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bd id="44f3z"></kbd>

<style id="44f3z"><thead id="44f3z"></thead></style>
    <option id="44f3z"></option>
      <em id="44f3z"><dfn id="44f3z"></dfn></em>
    1. <menuitem id="44f3z"><thead id="44f3z"><i id="44f3z"></i></thead></menuitem>
      <u id="44f3z"><input id="44f3z"></input></u>
      日日碰狠狠躁久久躁综合小说 ,艳妇臀荡乳欲伦交换h在线观看,亚洲熟妇无码另类久久久,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 a v无 码免 费 成 人 a v,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喷水,白嫩少妇激情无码,五月丁香六月综合缴情在线
      首頁 > 范文大全 > 導游詞 > 導游詞范文 > 故宮作文導游詞(精選30篇)

      故宮作文導游詞

      發布時間:2024-01-14

      故宮作文導游詞(精選30篇)

      故宮作文導游詞 篇1

        歡迎你們來到北京,我叫陳鈺鈴,你們可以叫我陳導或小陳都行。很高興成為你們的向導。現在我們馬上就到世界聞名的故宮。

        游客們,我們沿著天安們入口就可以走進故宮。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的古代皇家宮殿建筑群,故宮又名叫紫禁城。“紫”是天上君王居住宮殿的顏色,人間的帝王當然要與“紫”字沾點邊。故宮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960米,東面寬750米,全面積72萬平方米。

        好了,我們現在說到這里,請大家去游賞、拍照做紀念,請大家不要亂扔垃圾,保護環境。

      故宮作文導游詞 篇2

        我姓李,你們可以叫我小李。今天就讓我帶領你們去游覽北京的紫禁城,故宮。

        故宮又稱紫禁城位于北京城中心,故宮始建于公元1406,1420年基本竣工,后來經過多個朝代的勞動人民細心修造變得非常華麗,但是人保持著原來的規模,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古代木構架宮殿建筑群。

        故宮整個院落分為兩大部分,即“前朝”和“后寢”。“前朝”是皇帝舉行盛大典禮的地方,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及東西兩側的文華殿及武英殿為主。“后寢”是皇帝及后妃、未成年的子嗣們居住的地方,主要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及東西六宮為主。

        故宮建成后,經歷了明、清兩個王朝,到1911年清帝遜位的約五百年間,歷經了明、清兩個朝代二十四位皇帝。

        由于時間的關系我們先講到這里,下面請大家自由休息。

      故宮作文導游詞 篇3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星星導游社的導游王景瑤,也可以叫我小王。我們今天游覽地方是故宮,希望可以和大家度過美好的一天。

        故宮又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堪稱當今世界上無與倫比的建筑杰作。很多人慕名來到故宮,就是為了欣賞中國古代建筑的輝煌與帝王的奢華。

        故宮始建于1406年,1420年竣工。這片堪稱世界最宏偉的宮殿建筑群,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建筑面積有15.5萬平方米,內有大小院落九十多座,房屋980間。都是用上等木材、琉璃瓦頂、青白的石座與各種金碧輝煌的彩畫交相輝映,盡顯出故宮的富貴榮華。故宮很大,它的龐大往往超出了人們的想象范疇。東華門,午門、西華門、神武門分守故宮東南西北4個方向。故宮內部可分為“外朝“與“內廷“兩部分。外朝以太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是皇帝與后妃的住所。后人不遠千里迢迢來到這座紅色城池前瞻仰、游覽、觸摸、感懷……

        好了,今天我的導游就到這里結束了,下面請大家自己觀賞這美麗的風景吧!但是大家一定要記住,請大家不要亂扔果皮,謝謝配合。445分鐘后,請大家來這里集合,愿你們開心快樂。

      故宮作文導游詞 篇4

        大家好!我是本次的導游,您可以稱呼我為小王。一會兒,我們就要到聞名全國、并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的北京故宮了。

        大家注意了,大家如果不想讓垃圾包圍故宮,那就別亂扔垃圾。有孩子的旅客也要照顧好小朋友。

        首先我要向您介紹一下它的歷史:北京故宮,又名紫禁城。今天,人們把它稱為故宮,意思便是過去皇上住的皇宮了,它還是現存世界上最大、也是最完整的古代建筑。故宮面積約是723,600 平方米。相傳故宮共有9999間房。故宮宮殿的建筑則是清一色的木結構、黃色琉璃以及青白石底座和金碧輝煌的彩畫。

      故宮作文導游詞 篇5

        各位團友大家好,今天我們要參觀的是世界上現存最大最完整的皇家宮殿建筑群。

        故宮位于北京市區中心,舊稱紫禁城。始建于明永樂五年,完工于永樂十八年,歷15年。是我國明、清兩代24位皇帝的皇宮,其名稱是借喻紫徽星垣而來。占地72萬平方米,呈長方形,南北長960米、東西寬750米,周圍環繞有50米寬的護城河和10米高的城墻。共有房間9000多間。迄今已近600年的歷史。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宮殿建筑群。這組規模宏大的建筑群是按《周禮?考工計》中“前朝后室,左祖右社”的原則營建的,結構嚴謹,色彩輝煌,布局規整。

        故宮整體建筑分為前朝和后宮兩部分。前朝是皇帝舉行大典和召見群臣的主要場所,其中心建筑是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以及分立兩翼的文華殿、武英殿。后宮也可分為三部分。那就是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官為主題的正宮,以奉先殿、皇極殿為主題的東宮,以養心殿、儲秀宮為主題的西宮。

        故宮有四個大門,正門也就是南門為午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北為神武門。

        由天安門進去,往北就是端門,越過端門即可見到午門。午門為紫禁城正門,順治四年重建,為重檐廡殿頂建筑,九五開間,通高35米。其平面為凹字形,兩翼各有重檐樓閣四座。俗稱五鳳樓。午門前的小廣場可容二萬余人。皇帝在農歷十月初一,頒發次年歷書。如遇出征或獻俘時,皇帝在午門發布命令或接受降俘。凡大臣惹怒皇帝而被批“逆鱗”者,都來午門受“廷杖”。據記載明朝正德十四年和明嘉靖三年的兩次廷杖都是打死過人的。

        過了午門可以看到一條曲折多姿,狀似玉帶的人工河,它就是玉帶河。橫跨河上的五座雕刻精美的漢白玉石橋——玉帶橋是通往前朝三殿的必經之路。

        前朝三殿俗稱三大殿,依次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是中軸線上的主要建筑,也是紫禁城中最高大的建筑。

        穿過明朝皇帝御門聽政的太和門就可見到太和殿。太和殿俗稱“金鑾殿”,始建于明永樂年間,屢毀屢建,曾經叫過奉天殿、皇極殿。最終于清順治年間重建后改名為太和殿。高約35米,東西寬約63米,正面立有紅柱子12根,是當時北京最大的木結構建筑,基座是用高約十米的漢白玉和艾青石砌筑而成。基座四周圍有云龍云鳳圖案石望柱,基座底部還雕有一千多個漢白玉螭首,螭首的口中有排水用的小孔。遇上下雨,可見“千龍吐水”的奇妙景觀。石階兩側放置有18座香爐,殿前露臺上放置4只流經銅缸,象征“金甌無缺”。左右兩側的的銅龜銅鶴分別象征江山永固和帝后的長壽。東邊的日晷象征受命于天。西邊的嘉量,象征皇帝公平公正。殿內有瀝粉金漆大柱48根。中間是平地床,上面擺有金漆雕龍寶座。殿頂有“藻井”取鎮火之意。中間穹隆圓頂上有一條口銜寶珠的盤龍。寶珠涂水銀,名為“軒轅寶鏡”。用來象征即位者似乎正統皇帝,是軒轅氏皇帝的后代。

        太和殿的主要作用是每年元旦、冬至、萬壽三大節時,皇帝親臨受賀;新帝登基、頒發重要詔書、發布新進士黃榜等國家大典也在此進行。

        位于大和殿后面的中和殿,為方形攢尖頂建筑。同樣氣象不凡。曾經也有三個名字——華蓋殿、中極殿、中和殿,此殿的名稱本身就體現了儒家的中庸思想。它的主要作用主要是一:太和殿大朝時在此等候上朝時辰和休息;接受官員朝賀。二:皇帝去先農壇親耕前一天,在此驗看種子和農具。三:存放皇帝的家譜。

        保和殿為三大殿中位于最后面的殿宇。為重檐歇山頂。它同樣有過三個名稱——謹身殿、建極殿、保和殿。保和殿在明朝時有兩個作用:

        一、皇帝在登臨太和殿之前在此試穿朝服。

        二、每年年終在此舉辦慶功宴,宴請文武百官。

        在清朝時同樣有兩個作用:

        一、每年正月初一和十五在此宴請外藩王公大臣及外國公使。

        二、乾隆年間改在保和殿舉行科舉考試的殿試。殿試每三年舉行一次。由皇帝親自命題,親自考核。第一名稱狀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殿試始于隋朝,終止于清末光緒年間。

        游覽完了前三殿,我們就來到了后寢區的正門乾清門。乾清門以北為后宮,是帝后生活和居住的地方。乾清門是前朝與后宮的分界線,清朝皇帝在此“御門聽政”。西邊幾間較矮建筑為雍正年間設立的中央的決策機關——軍機處。乾清門內東面是上書房,為清代皇子讀書處。

        乾清宮是后宮的正殿,也是明清兩代皇帝的寢宮和平時處理政務的地方。自雍正皇帝移居養心殿后這里不再是皇帝的寢宮。宮前露臺上陳設銅爐四只,龜鶴各一對,日晷,嘉量各一個。露臺兩側還建有“江山社稷小金殿”乾清宮內正中設有金漆寶座,后面有金漆屏風。上面懸掛的“正大光明”匾是雍正秘密立儲藏詔書的地方,頗有神秘色彩。乾清宮的作用主要是:一、皇帝在此處理日常政務。二、每逢元旦、元宵、端午、中秋、重陽、冬至、除夕等都要在此進行內朝禮和賜宴活動。三、清朝康熙和乾隆年間的兩次千叟宴也是在這里舉行的。另外明朝許多震驚朝野的重大事件、宮闈秘聞也都發生在這里,如:“壬寅宮變”、“紅丸案”、及“武宗戲火”、“崇禎出逃”等。

        在乾清宮的后邊便是交泰殿。交泰二字象“征天地交合,平安康泰”。殿面呈方形,在殿中央放有25顆寶璽,上方高懸著康熙皇帝的“無為”匾額。東側陳設著我國古代人民發明的計時器——銅壺滴漏,西側陳設著大自鳴鐘一座。此外這里還有一塊警告宦官不許干預朝政的鐵牌。每年皇后的生日及大典時,都要在交泰殿接受慶賀禮。皇后到先蠶壇舉行儀式的前一天要在這里檢閱采桑工具。再往后走就是明代皇后的寢宮——坤寧宮,清后改為祭祀和皇帝結婚的場所,東暖閣時皇帝結婚時的洞房。

        內廷的最后面就是御花園原名宮后苑。花園占地僅1.2萬平方米,卻容納了20多座、十幾種不同風格建筑。御花園正中間為天一門,過天一門是欽安殿,欽安殿是御花園中的主體建筑,也是皇宮中軸線上唯一的一座宗教建筑,內供奉玄武大帝。北京有名的連理柏就在御花園中。御花園內還有分別象征春夏秋冬四季的四個亭子——萬春亭、浮碧亭、千秋亭、澄瑞亭。

        故宮里的這是建筑都是我國古代建筑大師和能工巧匠們非凡技藝和豐富想象力的結晶,是我國乃至世界寶貴的文化遺產。好了,故宮我們就先參觀到這里。

      故宮作文導游詞 篇6

        各位朋友,先自我介紹一下……。今天我將帶大家參觀故宮博物院,現在我先為大家作個簡單介紹。

        故宮位于北京市城區中心,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是當今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建筑最雄偉、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宮殿。故宮又叫紫禁城。紫禁城是中國五個多世紀以來的最高權力中心,它以園林景觀和容納了家具及工藝品的9000個房間的龐大建筑群,成為明清時代中國文明無價的歷史見證。1987年,北京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故宮座北朝南,開有四條門。各位朋友,這里就是故宮的正門,叫午門,意思是正午的太陽光芒四射。各位請看!在10米高的城墻上聳立著五座崇樓,樓頂飛檐翅起,從上面看就象五只展翅欲飛的鳳凰,故午門又稱五鳳樓。它建成于公元1420xx年,位于端門之北,雄偉壯觀。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已經進入故宮。這里是故宮第一進院落,首先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五座漢白玉石橋,它們象征五德,即仁、義、禮、智、信,是皇帝集美好的品質為一身的意思。金水橋下是內金水河,跨過金水橋就來到了太和門廣場,這里就是明代皇帝御門聽政時百官待駕的地方。

        好,下面請各位去參觀末代皇帝溥儀舉行登基大典禮的太和殿。現在我們來到了故宮中最重要的院落--太和殿及其廣場,這里就是皇家舉行盛大典禮的地方。好!這里可以拍下遠處太和殿的全景,各位可以在此留個影,過一會兒,我再給大家介紹一下太和殿。

        各位朋友,我們眼前的太和殿是整座紫禁城內級別最高的建筑,只有皇帝舉行盛大典禮時才使用,象征皇權的至高無上,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我國現存木結構大殿的杰出典范之作。太和殿始建于公元1420xx年,當時叫奉天殿。后來,該叫皇極殿。清順治皇帝登基后,重修三大殿,并將皇極殿改為太和殿。

        太和殿高35米,東西長64米,南北寬33米,面積為2377平方米。它面闊十一間,進深5間,規模為紫禁城內大殿之最。裝飾用的彩繪為最高等級的金龍和璽。殿頂形式為最高等級的重檐廡殿頂,就連大殿正脊上的吻獸也是我國目前最大的,總之處處顯示“第一”,那是皇帝認為“老子天下第一”思想的體現。

        看完了太和殿,我們再來看中和殿。大家請看!中和殿是皇帝在大典前等待吉時、稍事休息的地方。下面,請大家跟我來一起參觀當時的國宴廳--保和殿。

        各位朋友,這座大殿是故宮前朝三大殿中的最后一座大殿,叫保和殿。這座大殿被稱為清代的國宴廳及科舉考場,自乾隆皇帝以后,這里便成為每四年一次的皇家科舉考場。

        好啦!故宮的前三殿講解到此結束,現在請大家參觀保和殿并稍適休息,我們10分鐘后集合,謝謝大家!

        各位,故宮整個院落分為兩大部分,即“前朝”和“后寢”。“前朝”是皇帝舉行盛大典禮的地方,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及東西兩側的文華殿及武英殿為主。“后寢”是皇帝及后妃、未成年的子嗣們居住的地方,主要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及東西六宮為主。現在,我介紹一下故宮的后半部分,即“后寢”。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來到了乾清宮,這是皇帝在紫禁城中居住和處理日常政事的地方。乾清宮分為中殿、東暖閣及西暖閣三個部分。正殿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臨時按見大臣的地方,殿中設有皇帝寶座及御案,正中掛著一塊“正大光明”匾,那是清朝皇帝的祖訓,作為治國、修身、平天下的基本準則。東、西暖閣是皇帝晚上住宿的地方。

        由于時間關系,我們就先講到這里,現在請各位隨我去參觀交泰殿。各位請看,這座四角攢尖頂的大殿叫交泰殿,這座建筑是明清兩朝皇后過生日時舉行壽慶活動的地方。在大殿后墻匾額上有“無為”二字,那里是康熙皇帝的御筆,意思是希望后代能夠以德制國,施以仁政,以圖國家長治久安。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來到了紫禁城的后花園--御花園,這里是帝后們的休閑娛樂的場所。大家可以在這座名字叫堆秀山的假山前拍照留念。

        好啦,各位朋友,故宮中路的講解到此結束。

      故宮作文導游詞 篇7

        北京故宮,舊稱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明清兩個朝代的皇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宮殿型建筑。故宮入選了世界文化遺產,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

        北京故宮于明成祖朱棣于西元1420xx年開始建設,明代永樂十八年(1420xx年)建成,曾有24位皇帝在此住過。

        故宮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北京故宮、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和俄羅斯克里姆林宮)。

        20xx年11月23日,北京故宮吉祥物首度對外亮相,該吉祥物源自中國傳統的吉祥龍鳳形象,分別為龍“壯壯”和鳳“美美”。20xx年6月13日,故宮博物院試行限流8萬人次和實名制售票。

        20xx年為慶祝故宮博物院建立90周年,故宮5大區域18個重要展覽集中呈現。

        截止20xx年10月,已有2500人上榜故宮“黑名單”。20xx年10月,一度被傳為靈異事件高發區的“后宮”,即慈寧宮和壽康宮領銜的西路區域對外開放。同時,故宮首次對外開放1/6的紫禁城城墻。

      故宮作文導游詞 篇8

        游客們好!

        歡迎來到北京故宮。我叫杰基。今天,我將帶你參觀故宮的三個大廳。我希望你在參觀期間能更好地了解故宮的文化。

        故宮又稱紫禁城,建于明朝永樂年間,占地72萬平方米。它是世界上最大和保存最好的宮殿建筑群。它有四個門,即南面的武門、北面的神武門、東面的東華門和西面的西華門。當這個進入太和門時,它將走向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包和殿。

        現在我們面前的宏偉建筑是太和殿。它是紫禁城里最大的建筑,高28米,面積2377平方米,俗稱金殿。“太和”一詞來源于《周易》,太和概念是古代天人合一觀念的延伸,強調君臣、天人、各族之間的和諧。和諧是當今中國最強的聲音。

        太和殿在太和殿后面。這是一座彎曲的方形寺廟,頂部有四個垂直的脊,中間有一個大的圓形鍍金頂部,輪廓非常漂亮。

        中和殿后面是包和殿,殿前廣場是明清科舉——宮廷考試——舉行的地方。

        嗯,我們參觀過故宮的三個大殿,如此宏偉的古建筑,如此有序的布局,如此莊嚴,這不能不令人驚訝。歡迎下次再來。

      故宮作文導游詞 篇9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天馬旅行社的導游,我姓許,大家就叫我許導游吧!今天就讓我帶領大家去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北京故宮游一游吧!

