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導游詞范文十篇
安徽導游詞范文 篇1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來自安徽旅行社的導游王萍,大家可以叫我小王。在我身邊的這位是我們的司機李師傅,李師傅有著多年的駕駛經驗,大家可以把放心交給他,開心交給我。小王很高興在這樣一個春風日麗、陽光明媚的上午和大家相遇,小王將竭誠為大家服務,最后,預祝大家旅途愉快。
九華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國家5A級旅游景區,是中古四大佛教之一,被譽為國際性佛教道場,有蓮花佛國之美譽。唐代大詩人李白游山時觀九峰蓮花,寫下了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的詩句,遂改名為九華。九華山在四大佛教名山中以香火甲天下而聞名于世。今天小王要帶領大家參觀的九華街景區和閔園景區。
九華街坐落于化城盆地,四山環抱,是九華腹地中的一顆明珠。各位游客,下面我們看到的便是全國重點寺院,規模居九華山四大叢林之首的祇園寺。祇園寺由山門、
安徽導游詞范文 篇2
宏村,古取宏廣發達之意,稱為弘村,位于安徽省黃山西南麓,距黟縣縣城11公里,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地理坐標:東經117°38′,北緯30°11′,村落面積19.11公頃,宏村始建于南宋紹興年間(公元1131——1162年),距今約有920xx年的歷史。宏村最早稱為“弘村”,據《汪氏族譜》記載,當時因“擴而成太乙象,故而美曰弘村”,清乾隆年間更為宏村。
宏村為依山傍水的牛形古水系建筑村落,圍繞水系而建的100多幢水榭民居,保存完好,古樸典雅,各具特色。月沼形如“牛胃”、南湖酷似“牛肚”,水清澈甘甜,九曲十八彎的水圳如“牛腸”穿庭入院。 人們在水圳濯洗菜蔬、衣裳是宏村特有的生活風景線。
宏村的古水系牛形村落堪稱“中華一絕”,開《仿生學》之先河。有“民間故宮”佳譽的清代民居“承志堂”是宏村古村落代表性建筑,巧奪天工的“百子鬧元宵”、“唐肅宗宴官”等木雕群及漏窗石雕《四喜圖》奇美絕倫。世界著名建筑大師貝聿銘曾贊嘆道:“黟縣宏村建筑文物是國家的瑰寶”。
宏村有“中國畫里的鄉村”的美名。古宅老墻、湖光山色相映成趣,美不勝收,受到中外游客、影視、美術、攝影藝術家們的高度贊揚。
在西遞、宏村,馬頭高墻、石雕漏窗、門罩門額是常景;民宅廳堂內懸掛字畫、楹聯,擺設鏡鐘瓶是家家的習俗。西遞還有著“拋彩球,選佳婿”的民俗。
安徽導游詞范文 篇3
歡迎大家來到宏村游玩,我叫錢皓宇,大家可以叫我小錢,或者可以叫我錢導,我很榮幸能為大家服務。
接下來,我為大家介紹一下宏村的歷史,宏村古稱弘村,位于黃山西南麓,具黃山市黑多縣縣域十公里。宏村建于南宋紹興年間(公元1131年-1162年)距今有900年的歷史。
請大家跟我往前走,進了宏村,大家首先看到的是兩棵具代表性的古樹,一棵叫白果樹,另一棵叫紅楊樹,兩棵樹組成了一對“牛角”,讓整個村子充滿虎虎生氣。
翻過一座橋,我們來到全村現存完好的明清民居140余幢,其中最有名的是志道堂,它的“三雕”技術十分精湛,富麗堂皇,被譽為“明間故宮”。請大家繼續跟我走,現在大家看到的是南湖書院,又稱“依湖書院”。它是所縣傳統微派建筑風格的古書院,由志道堂、文昌閣、啟蒙閣、望湖樓、袛園六部分組成。
