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橋的導游詞范文(精選3篇)
天生橋的導游詞范文 篇1
大家好!天生橋景區海拔1800米,總面積20平方公里。天生橋飛瀑自峭壁傾盆而下,似銀河瀉地,玉珠飛濺,展出萬種風情;天潭地潭,清澈見底,潭中奇石千姿百態,結伴成群的魚兒自由穿梭,令您心曠神怡。
天生橋山巖疊嶂,長滿野花綠樹,因遍生蘭草,幽香四溢,起名為蘭花山,蘭花為花中四君子之一,屬蘭科植物。據統計,神農架蘭科植物60多種,包含蘭草、金釵、天麻、獨蒜等。其蘭草按氣候類型分為:亞熱帶、濕熱帶和熱帶蘭草。由于神農架屬亞熱帶季風氣候,蘭草多以薈蘭、春蘭居多,花色淡雅,清香撲鼻,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有花香必有鳥語,不知大家注意沒有,在景區周圍的一些樹上,掛著一些竹筒,那里便是為鳥類準備的食物。
神農架是鳥類的王國,現存鳥類200多種,比較常見的有太陽鳥、杜鵑鳥、吉祥鳥(喜鵲)、相思鳥(我哥回)、愛情鳥(梁山泊、祝英臺)、啄木鳥等。啄木鳥號稱"森林醫生"一只啄木鳥每天可啄食害蟲百余只,保護森林30多畝,神農架多年沒發生過森林病蟲害,啄木鳥是功不可沒的。從巖石上流下的飛瀑,急奔而下,如花飛濺,如鼓似筍,交融兩岸的鳥語聲,宛如一部峽谷奏鳴曲。
天生橋的導游詞范文 篇2
天生橋溫泉位于云南中甸縣城東南10千米,呈東西流向的屬都崗河從此穿越地下溶洞,形成一座天然的石灰巖橋梁。橋高60余米,寬10米,長約200米,橋面平坦筆直,頗似人工造就。步臨橋上,奇中有險,兩邊峭壁如刀劈斧削。下至橋底,只見河水自南而北從洞中翻涌而出,洞中有一溫泉,從巖壁中噴涌而出,與河水混為一流,冷熱交替,霧氣漫漫。 沿屬都崗河北上,在距天生橋東南5千米處,即是遍地熱氣蒸騰的下給溫泉,這里地勢資源豐富,在近1平方千米內分布著20余處溫泉,有的在沼澤中、有的在巖腳下、有的在巖洞中,水流四季不斷,最高水溫69攝氏度。
圣水傳說和“澡塘會”
圣水溫泉,藏語稱為“杜宗此卡”或“白究鬧羊”,因為蓮花生大師曾在此沐浴而得名。
相傳在吐蕃王朝時期,藏王讓大臣到印度迎請了佛教高僧蓮花生大師到藏區傳教。蓮花生大師為弘揚佛法普渡眾生,他的足跡曾踏遍藏區南北,不辭辛勞到達康巴地區。一日大師來到碩都崗河畔,因正值盛夏河水暴漲,大師沒法渡河而去,便在山下住宿。夜間山神得知消息,便施展法術搬來巨石一塊橫在大河上面恭請大師過河。此時山神見大師一路風塵而至已疲憊不堪,便又用神杖在橋邊涌出幾眼溫泉匯成湯池,讓大師痛快洗浴一番才繼續上路傳教。這一傳說使天生橋溫泉充滿了藏區特有的藏傳佛教色彩,使人無形中生產虔誠之心。
蓮花生大師沐浴過此溫泉后,當地藏民稱天生橋溫泉為“圣泉”。因此每年在藏歷新年前后,附件各村各戶的藏族人民紛紛趕到圣水溫泉,參加一年一度的洗澡會。溫泉池里會擠滿男女老少,不分性別年齡共同沐浴,一起享受這溫和滋潤的天然之水,洗去一年的煩惱與疾病。這便是“澡塘會”,又叫“沐浴節”。傳統澡塘會的時間為七天,每天都以泡澡的形式度過。