        北京故宮位于北京市中心,也稱“紫禁城”。這里曾居住過24個皇帝,是明清兩代的皇宮,現在被稱為“故宮博物館”。旅客們大家請看右邊,那就是故宮。故宮的宮殿建筑是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總面積達到72萬多平方米,有殿宇宮室9999間半,被稱為“殿宇之海”,氣魄宏偉,極為壯觀。無論是平面布局,立體效果,還是形式上的雄偉堂皇,都堪稱無與倫比的杰作。

        游客們,我們可以下車邊走邊看拉!這一條軸貫著整個故宮,這條中軸又在北京的中軸線上。三大殿、后三宮、御花園都位于這條中軸線上。在中軸宮殿兩旁。還對稱分布著許多殿宇,也都宏偉華麗。這些宮殿可分為外朝和內廷兩大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文華、武英殿為兩翼。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六宮為兩翼,布局嚴謹有序。好游客們故宮的景色說也說不盡請你們細細游賞。請注意不要亂扔果殼紙屑。下午在故宮午門集合。

      故宮作文導游詞 篇10

        我們再往后走,就到了故宮最北的地方,叫御花園,園中有欽安殿。這里有蒼松翠柏,名花異卉,怪石伏立、泉水噴珠,是故宮內最親切自然之處。

        出了最北的地安門,也就結束了這故宮的參觀。我祝大家參觀愉快!謝謝大家!

      故宮作文導游詞 篇11

        游客們,你們好!歡迎來到“世界遺產”之北京故宮,下面我就帶大家去細細游賞一番吧。

        北京故宮,原名紫禁城,是明清兩朝的皇宮,位于北京市中心,前通天安門,后倚景山,東近王府井街市,西臨中南海。故宮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目前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古代皇宮建筑群。

        故宮的建筑氣勢恢弘,規模巨大。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占地72萬多平方米,建筑總面積達16萬多平方米,現存房屋8700余間。四周環繞高約10米的城墻和寬52米的護城河。城墻四周各設城門一座,南面午門,是故宮的正門,北面神武門,東面東華門,西面西華門。城墻四角各矗立著一座精巧別致的角樓。故宮宮殿建筑布局沿南北中軸線向東西兩側展開。紅墻黃瓦,雕梁畫棟,金碧輝煌。殿宇樓臺,高低錯落,壯觀雄偉。

        故宮總體分為南部的"前朝"和北部的"后寢"兩部分。南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為中心,兩側輔以文華、武英兩殿,是皇帝上朝接受朝賀、接見群臣和舉行大型典禮的地方。三大殿建在高8米多的呈"工"字形的須彌座式三層平臺上,四周環繞著石雕欄桿,氣勢磅礴,為故宮中最壯觀的建筑群,表現出不同凡響的崇高地位。其中太和殿是故宮中等級最高,體量最大的建筑,也是我國現存的一座最大的古代木結構殿宇。北半部則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后三宮及東、西六宮和御花園為中心,其外東側有奉先殿、皇極殿等,西側有養心殿、雨花閣、慈寧宮等,是皇帝與后妃、皇子和公主們居住、舉行祭祀和宗教活動以及處理日常政務的地方。

        今日的故宮,已成了一個規模宏大的博物館。

      故宮作文導游詞 篇12

        各位游客:

        你們好!

        故宮,又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為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筑杰作紫禁城占地72萬多平方米,共有宮殿9000多間,都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這些宮殿是沿著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并向兩旁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在紫禁城內,而且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鐘樓,貫穿了整個城市,氣魄宏偉,規劃嚴整,極為壯觀。建筑學家們認為故宮的設計與建筑,實在是一個無與倫比的杰作,它的平面布局,立體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偉、堂皇、莊嚴、和諧,都可以說是上罕見的。它標志著我們祖國悠久的文化傳統,顯示著五百多年前匠師們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

        故宮吸引人的建筑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它們都建在漢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臺基上,遠望猶如神話中的瓊宮仙闕。第一座大殿太和殿是最富麗堂皇的建筑,俗稱“金鑾殿”,是皇帝舉行大典的地方,殿高28米,東西63米,南北35米,有直徑達1米的大柱92根,其中6根圍繞御座的是瀝粉金漆的蟠龍柱。御座設在殿內高2米的臺上,前有造型美觀的仙鶴、爐、鼎,后面有精雕細刻的圍屏。整個大殿裝飾得金碧輝煌,莊嚴絢麗。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舉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習禮儀的地方。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賜宴外藩王公的場所。

        故宮建筑的后半部叫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兩翼有東六宮和西六宮,是皇帝平日辦事和他的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后半部在建筑風格上同于前半部。前半部建筑形象是嚴肅、莊嚴、壯麗、雄偉,以象征皇帝的至高無上。后半部內廷則富有生活氣息,建筑多是自成院落,有花園、書齋、館榭、山石等。在坤寧宮北面的是御花園。御花園里有高聳的松柏、珍貴的花木、山石和亭閣。名為萬春亭和千秋亭的兩座亭子,可以說是目前保存的古亭中最華麗的了。

      故宮作文導游詞 篇13

        首先我來介紹故宮的概況。

        故宮過去叫紫禁城,它是明清兩代的皇宮。紫禁城始建于明朝永樂四年(14XX年)永樂十八年建成,占地面積72萬多平方米,距今已有6XX年的歷史。在這里曾居住了明清兩朝24位皇帝。紫禁城的建筑是依據我國古代的《周禮.考工記》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原則建造的。

        那么為什么叫“紫禁城”呢?這里面有很深的文化內涵。咱們中國是一個天文學非常發達的國家,早在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就有許多關于天象的記載。在古代的天象觀測中,人們發現,有一顆星的位置是不變的,始終居于天空的正中,它是紫微星,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北極星。人們認為那是天帝居住的宮殿,稱它為“紫宮”。皇帝稱自己為天子,就是天帝的兒子,他所居住的宮殿就叫“紫宮”,這是其一,其二呢,皇帝居住的宮院,對尋常老百姓來說,是絕對的禁忌之地。于是兩層含義合起來,所以就叫“紫禁城”

        紫禁城是明朝的第三個皇帝朱棣,也就是永樂皇帝在14XX年開始營建的,用了XX年的時間才全部建成,1421年正式遷都北京。從明朝永樂到清朝宣統,共有24位皇帝在這兒居住過,統治中國達491年。

        相傳紫禁城有宮殿9999間半,實際上是8700多間,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目前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宮殿建筑群。這些宮殿沿中軸線排列,并向兩邊展開,左右對稱,格局嚴正,氣魄雄偉,極為壯觀。當我們漫步在這些宮殿之間時,不僅僅可以親身接觸到它的一磚一瓦,還會欣賞到青銅、玉器、書畫、珠寶等珍貴的文物。要知道,這些文物都是從故宮博物院150多萬件藏品中精心挑選出來的,您定會愛不夠,也看不夠。再者說,在那些文物的背后,在眼前這些殿宇之中曾經發生過許許多多令人蕩氣回腸的故事,足以讓您聽不夠、想不夠。簡單一句話,您今天走進了這明清兩代的皇宮,就是走進了中華文明的寶庫。

        故宮的全稱是“故宮博物院”,因為它是在明清兩朝的皇宮和宮廷舊藏文物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綜合性國家級博物館。說到這兒您可能會問了,那故宮博物院是什么時候成立的呢?不要著急,這還要從末代皇帝溥儀的退位說起。19xx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19xx年溥儀正式宣布退位。按說,這座宮殿應該收歸國有。可是,按照當時的規定,溥儀卻被允許居住在后宮部分,長達十幾年。

        在1924年冬季的一天,馮玉祥將軍的手下鹿鐘麟,將溥儀和他的后妃逐出了皇宮,同時成立“清室善后委員會”,接管故宮,并對皇宮中的文物進行了清點。又經過一年的緊張籌備,1925年10月10日在乾清門前廣場舉行了盛大的建院典禮。那天,為了爭先目睹這座神秘的皇宮和宮殿里珍藏的寶貝,許多人擁向故宮,北京城萬人空巷、交通堵塞,這件事成了當天各大報紙的重要新聞。

        故宮在開放的第一天,到底接待了多少游客,我們不知道。可這幾年,每年都有近1000萬中外游客到故宮參觀游覽。因為故宮是全年365天開放的,算起來,每天平均要接待將近3萬人呢。

        故宮博物院已經有80多年的歷史了,在這么長的時間,尤其是新中國成立后,故宮在古建筑保護、文物收藏、研究和展覽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您知道嗎?目前故宮珍藏的文物有150多萬件,占全國文物館藏總量的十分之一,其中一級文物占全國文物的五分之一還多呢?那故宮的文物都有哪些品種呢?這150多萬件文物種類齊全,包括玉器、陶瓷、書畫、琺瑯、漆器、金銀器,以及大量帝后、妃嬪服飾、衣料和家具等十多個門類。

        這些年來,故宮博物院除了保存和復原三大殿、后三宮和西六宮外,又開辟了青銅、陶瓷、書畫、珍寶、鐘表等專館,并經常舉辦各種臨時的主題性展覽。另外,你還可以到故宮的網站上看看,網址是:. (d是英文digital 數字的意思;pm是palace museum,故宮的意思。中文意思就是數字故宮。

        城池

        午門 是皇宮的正門,因其位于紫禁城的午位(正南方)故稱午門。“五鳳樓”;在明清兩朝,它的地位非常重要,許多重大儀式都是在這里舉行的。比如:每年農歷十月,皇帝要親自到這兒來頒布下一年的歷書。另外,打完仗,將士得勝回朝后,要在午門前舉行隆重的獻俘禮。午門有時也會作為舉行喜慶活動的場所。每年農歷正月十五的元宵節,這兒要張燈結彩、“放燈”三天,而且允許平民百姓來賞燈游玩,顯示皇家于民同樂、普天同慶的太平景象。然而,說到這午門,大家都會想到“退出午門斬首”這句話吧。其實,這句話純屬誤傳,北京當時的刑場在南城的菜市口。那這句話是怎么傳出來的呢?過去大臣們和皇帝在朝堂上議政,經常出現意見不和的情況。在明朝時,皇帝就可以把觸犯他的大臣拉到午門外用竹子打屁股。這叫廷杖。千萬不要小看這竹子,它是一種碗口粗的毛竹,里面還要灌上水銀,據說是為了加大殺傷力,幾杖下去就能皮開肉綻。被打的人不死也要終生殘疾。這種恐怖的事情從皇宮傳到民間,就逐漸變成“推出午門斬首”了。

        神武門 故宮的北門。這座門故去除了供帝后妃嬪、太監、宮女們進進出出外,還是擊鼓報時的場地。當年這門樓上有一支大鼓和一口大鐘,每夜有專人值班擊鼓報更。這里說的更,是過去人們對夜間的計時方法,一更約為兩個小時,一夜分五更。夜里11點到第二天1點,正是三更的時候,所以就有了“三更半夜”或“半夜三更”的說法。每天夜幕降臨后,在擊鼓報初更之前,先要敲鐘108響。樓高夜靜,紫禁城里的人們,都能聽到這鐘鼓聲。

        東華門 是整個明代皇宮的東門,與西華門一東一西,遙相對應。東華門與西華門不像午門與神武門那樣處于正南正北方為,而是處于靠近東南、西南方位。

        西華門是紫禁城的西門,門外與東華門一樣矗立著一塊下馬石碑。這個門的職能與東華門相同,是大臣們上朝進宮出入的必經之地,或許因為出入東華門要經過一大片馬廄的緣故,大多數朝臣一般進出皇宮都走西華門。清代皇帝和太后平時出宮游玩也多走西華門。

        角樓 在紫禁城高高的城墻上,有四座小巧別致、精美無比的角樓。它們像四顆明珠,鑲嵌在高大的城墻上,它們不僅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的建筑精品。這角樓的建筑十分復雜,它一共有三層檐。關于這角樓的建造,還有一個故事呢,我來說說吧。 相傳,明朝的永樂皇帝在修建皇宮時,特意指定要在紫禁城的死角,各建造一座“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的角樓,并且限期100天,蓋不好要殺頭。誰也沒有見過這么復雜的建筑阿,這可難壞了全國各地的能工巧匠。眼看皇帝的限期就要到了,工匠們愁的都吃不下飯。這是,來了一個賣蟈蟈的老頭兒。他那蟈蟈籠子非常精致漂亮,大家都為過去看那巧奪天工的籠子。有個工匠不自覺的數起籠子上的玉米秸,“一根梁,兩根梁…..”一數,一共是九根橫粱、十八根柱子、七十二個脊。哎,這部正式咱們要蓋的角樓嗎!大家非常興奮,突然想起賣蟈蟈的老頭兒,可一看,老頭兒不見了。工匠們七嘴八舌的說,這是魯班爺顯靈,來救我們了。于是,工匠們如期建好了角樓。

        護城河和金水河 紫禁城城垣的外圍圍繞著一條寬52米,深6米的護城河,河岸陡直,由條石砌成,俗稱筒子河。清代護城河的北、東、西三面內側建有守衛圍房732間,戒備森嚴。護城河水的源頭是京西的玉泉山,玉泉山水經過頤和園、運河、西直門的高梁橋,流到市中心的后海,然后從地安門的步梁橋下分出支流,經景山西門的地道進入護城河。從康熙朝開始在護城河中種蓮藕,農歷七月,荷花盛開,十分壯觀。收獲的蓮子和蓮藕除交給宮中食用外,剩余的拿到市場上賣,所得銀子作為小花銷。嘉慶以后開始出租給人養荷收取租金。故宮周圍有兩條金水河,一條是內金水河,一條是外金水河。外金水河在天安門前,其水系來自護城河西邊的河段,護城河河水到達宮墻西南角后,進入地道,在從織女橋流出,繞過社稷壇,從外金水橋流過,經牛郎橋向東過天妃閘,流出皇城。內金水河的水是從神武門西邊的地道引入的護城河河水,河水沿內廷西區供電墻外向南流,在慈寧花園墻外向東南轉,蜿蜒經武英殿,在太和門前廣場形成一個優美的拱形渠,然后轉向北流經文淵閣,在鑾駕庫的西邊流出皇宮。整條內金水河在皇宮里綿延多米,河上共有大大小小21座橋,還有10多處涵洞。內金水河除有排泄雨水、方便宮中取水、消防等實際功能之外,增加精致也是其中不可忽視的因素。

        太和門和三大殿

        太和門 朋友們,到了皇宮,您一定想知道皇帝上早朝的地方吧,太和門,就是明朝“御門聽證”的地方。所謂御門聽證,就是大家所說的上早朝,由皇帝和大臣們討論、處理國家大事。 在人們的印象中,皇帝上朝都是在威嚴的大殿里,其實不然。每天清晨,皇帝從后宮出來,坐在這太和門種種擺放的龍椅上。王公大臣們按照文東武西的順序,站在門下的廣場上,向皇帝奏事。皇帝身邊站著當班的內閣學士,負責記錄皇帝的意見,退朝后再稍加整理,頒行天下,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圣旨”或“上諭”,國家的日常事務就在這太和門商量決定了。說到這里,也許您會想到:在露天的門外辦公,萬一刮風下雨怎么辦呢?其實別說刮風下雨,就是平常這里也不打舒服。但按當時的規定:皇帝和大臣們每天都要上早朝。不過,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封建社會每個朝代的頭一兩個皇帝一般都還比較勤奮,后代的皇帝就貪圖享樂,把祖父輩打江山時的艱辛和治天下短褲新都拋到腦后了。明朝也不例外,中后期的萬歷皇帝竟長達24年不臨朝。歷史學家曾說過“明之亡,則亡于神宗”就是說明朝的滅亡正是從這位明神宗開始的。到清朝的時候,將御門聽證改在故宮的乾清門。

        金水橋 在太和殿前面有五座精致的漢白玉石橋,這就是著名的金水橋。您知道它為什么叫“金水橋”嗎?我先說橋下這條河的水,它來自京城西面的玉泉山,從紫禁城的西北進入,東南流出。而古人推崇陰陽五行學說,就是金木水火土這五種物質,認為“西”這個方位在五行中屬金,所以取名“金水河”,那上面的橋自然就叫“金水橋”了,我們都知道,天安門外也有金水橋,那是外金水橋,而我們眼前的是內金水橋,這金水河不光起到了裝飾庭院的作用,也是紫禁城里重要的消防水源和排水渠道,故宮中的水源是很少的,一旦宮殿著火,金水河里的水就非常珍貴了。

