設施堪稱國內(nèi)一流、安全、可靠。休閑區(qū)在公園深處,傍水依山,茂林修竹,接待面積2500平方米,內(nèi)設咖啡屋、茶室等。設施一流,可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最妙處是竹林深處的茶吧,或品茗慮思,或朋友暢敘,別有一番情趣。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濃郁的文化氛圍,富有特色的各種景觀,使得龍背山森林公園成了一座融觀賞、教育、度假、休閑、娛樂和健身為一體的綜合性城中公園。
名稱由來
由來一
龍背山森林公園地處宜興人民路最南端,是一個融陽羨迷人山水風光和人文景觀于一體的綜合性生態(tài)休閑娛樂公園。龍背山名字的來歷有兩種說法,一說龍背山原名紅蕩山,是銅官山向東連綿起伏的筱嶺山、龍?zhí)渡健嫫稚健⒚穾X山等蜿蜒至東氿之濱十多個小山丘的總稱,它猶如一條長長的青龍臥伏在陽羨古城南郊,故稱“龍背山”。
由來二
另有一說是相傳在晉朝,宜興出了一條蛟龍,經(jīng)常發(fā)蛟水禍害百姓,其時,南山出了一只白額猛虎,也常傷人;加上一名惡少周處危害鄉(xiāng)鄰,宜興人稱之為三害。有一年這條蛟龍發(fā)了一次特大的蛟(宜興人稱山洪暴發(fā)為發(fā)蛟),大水一直淹到銅官山腳下,洪水退后,留下兩個大水塘,各有三畝地左右大,久旱不涸,終年不竭,據(jù)傳是蛟龍的兩只前爪抓出來的。后來,蛟龍和猛虎被周處斬殺了,但這一帶蜿蜒起伏的山岡形似蛟龍伏著的背脊,故稱“龍背山”。
文化景點
聽秋軒
聽秋軒,位于宜興城南門外龍背山麓顯親寺內(nèi)。元代至正元年(1341年)僧方厓建。元代著名畫家、詩人柯九思有《聽秋軒》詩云:“清池蔭密竹,幽鳥語嚶嚀;夜靜天籟作,白露下泠泠;試問軒中士,喧然果何聽;無作亦無止,虛空動性靈。”至正十六年(1356年)兵毀。明代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邑人吳正志(官至光祿寺丞、江西湖西道僉事)重建“聽秋軒”。天啟七年(1627年),僧真誠募資重修。崇禎九年(1636年)捐金浚放生池,邑人曹應秩(官河南兵備道)為記。楹聯(lián):(上)虛檻招云集;(下)風廊倚水清。
西石亭
西石亭,一名西亭埠、石亭埠、梅花塢、復古亭。位于宜興城南龍背山區(qū)。此地昔產(chǎn)蘇梅,枝桿奇古。唐代昭宗時,宰相陸希聲曾于此賞梅,并賦有《梅花塢》詩云:“凍蕊凝香雪艷新,小山深塢伴幽人;知君有意凌寒色,羞共千花一樣春。”至明代,邑人吳仕(四川參政)復購地植梅,建別業(yè)而居,筑亭稱“西石亭”。
楹聯(lián):(上)梅萼破香知臘近;(下)柳梢含綠認春歸。
射虎亭
射虎亭,位于宜興城南龍背山區(qū)一山崗。此地俗稱“老虎墩”,晉代征西將軍周處射白額虎于此。相傳古時龍背山區(qū)山高林密,為虎狼出沒之所,尤其是白額猛虎,屢傷人畜,危害百姓。周處決心射殺猛虎,為民除害。一天,他背弓囊矢,來到此墩密林深處。一會兒,那吊睛白額虎嘯風而至。周處不慌不忙,滿弓疾箭,一箭即中白額虎咽喉,為民除卻一害。地方人士便在墩上建“射虎亭”,以資紀念。
楹聯(lián):(上)射虎亭荒風自烈;(下)斬蛟橋在水仍流。
含清亭
明代宰相徐溥入閣拜相,歷經(jīng)景泰至弘治四朝,被尊為“四朝元老”。在其故里龍背山麓溪隱村建有徐大宗祠(現(xiàn)為江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祠內(nèi)有“含清樓”、“歸樂堂”、“世德堂”等,均含怡養(yǎng)和忠孝之義。今為紀念徐溥,故將此亭命名為“含清亭”。
楹聯(lián):(上)龍在水長碧;(下)雨開山更鮮。
浮翠亭
