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介紹導游詞(通用3篇)
蘇州介紹導游詞 篇1
蘇州位于長江三角洲中部,東鄰中國最大 工業、金融和貿易中心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長江。轄區總面積8488平方公里,人口583.9萬人,其中市區212.4萬人。現下轄張家港市、常熟市、昆山市、太倉市、吳江市、吳中區、相城區、平江區、滄浪區、金閶區,以及蘇州工業園區、蘇州高新區。蘇州境內氣候溫和,土地肥沃,物產豐富,自古以來被譽為“人間天堂”。
蘇州是一個古老 城市,始建于公元前514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 歷史,目前仍坐落在春秋時代 原址上,基本保持著“水陸并行、河街相臨” 雙棋盤格局和“小橋、流水、人家” 古樸風貌。境內文物古跡有487處,其中國家級15處、省級101處。中國唯一保存最完整 水城門——盤門就坐落在蘇州古城南面 盤門風景區。
蘇州是東方水城。水域面積占總面積 42%,湖泊河流星羅棋布,中國四大淡水湖之一 太湖,五分之四 水域在其境內,東山、西山、光福、石湖、虞山、尚湖等風景區分布其間,舉世聞名 京杭大運河貫穿南北。
蘇州是一個園林之城。市內古典園林是世界文化藝術 瑰寶,集中體現了東方造園藝術 精華。現保存完好 古典園林有60余處,中國四大名園中,就有拙政園、留園兩個。拙政園、留園、環秀山莊、網師園、獅子林、藝圃、耦園、滄浪亭、退思園9個古典園林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蘇州是吳文化 發祥地。歷史上文壇賢能輩出,繪畫、書法、篆刻、詩文流派紛呈。評彈、昆曲、蘇劇被譽為蘇州文化 “三朵花”,昆曲是“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蘇繡、緙絲、玉雕、泥塑、宋錦和木刻等精湛工藝品享譽海內外;古寺、古塔、古橋等古典建筑具有極高 歷史地位。
蘇州是江南水鄉古鎮 典范,其中頗具代表性 有昆山 周莊、錦溪,吳中 木瀆、甪直,吳江 同里。這些古鎮完整地、大量地保留著明、清兩代 古宅,保持著原有 古樸風貌、水鄉特色、民俗風情和田園風光,有很高 文物價值、社會人文研究價值和歷代建筑藝術價值。
蘇州致力于古城 保護、開發和利用,正在恢復七里山塘原有 歷史風貌,挖掘和整理分布在各地 古村落。建成了戲曲、工藝、民俗、園林、蘇繡、碑刻、絲綢等12個博物館。同時,對河道進行全面整治,開辟具有特色 水上旅游線路,并形成了一批融旅游、文化、商貿于一體 特色街區。
到蘇州旅游,不僅可以領略吳文化 博大精深,體驗一步一景 奇妙幽情,還可以盡情。
蘇州介紹導游詞 篇2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寶雞是陜西的第二大城市,這里風景優美,歷史悠久。我的家鄉寶雞,被多次評為了“國家綠化模范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十大宜居城市之一”,寶雞還有著青銅器之鄉的美譽呢!
寶雞原名陳倉,大家想知道為什么又改名為寶雞嗎?這里還有一段優美的傳說呢?
傳說唐天寶20xx年,范陽節度使安祿山起兵造反,叛變的部隊打入長安,當時的皇帝唐玄宗帶著愛妃楊貴妃和他的部隊逃跑,他們行止馬嵬坡時,士兵嘩變,唐玄宗被迫殺死了楊貴妃。他又帶著自己的幾個親信跑到陳倉的秦嶺山上,可是叛軍的部隊緊隨其后,當唐玄宗他們跑到一座山上,道路十分陡峭,唐玄宗無路可走了,唐玄宗十分悲哀的哭著說:“今天是我的死期啊!”就在這時,頭頂上飛來了兩只山雞,盤旋在他頭頂,又向南飛去,唐玄宗跟親信們跟著這兩只山雞,來到了一座山上,躲入廟中。這時叛軍也追到了山底下,突然,烏云密布,下起了冰雹,砸的叛軍們慌忙逃走。說也奇怪,山下下冰雹,可山上卻是晴空萬里,唐玄宗覺得非常的神奇,隨口吟出:“此地寶地也,此雞神雞也”,因此“寶雞”名稱由此而來。
寶雞歷史悠久,這里是炎帝的故里,周秦文化的發祥地,“中華第一古物”石鼓的出土地,我最喜歡中華石鼓園里的十面鼓,每一面石鼓上都刻有一首四言詩,這些四言詩主要描繪了秦王和秦朝百姓的生活情景。