天生橋位于今香格里拉縣城東10公里處,在香格里拉人心中早演繹為具有神秘色彩和美好含意的地方了。藏語稱天生橋為“白窮鬧脖”,漢語可譯為“蓮花生走過的天橋”。相傳當年蓮花生被吐請到西藏后,翻譯佛經,弘揚佛法。他常到各處游覽視察,到碩多岡河畔時,正值盛夏,暴漲的河水擋住了去路,只好住到河邊的神山上。山神得知蓮花生被水阻隔,施展法術,從山上搬來一塊巨石,在河上造起一座橋,蓮花生就從這橋上過了河。過橋后,蓮花生又在眾山神為他開的溫泉池子里沐浴凈身。此傳說使天生橋充滿了藏區特有的藏傳佛教色彩,使人無形中產生虔誠之心。
從天生橋流過的碩多岡河也被藏民們賦予了頑強的性格:傳說碩多岡河和從中旬城流過的那曲河是一母所生的姊妹倆。她倆為了投奔大梅,從雪山上同時出發。來到天生橋時,被堅固的石崖擋住了去路,姐姐那曲河退縮了,改道流向大中甸草原,妹妹碩多岡河不畏艱險,沖破石崖向前奔流……。天生橋還給人留下另一種神秘感:傳說當年木天王在天生橋附近動用人力開采此處所產的形如竹筷的筷子金,這些筷子金還沒有派上用場,木天王就瀕臨死亡,臨終時,把開采到的黃金埋在了天生橋附近。這種傳說據說真的引來了不少探寶者,卻不曾有獲寶者。
天生橋四周山勢婉蜒秀麗,傳說中蓮花生沐浴過的水池就是天生橋附近的地熱溫泉。每到春節,藏民們就來此洗澡,據說由此可洗卻一年的煩惱。有時候,溫泉池子里會擠滿穿戴整齊的人,不分性別,共同休浴這溫和滋潤的天然之水。羅錦輝先生曾拍下此種場景,題之為《彩泉》,此作品在1991—1992年國際環境攝影大賽中獲金獎,使溫泉和作者名揚天下。作品中人與自然和諧而存的主題也是天生橋自然的特點。
走在烙有深深馬蹄印似臥龍般的橋脊上,一馱馱定格在茶馬古道上的石馱子,宛如馬夫剛剛卸下的鹽茶馱子,永久地排列在天生橋頭,相傳這是“聰本農布茸木”卸下的金銀馱,石馱旁一尊財神石像端坐在一巨石上,守護著天生橋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天生橋的導游詞范文 篇3
位于西南部的馬鳴鄉,距縣城30余公里。橋高約20米,呈東西向橫跨于干河---咨卡河上;橋拱跨度10余米,寬約6米。橋體為堅硬厚實的石灰巖,整座橋渾然一體,天衣天縫,讓人深深驚嘆大自然美妙絕倫的造化之功。橋體簇擁在原始的林木之中,幽深的林木,巍峨的橋體,潺潺的流水,構成了大自然一幅奇絕古樸的山水畫。干河---咨卡河源遠流長,上游和下游層巖疊嶂,青山擁翠,碧水潺潺。美景層出不窮。
神奇雄偉的天生橋有著聲名遠播的高原第一湯——乳泉、噴泉、高僧俗池、梅薩浴池、熱河、溶洞蒸氣等令人嘆為觀止的地熱資源群;有峽谷風光一線天、天外來石、香爐樹、隨緣道、情侶樹、金龜望月、避風坪、鱷魚石、蓮花生大師修行洞等千姿百態的自然景觀;有蓮花生大師在此施法斬魔除妖、普濟眾生、解除災難的遺跡;有木天王將無數財寶埋藏于此至今無人揭迷的誘人傳說;有清乾隆年間山西巡撫張秉彝贊頌天生橋摩崖手跡;有在巖壁上天然顯現的六字真言、羅漢圖像、觀音現身等神秘莫測之地質奇觀;還有碩都崗河漂流探險等,被譽為香巴拉之縮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