我們的游覽結束了,希望這美好的回憶能成為您永恒的回憶,希望您再次到宏村游玩。
安徽導游詞范文 篇4
琥珀山莊是一座環境舒適優美、建筑風格獨特的住宅小區,位于合肥市區西側偏北,南接長江西路,東臨環城公園,宛如一塊天然琥珀,玲瓏剔透,流光溢彩。
琥珀山莊規劃占地5O公頃,總建筑面積5O萬平方米,由南村、北村、東村、西村、花園村五個部分組成。現已竣工的琥珀南村、北村、花園村,
建筑面積32萬平方米,分普及型、小康型、舒適型住宅等18個系列,采用因地制宜、隨坡就勢的方法并借鑒皖南明清古建筑“依山而建,傍水而營”的建筑風格,將傳統性、地方性和現代性融為一體,具有新徽派建筑特色,恰似玉宇瓊樓.琉璃世界。
在3萬多棵郁郁蔥蔥樹木掩映下的琥珀山莊,還建有配套設施38項,不但有商店、郵政、銀行、車庫、小學、幼兒園中老年和青少年活動中心等生活服務設施,而且有污水處理廠、立交橋、中心湖等市政配套基礎設施,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游憩環境,被譽為全省第一個園林式住宅小區.1994年榮獲國家建設部城市住宅小區建設試點綜合“金牌獎”和全國建筑質量最高獎“魯班獎’以及規劃、設計、工程質量、科技進步四個單項一等獎。1995年竣工的琥珀花園村又以其環境幽雅、建筑秀美,受到各界人士的贊譽。安慶市小孤山導游詞
安徽導游詞范文 篇5
各位朋友:
大家好!
八里河風景區主園區位于潁上縣八里河的南湖公園內,包括“世界風光”、“錦繡中華”、“碧波游覽區”三個部分,占地面積3600畝。步入“錦繡中華”門,來到蘇式園林,這里綠柳婆娑,繁花竟放;人工堆砌的假山,巧奪天工;依臨荷花池建設的回廊,跌宕有致。來到這里真懷疑是到了素有天堂之稱的蘇州。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此話用來形容位于錦繡中華園內南側的“九天瀑布”同樣宏偉壯觀。九天瀑布長90米,高20米,加上909米高的觀世音像及底座,約高32.9米,立體框架1750米。遠遠望去,奔流飛瀉的瀑布氣勢磅礴,撼人心魄。高909米的觀士音像,立于假山之上,堪稱一絕。相信李白來到這里也會詩興大發。“不到長城非好漢”,在這里你同樣能登上“長城”。“張公山”臨湖矗立,巍巍“長城”盤旋而上,富有塞外風光的神韻;登上烽火臺,盡可包攬南湖公園的'卓越豐姿。“錦繡中華”還有九龍壁、白雀寺等景點,集東方建筑藝術之特色,融中國傳統文化之精華,觀后令人回味不絕。
走出“錦繡中華門,來到“碧波游覽區”。3000畝的湖面上,錯落有致地分布著12個小島,由軟、硬橋連接。穿過既刺激又讓人心驚膽顫的步云橋,便到達環湖堤。三十余間小木屋和部分動物之家,點綴在環湖島上。堤上孔雀拖著艷麗的尾翼在悠閑地散步;湖中成群的黑天鵝浮在水面上,似乎在欣賞自己的倩影,野鴨和鴛鴦在戲水玩耍;湖心的鳥島上,林木茂盛,百鳥翔集,雁鳴鶴舞,真是鳥類的樂園。據導游小姐介紹,這里每年都吸引大批南方來的候鳥,由于環境、氣候、水質都不錯,它們也不會飛走。在另一小島上還有鳥語林,用膠織網覆蓋,飼養鳥類近百種,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綠孔雀、白尾海雕等;二級保護動物鴛鴦、紅腹錦雞等。