寶雞的特色小吃有很多,有香而辣的搟面皮,有酸、辣、香的臊子面,還有陜西八大怪之一的鍋盔。一盤色香味俱全的面皮端到你的跟前,看一眼,口水早會流了出來,只見紅紅的,透亮的面皮,上面點綴著星星點點的芝麻,看上去都美味極了,吃起來真是勁道。
寶雞有許多的土特產,有扶風的紅富士蘋果,眉縣的獼猴桃,陳倉區的大櫻桃,特別是扶風的紅富士蘋果,蘋果又大又紅,咬一口,又甜又脆,水分非常的大。
相關知識寶雞的概況:
寶雞是一座擁有八千年文明及2770余年建城史的中國城市。這里是早期黃河流域文明的中心,美國科學院院士、著名考古學家、人類學家 張光直先生曾在分析了黃河中游地區的生態環境后說這里正是 仰韶文化的集中區,擁有適應于新石器革命的自然條件,寶雞地區應是新石器革命最理想的地區。 北首嶺遺址、 福臨堡遺址、 周原遺址、秦 雍城遺址、鳳雛宮、茹家莊古【弓魚】國遺址、姜城堡遺址等馳名中外的遺址展示著寶雞特有的滄桑歷史。炎帝 在此開啟農耕文明、 姜太公 在此釣魚、 周公 在此著《周禮》、 燕伋 在此尊師重道、 劉邦 納韓信之計在此暗度陳倉 、 張載 在此創 關學 。
寶雞,是華夏始祖 炎帝的誕生地,也是 周秦王朝的發祥地。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因市區東南雞峰山有“石雞啼鳴”之祥兆而改稱寶雞。這里是佛、儒、道三家文化的匯集地,以出土佛骨舍利而聞名于世的法門寺在盛唐時期已成為皇家寺院和世界佛教文化的中心。寶雞的城市精神為“崇德尚禮 和諧包容 聞雞起舞 開放創新”,城市象征為 鳳凰。曾稱 陳倉、 雍州、 雍城、 周原、 西虢、 西岐、 岐邑、 岐陽、 西府、 陽平、 鳳翔等。
寶雞境內的文物資源豐富,其中以青銅器為最多,現已陸續出土 毛公鼎、 大盂鼎等五萬余件青銅器,被譽為“青銅器之鄉”。著名文物古跡有:炎帝活動過的 天臺山,佛教圣地 法門寺,著名道人張三豐主持修道的 金臺觀,典雅秀麗的 五丈原諸葛亮廟,姜子牙隱居垂釣的 釣魚臺,雄偉壯觀的 周公廟,隋唐帝王皇家溫泉—— 湯峪溫泉,一代名流 蘇東坡主持修建的 鳳翔東湖等。境內的自然景觀更是獨樹一幟。有景觀奇特的 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原始風貌鮮明的 嘉陵江源頭和具有歐洲風格的隴縣 關山草原。寶雞的民間藝術更是多姿多彩,獨具一格。 皮影、 木偶、 剪紙、 刺繡、 社火、臉譜、 泥塑、 草編等都始終散發著周秦文化的遺風古韻,閃爍著中華原始文明的奇光異彩。清代大詩人、大書畫家張問陶(船山)于1798年路過寶雞時寫了《戊午二月九日出棧宿寶雞縣題壁十八首》組詩,指陳軍事,得老杜《諸將》之遺,一時盛傳天下。
蘇州介紹導游詞 篇3
巢湖是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處于安徽省江淮丘陵的中部,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它東西綿延一百八十里,環湖四百余里,占巢湖市,廬江,肥東,肥西和合肥四縣一市境地。四面環山,波光帆影,景色嫵媚。明代文人葉善守在《登牛山望焦湖》一詩中寫道:“風定湖水平,風生湖水活。波浪撼天高,趁風峭帆出。遠疑天上來,還向天際沒。日暮凈如濯。” 流入巢湖的河汊溝渠縱橫交錯,其源遠至英,霍二山,水面面積達一百二十萬畝,水產資源豐富,尤以產銀魚、蝦米、螃蟹著稱。
巢湖風景優美。宋人劉某游巢湖詩云:“天與水相通,舟行去不窮。何人能縮地,有術可分風? 宿露含深墨,朝曦浴嫩紅。四山千里遠,晴晦已難同。”巢湖的美,不僅在湖,也在于山。群峰羅列,參差相映,座座峰巒,姿態萬千。有“崎嶇萬山下,萬山高且崖”的萬家山,有“回首望諸峰,短云飛片片”的大秀山,有“仰視天開闊,俯尋路一線”的芙蓉嶺。離城東北十余里的亞父山(既旗山),是楚霸王項羽謀事范增的故鄉,有亞父祠,亞父井,亞父冢等遺跡。東南的濡須山(今東關)和七寶山(既西關),形勢險要,向為兵家必爭之地,春秋時吳楚之爭,三國時魏吳之爭,都在此時進行過激戰。宋代著名愛國詩人陸游曾對巢山景色嘆到:“何曾蓄筆硯,景物自成詩。”這山水之勝,林壑之美,詩人們都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