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的三分鐘導(dǎo)游詞(精選3篇)
西湖的三分鐘導(dǎo)游詞 篇1
親愛的旅客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西湖風(fēng)景區(qū),我是本次游覽的導(dǎo)游,下面的時間就由我來帶領(lǐng)大家一同領(lǐng)略西湖的卓絕風(fēng)光。
在船未啟動之前,我先來介紹一下西湖的概況:西湖位于杭州城西,三面環(huán)山,東面瀕臨市區(qū)。西湖處處有勝景,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蘇堤春曉、平湖秋月、斷橋殘雪等“西湖十景”。春夏秋冬花,晚云夕月柳,無論春夏秋冬,無論明晦晨昏,西湖勝景時時皆有,處處都在。
我們的船已啟動。在步入西湖之前,我先把整個游湖的行程介紹一下:環(huán)湖一周的景點有一山和二堤。一山指的是孤山,孤山之后是蘇白二堤,起自平湖秋月,終于斷橋殘雪。
走進西湖,入眼便是西湖清澈純凈的水,湖面如鏡,難怪濟公把它當(dāng)作酒,白娘子把它當(dāng)作淚。被延長的時空,被渲染的情愛,總有在曲曲折折中落盡的時候。于是,走過黛瓦碑亭,走過人生的精彩。
現(xiàn)在,船正在自西向東行駛,各位到的是孤山一帶。孤山西接西泠橋,東連白堤,“孤山不孤,斷橋不斷,長橋不長”并稱為西湖三絕, 而西泠橋則和斷橋、長橋并稱為三大情橋。長橋苦短,梁祝相送十八里;斷橋不斷,一把傘,延續(xù)了千年的等待。 現(xiàn)在,船已駛向孤山的正門,看前面那座突出湖面的重檐亭子,這便是著名的平湖秋月,它是白堤的起點,也是杭州的三大賞月勝地之一。
走過重檐亭,我們便到了白堤。早在千年前的唐朝,白堤就以風(fēng)光旖旎而著稱。在白堤的盡頭便是斷橋,全長1公里的白堤就由此而斷,可見斷橋其實是堤斷橋不斷。在白堤的另一頭,當(dāng)年的人是否已到達徹悟的彼岸?檐亭上的額匾“我心相印”,是禪語,是理解,是一切走過后的釋然。莊子說,唯道集虛。虛,心齋也。
除卻這淡淡的感傷,現(xiàn)在,我們的船已駛向終點----蘇堤。蘇堤春曉,美麗的景色也告示著這次游覽的結(jié)束。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各位朋友,當(dāng)我們即將結(jié)束西湖之行時,您是否也有同樣的感受呢?但愿我們能夠再次相聚,讓西湖的山山水水永遠留住您美好的回憶。
西湖的三分鐘導(dǎo)游詞 篇2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dǎo)游周揚凱,你們可以叫我小周。我們大家今天來到了“黃山風(fēng)景名勝區(qū)”,請大家注意:游玩時不要亂吐痰、亂扔垃圾,每過一段路就有一個垃圾桶,這樣,既不影響自己游玩的心情,也不破壞景物。
黃山,并不是黃色的山:黃山古時候叫做黟山,傳說公孫軒轅黃帝帶領(lǐng)他的臣子容成子、浮丘公在此煉成仙丹,最終得道升天。唐玄宗六年,也就是公元747年,他聽了這個傳說后,把黟山改為黃山。
黃山“無樹非松,無石不松,無松不奇”。我們現(xiàn)在來到了迎客松面前,你們瞧,最粗壯的一棵樹,它的雙臂向外伸去,鞠躬九十度,難道大家不覺得它是一個畢恭畢敬的侍者嗎?還有最著名的黃山松,它們一般分布在高于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它們以石為母,頑強地把根扎在那細小的巨巖裂中。它們在人類無法到達的地方攀登;做著機器無法做到的工作;在世界無法想象的地方一展自己的風(fēng)采。
接下來我們要欣賞的就是黃山 第一奇觀、黃山四絕中首位的、把黃山裝扮得猶如仙境一般的“黃山云海”!黃山從古至今就有云海之都之稱。山以海名,誰曰不奇?似海非海,云霧繚繞,拍手叫絕之!這是徐霞客游黃山時留下的感嘆。
現(xiàn)在我們步行來到欣賞云海最好的地方“北海”。 獅子峰、始信峰周圍的云海偏北叫做北海,又叫后海,因為東西南北中做后的就是“北”。獅子峰頂與清涼臺,是觀云海的佳處,再加上也是觀日出的極好所在,更是美得無法用語言來形容。
好了,游客們,今天游黃山就到這吧。相信大家已經(jīng)很累了,回去好好休息,我們明天再見吧!
西湖的三分鐘導(dǎo)游詞 篇3
話說長江源自青藏高原,千里迢迢流至東海,一路從容廣闊,直至三峽才盡顯其萬馬奔騰之如虹氣勢,游客朋友們,現(xiàn)在我們就是在巴東三峽的起點——白帝城。
說起白帝城,我想諸位并不陌生,首先是詩仙太白的《早發(fā)白帝城》: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再者是劉備白帝城托孤: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一首首膾炙人口的詩篇,一句句家喻戶曉的格言,為我們講述著白帝城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從東漢末年的金戈鐵馬到盛唐時期的琴棋書畫,白帝城記錄著歷史的傷痕與光澤,為我們展現(xiàn)了悠悠五千年的中華民族。
游客朋友們,過了白帝城,我們現(xiàn)在就算正式進入三峽了,酈道元在三峽中講: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期間千二百里,雖乘奔東風(fēng),不以疾也。滾滾長江,從唐古拉山脈滔滔而來,一路無拘無束,至瞿塘峽,忽然兩岸連山,長江便從群山之山劈開一條峽谷,一時湍流直下,氣勢如虹,李白寫道: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正與酈道元的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想照應(yīng),充分表現(xiàn)了長江在三峽中水流迅速的特點。如今我們坐在游輪上,難以感受到那種沿訴阻絕的意境,但大家看水流拍在船上的浪花,絕非是小江小河中常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