環湖堤的西面從南往北分別是海豹島、野馬島、和河馬島,北靠辦公區的是龜蛇島。湖東兩島,南面是野豬島,北面是鹿島。在海豹島,海豹在水中翻滾嬉戲,游人中不時有人為它們矯健的泳姿叫好;而在河馬島,一只大河馬一天要吃300多斤的草,讓人咋舌。
八里河風景區,恰似桃源圣地,蓬萊仙境,給久居喧囂都市的人們一方凈土。
煙波浩淼的湖水,景色錦繡的公園,百鳥競飛的鳥語林,以及連心橋、度假村、無不如詩如畫。中西建筑交相輝映,創意精妙,布局嚴整,美不勝收。八里河風景區不僅有風景園林,還盛產武昌魚、桂魚、甲魚、銀魚、鰻魚等三十多種水產品。它既是136種鳥類、水禽棲息地,皖北重要的珍稀漁品生產基地,也是阜陽水資源保護區,省級濕地自然保護區。八里河鎮94年被聯合國授予環境保護“全球五百佳”。
八里河風景區是大自然的恩賜,八里河風景區是八里河人民的智慧結晶。占地3600畝的主園區原是一片沼澤地,勤勞智慧的八里河人在鎮黨委書記張家旺的帶領下,經過多年艱辛的努力,使荒灘變綠洲,洼地成公園。
安徽導游詞范文 篇6
九華山位于安徽省長江南岸池州市,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規劃面積120平方公里,保護面積174平方公里。
九華山原名九子山,因唐代大詩人李白見此山“高數千丈,上有九峰如蓮花”,賦詩更名為九華山。唐開元年間,新羅國(今韓國境內)國王近親金喬覺卓錫九華,潛心修持75年, 99歲圓寂,佛門認證他是地藏菩薩化身,九華山由此被辟為地藏道場,明、清鼎盛時期,寺院多達360余座,僧尼四、五千人。“勝境層層別,高僧院院逢”,香火之盛甲于天下。現存古寺廟99座,佛像1萬余尊,文物20xx余件,僧尼700余人。
九華山山勢雄偉,群峰競秀,植被繁茂,瀑飛泉涌;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佛教氣氛融為一體,素有“東南第一山”之稱,自古就是我國著名的旅游勝地。
據考證,兩億年前,九華山所在地區是一片汪洋大海,后在一次名為印支運動的地殼運動中,古揚子海干涸,九華山巨變為陸地。此后經過幾次造山運動,九華山花崗巖體從地殼之中隆起于地表。由于花崗巖的垂直節理特別發育, 加上長期的雨水沖刷和長短不一的水平節理的切割等外力作用,形成了奇峰峻嶺、重巒疊障、懸崖峭壁、怪石崢嶸的花崗巖山地地貌。十王峰為九華山第一高峰,海拔1342米。周圍群峰爭峙,千姿百態。 天臺峰、天柱峰、獨秀峰、花臺峰、云外峰,如臺如柱,聳入云霄;蓮花峰、翠屏峰、翠微峰、滴翠峰、翠蓋峰,有芙蓉出水之姿。其他如五老、七賢、九子、列仙、少微、獅子、伏虎、蠟燭、香爐、筆架諸峰,或擬人、或象獸、或狀物,無不呈奇獻秀。"觀音慈航"、"仙人擊鼓"、“大鵬聽經”、“金龜朝北斗”、“犀牛望月”、“雄雞叫天門”以及“飛來石”、"棋盤石"等嶙峋巧石,莫不神工鬼削,妙趣橫生。山間清泉潺流,銀瀑飛瀉,日出、云海、佛光、霧淞、雪霰、幽潭蔚為奇觀。自然分布維管植物1400余種,珍稀名貴者有香果、銀杏、青檀、金錢柳、紅豆樹、珍珠黃洋木、鐵杉、天女花、馬褂木等;千畝“閔園竹海”,郁郁蔥蔥;上百種名花異草,爭奇斗艷;數百種飛禽走獸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神彩奇異的九華宛如一幅幅清麗多姿的山水畫卷。
安徽導游詞范文 篇7
各位游客:你們好!