浮翠亭,位于原法藏寺前,建于宋英宗治平年間(1065-1067),久廢。今在此重建。
楹聯(lián):(上)碧紗籠罩層層翠;(下)紫竹支持疊疊霞。
頤山亭
吳仕,字克學,號頤山,明正德九年(1541年)進士,官至四川參政。因憤于奸相嚴嵩當?shù)溃o官回鄉(xiāng),隱居龍背山區(qū),購地植梅,筑亭梅園小溪之間。今于此復建“頤山亭”。
楹聯(lián):(上)艷若桃花映村塢(下)隔水楓林繞岸明。
漁隱亭
龍背山北麓溪隱村,為明代宰相徐溥故里。其父徐琳,人稱漁隱公,嘗捐資重修承云塔旁之福源禪寺。今筑“漁隱亭”,以資紀念。
楹聯(lián):(上)水寒深見石;(下)松晚靜聞風。
粲花路
南明宰相、著名戲劇家吳炳(1595-1648年)曾在龍背山北麓五云莊筑廬安居,潛心編撰《綠牡丹》、《畫中人》、《西園記》、《情郵記》、《療妒羹》五個劇本,合稱《粲花五種》,故其宅第稱“粲花別墅”,久廢。今將此園內(nèi)主要通道命名“粲花路”,以資紀念。
流杯橋
流杯橋,位于石亭埠、水月庵東,一小石梁橫跨澗上,靠近射虎亭的南山坡下。相傳晉時周處入南山射虎除害,回歸途中,至龍背山腳下時,父老們已在澗橋畔迎接,為他置酒慶賀。周處性情豪爽,舉杯暢飲,盡興之際,順手擲杯于澗,望著此杯隨水自東向西漂流而去。后人便稱此橋為“流杯橋”。
顯親橋
此處原有顯親寺。顯親寺原名光孝寺,宋代靖國元年(1101年)皇上賜額“顯親寺”。明代正統(tǒng)年間改名“鎮(zhèn)邑寺”。1927年宜興農(nóng)民秋收暴動的指揮所曾設在“顯親寺”,抗戰(zhàn)時遭日軍焚毀。故此橋定名“顯親橋”,以資紀念。
雙楠橋
這里,在宋代有“雙楠軒”,為名士慕容輝別業(yè)。一日,蘇東坡于慕容輝家作客,見門前有兩株古楠木,冠如華蓋,便題額“雙楠軒”,并賦《雙楠軒》詩云:“南軒前頭兩佳木,先生撫玩常不足;尤愛薰風五月初,白銀花開光照屋。”故此橋命名“雙楠橋”。
承云橋
龍背山區(qū)之瑞云山,昔有承云塔,建于明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高九層。清順治九年(1652年)重九日,有少年攜酒登高,失火延燒至頂,然木毀而磚墻尚存,其形如故。后塔盡毀,塔基猶存。故此橋以“承云”命名。
善行橋
與龍背山緊緊相連的銅官山頂峰有善行洞。洞周盛開杜鵑,花朵碩大鮮妍,花瓣且有淚點,異于他處,實屬佳木,為宜興古時三大名花之一。今園內(nèi)亦辟有杜鵑園,故此橋命名“善行橋”。
文峰塔
陶都宜興龍背山上樹起了一座108米高的文峰塔,成了宜興的一個引人注目的新景觀。它是宜興這個“教授之鄉(xiāng)”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的縮影和標志。文峰塔原名承云塔,承云塔在縣東南五里萬歷三十五年建堪輿家謂異峰起科名大盛后果如其言順治九年重九日有少年攜酒登高失火延燒屈曲至頂然木毀而磚石尚存其形如故。意思是說,承云塔在宜興縣城東南五里處,明代萬歷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建造。風水先生說,從八卦看,這里風水很好,建造這座塔以后,宜興參加科舉考試和中舉的人會越來越盛。果然如此。清順治九年(公元1652年)重陽節(jié),有少年帶了酒登高,不慎失火,塔內(nèi)木結構全毀,而磚石尚存,外形與原來的一樣。
蝶緣館
龍背山森林公園于____年10月1日開放蝶緣館,其中有上百種形態(tài)各異的蝴蝶標本,來自不同國內(nèi)外地區(qū),極其珍稀,美麗至極,有時還開展蝴蝶放飛活動,游客可以親自買蝴蝶放飛,成千上萬,羨煞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