        太和殿 在寬闊的太和門廣場上,廣場中間有一條青白石鋪成的御道,這條御道當年只有皇帝才能走。從太和門廣場北望,在那高大、漂亮的漢白玉臺基上,有座雄偉的建筑叫太和殿,也就是老百姓所說的金鑾殿。這漢白玉臺基高達8米,比現在的兩層樓還要高。修建這么高的臺基,為的就是造成大殿的雄壯感。咱們國家古建筑的主體是木結構,而木材本身又不可能很高大,于是聰明的工匠采用高大的石臺基將大殿托起,以增強氣勢。 在紫禁城所有宮殿中,以這座金鑾殿最受尊崇,當年最高級別的儀式和大典都在這里舉行。比如說,皇帝登基、大婚、冊立皇后,還有在發生戰爭時派將出征,都要在太和殿舉行非常隆重地典禮活動。其中最為隆重的就是登基大典,皇帝要這里接受百官和外國使臣的朝賀。此外一年當中的三個大節慶,也就是元旦、冬至和萬壽節,皇帝也要在這里舉行盛大的宴會。其實這個元旦不是咱們現在的新年,而是農歷的大年初一_—春節。冬至是一年當日光照時間最短的一天,古人認為這是陽長陰消的日子,值得大慶。所以皇帝要在冬至那天到天壇祭天,次日在太和殿接受王公大臣的朝賀,而萬壽節則是當朝皇帝自己的生日。您可能在電視劇中看到過舉行大典的場景把,這廣場的兩要布置雄壯的儀仗隊,文武百官就跪在這御道的兩旁。而皇帝是坐在太和殿內的寶座上,接受官員們的叩拜大禮的。既然太和殿的地位這么重要,在建筑規格上自然就是最高、最大的了。它的建筑面積是2377平方米。不僅在紫禁城內,就是從全國范圍看,也是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宮殿。從它的屋脊到地面,高達35米,比現在的10層樓房還要高。講到這里,不知您是否注意到這么一個問題。您看,這么大的一個廣場,怎么連一顆樹也沒有?原來,這是為了突出三大殿的壯觀和皇帝的尊嚴。您想一想,如果這里松柏參天,三大殿掩映在樹蔭之中,那還能有現在這種氣勢馬?再者說,這里是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要求格外莊嚴肅穆。如果有了樹木,儀仗和百官的站位都會受到影響,將有損于典禮的嚴肅性。如此說來,是這些宮殿建筑的功能,決定了這里不能種樹。 在太和殿的漢白玉臺基上,有許多青銅鼎,其實那時香爐,因為它們是模仿周朝的鼎造的,所以叫鼎式爐。三層石臺上共有18個香爐,象征著清朝的18個行省。每當大典時,就在香爐腹部裝上香料,然后將香料點燃,18個香爐就一起散出縷縷青煙,使太和殿顯得更加神秘莊嚴。 太和殿外面兩邊平臺的兩個角落,各有一件漢白玉雕鑿的器具。在一塊圓石板上,中間插一根鐵針,周圍刻有刻度。當太陽升起時,鐵針的投影指向哪個時刻,就表示是什么時辰了。它叫日晷,是古代的一種計時工具。與日晷對稱的位置,是一座石頭亭子,它叫嘉量。在嘉量的里面石斛(hu)、斗、升、合(ge)、龠(yue)五種計量器具,一直到近代,人們還常用斗和升來稱量東西。為什么要把這兩件器具擺放在這兒呢?這里面有很深的文化內涵。在中國古代,時間和度量衡是非超重要的,它代表上天的旨意和國家的統一。在世間,只有天子才能代表上天,行使規定時間和計量的權力,它們象征著皇權的至高無上。擺放在日晷和嘉量旁邊的統龜、銅鶴是舉行大典時熏香用的,但還有一定的寓意。我們都知道,龜、鶴是長壽的動物,在太和殿的兩邊擺放上龜、鶴,象征著國運永昌。 我們都知道故宮有8700多間房子,而這太和殿,就有55間,這是怎么回事呢?因為在古代,我們把四根柱子之間算一間屋子,而太和殿是橫11間、縱5間,就是55間了。所以說,整個故宮也只是由幾百座宮殿。 擺放在太和殿中平臺上的龍椅,就是民間俗稱的金鑾寶座。它是用紫檀木制成,從明朝到清朝一直是用。這寶座的寬度大大超過高度,給人一種非常穩定的感覺,象征著皇權安穩、江山永固。大殿里的柱子,靠近金鑾寶座的是6根金黃色的柱子,他表面貼的是金箔,6根金柱拱衛著那巨大的龍椅,把皇帝襯托得更加尊貴、莊嚴。此外還有66根朱紅色的柱子。這些柱子都是用才子東北長白山的紅松制成的,每根高12米,直徑1米多,兩個人都抱不過來。當年沒有顯得的大型運輸工具,要采伐、運輸這么的木材,實在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情。 在太和殿的天花板上,有一個盤龍藻井。這“藻井”是古建筑中的名稱,就是指天花板中間鏤孔雕刻的一塊。太和殿的藻井是一條蟠龍,就叫蟠龍藻井。在這龍嘴的下面,吊著一個亮晶晶的圓球,它叫“軒轅鏡”。這個東西可大有講究,您聽說過“炎黃子孫”這個詞吧。傳說古代有炎、黃兩帝,而咱們現代人都是它們的后代,所以中國人都說自己是炎黃子孫。而過去的皇上也自認為是黃帝的繼承者和接班人。這個傳說中的黃帝號“軒轅氏”,而皇上在寶座的正上方懸掛一個軒轅鏡,表示自己三正統黃帝,而且有軒轅氏的保佑。 太和殿地面上鋪的是一種亮亮的方磚。您聽說過紫禁城“金磚墁地”嗎?指的就是這種“金磚”。這種磚并不是拿黃金制成的,那它為什么會叫金磚呢?這種磚是在今天蘇州附近的御窯村燒制的。因為是專門為京城燒制的,所以叫“京磚”。可是南方人發“京”這個字音時,聽起來像是黃金的“金”字。久而久之,這京磚被叫成金磚了。雖說這磚不是用黃金制成,可是由于它的制作方法獨特,工藝復雜,它的質地更像大理石一樣細密、堅固,盡管經歷了幾百年的摩擦,依然光亮如鏡,再加上燒制、鋪墁這種磚的費用也是很高的,所以,冠以“金磚”的美名,也是名副其實。

        中和殿 太和殿后面有一座四四方方、象亭子一樣的建筑,是中和殿。它是黃帝在大典之前的休息室。每次大典前,皇帝從后宮出來,在中和殿稍作停留。當太和殿所有的儀式都準備好后,有專門的人來導引著皇帝,沿中間的御道,從太和殿的后門走近去。當皇帝一落座,就要焚香、奏樂、響鞭,整個大典便開始了。由于這里是皇帝大典之前做準備工作的地方,所以他在后來逐漸成為舉行各種祭祀、典禮時的準備場所。在各種祭祀活動中,有一項很特殊,那就是每年春天的祭農。每年春分,皇帝要到先農壇,那里有一塊皇帝的“自留地”,就是咱們俗稱的“一畝三分地”。平常有專門的官員管理,但到了春分那天,皇帝要親自到這塊田地上,扶扶犁,鋤鋤地,這叫行“親耕禮”,祈求五谷豐登。皇帝在去先農壇之前,要在中和殿舉行一個儀式,看一看他要用的農具,這也反映皇帝對農業的重視。當然了,中和殿還有其他用途。比如皇帝要在這里閱視家譜。皇族和老百姓一樣,也有自己的家譜,皇帝的家譜叫“玉牒”。玉是玉器的玉,牒是通牒的牒,每隔十年重修一次。這里要說明一句,皇帝的家譜雖名為玉牒,但并不是用玉制成的,也是用紙張書寫,只是為了強調皇帝家譜的高貴,才稱為玉牒。中和殿的另一個用途,是皇帝在這里為皇太后上徽號。皇帝為了表示孝道,要在壽慶和節日給皇太后上一些吉祥的稱號,叫做徽號。像我們熟悉的“慈禧”“慈安”就是徽號。

        保和殿是一座非常著名的宮殿,在明清兩朝,這里是皇家的高級宴會廳。每逢重大節日和帝后生日,皇帝都要在這里宴請文武百官,以示慶賀。一些少數民俗的領袖,像西藏的高僧,蒙古王公來皇宮,皇帝也要在這里設宴款待,以示籠絡。公主出嫁,皇帝也要在這里宴請親家,表示對他們的尊重。然而,保和殿在讀書人的心目中,地位是最高的,因為從清朝乾隆年間開始,保和殿擁有了一項更加重要的職能,成為中國科舉考試的最高一級殿試的考場。老百姓所熟知的狀元,就是從這座大殿里考出來的。朝為放牛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您聽過這首童謠嗎?它的前兩句是說一個青年早上還在為地主放牛,晚上就到天子堂來考試了。而“天子堂”,指的就是這保和殿。這里形容讀書人的一步登天,其實當年可不是這樣的。在當年,能夠到這座大殿內參加考試,就應經是非常非常不容易了。因為來到這里的考生,都是從全國眾多學子中,經過從地方到京城層層考試選出來的。一個讀書人,熟讀“四書五經”之后,首先要中秀才。中了秀才就是讀書人,到縣衙大堂,見縣官就不用跪了。秀才要去省會城市考試考“鄉試”,考中為舉人,舉人就可以做縣令之類的小官了,社會地位也會得到很大的提升。您還記得嗎,在電視劇《鐵齒痛牙紀曉嵐》里就有秀才參加鄉試,考官們徇私舞弊的情節。其實,中舉對于科舉之路來說,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舉人們還要到京城的國子監去考“會試”。然后才有資格到這座宮殿參加考試,所以叫“殿試”。“殿”就是保和殿的“殿”。殿試每三年舉行一次,由皇帝親自主考。從早上考到晚上,整整一天。閱卷工作全部結束,皇帝要在太和殿進行一個隆重的發榜儀式,稱之為“金殿傳臚”。所有參加殿試的貢生們都云集在太和廣場,皇帝親自在大典上宣讀前三名的名字。考中第一名的稱為狀元,第二,第三名稱為榜眼和探花。這三個人可以很榮耀的從午門正中的門洞走出紫禁城,這是皇帝對他們的恩寵。

        云龍石雕 故宮中,在許多宮殿的前臺都有石雕,用浮雕的手法刻出游龍、翔鳳等圖案。這些石雕主要為了裝飾,顯示皇家的威嚴和氣派。在這些大大小小的石雕中,保和殿后也就是臺階中間的云龍石雕是最大的一塊。石雕的圖案,從上到下,刻著九條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游龍,嬉戲于云海之中,非常生動、精美。這塊石雕是用一塊完整的大青石雕成的,現在長16.57米,寬3.07米,平均厚度1.70米,重量達200多噸。這塊石料是采自北京房山區的大石窩村,距離紫禁城有100多華里。在500多年前,沒有任何現代化運輸工具的情況下,是如何從百里之外將這么巨大的石頭完整的運來的呢?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話題。簡單地說,就是借助冰,是用拉旱船的辦法拖過來的。工匠們從紫禁城到大石窩村,每隔一里地打一口井。到了嚴冬季節,從井里把水提上來,潑在路面上,就這樣波一條100多華里的冰道。我們知道,餅面上的摩擦力小的多。就是這種能夠情況下,仍然動用了兩萬多名民工、幾千匹騾馬,用了近一個月時間,耗銀11萬兩,才把這塊大石頭拉進紫禁城里,其艱難程度可想而知。每個人站在它面前,都不得不從心底嘆服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

        銅缸 故宮里有許多大缸,您想這些大缸是做什么用的呢?這些缸是儲水防火用的,故宮里現在總共有308口銅缸或鐵缸,分散在各個宮殿附近。故宮的缸都有一個特點,缸底的石基都留有一個方口。因為北京的冬天很冷,戶外的水很容易結冰,所以入冬以后,專門有太監來管理這些缸。在缸的外面套上棉套,上面蓋上缸蓋,低下燒上炭火,一直燒到驚蟄時節氣溫回升了才撤火,基座下的方口就是燒炭的炭口。這些缸大部分都是用青銅鑄成的,缸外面是鎦金的,一口缸要用黃金約3公斤。金燦燦的鎦金銅缸襯著紅墻,十分華貴氣派。可是,如果我們走到前朝宮殿旁邊,會發現那里的缸表面只留下了斑斑的黃跡。這是怎么回事呢?說道這兒,我要講一段令人心酸的歷史了。100多年前,也就是公元19xx年,八國聯軍以鎮壓義和團的名義,侵略北京。當他們進入紫禁城后,對宮廷物品進行了大肆劫掠,搶走了數不清的玉器、瑪瑙、佛像,許多珍貴圖書、檔案也被破壞。這些大缸表面,金燦燦的黃金夜難逃此劫。貪婪的侵略者用刺刀把缸表面的鎦金一點點刮去,留下橫七豎八的刀痕,引起我們痛苦的回憶,提醒我們要勿忘國恥,自強不息!

        橫街

        在保和殿和乾清門之間有條狹長的廣場,是紫禁城內的一條分界線,稱“橫街”,又叫乾清門廣場。橫街以南是外朝,是舉行重大典禮的場所。橫街以北是皇帝后妃們居住的地方。從這里向北的一片金碧輝煌的宮殿,就是紫禁城的內廷。在內廷紫禁城的中軸線上有三座宮殿,依次是乾清宮、交泰殿和坤寧宮,稱為后三宮,再往北是御花園。兩側各有六座規制相同的院落,就是妃嬪們居住的東六宮和西六宮。東六宮的東側,有皇帝供奉祖先的奉獻殿和乾隆打算養老的寧壽全宮。在內廷中軸線的西面,有一大片宮殿,是供太后、太妃們居住的慈寧宮、壽康宮。另外,還有一座很高的建筑,與周圍其他殿堂有很大差異。那是外西路的一處佛堂,叫雨花閣,是故宮中最大的一處佛堂。這座閣樓的形制與其他宮殿明顯不同,它的四個屋脊各雕有一條銅鑄鎦金的龍,四條游龍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軍機處 在乾清門西高墻邊,有排又矮又小的房子,比起紫禁城里那些高大的宮殿,它們實在是太不起眼了。可是正像俗話所說的“人不可貌相”一樣,這幾間小房子也非比尋常,因為這就是鼎鼎大名的“軍機處”所在地。您在各種文學、影視作品中所看到的“軍機大臣”,就在這里值班。清朝為什么要把軍機處那樣一個非常重要的機構,放在這么一個不起眼的地方呢?就是因為這排房子的一墻之隔就是皇帝居住的養心殿。雍正初年,西北地區放生大規模的武裝叛亂,軍情緊急,雍正皇帝經常在養心殿晝夜不停的和大臣們商量如何評定叛亂。為了隨時召見這些大臣,雍正便將養心殿外這排平房作為大臣們休息和等候的地方。這樣一來,既節省了時間,又有利于保密。于是,軍機處成為正式的國家機關,國家的軍政大事都在這里決斷,而本來掌握朝政大權的內閣變成空架子。軍機大臣的人選要皇帝親自在大學士、尚書、侍郎等大臣中選任。這樣軍機處就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控制之下了。而軍機大臣確實有一定權勢。要是沒有過人的才能,還是不可能成為軍機大臣的。一位大臣初入軍機處,叫學習“行走”,他每天的工作就是謄寫詩片。皇帝每天口誦所制詩文,這位大臣只能肅立靜聽,然后回到軍機處根據記憶將皇帝的詩文謄些出來,也能做到準確無誤了,才能參加撰寫皇帝的諭旨。皇帝的諭旨,有時一天好幾次,有時一說就是幾百句話,聽了以后,僅憑記憶,要能寫的完全符合皇帝的本意才行。您說,這活兒容易嗎?

        景運門 在明朝時期可是戒備森嚴,沒有皇帝的詔令,就是王公大臣也不能進入。因為,這是進入皇宮內院的必經之門。在景運門西面,有一個和它正對著的門,叫隆宗門,隆宗門的作用及管理辦法,和景運門完全一樣的。

        后三宮

        乾清門,它和南面的太和門有異曲同工之處。太和門是明朝“御門聽證”的場所,清朝則改在這里。清代的許多重大國事比如平定吳三桂等人的叛亂、抗擊沙皇俄國的侵略、出兵收復中國臺灣等。都是在這里討論決策的。乾清門內是一個不大的院子,周圍有一些看上去很普通的長廊式房屋,您可千萬別小看這些沒有氣派的平房,中國歷史上許多重大歷史事件就發生在這里。您聽說過康熙智擒鰲拜的故事嗎?這歷史上真實的一幕,就發生在乾清門西側的叫南書房的屋子里。康熙做皇帝的時候只有8歲,又鰲拜登四名大臣輔政,鰲拜居功自傲,專橫跋扈。有很大野心。他通過大肆結黨營私,迫害異己逐漸總攬了朝廷大權,干了許多壞事。康熙14歲時,名義上正式親政,可實際上鰲拜仍然控制著朝廷,把康熙置于傀儡地位。有一次,鰲拜和一個大臣發生爭執,鰲拜在朝堂上,就和皇帝大吵大鬧,后來竟然擼起袖子、伸出拳頭,脅迫康熙。康熙只好暫時忍耐。從那以后,康熙決心除掉這塊絆腳石。然而鰲拜是滿族貴族中有名的“勇士”武功極好,又手握大權,在朝中有一大幫黨羽,要扳倒鰲拜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康熙決定智取,假裝迷上了摔跤,他讓人找了十幾個身體強壯并和自己年齡相仿的少年,天天在一起玩摔跤。有時鰲拜進宮辦事,看到小皇帝這樣貪玩,認為不會有什么作為,就更加不把皇帝放在心上,做著獨攬大權的美夢。經過一年多的訓練,康熙認為時機已經成熟,便在康熙八年五月的一天,召鰲拜來南書房講書,當時這里是康熙讀書的地方。當鰲拜像往常一樣趾高氣揚的走進去時,突然擁上一幫少年,連拉帶絆把他按倒在地,鰲拜還以為這幫孩子在跟他開玩笑。當他被捆綁住后,康熙嚴厲的列舉了鰲拜的30條罪狀。考慮到鰲拜畢竟為清朝立下過汗馬功勞,宣布將他終生監禁。不可一世的鰲拜后來死在獄中。這一年康熙皇帝才16歲。