今天我帶領大家參觀的是明教寺,它為于合肥最繁華的商業街淮河路的東段,與逍遙津公園隔壽春路相望。
說起明教寺,就不能不提起合肥人濃濃的三國情結,合肥因三國時期曾作為古戰場而聞名,現今的明教寺便是在三國戰場教弩臺舊址上建立起來的。教弩臺也稱“曹操點將臺”。據史書記載,三國時期教弩臺位于古淝河與逍遙津水的匯合處,離合肥約五千米,是魏吳兩軍對峙的前沿陣地。宋朝的時候,合肥城市擴建,教弩臺被圈入城內,從此它便成了合肥興衰沉浮的歷史見證物。
公元6世紀的南北朝時期,是佛教在中國傳播的鼎盛時期,修建寺廟成了當時的一大潮流。明教寺就建在南朝梁天監年間,它原名為鐵佛寺,后毀于兵變,唐代時有人在寺廟遺址掘得一尊一丈八尺高的鐵佛,后上報朝廷,代宗皇帝李豫下令重建,定名“明教寺”。隨著朝代的更換,在多次的戰火中,明教寺歷經滄桑,到清代咸豐五年全部毀于戰火。現在大家看到的明教寺主體建筑為光緒年間所建。抗日戰爭和“文化_革命”時期,寺內的主要設施再次被毀,“文化_革命”之后又被重新修建。明教市的整體布局是從東而西依次為前殿,庭院,大雄寶殿寶殿東面是臥佛殿,往后是地藏殿,東南角為寺內花園。園內高臺上古亭之內的古井和聽松閣兩處古跡,我們今天也將按此布局游覽明教寺。門前原為南向的直上臺階,33級,后為便利街道交通,直階改為東西雙向。臺階前面,立著兩只高達五米的石獅,為什么寺廟前常立石獅?傳說獅子為百獸之王,獅子一吼,百獸都為之膽戰心驚。因此,佛教引用“獅子吼”比喻佛祖說法氣勢恢弘,佛法無邊。
現在請大家跟隨我上前殿,此殿名為天王殿,現在大家看到的彌勒佛笑容滿面、憨態可掬。彌勒佛本是釋迦牟尼弟子,后登佛位,他的造型是按照布袋和尚塑造的,彌勒佛的東西是“護世四天王”。佛教認為佛教有四天王護佑,才會太平。老百姓稱其為“風調雨順”之神。現在我們轉到彌勒佛的背后是佛教的護法神韋馱菩薩,據佛經記載原先彌勒和韋馱各管一座寺院。但由于彌勒過于寬厚,而韋馱又過于嚴厲,兩人的寺院都管理不善,香火不盛。后來,佛祖讓他們共同管一個寺院,兩人剛柔相濟,互為補充,寺院的香火慢慢興盛起來。大家請跟我這邊走,現在我們來到前殿的東廂,內建有“三國文物陳列室”,大家請這邊看五顏六色的旗幟,這就是當年魏、蜀、吳軍隊旗幟,這些就是戰場上使用過的刀槍劍戟,以及與教弩臺有關的強弓硬弩。大家請往墻壁上看,壁上刻有有詩人劉夜烽手書的絕句:“貔貅百萬舉刀弓,誓奪江東氣似虹。橫槊高歌雄一世,騎兵無奈遇東風。現在我們前往前殿與大雄寶殿
之間是個雅致的院落,古柏婆娑,三只古雅樸拙的大香爐,青煙裊裊。繞過香爐便是大雄寶殿,門上方懸掛的泥金大匾為趙樸初先生題寫,而紅墻上的“南無阿彌陀佛”六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則是弘一大師(李叔同)的珍貴遺墨,非常難得,是明教寺書畫中的珍品。大雄寶殿內供奉的五尊佛像,為明教寺鎮寺之寶,全部來自北京。大雄寶殿,“大雄”是對釋迦牟尼的稱號,坐在大雄寶殿的高臺中央,他的左邊是阿彌陀佛,右邊是藥師佛。佛教認為佛有“三世”之分,橫三世佛為: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中央婆娑世界釋迦牟尼佛,東方凈琉璃世界藥師佛。縱三世佛為過去燃燈佛,現在釋迦牟尼佛,未來彌勒佛。我們這里所供奉的是橫三世佛。大家看到釋迦牟尼的前方兩側的那兩尊佛像了吧,陳女士說的很對,是釋迦摩尼的兩個弟子迦葉和阿難。大殿東西兩壁塑有十八羅漢佛像,各具神態,形象逼真。大家再轉到佛像的背后是觀音菩薩的塑像,我們所看到的是南海觀音,看見南海碧波蕩漾,觀音手持楊柳凈瓶,救苦救難,普渡眾生。大家看到在大殿左側的這口大鐘了,它為清道光年間鑄造,聲音悠揚清遠,撞擊時其音可傳遍老城,是寺里不多的歷史文物之一。
