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樂山大佛導游詞(通用3篇)
成都樂山大佛導游詞 篇1
“hello,我叫王勝宇,大家可以叫我王導。之后咱們就是同一臺車上的人了。請多關照。”“瞧,樂山大佛到了。”
樂山大佛位于四川省樂山市,大佛通高71米,頭高14.7米,頭寬10米,發髻1021個,這1021個發髻是用磨光的大石頭鑲嵌上去的。大佛雙耳垂肩,耳長7米,鼻長5.6米,眉毛也長5.6米,嘴和眼睛都是3.3米,頸長3米,肩寬24米,腳面可圍坐百人以上。樂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大佛除耳朵和鼻梁骨是木頭做的以外,其它則由紅沙巖雕刻而成。大佛雙手撫膝,正襟危坐,造型莊嚴。樂山大佛于唐玄宗開元初年開工。
據說,古代的樂山三江匯流之處每年夏汛,灌水真搗山壁,經常造成船毀人亡的慘劇。海通禪師見此決定憑著懸崖開鑿彌勒佛大像,欲仰仗無邊的法力,減少水勢,永鎮風濤。于是,海通禪師走遍大江募化錢財,開鑿大佛。佛像動工后,地方官吏索取經費,海通嚴詞拒絕道:“自目可剜,佛財難得!”地方官不信,嚇海通禪師要試一下。沒想到海通禪師捧著盆子要剜目。“吏大驚,奔走祈悔。”
“好了,今天的樂山大佛之旅就要結束了,在船上給大家五分鐘時間拍照,之后我們要坐車去機場坐飛機回家了。再見,歡迎再來樂山。我先與各位道別了。”
成都樂山大佛導游詞 篇2
大家好!歡迎朋友們來樂山游玩。我姓李,大家可以叫我小志。今天就由我帶著大家游美麗、雄偉的樂山大佛。請大家在游玩時注意安全,不要亂丟垃圾,文明瀏覽。
先坐車來到峨媚山風景區,你將會看到一個華麗的大門,往前走這里有一個大大的池子俗稱“平安池”,如果大家向里面扔錢,可以平平安安。過了平安池就到了“龍吐水”,傳說這里有里有一條龍,為了不讓村子被洪水沖走,每當洪水來的時候,它就一口氣將洪水全喝完,讓這里的村民免受洪水災害。
進入小門,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舉世聞名的千年古佛——樂山大佛。它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大佛,你瞧!它依山而建,很有氣勢。樂山大佛頭與山齊,足踏大江,雙手撫膝,通高70余米,頭高約15米,頭項上可置圓桌。耳長7米,眼長3.3米,耳朵中間可站兩條大漢。肩寬28米,可做籃球場。它的腳背上還可圍坐百余人,是一尊真正的巨人。他是多么高大莊嚴啊!
時間過得真快,今天我們開心的'時光結束了,希望大家玩得開心,歡迎大家下次還來游玩。
成都樂山大佛導游詞 篇3
Hi,大家好,我是欣然旅行社的導游,現在,我們一起去參觀一下樂山大佛吧。
各位游客,眼前這座樂山大佛,地處四川省樂山市,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流處,與樂山城隔江相望。大佛依岷江東岸凌云山棲鸞峰臨江峭壁鑿造而成,時稱嘉州凌云寺大彌勒石像,為古彌勒佛的坐像。樂山大佛是唐代摩巖造像中的藝術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彌勒佛坐像。大佛雙手撫膝正襟危坐的姿勢,造型莊嚴,排水設施隱而不見,設計巧妙。佛像開鑿于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20xx年),是海通禪師為減殺水勢,普渡眾生而發起,招集人力,物力修鑿的。海通禪師圓寂以后,工程被迫停止,多年后,先后由劍南西川節度使章仇兼瓊和韋皋續建。直至唐德宗貞元20xx年(公元820xx年)完工,歷時90年。被近代詩人譽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樂山大佛景區由凌云山、麻浩巖墓、烏尤山等景觀組成,面積約8平方公里。景區屬峨眉山風景名勝區范圍,是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聞名遐邇的風景旅游勝地。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說。
樂山大佛頭與山齊,足踏大江,雙手撫膝,大佛體態勻稱,神勢肅穆,依山鑿成,臨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頭高14.7米,頭寬10米,發髻1051個,耳長7米,鼻和眉長5.6米,嘴巴和眼長3.3米,頸高3米,肩寬24米,手指長8.3米,從膝蓋到腳背28米,腳背寬8.5米,腳面可圍坐百人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佛像。在大佛左右兩側沿江崖壁上,還有兩尊身高超過16米的護法天王石刻,與大佛一起形成了一佛二天王的格局。凡游覽的人都稱奇叫絕。
這座大佛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從中可以看出中國古代人民非凡的勇氣》下面請游客自由欣賞,小心路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