        乾清宮 是皇帝的寢宮,明朝的14位皇帝和清朝的順治,康熙兩位皇帝都曾在這里居住,并在這里批閱奏章、召見官員、接見外國使節。從清朝第五代皇帝雍正開始,將寢宮移到了養心殿。宮殿里寶座的上方,懸掛著一塊牌匾,上面寫著“正大光明”四個大字。這塊匾是康熙皇帝臨摹順治皇帝的筆跡寫成的,在學多電視劇中出現過,可以說它是紫禁城中最重要的一塊匾,為什么這么說呢,有兩個理由:首先“正大光明”這四個字是清朝皇帝標榜的祖訓格言,制成扁懸掛在這里,作為立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基本準則。再者,它和清朝雍正皇帝創立的秘密建儲制度有關。儲是儲存的儲,建儲業叫立儲,就是確立皇位繼承人。我國歷代王朝,大都采取公開建儲的方式,立為太子的多是嫡長子,也就是皇后生的第一個兒子。可是皇帝的兒子一般都很少,不少皇子都做著皇帝夢,他們為此往往拉幫結伙、勾心斗角,甚至發展為同胞骨肉互相殘殺,您看過電視劇《康熙王朝》嗎?劇中的康熙皇帝就因為建儲而遇到問題:他曾兩次立嫡長子胤礽為太子,又兩次把他廢掉。此后康熙便不再提太子的人選,直到他臨死之前,才下詔書,讓四子胤禎繼承皇位,這就是雍正皇帝。由于康熙朝的太子長期不定,而雍正即位又比較突然,所以民間就盛傳雍正是偷改了康熙皇帝的遺詔而登上皇帝寶座的。據說,康熙寫的是“傳位十四子”,雍正勾結負責傳召的故名大臣隆科多將“十”字上面加一橫,下面加意鉤,改稱了了“于”字,成為“傳位于四子”。事實果真如此嗎?據清史專家考證,這種傳說是靠不住的,因為清代這種傳位詔書要用滿漢兩種文字書寫。這樣看來,雍正并不是靠篡改詔書登上皇位的。雍正皇帝即位后,吸取歷史教訓,決定將公開立太子的制度,該為秘密建儲。秘密建儲的做法是,皇帝在位時不公開確立太子,通過對皇子們的全面考查,選定皇位接班人,并秘密的將這個皇子的名字寫在兩份詔書上,一份由混各地隨身帶著,另一份裝在一個小盒子里,密封好后,就放在這塊“正大光明”匾背后。當皇帝病危時或去世后,由朝廷重臣和王公貴族,一起把這兩份詔書取出來,對照無異后,即按照上面的名字公布下一任皇帝。這種方法確實減少了皇子之間的爭斗。雍正皇帝設立了這種秘密建儲制度后,他的兒子乾隆皇帝就是以這種方式登上皇位的。

        交泰殿 是以做四方的亭式建筑。這座宮殿上的彩畫圖案和其他宮殿的是有區別的。所繪彩畫是一對對飛翔鳳凰,而其他宮殿基本上都是一對對游龍。在封建社會,龍是皇帝的象征,而鳳凰是皇后的象征。皇后頭上戴的是鳳冠,穿的是鳳頭鞋,住的是鳳樓。說到這兒您是不是已經想到了交泰殿的用途,原來這交泰殿是宮內專門為皇后準備的正殿。在皇宮中,皇后的地位也是非常尊貴的。每年的一些重要節日,如元旦,還有千秋節,也就是皇后的生日,皇后就會端坐在交泰殿內的寶座上,接受宮內嬪妃以及一些高級官員大夫人的朝拜。殿內正上方懸掛的那張匾寫有“無為”二字。這兩個字很是耐人尋味,無為是古代的一種政治思想,講究清靜無為、清心寡欲,其實就是不要有太多的作為,凡是要順其自然。交泰殿雖然不大,里面的陳設卻非常豐富。寶座兩旁有一些蒙著布的方架子頗引人注目。當年這些架子上放置著象征皇權的大印,一共有25方,習慣上稱為二十五寶,這些都是乾隆皇帝親自選出來的。在殿的兩側,還有兩件大型計時器,東邊的叫“銅壺滴漏”,西邊的叫“大自銘鐘”。銅壺滴漏是中國古代傳統的計時器,大自銘鐘是吸收西方近代科學仿造的鐘表。

        坤寧宮 是后三宮的最后一宮。我們知道后三宮中最前面的是乾清宮,從名字上看,按照中國傳統文化的解釋,這“坤寧”二字同乾清宮的“乾清”二字是非常對應的,“乾”指天,象征著陽;“坤”指地,象征著陰。“清”“寧”都是表示安定、和諧的意思。您該猜到坤寧宮的作用了吧!乾清宮是皇帝的寢宮,那坤寧宮自然是皇后的寢宮了。在明朝,除了個別失寵的皇后外,其他皇后都住在這座宮殿內。清代,順治和康熙時期,皇后依然住在坤寧宮里。到了雍正皇帝時,由于皇帝搬出乾清宮,皇后也就不再住坤寧宮了,于是對坤寧宮作了改建。從此,這座古老的宮殿在結構和功能上,都發生了有趣的變化。首先說,這座宮殿的正門不居中,而是偏向東邊,這是東北地區滿族的建筑特色,再者說,坤寧宮的窗戶紙都糊在窗欞的外面,過去人們說東北三大怪,其中就有這“窗戶紙糊在外”。在風沙大地區,這種把窗戶紙糊在密集的窗欞外面的方法,既可以使窗戶紙不易被風刮破,還可以使窗欞上不落灰塵。屋內的陳設,就更有特色了。大殿的西半部分較大,是薩滿教舉行祭神的場地。薩滿教是滿足的民族宗教,在東北地區非常流行,它是一個多神教,佛教中的釋迦牟尼、觀音菩薩,漢族民間祭拜的關云長,以及山里的虎、鹿、豬、熊,路邊的石頭、樹林等都是薩滿教的祭祀對象。坤寧宮東側是皇帝皇后大婚的洞房。按照禮儀,帝、后新婚,要這這里住滿三天。三天之后,皇帝搬到養心殿,而皇后在東西六宮中中選擇一宮居住。洞房中的陳列室末代皇帝溥儀和他的“皇后”婉容大婚的原狀。洞房的墻上涂著紅漆,地上鋪著紅地毯,到處都是紅色,在洞房的門口和東側過道的木影壁上,各有一個大紅底金色雙喜字,寓意著“開門見喜”。靠窗戶的大炕,是皇帝和皇后因交杯酒、唱交祝歌的地方。屋內靠西北墻的地方擺有皇帝和皇后的龍鳳喜床。

        坤寧門 是御花園的入口。到了這里,古柏老槐撲面而來,有一種神清氣爽的感覺。御花園的面積并不大,它東西長130多米,南北寬90米,總面積不超過1XX平方米。但古代的工匠們就利用這一方小小得天地,安排了各類建筑20多座、古樹160株,還有兩座假山、兩方水池及散布其間的大量奇花異石,使御花園顯得格外典雅、幽靜,幽賞起來,美不勝收。

        御花園

        欽安殿 走進天一門,在欽安殿的前面,您能看到兩棵長的很奇特的柏樹。這兩棵樹的根和主干彼此獨立,但從樹杈上就相依相偎,難分彼此了。人們稱它為“連理樹”、“連理枝”。古代人把這種連理枝又叫“合歡樹”、“夫妻樹”。其實它們不是天然形成的,在它們很小的時候,園藝工匠就將它們擰到了一起,最后長成了這個樣子。您知道嗎,欽安殿是整個故宮中最古老的建筑,它是從明代保存下來的,距現在已經有580多年的歷史了。明清兩朝都在這里供奉玄武大帝。玄武大帝也叫真武大帝,是水神。皇宮都是木結構的房子,非常怕火,過去由于沒有避雷針,曾多次著火。特別是太和殿,因為最高大,更容易遭受雷擊,自明初建成以來,曾經發生五次較大的火災。所以封建帝王們特意在宮中專門找一個宮殿供奉水神,祈求保佑皇宮的安全。而且,這連理枝前的門叫天一門,門的名字也跟水有關系。《易經》上說“天一生水”,水是滅火的,于是起這個名字,用水鎮火,圖個吉利。我們都知道,浙江寧波有一座明代的藏書樓叫“天一閣”,也是取這個意思。當然,這些都是一種心理上的安慰罷了。

        養性齋 是座凹字形的兩層樓閣式建筑。它的外墻倚著御花園的墻壁,海棠樹、太湖石環繞周圍,環境很優雅,在這兒居住一定很舒服。誰在這兒住過呢?他就是末代皇帝溥儀的英文老師。這位英文老師是蘇格蘭人,中文名字叫莊士敦。他是一個中國通,中國話也講的非常流利。在電影《末代皇帝》中,就有這位英文教師的鏡頭。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寫道,自己念書厭煩的時候,莊士敦能循循善誘,“講些山南海北、古今中外的掌故。”他稱贊莊士敦是自己的又一個靈魂。因此,溥儀特意把這養性齋,賞賜給莊士敦當書房兼臥室。當然,溥儀學習英文就業在這里了。

        堆秀山,它是用江蘇太湖流域的“太湖石”人工堆砌成的。太湖石是在太湖里被湖水多次沖刷而形成的奇形怪狀的石頭。要細算起來,這堆秀山“太湖石”的歷史比整個皇宮都古老,聽我們講講吧。在北宋的都城開封,過去由一座山叫“艮岳”,就是用太湖石堆成的。可是建好后不久,北宋就被金朝滅亡了,艮岳山也毀了。等到明朝初年修建紫禁城時,就把這些石頭運到這兒,堆成了我們眼前的堆秀山。所以這些太湖石有近10XX年的歷史了。在山腳下,正中有一個門洞,在門洞的東西兩側各有一座人工噴泉。那時候故宮里沒有自來水管道,這噴泉是怎么設計的呢?工匠們在半山腰兩側各設一口蓄水的大缸,通過水道,產生壓力,使水從下面的龍嘴里噴出。而噴泉造型是用石頭雕刻的一條蛟龍,盤踞在石座上面。噴泉整體造型和諧美觀,使皇帝的游玩別有情趣。堆秀山山上有一座小亭子“御景亭”。那兒是御花園的最高點,每年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九九重陽節,皇帝會帶著后妃們,在亭內登高賞月、飲酒作詩。

        絳雪軒 為5間房的建筑。這個“絳”字是紅色的意思。可我們都知道,雪是白的,那么,絳雪豈不成了紅色的雪嗎?其實,當年這里種著5棵海棠樹。一陣微風吹來,白中透紅的海棠花瓣紛紛飄落,地面上就像下了一層紅色的雪,乾隆皇帝為此作詩“暇日高軒成小立,東風絳雪未酣霏”,來贊美當時的景色,所以取名叫絳雪軒。絳雪軒對面的花壇,豎著一塊枯木。但您仔細想想,如果這是塊木頭,常年的風吹日曬雨淋,早就腐爛了。其實,這是一塊木頭的化石,叫木變石。這木變石是怎么形成的呢?據記載,東北的松木沉入松花江,經常年累月,變成石頭,就是木變石了。一般的木變石都比較小,可是我們看這塊石頭,有一米多高,就十分難得了。這塊石頭是黑龍江的一個大將軍,進獻給乾隆皇帝的,乾隆得到石頭后,非常高興,詩興大發,題詩一首,刻在石頭上。

        延暉閣 為二層閣樓。您可千萬不要小看這閣樓,清朝的選秀女就是在這里進行的,每三年選一次,滿、蒙、漢八旗官員的女兒凡是13歲到17歲的都要參選,只有到17歲仍未被選上的才可以自由婚嫁。選秀女的時候,候選的女孩子們先由太監從神武門領到這御花園北門外等候。選時一到,再將那些女孩子引到這延暉閣前站好,讓坐在閣里的皇帝、皇太后挑選。被選中的秀女,或成為皇帝的嬪妃,或指配給皇子皇孫和皇家宗室的子弟。您知道嗎?慈禧就是17歲時在這里被選入宮的。好,延暉閣講到這里。我現在問您一個問題,您看過電視劇《還珠格格》嗎?那里面的格格門住的地方叫什么來著?沒錯,淑芳齋!在延暉閣西北邊有一個小屋檐,倚著紅墻,那里面就是淑芳齋了。它位于西六宮最北處,目前還沒有公開開放。我所以要講一家,是為了消除一個誤會,實際上這淑芳齋并不是拍《還珠格格》時的場景,也不是格格居住的地方,電視劇只是借用了這個名字。在清朝的時候,淑芳齋是皇帝和后妃們看戲的場所。紫禁城內共有5個戲臺,淑芳齋里就有兩個,梅蘭芳、楊小樓等人都在這里演過戲。

      故宮作文導游詞 篇14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導游,名字叫,大家叫我x導游就行了。今天,我們要去列入世界遺產的一座宮殿------北京故宮。

        北京故宮始建于14XX年,建成于1420年,是明清兩朝的皇宮,又名紫禁城。故宮占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屋子有9999間半。故宮四周饒10米高的城墻,外有50多米寬的護河城。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北京故宮門前。各位游客們,你們看,這座故宮的四個城角上都有一座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的角樓。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了外朝皇帝處理政事的地方。它們主要有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太和殿,它是三大殿中最為高大的,它金碧輝煌,非常好看。看,這個臺基四周矗立成排的雕欄,稱為望柱,柱子上雕刻著云龍云鳳的圖畫。非常顯目且好看。我們出出進進都有四個門:南有午門,北有神武門,東有東華門,西有西華門。其中午門為正門。

        好了,北京故宮我們已經游覽完了,現在是自由活動時間,大家可以解散,但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不準破壞文物。在墻上亂圖亂畫。

        2。不準破壞環境及隨地吐痰。

        3。要注意安全,迷路了要即使打電話和我們聯系

        下午x點要在午門集合,現在解散

      故宮作文導游詞 篇15

        女士們,先生們:

        在一個瘋狂的日子里,我帶領大家參觀了故宮。紫禁城,也稱為紫禁城,位于北京的中心。宮殿占地面積超過72萬平方米,有9900多個亭子。是明清兩代皇帝的居所。城內有一門,南門為武門,北門為神武門,東門為東華門,西門為西華門。據說大約有23萬名著名工匠和100萬名平民工人聚集在一起創造了紫禁城,所以我們可以知道紫禁城有多大,有多壯觀。紫禁城的整個庭院分為兩部分,即“前朝”和“后宮”。“前朝”是皇帝舉行大典的地方,主要包括東西兩側的太和殿、中和殿、包和殿、文華殿、武英殿。“后麥”是皇帝、后妃和未成年子女居住的地方,主要包括干青宮、交泰宮、坤寧宮和東西六宮。

        你看,這個樓就是武門門,也叫五峰樓。明朝時,每年正月十五,午門掛一盞燈,給官員送飯。到了清朝,這個活動取消了。另外,每當國家打了勝仗,皇帝都要在這里接受祭俘儀式,皇帝的親征也是從午門出去的。在戲曲舞臺上,“武門門砍頭”的說法,其實是明朝朝廷官員在武門庭犯罪。好了,我們繼續。

        現在我們來到了廣昌太和殿。這里有18個青銅香爐,代表清朝留下的18件東西。兩側有青銅鶴龜,象征長壽。看,太和殿是故宮最高級別的建筑,只有皇帝舉行隆重的儀式時才使用,象征皇權至高無上。太和殿俗稱金殿。太和殿正面有12根大柱子,東西長約63米,高35米。整個大廳雕刻著橫梁和油畫,紅色的柱子上纏繞著龍。這些龍有不同的姿勢和生動的描述。整個宮殿也很豪華,很有錢。有一個2米高的平臺,上面雕刻著9個金龍寶座。后面有一個金色的油漆屏風,前面有一個皇家的箱子。殿頂形式是最高等級的雙檐頂,甚至正殿主脊上的吻獸也是目前國內最大的,處處顯示“第一”。

        讀完太和殿,我們再來看看太和殿。大家看!和諧殿是皇帝等待吉時,在儀式前稍作休息的地方。接下來,請和我一起去參觀國宴廳-包和廳。親愛的朋友們,這個大廳是前皇宮三個大廳中的最后一個,叫做包和廳。這個大廳在清代被稱為國宴廳和科舉考試中心

        現在我們來到干青宮,皇帝在紫禁城里居住和處理日常政治事務。干青宮分為三個部分:中殿、東暖閣和西暖閣。正殿是皇帝處理日常事務和臨時會見大臣的地方。殿內有皇帝寶座和御案,中間掛著一塊“光明正大”的牌匾,這是清朝皇帝的祖訓,是治國、修身、平天下的基本原則。東暖閣和西暖閣是皇帝晚上待的地方。

        現在請跟我去參觀交泰堂。請看,這個四角金字塔形屋頂的大廳叫交泰殿。這座建筑是明清兩代皇后舉行生日慶典的地方。正殿后墻上的牌匾上有“無為”二字,是康熙皇帝的御筆,意思是后人可以以德治國,實行仁政,從而達到國家長治久安。

        親愛的朋友們,現在我們來到了故宮的后花園皇家花園,這是一個皇帝休閑娛樂的地方。你可以在這里拍照。

        由于時間限制,我們先到此為止。給你兩個小時自由參觀。請不要在墻上亂涂,保護文化遺產。希望你玩得開心。

        大家好,我很高興成為你們的導游。我叫陳子安。你可以叫我陳導或者小安。我會盡力為你服務。

        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是世界上現存最大、建筑最宏偉、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宮。故宮也叫紫禁城。紫禁城是五個多世紀以來最高的權力中心。它的風景和巨大的建筑包含了9000個房間的家具和手工藝品,已經成為明清時期文明的寶貴歷史見證。1987年,北京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北京紫禁城里有許多古代寺廟,包括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

        現在我們來到了太和殿及其廣場,紫禁城最重要的庭院,皇室在這里舉行了盛大的儀式。太和殿象征皇權至上。太和殿,俗稱金殿,是現存木質殿堂的杰出典范。太和殿始建于公元1420年,當時稱為奉天殿。后來叫故宮。清朝順治皇帝登基后,重修三大殿,將故宮改為太和殿。

        太和殿高裝飾用的畫,是金龍印的最高等級。寺廟的最高形式是最高等級的雙檐頂部。就連正殿主脊上的吻獸也是目前國內最大的。總之處處顯示出“第一”,是皇帝“老子天下第一”的體現。

        很好!在這里可以將遠處的太和殿盡收眼底。你可以在這里拍照。

        親愛的朋友們,北京故宮到處都是美麗的風景。希好好享受,認真拍照。但是注意不要亂扔垃圾。玩得開心!

        故宮介紹:大家好,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們!歡迎來到故宮。我是河南油田王的導游。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我將帶你詳細欣賞美麗的故宮。

        故宮是世界上保存最好、最大的古代木質宮殿建筑群。看,這是故宮朝南的正門,叫武門門。午門下有五個拱門。只有皇帝才能進出中門。即使是地位很高的大臣,也只能用兩端的小門。地方長官只能用兩頭最小的門。普通人連故宮都進不去,現在誰都可以進了!