游覽完大殿,我們現在來到了市內的花園,花園雖不大,但筑于園內高臺上古亭之內的古井和聽松閣兩處古跡卻很有來歷。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口井就是屋上井了,為什么叫屋上井呢?相傳古井是當年魏軍汲水所鑿,因高出地面屋脊被稱為“屋上井”。此井在晉代得到整修,大家請這,井欄現尚存“泰始四年殿中司馬夏侯勝造”一行字,由此可以推算出這口古井已有1700多年歷史了。井沿內周的20多條深溝,是汲水繩索長期拉磨形成,向世人展示屋上井的歷史悠久。著名的聽松閣在小花園的東南角。聽松閣舊址原為一土堆,傳說曹操曾站在此處操演水軍,后人便在此砌臺紀念,取名“聽松閣”,閣上題有“教弩松陰”四字,是聞名的古“廬陽八景”之一。原來教弩臺上并無松樹,因為廬州夏天炎熱,士兵難熬酷暑,曹操便令廣植松柏。松樹長成后,清風襲來,松濤陣陣,從此,“教弩松陰”便成為合肥的一個著名景點,聽松閣也由此得名。位于聽松閣西側的“歸西冢”,因葬有頗具神話色彩的一龜一雞而得名。
時間過得真快,今天的游覽到這就結束了,我相信通過今天的參觀大家對明教市的歷史有了一定的了解。我非常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如果在工作中有什么不足之處請大家指出來,我會在今后的工作中改進。最后,再次感謝大家,謝謝!
安徽導游詞范文 篇8
八里河風景區主園區位于潁上縣八里河的南湖公園內,包括“世界風光”、“錦繡中華”、“碧波游覽區”三個部分,占地面積3600畝。步入“錦繡中華”門,來到蘇式園林,這里綠柳婆娑,繁花竟放;人工堆砌的假山,巧奪天工;依臨荷花池建設的回廊,跌宕有致。來到這里真懷疑是到了素有天堂之稱的蘇州。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此話用來形容位于錦繡中華園內南側的“九天瀑布”同樣宏偉壯觀。九天瀑布長90米,高20米,加上909米高的觀世音像及底座,約高32.9米,立體框架1750米。遠遠望去,奔流飛瀉的瀑布氣勢磅礴,撼人心魄。高909米的觀士音像,立于假山之上,堪稱一絕。相信李白來到這里也會詩興大發。“不到長城非好漢”,在這里你同樣能登上“長城”。“張公山”臨湖矗立,巍巍“長城”盤旋而上,富有塞外風光的神韻;登上烽火臺,盡可包攬南湖公園的卓越豐姿。“錦繡中華”還有九龍壁、白雀寺等景點,集東方建筑藝術之特色,融中國傳統文化之精華,觀后令人回味不絕。
走出“錦繡中華門,來到“碧波游覽區”。3000畝的湖面上,錯落有致地分布著12個小島,由軟、硬橋連接。穿過既刺激又讓人心驚膽顫的步云橋,便到達環湖堤。三十余間小木屋和部分動物之家,點綴在環湖島上。堤上孔雀拖著艷麗的尾翼在悠閑地散步;湖中成群的黑天鵝浮在水面上,似乎在欣賞自己的倩影,野鴨和鴛鴦在戲水玩耍;湖心的鳥島上,林木茂盛,百鳥翔集,雁鳴鶴舞,真是鳥類的樂園。據導游小姐介紹,這里每年都吸引大批南方來的候鳥,由于環境、氣候、水質都不錯,它們也不會飛走。在另一小島上還有鳥語林,用膠織網覆蓋,飼養鳥類近百種,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綠孔雀、白尾海雕等;二級保護動物鴛鴦、紅腹錦雞等。