        快看!這座建筑叫太和門。它是故宮最大的木門。這里有一對獅子。他們強壯、威武、高大,代表著皇帝的威嚴。

        正前方的大廳叫太和殿,是故宮最大的建筑,也是過去北京最高的建筑。你認為它高嗎?是的,現在一點也不高,因為北京發展很快,高樓比比皆是。

        好了,我的解釋到此結束。讓我們參觀,30分鐘后在這里見面。

      故宮作文導游詞 篇16

        我姓關名羽瀟,是紅星閃閃旅行社的一位導游。首先預祝大家旅途愉快!好,現在大家看我身后的那扇朱紅的大門就是故宮的正門了。故宮處在北京市城區中心是明清兩代的皇宮,也是當今世界現存規模最大、建筑最雄偉、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宮殿,好了現在已經到了停車場,先介紹到這兒請大家下車吧!” 各位請看!這便是故宮的正大門——午門。它建成于1420年,它的名字是用來斬頭的嗎?其實它還有一個作用就是在士兵出征之前,軍官們也就是現在的‘領導’在這兒諸如鼓舞士氣并下達命令之類的,好!那我們就到故宮里面吧。 各位朋友,在我們眼前的就是聞名中外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先來看看太和殿,它高有33米,從東至西長有64米,從南至北寬有33米,面積為2377平方米。

        太和殿是在皇帝上早朝和舉行盛大典禮的地方,它的規模為紫禁城內大殿第一,正背上的吻獸的體積也是我國目前最大的。總而言之,處處顯示它的“第一”的思想體現。看完了太和殿讓我們一起去中和殿。中和殿是皇帝在大典前等待吉時、稍事休息的地方。下面請朋友們自由參觀一下當時的國宴廳——保和殿。十分鐘后我帶領大家游覽最后一個景點:交泰殿。 大家休息夠了嗎?現在我們就去交泰殿,殿里有康熙皇帝的御筆,在北京只有兩幅康熙帝的真跡,另一幅就在大貪官和?的家——恭王府。請看,眼前這一座四角攢尖的建筑物就是交泰殿,我們走進去看一看吧,您們看到后墻扁額上有“無為”二字了嗎?那就是康熙御筆,“無為”的意思并不是沒有作為,而是希望后代能夠以德治國,施以仁政,以圖國家長治久安。

        “好了,親愛的游客朋友們,本次北京故宮之旅就圓滿結束了。我希望各位若干年之后還能來找我,我一定為大家再次講解,朋友再見。”我微笑地向游客們告別。

      故宮作文導游詞 篇17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東廈旅行社的導游,大家叫我余導游就行了。今天,我們要去列入世界遺產的一座宮殿——北京故宮。

        北京故宮始建于1406年,建成于1420年,是明清兩朝的皇宮,又名紫禁城。故宮占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屋子有9999間半,故宮四周饒10米高的城墻,外有50多米寬的護河城。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北京故宮門前,各位游客們,你們看,這座故宮的四個城角上都有一座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的角樓。

        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了外朝皇帝處理政事的地方,它們主要有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太和殿,它是三大殿中最為高大的,它金碧輝煌,非常好看。看,這個臺基四周矗立成排的雕欄,稱為望柱,柱子上雕刻著云龍云鳳的圖畫。非常顯目且好看、我們出出進進都有四個門:南有午門,北有神武門,東有東華門,西有西華門,其中午門為正門。

        好了,北京故宮我們已經游覽完了,現在是自由活動時間,大家可以解散,但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不準破壞文物、在墻上亂圖亂畫。

        2、不準破壞環境及隨地吐痰。

        3、要注意安全,迷路了要即使打電話和我們聯系。

        下午四點要在午門集合,現在解散。

      故宮作文導游詞 篇18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游小趙,歡迎大家到故宮觀光旅游。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參觀,我很高興,望各位能在故宮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故宮位于北京市中心,舊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北京故宮、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里姆林宮)。故宮始建于公元1406,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始建。故宮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面積約為725,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5。5萬平方米。相傳故宮一共有9999。5間房子,實際據1973年專家現場測量故宮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計8704間。宮城周圍環繞著高12米,長3400米的宮墻,形式為一長方形城池,墻外有52米寬的護城河環繞,形成一個森嚴壁壘的城堡。故宮宮殿建筑均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故宮有4個門,正門名午門,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

        午門是故宮博物院的正門。因古代的風水術士將方位分為24個,其中正南方為午位,此門位于正南方為午位,故稱午門。

        故宮的建筑依據其布局與功用分為“外朝”與“內廷”兩大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是皇帝舉行朝會的地方,也稱為“前朝”。是封建皇帝行使權力、舉行盛典的地方。

        故宮太和殿位于北京故宮博物院,是故宮外廷三大殿中最大的一座,也是故宮中最大的宮殿。民間俗稱“金鑾殿”,位于故宮南北中軸線的顯要位置。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殿高35。 05米,面

        積2377平方米,共55間,72根大柱,是故宮中最高大的'建筑。太和殿是舉行大典的地方,明清兩代皇帝登極、宣布即位詔書,皇帝大婚,冊立皇后,命將出征,每年元旦、冬至、萬壽(皇帝生日)等節日都要在此受百官的朝賀及賜宴。 明清兩朝24個皇帝都在太和殿舉行盛大典禮,如皇帝登極即位、皇帝大婚、冊立皇后、命將出征,此外每年過大節,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員的朝賀,并向王公大臣賜宴。

        中和殿,故宮外朝三大殿之一,位于紫禁城太和殿、保和殿之間。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明初稱華蓋殿,重修后改稱中極殿,現天花內構件上仍遺留有明代“中極殿”墨跡。清順治元年,改為中和殿。“中和”二字是說,凡事要做到不偏不倚,恰如其分才能使用各方關系得到和順,其意在于宣揚“中庸之道”。 保和殿于明清兩代用途不同,明代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冊立皇后,太子時,皇帝常在此受賀。清代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賜宴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場面十分壯觀。賜額駙之父、有官職家屬宴及每科殿試等均于保和殿舉行。每歲終,宗人府、吏部在保和殿填寫宗室滿、蒙、漢軍以及各省漢職外藩世職黃冊。

        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后三宮為中心,東、西六宮、齋宮,后有御花園。是封建帝王與后妃居住之所。內廷東部的寧壽宮是當年乾隆退位后養老而修建。內廷西部有慈寧宮、壽安宮等。此外還有重華宮,北五所等建筑。

        乾清宮是明清兩代皇帝在紫禁城中居住和處理日常政事的地方。它是后

        三宮之首,位于乾清門內。“乾”是“天”的意思,“清”是“透徹”的意思,一是象征透徹的天空,不渾不濁,象征國家安定;二是象征皇帝的所作所為象清澈的天空一樣坦蕩,沒有干任何見不得人的事。 坤寧宮是北京故宮內廷后三宮之一,坤寧宮在交泰殿后面,乾清宮代表陽性,坤寧宮代表陰性,以表示陰陽結合,天地合壁之意。 交泰殿殿名取自《易經》,含"天地交合、康泰美滿"之意。是皇帝和后妃們 起居生活的地方,交泰殿為皇后千秋節受慶賀禮的地方,是皇后生日時接受慶賀禮的地方。清朝,于此殿貯清二十五寶玉璽,每方玉璽都有專門的用途。每年正月,由欽天監選擇吉日吉時,設案開封陳寶,皇帝來此拈香行禮。清世祖鑒于明代宦官專權的教訓,規定宦官不得干預朝政,所立“內宮不許干預政事”的鐵牌曾立于此殿。皇帝大婚時,皇后的冊立、寶安設殿內左右案上。交泰殿每年春季祀先蠶,皇后先一日在此查閱采桑的用具。

        現在我們所在的是神武門,是故宮的北門,神武門原來叫玄武門,清代康熙年間重修時,為了避康熙皇帝玄燁的諱,改名為神武門。大家看到的故宮博物院這五個字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詩人,郭沫若先生所提,那么我們今天的旅游就結束啦,謝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歡迎大家下次來故宮參觀。

      故宮作文導游詞 篇19

        親愛游客們:

        大家好!

        我是流星旅行社的導游,我有幸可以陪大家一起去參觀,我感到特別高興,希望能跟大家一起度過這一段美好時光。

        秦兵馬俑在我國西安臨潼出土,今天我要帶你們去參觀這一大奇跡。

        我們現處的是1號坑,也是3個俑坑中最大的一個。坑內大約有8000個俑。它東西長230米,北南寬62米,總面積為14260平方米。你看,那一排排一列列的兵馬俑多整齊呀!看這氣勢,真像秦始皇當年統領大軍,南北征戰呀!

        將軍俑身材魁梧,頭頂戰冠,身披鎧甲。那威風凜凜的樣子,一看就知道剛打完一場勝仗。武士俑一般高1.8米,體格強健,手握兵刀,全副武裝。那么騎兵呢?別急,騎士俑更威風,因為它騎了匹馬呢!好了,今天的瀏覽到此結束,祝你們今天好,明天好,現在好,年年好,來點掌聲好不好?

      故宮作文導游詞 篇20

        各位游客:

        大家好,歡迎來到故宮參觀。我姓王,大家可以叫我王導。希望我能到給你們最好的'服務。

        大家請跟我一起走進故宮的大門。首先我們來到的是乾清宮。乾清宮是明清兩代皇帝在紫禁城中的居住和處理日常政事的地方。乾清宮面闊九間,進深五間,高二十米,殿的正中有寶座,兩頭有暖閣。乾清宮始建于明代永樂十八年,明清兩代曾因數次被焚毀而重建,現在的是清代嘉慶三年所建的。

        來,大家請跟我繼續往前走,現在展現在大家眼前的是太和殿。太和殿是“東方三大殿”之一,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俗稱“金鑒殿”。是明永樂十四年建成,稱奉天殿。明嘉螼四十一年改成皇極殿,清順治二年改稱太和殿。建成后多次遭焚毀,多次重建,今殿為清康熙三十四年重建后行成。

        由于時間關系,今天的參觀就到這里。再見,希望我們還有機會再見。

      故宮作文導游詞 篇21

        首先我來介紹故宮的概況。

        故宮過去叫紫禁城,它是明清兩代的皇宮。紫禁城始建于明朝永樂四年(142019年)永樂十八年建成,占地面積72萬多平方米,距今已有62019年的歷史。在這里曾居住了明清兩朝24位皇帝。紫禁城的建筑是依據我國古代的《周禮.考工記》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原則建造的。

        那么為什么叫“紫禁城”呢?這里面有很深的文化內涵。咱們中國是一個天文學非常發達的國家,早在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就有許多關于天象的記載。在古代的天象觀測中,人們發現,有一顆星的位置是不變的,始終居于天空的正中,它是紫微星,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北極星。人們認為那是天帝居住的宮殿,稱它為“紫宮”。皇帝稱自己為天子,就是天帝的兒子,他所居住的宮殿就叫“紫宮”,這是其一,其二呢,皇帝居住的宮院,對尋常老百姓來說,是絕對的禁忌之地。于是兩層含義合起來,所以就叫“紫禁城”

        紫禁城是明朝的第三個皇帝朱棣,也就是永樂皇帝在142019年開始營建的,用了2019年的時間才全部建成,1421年正式遷都北京。從明朝永樂到清朝宣統,共有24位皇帝在這兒居住過,統治中國達491年。

        相傳紫禁城有宮殿9999間半,實際上是8700多間,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目前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宮殿建筑群。這些宮殿沿中軸線排列,并向兩邊展開,左右對稱,格局嚴正,氣魄雄偉,極為壯觀。當我們漫步在這些宮殿之間時,不僅僅可以親身接觸到它的一磚一瓦,還會欣賞到青銅、玉器、書畫、珠寶等珍貴的文物。要知道,這些文物都是從故宮博物院150多萬件藏品中精心挑選出來的,您定會愛不夠,也看不夠。再者說,在那些文物的背后,在眼前這些殿宇之中曾經發生過許許多多令人蕩氣回腸的故事,足以讓您聽不夠、想不夠。簡單一句話,您今天走進了這明清兩代的皇宮,就是走進了中華文明的寶庫。

        故宮的全稱是“故宮博物院”,因為它是在明清兩朝的皇宮和宮廷舊藏文物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綜合性國家級博物館。說到這兒您可能會問了,那故宮博物院是什么時候成立的呢?不要著急,這還要從末代皇帝溥儀的退位說起。192019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192019年溥儀正式宣布退位。按說,這座宮殿應該收歸國有。可是,按照當時的規定,溥儀卻被允許居住在后宮部分,長達十幾年。

        在1924年冬季的一天,馮玉祥將軍的手下鹿鐘麟,將溥儀和他的后妃逐出了皇宮,同時成立“清室善后委員會”,接管故宮,并對皇宮中的文物進行了清點。又經過一年的緊張籌備,1925年10月10日在乾清門前廣場舉行了盛大的建院典禮。那天,為了爭先目睹這座神秘的皇宮和宮殿里珍藏的寶貝,許多人擁向故宮,北京城萬人空巷、交通堵塞,這件事成了當天各大報紙的重要新聞。

        故宮在開放的第一天,到底接待了多少游客,我們不知道。可這幾年,每年都有近1000萬中外游客到故宮參觀游覽。因為故宮是全年365天開放的,算起來,每天平均要接待將近3萬人呢。

        故宮博物院已經有80多年的歷史了,在這么長的時間,尤其是新中國成立后,故宮在古建筑保護、文物收藏、研究和展覽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您知道嗎?目前故宮珍藏的文物有150多萬件,占全國文物館藏總量的十分之一,其中一級文物占全國文物的五分之一還多呢?那故宮的文物都有哪些品種呢?這150多萬件文物種類齊全,包括玉器、陶瓷、書畫、琺瑯、漆器、金銀器,以及大量帝后、妃嬪服飾、衣料和家具等十多個門類。

        這些年來,故宮博物院除了保存和復原三大殿、后三宮和西六宮外,又開辟了青銅、陶瓷、書畫、珍寶、鐘表等專館,并經常舉辦各種臨時的主題性展覽。另外,你還可以到故宮的網站上看看,網址是:.cn. (D是英文Digital 數字的意思;PM是Palace Museum,故宮的意思。中文意思就是數字故宮。

        城池

        午門 是皇宮的正門,因其位于紫禁城的午位(正南方)故稱午門。“五鳳樓”;在明清兩朝,它的地位非常重要,許多重大儀式都是在這里舉行的。比如:每年農歷十月,皇帝要親自到這兒來頒布下一年的歷書。另外,打完仗,將士得勝回朝后,要在午門前舉行隆重的獻俘禮。午門有時也會作為舉行喜慶活動的場所。每年農歷正月十五的元宵節,這兒要張燈結彩、“放燈”三天,而且允許平民百姓來賞燈游玩,顯示皇家于民同樂、普天同慶的太平景象。然而,說到這午門,大家都會想到“退出午門斬首”這句話吧。其實,這句話純屬誤傳,北京當時的刑場在南城的菜市口。那這句話是怎么傳出來的呢?過去大臣們和皇帝在朝堂上議政,經常出現意見不和的情況。在明朝時,皇帝就可以把觸犯他的大臣拉到午門外用竹子打屁股。這叫廷杖。千萬不要小看這竹子,它是一種碗口粗的毛竹,里面還要灌上水銀,據說是為了加大殺傷力,幾杖下去就能皮開肉綻。被打的人不死也要終生殘疾。這種恐怖的事情從皇宮傳到民間,就逐漸變成“推出午門斬首”了。

        神武門 故宮的北門。這座門故去除了供帝后妃嬪、太監、宮女們進進出出外,還是擊鼓報時的場地。當年這門樓上有一支大鼓和一口大鐘,每夜有專人值班擊鼓報更。這里說的更,是過去人們對夜間的計時方法,一更約為兩個小時,一夜分五更。夜里11點到第二天1點,正是三更的時候,所以就有了“三更半夜”或“半夜三更”的說法。每天夜幕降臨后,在擊鼓報初更之前,先要敲鐘108響。樓高夜靜,紫禁城里的人們,都能聽到這鐘鼓聲。

        東華門 是整個明代皇宮的東門,與西華門一東一西,遙相對應。東華門與西華門不像午門與神武門那樣處于正南正北方為,而是處于靠近東南、西南方位。

        西華門是紫禁城的西門,門外與東華門一樣矗立著一塊下馬石碑。這個門的職能與東華門相同,是大臣們上朝進宮出入的必經之地,或許因為出入東華門要經過一大片馬廄的緣故,大多數朝臣一般進出皇宮都走西華門。清代皇帝和太后平時出宮游玩也多走西華門。

        角樓 在紫禁城高高的城墻上,有四座小巧別致、精美無比的角樓。它們像四顆明珠,鑲嵌在高大的城墻上,它們不僅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的建筑精品。這角樓的建筑十分復雜,它一共有三層檐。關于這角樓的建造,還有一個故事呢,我來說說吧。 相傳,明朝的永樂皇帝在修建皇宮時,特意指定要在紫禁城的死角,各建造一座“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的角樓,并且限期100天,蓋不好要殺頭。誰也沒有見過這么復雜的建筑阿,這可難壞了全國各地的能工巧匠。眼看皇帝的限期就要到了,工匠們愁的都吃不下飯。這是,來了一個賣蟈蟈的老頭兒。他那蟈蟈籠子非常精致漂亮,大家都為過去看那巧奪天工的籠子。有個工匠不自覺的數起籠子上的玉米秸,“一根梁,兩根梁…..”一數,一共是九根橫粱、十八根柱子、七十二個脊。哎,這部正式咱們要蓋的角樓嗎!大家非常興奮,突然想起賣蟈蟈的老頭兒,可一看,老頭兒不見了。工匠們七嘴八舌的說,這是魯班爺顯靈,來救我們了。于是,工匠們如期建好了角樓。

        護城河和金水河 紫禁城城垣的外圍圍繞著一條寬52米,深6米的護城河,河岸陡直,由條石砌成,俗稱筒子河。清代護城河的北、東、西三面內側建有守衛圍房732間,戒備森嚴。護城河水的源頭是京西的玉泉山,玉泉山水經過頤和園、運河、西直門的高梁橋,流到市中心的后海,然后從地安門的步梁橋下分出支流,經景山西門的地道進入護城河。從康熙朝開始在護城河中種蓮藕,農歷七月,荷花盛開,十分壯觀。收獲的蓮子和蓮藕除交給宮中食用外,剩余的拿到市場上賣,所得銀子作為小花銷。嘉慶以后開始出租給人養荷收取租金。故宮周圍有兩條金水河,一條是內金水河,一條是外金水河。外金水河在天安門前,其水系來自護城河西邊的河段,護城河河水到達宮墻西南角后,進入地道,在從織女橋流出,繞過社稷壇,從外金水橋流過,經牛郎橋向東過天妃閘,流出皇城。內金水河的水是從神武門西邊的地道引入的護城河河水,河水沿內廷西區供電墻外向南流,在慈寧花園墻外向東南轉,蜿蜒經武英殿,在太和門前廣場形成一個優美的拱形渠,然后轉向北流經文淵閣,在鑾駕庫的西邊流出皇宮。整條內金水河在皇宮里綿延2019多米,河上共有大大小小21座橋,還有10多處涵洞。內金水河除有排泄雨水、方便宮中取水、消防等實際功能之外,增加精致也是其中不可忽視的因素。

        太和門和三大殿

        太和門 朋友們,到了皇宮,您一定想知道皇帝上早朝的地方吧,太和門,就是明朝“御門聽證”的地方。所謂御門聽證,就是大家所說的上早朝,由皇帝和大臣們討論、處理國家大事。 在人們的印象中,皇帝上朝都是在威嚴的大殿里,其實不然。每天清晨,皇帝從后宮出來,坐在這太和門種種擺放的龍椅上。王公大臣們按照文東武西的順序,站在門下的廣場上,向皇帝奏事。皇帝身邊站著當班的內閣學士,負責記錄皇帝的意見,退朝后再稍加整理,頒行天下,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圣旨”或“上諭”,國家的日常事務就在這太和門商量決定了。說到這里,也許您會想到:在露天的門外辦公,萬一刮風下雨怎么辦呢?其實別說刮風下雨,就是平常這里也不打舒服。但按當時的規定:皇帝和大臣們每天都要上早朝。不過,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封建社會每個朝代的頭一兩個皇帝一般都還比較勤奮,后代的皇帝就貪圖享樂,把祖父輩打江山時的艱辛和治天下短褲新都拋到腦后了。明朝也不例外,中后期的萬歷皇帝竟長達24年不臨朝。歷史學家曾說過“明之亡,則亡于神宗”就是說明朝的滅亡正是從這位明神宗開始的。到清朝的時候,將御門聽證改在故宮的乾清門。

        金水橋 在太和殿前面有五座精致的漢白玉石橋,這就是著名的金水橋。您知道它為什么叫“金水橋”嗎?我先說橋下這條河的水,它來自京城西面的玉泉山,從紫禁城的西北進入,東南流出。而古人推崇陰陽五行學說,就是金木水火土這五種物質,認為“西”這個方位在五行中屬金,所以取名“金水河”,那上面的橋自然就叫“金水橋”了,我們都知道,天安門外也有金水橋,那是外金水橋,而我們眼前的是內金水橋,這金水河不光起到了裝飾庭院的作用,也是紫禁城里重要的消防水源和排水渠道,故宮中的水源是很少的,一旦宮殿著火,金水河里的水就非常珍貴了。

        太和殿 在寬闊的太和門廣場上,廣場中間有一條青白石鋪成的御道,這條御道當年只有皇帝才能走。從太和門廣場北望,在那高大、漂亮的漢白玉臺基上,有座雄偉的建筑叫太和殿,也就是老百姓所說的金鑾殿。這漢白玉臺基高達8米,比現在的兩層樓還要高。修建這么高的臺基,為的就是造成大殿的雄壯感。咱們國家古建筑的主體是木結構,而木材本身又不可能很高大,于是聰明的工匠采用高大的石臺基將大殿托起,以增強氣勢。 在紫禁城所有宮殿中,以這座金鑾殿最受尊崇,當年最高級別的儀式和大典都在這里舉行。比如說,皇帝登基、大婚、冊立皇后,還有在發生戰爭時派將出征,都要在太和殿舉行非常隆重地典禮活動。其中最為隆重的就是登基大典,皇帝要這里接受百官和外國使臣的朝賀。此外一年當中的三個大節慶,也就是元旦、冬至和萬壽節,皇帝也要在這里舉行盛大的宴會。其實這個元旦不是咱們現在的新年,而是農歷的大年初一_—春節。冬至是一年當日光照時間最短的一天,古人認為這是陽長陰消的日子,值得大慶。所以皇帝要在冬至那天到天壇祭天,次日在太和殿接受王公大臣的朝賀,而萬壽節則是當朝皇帝自己的生日。您可能在電視劇中看到過舉行大典的場景把,這廣場的兩要布置雄壯的儀仗隊,文武百官就跪在這御道的兩旁。而皇帝是坐在太和殿內的寶座上,接受官員們的叩拜大禮的。既然太和殿的地位這么重要,在建筑規格上自然就是最高、最大的了。它的建筑面積是2377平方米。不僅在紫禁城內,就是從全國范圍看,也是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宮殿。從它的屋脊到地面,高達35米,比現在的10層樓房還要高。講到這里,不知您是否注意到這么一個問題。您看,這么大的一個廣場,怎么連一顆樹也沒有?原來,這是為了突出三大殿的壯觀和皇帝的尊嚴。您想一想,如果這里松柏參天,三大殿掩映在樹蔭之中,那還能有現在這種氣勢馬?再者說,這里是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要求格外莊嚴肅穆。如果有了樹木,儀仗和百官的站位都會受到影響,將有損于典禮的嚴肅性。如此說來,是這些宮殿建筑的功能,決定了這里不能種樹。 在太和殿的漢白玉臺基上,有許多青銅鼎,其實那時香爐,因為它們是模仿周朝的鼎造的,所以叫鼎式爐。三層石臺上共有18個香爐,象征著清朝的18個行省。每當大典時,就在香爐腹部裝上香料,然后將香料點燃,18個香爐就一起散出縷縷青煙,使太和殿顯得更加神秘莊嚴。 太和殿外面兩邊平臺的兩個角落,各有一件漢白玉雕鑿的器具。在一塊圓石板上,中間插一根鐵針,周圍刻有刻度。當太陽升起時,鐵針的投影指向哪個時刻,就表示是什么時辰了。它叫日晷,是古代的一種計時工具。與日晷對稱的位置,是一座石頭亭子,它叫嘉量。在嘉量的里面石斛(hu)、斗、升、合(ge)、龠(yue)五種計量器具,一直到近代,人們還常用斗和升來稱量東西。為什么要把這兩件器具擺放在這兒呢?這里面有很深的文化內涵。在中國古代,時間和度量衡是非超重要的,它代表上天的旨意和國家的統一。在世間,只有天子才能代表上天,行使規定時間和計量的權力,它們象征著皇權的至高無上。擺放在日晷和嘉量旁邊的統龜、銅鶴是舉行大典時熏香用的,但還有一定的寓意。我們都知道,龜、鶴是長壽的動物,在太和殿的兩邊擺放上龜、鶴,象征著國運永昌。 我們都知道故宮有8700多間房子,而這太和殿,就有55間,這是怎么回事呢?因為在古代,我們把四根柱子之間算一間屋子,而太和殿是橫11間、縱5間,就是55間了。所以說,整個故宮也只是由幾百座宮殿。 擺放在太和殿中平臺上的龍椅,就是民間俗稱的金鑾寶座。它是用紫檀木制成,從明朝到清朝一直是用。這寶座的寬度大大超過高度,給人一種非常穩定的感覺,象征著皇權安穩、江山永固。大殿里的柱子,靠近金鑾寶座的是6根金黃色的柱子,他表面貼的是金箔,6根金柱拱衛著那巨大的龍椅,把皇帝襯托得更加尊貴、莊嚴。此外還有66根朱紅色的柱子。這些柱子都是用才子東北長白山的紅松制成的,每根高12米,直徑1米多,兩個人都抱不過來。當年沒有顯得的大型運輸工具,要采伐、運輸這么的木材,實在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情。 在太和殿的天花板上,有一個盤龍藻井。這“藻井”是古建筑中的名稱,就是指天花板中間鏤孔雕刻的一塊。太和殿的藻井是一條蟠龍,就叫蟠龍藻井。在這龍嘴的下面,吊著一個亮晶晶的圓球,它叫“軒轅鏡”。這個東西可大有講究,您聽說過“炎黃子孫”這個詞吧。傳說古代有炎、黃兩帝,而咱們現代人都是它們的后代,所以中國人都說自己是炎黃子孫。而過去的皇上也自認為是黃帝的繼承者和接班人。這個傳說中的黃帝號“軒轅氏”,而皇上在寶座的正上方懸掛一個軒轅鏡,表示自己三正統黃帝,而且有軒轅氏的保佑。 太和殿地面上鋪的是一種亮亮的方磚。您聽說過紫禁城“金磚墁地”嗎?指的就是這種“金磚”。這種磚并不是拿黃金制成的,那它為什么會叫金磚呢?這種磚是在今天蘇州附近的御窯村燒制的。因為是專門為京城燒制的,所以叫“京磚”。可是南方人發“京”這個字音時,聽起來像是黃金的“金”字。久而久之,這京磚被叫成金磚了。雖說這磚不是用黃金制成,可是由于它的制作方法獨特,工藝復雜,它的質地更像大理石一樣細密、堅固,盡管經歷了幾百年的摩擦,依然光亮如鏡,再加上燒制、鋪墁這種磚的費用也是很高的,所以,冠以“金磚”的美名,也是名副其實。

        中和殿 太和殿后面有一座四四方方、象亭子一樣的建筑,是中和殿。它是黃帝在大典之前的休息室。每次大典前,皇帝從后宮出來,在中和殿稍作停留。當太和殿所有的儀式都準備好后,有專門的人來導引著皇帝,沿中間的御道,從太和殿的后門走近去。當皇帝一落座,就要焚香、奏樂、響鞭,整個大典便開始了。由于這里是皇帝大典之前做準備工作的地方,所以他在后來逐漸成為舉行各種祭祀、典禮時的準備場所。在各種祭祀活動中,有一項很特殊,那就是每年春天的祭農。每年春分,皇帝要到先農壇,那里有一塊皇帝的“自留地”,就是咱們俗稱的“一畝三分地”。平常有專門的官員管理,但到了春分那天,皇帝要親自到這塊田地上,扶扶犁,鋤鋤地,這叫行“親耕禮”,祈求五谷豐登。皇帝在去先農壇之前,要在中和殿舉行一個儀式,看一看他要用的農具,這也反映皇帝對農業的重視。當然了,中和殿還有其他用途。比如皇帝要在這里閱視家譜。皇族和老百姓一樣,也有自己的家譜,皇帝的家譜叫“玉牒”。玉是玉器的玉,牒是通牒的牒,每隔十年重修一次。這里要說明一句,皇帝的家譜雖名為玉牒,但并不是用玉制成的,也是用紙張書寫,只是為了強調皇帝家譜的高貴,才稱為玉牒。中和殿的另一個用途,是皇帝在這里為皇太后上徽號。皇帝為了表示孝道,要在壽慶和節日給皇太后上一些吉祥的稱號,叫做徽號。像我們熟悉的“慈禧”“慈安”就是徽號。

        保和殿是一座非常著名的宮殿,在明清兩朝,這里是皇家的高級宴會廳。每逢重大節日和帝后生日,皇帝都要在這里宴請文武百官,以示慶賀。一些少數民俗的領袖,像西藏的高僧,蒙古王公來皇宮,皇帝也要在這里設宴款待,以示籠絡。公主出嫁,皇帝也要在這里宴請親家,表示對他們的尊重。然而,保和殿在讀書人的心目中,地位是最高的,因為從清朝乾隆年間開始,保和殿擁有了一項更加重要的職能,成為中國科舉考試的最高一級殿試的考場。老百姓所熟知的狀元,就是從這座大殿里考出來的。朝為放牛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您聽過這首童謠嗎?它的前兩句是說一個青年早上還在為地主放牛,晚上就到天子堂來考試了。而“天子堂”,指的就是這保和殿。這里形容讀書人的一步登天,其實當年可不是這樣的。在當年,能夠到這座大殿內參加考試,就應經是非常非常不容易了。因為來到這里的考生,都是從全國眾多學子中,經過從地方到京城層層考試選出來的。一個讀書人,熟讀“四書五經”之后,首先要中秀才。中了秀才就是讀書人,到縣衙大堂,見縣官就不用跪了。秀才要去省會城市考試考“鄉試”,考中為舉人,舉人就可以做縣令之類的小官了,社會地位也會得到很大的提升。您還記得嗎,在電視劇《鐵齒痛牙紀曉嵐》里就有秀才參加鄉試,考官們徇私作弊的情節。其實,中舉對于科舉之路來說,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舉人們還要到京城的國子監去考“會試”。然后才有資格到這座宮殿參加考試,所以叫“殿試”。“殿”就是保和殿的“殿”。殿試每三年舉行一次,由皇帝親自主考。從早上考到晚上,整整一天。閱卷工作全部結束,皇帝要在太和殿進行一個隆重的發榜儀式,稱之為“金殿傳臚”。所有參加殿試的貢生們都云集在太和廣場,皇帝親自在大典上宣讀前三名的名字。考中第一名的稱為狀元,第二,第三名稱為榜眼和探花。這三個人可以很榮耀的從午門正中的門洞走出紫禁城,這是皇帝對他們的恩寵。

        云龍石雕 故宮中,在許多宮殿的前臺都有石雕,用浮雕的手法刻出游龍、翔鳳等圖案。這些石雕主要為了裝飾,顯示皇家的威嚴和氣派。在這些大大小小的石雕中,保和殿后也就是臺階中間的云龍石雕是最大的一塊。石雕的圖案,從上到下,刻著九條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游龍,嬉戲于云海之中,非常生動、精美。這塊石雕是用一塊完整的大青石雕成的,現在長16.57米,寬3.07米,平均厚度1.70米,重量達200多噸。這塊石料是采自北京房山區的大石窩村,距離紫禁城有100多華里。在500多年前,沒有任何現代化運輸工具的情況下,是如何從百里之外將這么巨大的石頭完整的運來的呢?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話題。簡單地說,就是借助冰,是用拉旱船的辦法拖過來的。工匠們從紫禁城到大石窩村,每隔一里地打一口井。到了嚴冬季節,從井里把水提上來,潑在路面上,就這樣波一條100多華里的冰道。我們知道,餅面上的摩擦力小的多。就是這種能夠情況下,仍然動用了兩萬多名民工、幾千匹騾馬,用了近一個月時間,耗銀11萬兩,才把這塊大石頭拉進紫禁城里,其艱難程度可想而知。每個人站在它面前,都不得不從心底嘆服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

        銅缸 故宮里有許多大缸,您想這些大缸是做什么用的呢?這些缸是儲水防火用的,故宮里現在總共有308口銅缸或鐵缸,分散在各個宮殿附近。故宮的缸都有一個特點,缸底的石基都留有一個方口。因為北京的冬天很冷,戶外的水很容易結冰,所以入冬以后,專門有太監來管理這些缸。在缸的外面套上棉套,上面蓋上缸蓋,低下燒上炭火,一直燒到驚蟄時節氣溫回升了才撤火,基座下的方口就是燒炭的炭口。這些缸大部分都是用青銅鑄成的,缸外面是鎦金的,一口缸要用黃金約3公斤。金燦燦的鎦金銅缸襯著紅墻,十分華貴氣派。可是,如果我們走到前朝宮殿旁邊,會發現那里的缸表面只留下了斑斑的黃跡。這是怎么回事呢?說道這兒,我要講一段令人心酸的歷史了。100多年前,也就是公元192019年,八國聯軍以鎮壓義和團的名義,侵略北京。當他們進入紫禁城后,對宮廷物品進行了大肆劫掠,搶走了數不清的玉器、瑪瑙、佛像,許多珍貴圖書、檔案也被破壞。這些大缸表面,金燦燦的黃金夜難逃此劫。貪婪的侵略者用刺刀把缸表面的鎦金一點點刮去,留下橫七豎八的刀痕,引起我們痛苦的回憶,提醒我們要勿忘國恥,自強不息!

        橫街

        在保和殿和乾清門之間有條狹長的廣場,是紫禁城內的一條分界線,稱“橫街”,又叫乾清門廣場。橫街以南是外朝,是舉行重大典禮的場所。橫街以北是皇帝后妃們居住的地方。從這里向北的一片金碧輝煌的宮殿,就是紫禁城的內廷。在內廷紫禁城的中軸線上有三座宮殿,依次是乾清宮、交泰殿和坤寧宮,稱為后三宮,再往北是御花園。兩側各有六座規制相同的院落,就是妃嬪們居住的東六宮和西六宮。東六宮的東側,有皇帝供奉祖先的奉獻殿和乾隆打算養老的寧壽全宮。在內廷中軸線的西面,有一大片宮殿,是供太后、太妃們居住的慈寧宮、壽康宮。另外,還有一座很高的建筑,與周圍其他殿堂有很大差異。那是外西路的一處佛堂,叫雨花閣,是故宮中最大的一處佛堂。這座閣樓的形制與其他宮殿明顯不同,它的四個屋脊各雕有一條銅鑄鎦金的龍,四條游龍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軍機處 在乾清門西高墻邊,有排又矮又小的房子,比起紫禁城里那些高大的宮殿,它們實在是太不起眼了。可是正像俗話所說的“人不可貌相”一樣,這幾間小房子也非比尋常,因為這就是鼎鼎大名的“軍機處”所在地。您在各種文學、影視作品中所看到的“軍機大臣”,就在這里值班。清朝為什么要把軍機處那樣一個非常重要的機構,放在這么一個不起眼的地方呢?就是因為這排房子的一墻之隔就是皇帝居住的養心殿。雍正初年,西北地區放生大規模的武裝叛亂,軍情緊急,雍正皇帝經常在養心殿晝夜不停的和大臣們商量如何評定叛亂。為了隨時召見這些大臣,雍正便將養心殿外這排平房作為大臣們休息和等候的地方。這樣一來,既節省了時間,又有利于保密。于是,軍機處成為正式的國家機關,國家的軍政大事都在這里決斷,而本來掌握朝政大權的內閣變成空架子。軍機大臣的人選要皇帝親自在大學士、尚書、侍郎等大臣中選任。這樣軍機處就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控制之下了。而軍機大臣確實有一定權勢。要是沒有過人的才能,還是不可能成為軍機大臣的。一位大臣初入軍機處,叫學習“行走”,他每天的工作就是謄寫詩片。皇帝每天口誦所制詩文,這位大臣只能肅立靜聽,然后回到軍機處根據記憶將皇帝的詩文謄些出來,也能做到準確無誤了,才能參加撰寫皇帝的諭旨。皇帝的諭旨,有時一天好幾次,有時一說就是幾百句話,聽了以后,僅憑記憶,要能寫的完全符合皇帝的本意才行。您說,這活兒容易嗎?

        景運門 在明朝時期可是戒備森嚴,沒有皇帝的詔令,就是王公大臣也不能進入。因為,這是進入皇宮內院的必經之門。在景運門西面,有一個和它正對著的門,叫隆宗門,隆宗門的作用及管理辦法,和景運門完全一樣的。

        后三宮

        乾清門,它和南面的太和門有異曲同工之處。太和門是明朝“御門聽證”的場所,清朝則改在這里。清代的許多重大國事比如平定吳三桂等人的叛亂、抗擊沙皇俄國的侵略、出兵收復中國臺灣等。都是在這里討論決策的。乾清門內是一個不大的院子,周圍有一些看上去很普通的長廊式房屋,您可千萬別小看這些沒有氣派的平房,中國歷史上許多重大歷史事件就發生在這里。您聽說過康熙智擒鰲拜的故事嗎?這歷史上真實的一幕,就發生在乾清門西側的叫南書房的屋子里。康熙做皇帝的時候只有8歲,又鰲拜登四名大臣輔政,鰲拜居功自傲,專橫跋扈。有很大野心。他通過大肆結黨營私,迫害異己逐漸總攬了朝廷大權,干了許多壞事。康熙14歲時,名義上正式親政,可實際上鰲拜仍然控制著朝廷,把康熙置于傀儡地位。有一次,鰲拜和一個大臣發生爭執,鰲拜在朝堂上,就和皇帝大吵大鬧,后來竟然擼起袖子、伸出拳頭,脅迫康熙。康熙只好暫時忍耐。從那以后,康熙決心除掉這塊絆腳石。然而鰲拜是滿族貴族中有名的“勇士”武功極好,又手握大權,在朝中有一大幫黨羽,要扳倒鰲拜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康熙決定智取,假裝迷上了摔跤,他讓人找了十幾個身體強壯并和自己年齡相仿的少年,天天在一起玩摔跤。有時鰲拜進宮辦事,看到小皇帝這樣貪玩,認為不會有什么作為,就更加不把皇帝放在心上,做著獨攬大權的美夢。經過一年多的訓練,康熙認為時機已經成熟,便在康熙八年五月的一天,召鰲拜來南書房講書,當時這里是康熙讀書的地方。當鰲拜像往常一樣趾高氣揚的走進去時,突然擁上一幫少年,連拉帶絆把他按倒在地,鰲拜還以為這幫孩子在跟他開玩笑。當他被捆綁住后,康熙嚴厲的列舉了鰲拜的30條罪狀。考慮到鰲拜畢竟為清朝立下過汗馬功勞,宣布將他終生監禁。不可一世的鰲拜后來死在獄中。這一年康熙皇帝才16歲。

        乾清宮 是皇帝的寢宮,明朝的14位皇帝和清朝的順治,康熙兩位皇帝都曾在這里居住,并在這里批閱奏章、召見官員、接見外國使節。從清朝第五代皇帝雍正開始,將寢宮移到了養心殿。宮殿里寶座的上方,懸掛著一塊牌匾,上面寫著“正大光明”四個大字。這塊匾是康熙皇帝臨摹順治皇帝的筆跡寫成的,在學多電視劇中出現過,可以說它是紫禁城中最重要的一塊匾,為什么這么說呢,有兩個理由:首先“正大光明”這四個字是清朝皇帝標榜的祖訓格言,制成扁懸掛在這里,作為立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基本準則。再者,它和清朝雍正皇帝創立的秘密建儲制度有關。儲是儲存的儲,建儲業叫立儲,就是確立皇位繼承人。我國歷代王朝,大都采取公開建儲的方式,立為太子的多是嫡長子,也就是皇后生的第一個兒子。可是皇帝的兒子一般都很少,不少皇子都做著皇帝夢,他們為此往往拉幫結伙、勾心斗角,甚至發展為同胞骨肉互相殘殺,您看過電視劇《康熙王朝》嗎?劇中的康熙皇帝就因為建儲而遇到問題:他曾兩次立嫡長子胤礽為太子,又兩次把他廢掉。此后康熙便不再提太子的人選,直到他臨死之前,才下詔書,讓四子胤禎繼承皇位,這就是雍正皇帝。由于康熙朝的太子長期不定,而雍正即位又比較突然,所以民間就盛傳雍正是偷改了康熙皇帝的遺詔而登上皇帝寶座的。據說,康熙寫的是“傳位十四子”,雍正勾結負責傳召的故名大臣隆科多將“十”字上面加一橫,下面加意鉤,改稱了了“于”字,成為“傳位于四子”。事實果真如此嗎?據清史專家考證,這種傳說是靠不住的,因為清代這種傳位詔書要用滿漢兩種文字書寫。這樣看來,雍正并不是靠篡改詔書登上皇位的。雍正皇帝即位后,吸取歷史教訓,決定將公開立太子的制度,該為秘密建儲。秘密建儲的做法是,皇帝在位時不公開確立太子,通過對皇子們的全面考查,選定皇位接班人,并秘密的將這個皇子的名字寫在兩份詔書上,一份由混各地隨身帶著,另一份裝在一個小盒子里,密封好后,就放在這塊“正大光明”匾背后。當皇帝病危時或去世后,由朝廷重臣和王公貴族,一起把這兩份詔書取出來,對照無異后,即按照上面的名字公布下一任皇帝。這種方法確實減少了皇子之間的爭斗。雍正皇帝設立了這種秘密建儲制度后,他的兒子乾隆皇帝就是以這種方式登上皇位的。

        交泰殿 是以做四方的亭式建筑。這座宮殿上的彩畫圖案和其他宮殿的是有區別的。所繪彩畫是一對對飛翔鳳凰,而其他宮殿基本上都是一對對游龍。在封建社會,龍是皇帝的象征,而鳳凰是皇后的象征。皇后頭上戴的是鳳冠,穿的是鳳頭鞋,住的是鳳樓。說到這兒您是不是已經想到了交泰殿的用途,原來這交泰殿是宮內專門為皇后準備的正殿。在皇宮中,皇后的地位也是非常尊貴的。每年的一些重要節日,如元旦,還有千秋節,也就是皇后的生日,皇后就會端坐在交泰殿內的寶座上,接受宮內嬪妃以及一些高級官員大夫人的朝拜。殿內正上方懸掛的那張匾寫有“無為”二字。這兩個字很是耐人尋味,無為是古代的一種政治思想,講究清靜無為、清心寡欲,其實就是不要有太多的作為,凡是要順其自然。交泰殿雖然不大,里面的陳設卻非常豐富。寶座兩旁有一些蒙著布的方架子頗引人注目。當年這些架子上放置著象征皇權的大印,一共有25方,習慣上稱為二十五寶,這些都是乾隆皇帝親自選出來的。在殿的兩側,還有兩件大型計時器,東邊的叫“銅壺滴漏”,西邊的叫“大自銘鐘”。銅壺滴漏是中國古代傳統的計時器,大自銘鐘是吸收西方近代科學仿造的鐘表。

        坤寧宮 是后三宮的最后一宮。我們知道后三宮中最前面的是乾清宮,從名字上看,按照中國傳統文化的解釋,這“坤寧”二字同乾清宮的“乾清”二字是非常對應的,“乾”指天,象征著陽;“坤”指地,象征著陰。“清”“寧”都是表示安定、和諧的意思。您該猜到坤寧宮的作用了吧!乾清宮是皇帝的寢宮,那坤寧宮自然是皇后的寢宮了。在明朝,除了個別失寵的皇后外,其他皇后都住在這座宮殿內。清代,順治和康熙時期,皇后依然住在坤寧宮里。到了雍正皇帝時,由于皇帝搬出乾清宮,皇后也就不再住坤寧宮了,于是對坤寧宮作了改建。從此,這座古老的宮殿在結構和功能上,都發生了有趣的變化。首先說,這座宮殿的正門不居中,而是偏向東邊,這是東北地區滿族的建筑特色,再者說,坤寧宮的窗戶紙都糊在窗欞的外面,過去人們說東北三大怪,其中就有這“窗戶紙糊在外”。在風沙大地區,這種把窗戶紙糊在密集的窗欞外面的方法,既可以使窗戶紙不易被風刮破,還可以使窗欞上不落灰塵。屋內的陳設,就更有特色了。大殿的西半部分較大,是薩滿教舉行祭神的場地。薩滿教是滿足的民族宗教,在東北地區非常流行,它是一個多神教,佛教中的釋迦牟尼、觀音菩薩,漢族民間祭拜的關云長,以及山里的虎、鹿、豬、熊,路邊的石頭、樹林等都是薩滿教的祭祀對象。坤寧宮東側是皇帝皇后大婚的洞房。按照禮儀,帝、后新婚,要這這里住滿三天。三天之后,皇帝搬到養心殿,而皇后在東西六宮中中選擇一宮居住。洞房中的陳列室末代皇帝溥儀和他的“皇后”婉容大婚的原狀。洞房的墻上涂著紅漆,地上鋪著紅地毯,到處都是紅色,在洞房的門口和東側過道的木影壁上,各有一個大紅底金色雙喜字,寓意著“開門見喜”。靠窗戶的大炕,是皇帝和皇后因交杯酒、唱交祝歌的地方。屋內靠西北墻的地方擺有皇帝和皇后的龍鳳喜床。

        坤寧門 是御花園的入口。到了這里,古柏老槐撲面而來,有一種神清氣爽的感覺。御花園的面積并不大,它東西長130多米,南北寬90米,總面積不超過12019平方米。但古代的工匠們就利用這一方小小得天地,安排了各類建筑20多座、古樹160株,還有兩座假山、兩方水池及散布其間的大量奇花異石,使御花園顯得格外典雅、幽靜,幽賞起來,美不勝收。

        御花園

        欽安殿 走進天一門,在欽安殿的前面,您能看到兩棵長的很奇特的柏樹。這兩棵樹的根和主干彼此獨立,但從樹杈上就相依相偎,難分彼此了。人們稱它為“連理樹”、“連理枝”。古代人把這種連理枝又叫“合歡樹”、“夫妻樹”。其實它們不是天然形成的,在它們很小的時候,園藝工匠就將它們擰到了一起,最后長成了這個樣子。您知道嗎,欽安殿是整個故宮中最古老的建筑,它是從明代保存下來的,距現在已經有580多年的歷史了。明清兩朝都在這里供奉玄武大帝。玄武大帝也叫真武大帝,是水神。皇宮都是木結構的房子,非常怕火,過去由于沒有避雷針,曾多次著火。特別是太和殿,因為最高大,更容易遭受雷擊,自明初建成以來,曾經發生五次較大的火災。所以封建帝王們特意在宮中專門找一個宮殿供奉水神,祈求保佑皇宮的安全。而且,這連理枝前的門叫天一門,門的名字也跟水有關系。《易經》上說“天一生水”,水是滅火的,于是起這個名字,用水鎮火,圖個吉利。我們都知道,浙江寧波有一座明代的藏書樓叫“天一閣”,也是取這個意思。當然,這些都是一種心理上的安慰罷了。

        養性齋 是座凹字形的兩層樓閣式建筑。它的外墻倚著御花園的墻壁,海棠樹、太湖石環繞周圍,環境很優雅,在這兒居住一定很舒服。誰在這兒住過呢?他就是末代皇帝溥儀的英文老師。這位英文老師是蘇格蘭人,中文名字叫莊士敦。他是一個中國通,中國話也講的非常流利。在電影《末代皇帝》中,就有這位英文教師的鏡頭。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寫道,自己念書厭煩的時候,莊士敦能循循善誘,“講些山南海北、古今中外的掌故。”他稱贊莊士敦是自己的又一個靈魂。因此,溥儀特意把這養性齋,賞賜給莊士敦當書房兼臥室。當然,溥儀學習英文就業在這里了。

        堆秀山,它是用江蘇太湖流域的“太湖石”人工堆砌成的。太湖石是在太湖里被湖水多次沖刷而形成的奇形怪狀的石頭。要細算起來,這堆秀山“太湖石”的歷史比整個皇宮都古老,聽我們講講吧。在北宋的都城開封,過去由一座山叫“艮岳”,就是用太湖石堆成的。可是建好后不久,北宋就被金朝滅亡了,艮岳山也毀了。等到明朝初年修建紫禁城時,就把這些石頭運到這兒,堆成了我們眼前的堆秀山。所以這些太湖石有近102019年的歷史了。在山腳下,正中有一個門洞,在門洞的東西兩側各有一座人工噴泉。那時候故宮里沒有自來水管道,這噴泉是怎么設計的呢?工匠們在半山腰兩側各設一口蓄水的大缸,通過水道,產生壓力,使水從下面的龍嘴里噴出。而噴泉造型是用石頭雕刻的一條蛟龍,盤踞在石座上面。噴泉整體造型和諧美觀,使皇帝的游玩別有情趣。堆秀山山上有一座小亭子“御景亭”。那兒是御花園的最高點,每年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九九重陽節,皇帝會帶著后妃們,在亭內登高賞月、飲酒作詩。

        絳雪軒 為5間房的建筑。這個“絳”字是紅色的意思。可我們都知道,雪是白的,那么,絳雪豈不成了紅色的雪嗎?其實,當年這里種著5棵海棠樹。一陣微風吹來,白中透紅的海棠花瓣紛紛飄落,地面上就像下了一層紅色的雪,乾隆皇帝為此作詩“暇日高軒成小立,東風絳雪未酣霏”,來贊美當時的景色,所以取名叫絳雪軒。絳雪軒對面的花壇,豎著一塊枯木。但您仔細想想,如果這是塊木頭,常年的風吹日曬雨淋,早就腐爛了。其實,這是一塊木頭的化石,叫木變石。這木變石是怎么形成的呢?據記載,東北的松木沉入松花江,經常年累月,變成石頭,就是木變石了。一般的木變石都比較小,可是我們看這塊石頭,有一米多高,就十分難得了。這塊石頭是黑龍江的一個大將軍,進獻給乾隆皇帝的,乾隆得到石頭后,非常高興,詩興大發,題詩一首,刻在石頭上。

        延暉閣 為二層閣樓。您可千萬不要小看這閣樓,清朝的選秀女就是在這里進行的,每三年選一次,滿、蒙、漢八旗官員的女兒凡是13歲到17歲的都要參選,只有到17歲仍未被選上的才可以自由婚嫁。選秀女的時候,候選的女孩子們先由太監從神武門領到這御花園北門外等候。選時一到,再將那些女孩子引到這延暉閣前站好,讓坐在閣里的皇帝、皇太后挑選。被選中的秀女,或成為皇帝的嬪妃,或指配給皇子皇孫和皇家宗室的子弟。您知道嗎?慈禧就是17歲時在這里被選入宮的。好,延暉閣講到這里。我現在問您一個問題,您看過電視劇《還珠格格》嗎?那里面的格格門住的地方叫什么來著?沒錯,淑芳齋!在延暉閣西北邊有一個小屋檐,倚著紅墻,那里面就是淑芳齋了。它位于西六宮最北處,目前還沒有公開開放。我所以要講一家,是為了消除一個誤會,實際上這淑芳齋并不是拍《還珠格格》時的場景,也不是格格居住的地方,電視劇只是借用了這個名字。在清朝的時候,淑芳齋是皇帝和后妃們看戲的場所。紫禁城內共有5個戲臺,淑芳齋里就有兩個,梅蘭芳、楊小樓等人都在這里演過戲

      故宮作文導游詞 篇22

        大家好,我是今天你們大家這次旅游的導游。我姓曾,大家可以叫我曾導。

        現在你們面前的是“外朝”的大門——太和門。故宮分“外朝”和“內廷”兩大部分。穿過這扇門,就可以看到故宮三大殿中的.最大的一個——太和殿。繞過太和殿,就可以看到中和殿和保和殿。這些就是故宮的三大殿。

        看完三大殿,你前面的就是“內廷”的大門——乾清門。這扇門是“外朝”和“內廷”的交點,乾清門以南為“外朝”,以北為“內廷”。穿過這扇門,就可以看到乾清宮。乾清宮后面有交泰殿和坤寧宮。這三座宮殿就是“內廷”中的主要部分。“內廷”的東西翼還有東六宮和西六宮,是宮妃們住的地方。

        好了,現在請大家自由參觀。

      故宮作文導游詞 篇23

        女士們、先生們:

        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道參觀,我感到很高興。這里就是世界聞名的故宮博物館,一般大家都簡稱它為故宮,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被迫宣告退位上溯至1420年明朝第三代永樂皇帝朱棣遷都于此,先后有明朝的14位,清朝的10位,共24位皇帝在這座金碧輝煌的宮城里統治中國長達五個世紀之久。帝王之家,自然規模宏大,氣勢磅礴,時至今日這里不僅在中國,在世界上也是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宮殿建筑群。由于這座宮城集中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筑藝術的優秀傳統和獨特風格,所以在建筑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建筑藝術的經典之作,1987年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故宮又稱紫禁城,究其由來,是由天文學說和民間傳說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中國古代天文學家將天上所有的星宿分為三垣、二十八宿、三十一天區。其中的三垣是指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在三垣的中央,正符合“紫微居中”的說法。因此,古人認為紫外線微垣是天帝之座,故被稱為紫宮。皇帝是天帝之子、人間至尊,因此他們也要模仿天帝,在自己宮殿的名字上冠其紫字,以表現其位居中央,環視天下的帝王氣概。還有一個說法就是指“紫氣東來”。傳說老子出函谷關,關令尹喜見有紫氣從東來,知道將有圣人過關。果然老子騎了青牛前來,喜便請他寫下了《道德經》。后人因此以“紫氣東來”表示祥瑞。帝王之家當然希望出祥瑞天象,那么用“紫”字來命名也就順理成章了。“禁”字的意思就比較明顯了,那就是皇宮禁地,戒備森嚴,萬民莫近。此話決無半個虛字,在1924年末代皇帝被逐出宮后這里正式開放以前平民百姓別想踏近半步,大家可以想像紫禁城過去是多么崇高威嚴,神圣不可侵犯啊!

        紫禁城建在北京,是有其歷史的,也因為這里是一塊風水寶地,說起來話長。故宮從明永樂四年(1406)開始修建,用了14年的時間才基本建成,到今天已有570多年的歷史。大家看到了,故宮是一級紅墻黃瓦的建筑群,為什么這樣呢?據道家陰陽五行學說認為,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其中土占中央方位,因為華夏民族世代生息在黃土高原上,所以對黃色就產生了一種崇仰和依戀的感情,于是從唐朝起,黃色就成了代表皇家的色彩,其他人不得在服飾和建筑上使用。而紅色,則寓意著美滿,吉祥和富貴,正由于這些原因,故宮建筑的基本色調便采用了紅,黃兩種顏色。

        故宮占地72萬多平方米,有宮殿樓閣9900多間,建筑面積約15萬平方米。四周有高9.9米,號稱10米的城墻,墻外一周是52米寬的護城河,俗稱筒子河。城南北長約960米,東西寬約760米,城上四角各有一座結構奇異,和諧美觀的角樓,呈八角形,人稱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城四周各設一門,南面的正門是午門,北門叫神武門,東門叫東華門,西門叫西華門。故宮在施工共征集了全國著名的工匠23萬,民夫100萬人。所用的建筑材料來自全國各地。比如漢白玉石料來自北京房山縣,五色虎皮石來自河北薊縣的盤山,花崗石采自河北曲陽縣。宮殿內墁地的方磚,燒制在蘇州,砌墻用磚是山東臨清燒的。宮殿墻壁上所用的紅色,原料產自山東宣化(今高青縣)的煙筒山。木料則主要來自湖廣,江西,山西等省。由此也可以看出當時工程之浩大。

        我們眼前的建筑叫午門。午門是紫禁城的正門,俗稱五鳳樓。明代,每年正月十五,午門都要懸燈賜食百官。到了清代這種活動就取消了。每年農歷十月初一,都要在這里舉行頒布次年年歷儀式,清代乾隆年間因避乾隆帝“弘歷”的名字,故將“頒歷”改稱“頒朔”。清代,皇帝舉行朝會或大祀,以及元旦,冬至,萬壽,大婚等重大節日,都要在這里陳設鹵簿,儀仗。此外,國家凡有征戰凱旋時,皇帝在午門接受獻俘典禮,如果皇帝親征也從午門出駕。

        關于“推出午門斬首”的說法,可能是由于戲劇午臺上及野史小說敷衍而來的。實際上是明代朝廷命官犯罪,有的在午門廷杖,當然嚴重的可能也有被當場打死的。

        現在我們已經到了故宮里面,在正式游覽之前,我先介紹一下故宮的布局和參觀路線。故宮占地72萬多平方米,在這樣大的面積上,集各種建筑手法,建造一組規模如此宏大的建筑群,不但沒有紛雜現象,反而給人以結構嚴謹,色彩輝煌和布局規整的感覺,最主要的手段是建造中突出了一條極為明顯的中軸紅,這條中軸線和整座北京城有機地結為一體,北從鐘樓,南至永定門,總長度約8公里,皇家禁區苑內的部分約占三分之一。宮內重要建筑都在這條中軸線上,其它建筑分東西對稱分布。整個宮殿的設計和布局都表現了封建君主的“尊嚴”和對封建等級制度的森嚴。

        故宮分外朝內廷。現在我們在外朝的最南端正,前面是太和門。門前有一對青銅獅子,威嚴,兇悍,成了門前橋頭的守衛者,象征著權力與尊嚴。皇帝貴為天子,門前的獅子自然最精美,最高大了。東邊立的為雄獅,前爪下有一只幼獅,象征皇權永存,千秋萬代。我們眼前的這條小河,叫金水河,起裝飾和防水之用。河上五座橋象征孔子所提倡的五德:仁、義、禮、智、信。整條河外觀象支弓,中軸線就是箭,這表明皇帝受命于天,代天帝治理國家。

      故宮作文導游詞 篇24

        游客們:

        大家好,我是小x,是你們的導游,你們可以叫我黃導游。今天我要帶大家去游覽故宮。

        這故宮是1404年開始修建的,它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總面積約723600平方米,在北京東城區景山前街4號。

        大家看!這是故宮午門,這幾面墻是紅色的,宮殿上掛著一個藍牌子,我們站著這么遠,上面的字還看不清楚呢!現在我們來到的地方是故宮金水河,四周的宮殿上鋪著金色的琉璃瓦,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金水河的水靜得像一面鏡子,倒映著兩邊的圍欄,十分美麗。大家瞧!這是故宮角樓,這里有一段城墻,但已經很舊了,在一個轉彎處有一個很大的亭子,就像飯廳一樣大。

        游了這么久,大家都累了。那我給大家講一則關于故宮的故事:傳說這故宮剛建成的時候,是10000個房間,當天晚上,皇上做了一個夢,夢見玉皇大帝對他說:“我的宮殿有10000個房間,我不允許你的房間比我的豪華,皇上聽了很害怕,第二天早上就馬上派人拆了半間房屋,所以就只有9999.5間房屋。

        故事講完了,現在大家可以自由活動,一個小時后在這里集合,游玩時不要對故宮造成傷害哦。

      故宮作文導游詞 篇25

        各位游客大家好:

        我是你們的導游陳佳琪,大家可以叫我小陳就行了接下來的幾天中就由我來為大家一起來游覽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名勝風景,希望通過我的講解,能夠使您對北京留下一個好印象,同時也對我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好,接下來我們就開始今天的旅行吧!

        故宮是明、清朝時的皇宮,也是當今世界規模最大建筑最雄偉,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宮殿。故宮又叫紫金城。子進程是中國五個世紀以來最高權力中心,他以園林景觀和容納了家具及工藝品的9000個房間的龐大建筑群,成為明清時代中國物價歷史的見證,1987年,北京故宮被聯合國列入[ 世界遺產名錄]。

        故宮坐北朝南,開有四條門。各位朋友,這里就是故宮的正門,叫午門,意思是正午的太陽光芒四射。各位請看,在10米高的城墻上聳立著五座城樓,從上面看就像物質展翅飛的鳳凰,故午門又稱五鳳樓。各位旅客請在這里留影吧!

        好啦!現在大家自由活動,晚上六點在故宮門前集合,祝大家有玩開心。

      故宮作文導游詞 篇26

        故宮由外朝與內廷兩部分組成。外朝以太和殿(金鑾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為中心,東西以文華殿、武英殿為兩翼,是皇帝處理政事、舉行重大慶典的地方。內廷以乾清宮(皇帝臥室)、交泰殿、坤寧殿(皇帝結婚新房)為中心,東西兩翼有東六宮、西六宮(皇紀宮室),輔以養心殿、奉先殿、齋宮、毓慶宮、寧壽宮、慈寧宮以及御花園等,是皇帝平日處理政務及皇帝、皇后、皇太后、紀嬪、皇子、公主居住、禮佛、讀書和游玩的地方。總體布局為中軸對稱,前三殿、后三宮坐落于全城中軸線上,氣勢雄偉,豪華壯觀,為我國現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世界上別具一格,輝煌壯麗,并具中國古典風格和東方格調的建筑物和世界上最大的皇宮。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統治,結束了20xx多年的封建王朝,但被廢帝博儀仍居住在故宮后半部分。將外朝辟為“古物陳列所”。11月5日馮玉祥部將鹿鐘麟把博儀驅逐出宮。10月10日成立故宮博物院。

      故宮作文導游詞 篇27

        大家好,我叫陳吉知惠,大家叫我陳吉就行了,這次去參觀北京故宮,我就是大家的導游,希望大家旅途愉快!

        參觀故宮,一是欣賞豐富多彩的建筑藝術;二是觀賞陳列于室內的珍貴的文物。我重點為大家講一下豐富多彩的建筑藝術。

        故宮建筑豐富多彩,僅不同形式的屋頂就有10種以上,比如故宮的正門“午門”又叫“五鳳樓”,為什么叫“五鳳樓”呢?因為在十米高的城墻上聳立著五座城樓,樓頂屋檐翹起,從上面看就像五只展翅欲飛的鳳凰,所以又叫“五鳳樓”。

        故宮內有很多大小不一的宮殿,據說共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夠多吧!打個比方說,如果一個嬰兒從哇哇墜地開始,每晚住不同的房間,等他住完所有房間以后,已經是一個27歲的年輕人啦。

        其實故宮里只有八千七百零七間,為什么呢,這里面還有個小故事呢。永樂皇帝當時想蓋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但丞相劉伯溫在出去買材料時,看見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苦,就出一些錢分給了老百姓,結果剩下的錢就不夠蓋那么多房間了。

        好了,現在大家自由參觀半小時,半小時后在午門前集合。

      故宮作文導游詞 篇28

        Hi!女士們,先生們,歡迎來參加本次故宮的游覽活動,我是小文,本次游覽活動由我做大家的導游,請多關照。故宮位于北京市城區中心,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是當今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建筑最雄偉、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宮殿。

        故宮又叫紫禁城。紫禁城是中國五個多世紀以來的最高權力中心,它以園林景觀和容納了家具及工藝品的9000個房間的龐大建筑群,成為明清時代中國文明無價的歷史見證。朋友們,立在我們前面的就是故宮的正門叫午門,午門又稱五鳳樓。

        它建成于公元1420xx年,位于端門之北,雄偉壯觀。走進正午門,我們就到了故宮里面了,這是第一院落,前面那五座橋,叫漢白玉橋,它們象征五德:仁、義、禮、智、信,是皇帝五德齊全的意思。走過金水橋,就來到太和廣場,這里是明代皇帝御門聽政時百官待駕的地方。下面帶大家去太和殿。各位朋友,我們眼前的太和殿是整座紫禁城內級別最高的建筑,只有皇帝舉行盛大典禮時才使用。

        太和殿高35米,東西長64米,南北寬33米,面積為2377平方米。它面闊十一間,進深5間,規模為紫禁城內大殿之最。經過今天的介紹和參觀,大家已經對故宮基本了解了吧,希望大家常來這兒玩。

      故宮作文導游詞 篇29

        游客們:

        大家好!我是你們今天的導游——林導,大家可千萬不要叫我領導哦!我只是姓林的導游,哈哈!

        我們今天要前往名勝古跡——故宮。在路程中,我就先簡單介紹下故宮吧!

        古代故宮叫做紫禁城,因是清明兩代的皇宮,所以十分高大雄偉,占地面積約有72萬平方米。體質弱的客人們,可能沒辦法把故宮游完哦,希望大家能在車上多休息,爭取游遍這72萬平方米的故宮。

      故宮作文導游詞 篇30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沈蕾,是你們這次旅行的導游,你們可以叫我沈導,在這里首先祝你們旅游愉快!下車時,請大家小心階梯。

        下面我給你們介紹介紹故宮吧!北京故宮,又名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今天人們稱它為故宮,意為過去的皇宮。它是明朝皇帝朱棣征調無數能工巧匠,用了14年時間建成的宏偉建筑。故宮占地72萬平方米,共有房屋9000多間,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宮建筑群。宮殿沿著一條南北走向的中軸線排列,左右對稱,布局嚴整。故宮外沿還有4個門,正門名午門、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外朝最引人注意的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我也不細細介紹了,過一會兒你們可以自由游賞。

        繞過三大殿,我們到了故宮的后半部分,以乾清宮、交泰殿和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兩側有東六宮和西六宮,主要是皇帝和后妃居住的地方。與外朝建筑的雄偉壯麗不同,內廷非常富有生活氣息。其中乾清宮是皇帝的寢宮,坤寧宮在明朝是皇后的寢宮。走完了坤寧宮,我們到了后面的御花園,這里是專供皇帝和后妃休息、游玩的場所,園內有高聳的松柏、珍貴的花木和玲瓏別致山石。

        好了,我的介紹到這兒結束了,你們可以隨意游賞,17:30分后從東門的東華門出來集合。請注意不要在園內亂扔垃圾、隨意刻寫,祝你們旅途愉

      故宮作文導游詞(精選30篇) 相關內容:
      • 故宮導游詞100字十五篇

        大家好,歡迎來到“世界遺產”——故宮。我叫趙宏彬,是你們的導游,在這次旅游中,我們要注意三點:1.不能亂扔垃圾。2.不能吸煙。3.請保管好自己的物品。...

      • 故宮導游詞300字左右十篇

        大家好!我是春天旅行社的導游我們將要游覽故宮,請大家到故宮游覽時不要亂扔垃圾。謝謝!現在已經到達故宮了,請不要講話。故宮在北京市城區中心,舊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皇宮,是當今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建筑最宏偉、保存最完整的古代...

      • 故宮導游詞作文400字十篇

        Hi!女士們,先生們,歡迎來參加本次故宮的游覽活動,我是小文,本次游覽活動由我做大家的導游,請多關照。故宮位于北京市城區中心,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是當今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建筑最雄偉、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宮殿。...

      • 故宮導游詞600字十篇

        大家好,我叫陳汛賢,在這陽光明媚的日子里,我帶大家去北京故宮游玩,首先我簡單介紹一下北京故宮,然后再說一個關于北京故宮的傳說吧!故宮位于北京的中心,東西寬730米、南北長1402米 有100多個籃球場那么大,那里還有皇上住的永樂殿,...

      • 故宮作文導游詞十五篇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故宮。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叫代昕恬。我非常高興能有機會陪同各位一道欣賞、領略這宏偉、壯麗、莊嚴肅穆的故宮。”各位朋友,現在我們已經進入故宮。...

      • 作文故宮導游詞十五篇

        各位游客:你們好!7796車上的游客:我姓羅,大家可以叫我羅導游。希望大家通過我的介紹,對北京故宮留下美好的印象,謝謝!7796車上的游客,車已經到了北京故宮的腳下,來!跟我走!現在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氣勢雄偉三故宮。...

      • 關于故宮的導游詞十篇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東廈旅行社的導游,大家叫我余導游就行了。今天,我們要去列入世界遺產的一座宮殿——北京故宮。北京故宮始建于1406年,建成于1420年,是明清兩朝的皇宮,又名紫禁城。...

      • 故宮導游詞作文十篇

        各位團友大家好,今天我們要參觀的是世界上現存最大最完整的皇家宮殿建筑群。故宮位于北京市區中心,舊稱紫禁城。始建于明永樂五年,完工于永樂十八年,歷15年。是我國明、清兩代24位皇帝的皇宮,其名稱是借喻紫徽星垣而來。...

      • 故宮導游詞范文十二篇

        故宮位于北京市中心,舊稱紫禁城,曾經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始建于明永樂四年(1420xx年),建成于永樂十八年(1420xx年),距今約有620xx年的歷史。它占地面積72萬平方米,共有各式宮室8千余間,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宮殿建筑群。...

      • 故宮導游詞十一篇

        殿內的陳設也非常的多。金鑾寶座是明代的遺物,清朝的皇帝繼續使用。在袁復辟的時候,曾經將它換成了一個中西合璧,不倫不類類似沙發的座椅,解放以后,專家們在家具庫中發現了原來的寶座,經過一年多的整修,終于恢復了它本來的面貌。...

      • 故宮的導游詞十篇

        各位朋友:過一會兒我們將參觀故宮博物院,現在我先為大家作個簡單介紹。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的古代皇家宮殿建筑群,故宮又叫紫禁城。“紫”是天上君王居住宮殿的顏色,那么人間的帝王當然要與紫字沾邊。...

      • 2024故宮導游詞十篇

        親愛的游客,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游小姐,今天很高興能為您們服務,今天我們將去世界聞名的故宮。各位親愛的游客們,現在我們所在的位置就是故宮的第一院落了。...

      • 故宮導游詞400字十篇

        游客們:大家早上好,歡迎來到北京,我是你們的導游,我的名字是李楊,今天由我帶領大家游覽美麗的北京,你們叫我李導就可以了。今天我們要去的是故宮,我帶大家進去走一走,看一看。...

      • 故宮導游詞400字作文十篇

        朋友們好!我是火柴人俱樂部的會員,我姓許,大家就叫我許導好了。在故宮有些地方不能照相、甚至連摸也不行、不能隨地扔垃圾、不能隨地吐痰。故宮占地72萬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積為16。...

      • 故宮導游詞350字作文十四篇

        大家好,我是小x,是你們的導游,你們可以叫我黃導游。今天我要帶大家去游覽故宮。這故宮是1404年開始修建的,它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總面積約723600平方米,在北京東城區景山前街4號。...

      • 導游詞范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桃花岛亚洲成在人线AV| 欧美人与动牲交精品| 精品一区二区成人精品| 欧美日韩国产码高清| 久久婷婷成人综合色| 午夜福利片1000无码免费|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有码| 婷婷六月天在线| 99久久精品国产熟女拳交| 五月丁香六月综合缴清无码|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 精品国产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久久| 97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五月天|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高清自拍| 欧美人与动zozo|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播放| 成人精品一区日本无码网| 欧美综合婷婷欧美综合五月 | 国产色悠悠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毛片| 亚洲最大成人av在线天堂网| 国模无吗一区二区二区视频| 一级做a爰片在线播放|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 男人天堂亚洲天堂女人天堂| 亚洲精品久综合蜜| 欧美人成在线播放网站免费| 国产一区二区丰满熟女人妻| 欧美激情内射喷水高潮| 久久天天躁夜夜躁狠狠85|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午夜视频免费试看| 国产永久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粉嫩一区二区三区av| 非会员区试看120秒6次| 久久人人爽爽人人爽人人片av| 亚洲精品一二三区在线看|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二区| 任我爽精品视频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