環湖堤的西面從南往北分別是海豹島、野馬島、和河馬島,北靠辦公區的是龜蛇島。湖東兩島,南面是野豬島,北面是鹿島。在海豹島,海豹在水中翻滾嬉戲,游人中不時有人為它們矯健的泳姿叫好;而在河馬島,一只大河馬一天要吃300多斤的草,讓人咋舌。
八里河風景區,恰似桃源圣地,蓬萊仙境,給久居喧囂都市的人們一方凈土。
煙波浩淼的湖水,景色錦繡的公園,百鳥競飛的鳥語林,以及連心橋、度假村、無不如詩如畫。中西建筑交相輝映,創意精妙,布局嚴整,美不勝收。八里河風景區不僅有風景園林,還盛產武昌魚、桂魚、甲魚、銀魚、鰻魚等三十多種水產品。它既是136種鳥類、水禽棲息地,皖北重要的珍稀漁品生產基地,也是阜陽水資源保護區,省級濕地自然保護區。八里河鎮94年被聯合國授予環境保護“全球五百佳”。
八里河風景區是大自然的恩賜,八里河風景區是八里河人民的智慧結晶。占地3600畝的主園區原是一片沼澤地,勤勞智慧的八里河人在鎮黨委書記張家旺的帶領下,經過多年艱辛的努力,使荒灘變綠洲,洼地成公園。
安徽導游詞范文 篇9
大家一路辛苦了,歡迎大家來李鴻章故居與享堂旅游觀光!我是來自安徽旅行社的導游,我叫王萍,三橫一豎王,大家可以叫我小王或王導,坐在我們旁邊的這位呢,是我們的司機王師傅,王師傅可是一位有著多年駕駛經驗的老司機了,所以大家坐他的車可以盡管放心!在今天的游程中呢,如果大家有什么問題,都可以向我們提出來,我們將盡可能為大家解決。首先我給大家介紹下李鴻章和李鴻章故居與享堂的概況。
李鴻章(1823-1901)字子黼,號少荃,安徽合肥人。是近代歷史上一位頗具爭議和個人魅力的晚清重臣。道光三年生于安徽合肥,1901年,病逝于北京賢良寺,謚文忠,后歸葬合肥。
【李鴻章故居】
李鴻章故居位于淮河路中段,坐北朝南,氣勢宏偉,晚清建筑風格,占地2500平方米,建筑面積1900平方米,是合肥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名人故居。在當時非常地顯赫。他們聚族而居,深宅大院可以覆蓋淮河路中段的半條街,時稱“李府半條街”。李鴻章故居,僅為其中一部分,是典型的晚清江淮地區民居建筑,布局整齊,結構嚴謹,雕梁畫棟,精美豪華,占地面積20__平方米,由南向北依次分為大門、前廳、中廳,三進為二層閣樓,后兩進樓下有回廊相通,樓上裝有美人靠回廊相連,俗稱走馬樓,因供李氏家眷居住,又稱“小姐樓”。
【故居大門】
李鴻章故居大門系三開間兩進門廳架構,寬敞開朗。高懸的橫匾和柱形紅燈籠上均有“李府”字樣,兩只石獅雄踞臺階兩側,更顯森嚴不凡。但大門處最值得關注的,一是大面積的墻面,均為磨制后的大方磚鑲嵌而成的清水磚墻,這是相當罕見的;一是大門入口的兩只抱鼓石,用的是從李公祠地下發掘出來的晚清遺物。
【過廳】
從步行街進入大門,行數步即到過廳。廳正中是座屏風,上方高懸一塊匾額,上書“鈞衡篤祜”四個字,鈞衡,比喻國家宰相一類重臣;篤是厚的意思;祜是大福。意思是李鴻章官顯福厚。這四個字是李鴻章七十大壽時光緒皇帝御筆所賜,以褒獎他對大清帝國的功績。過廳過去為來客稍候,待傭人通報后再入中廳與主人會面之處,現兼作展廳之用。廳內展示與李鴻章有關的各種圖片、資料和實物。陳列內容按李鴻章的生平歷程設計布展,共分為“李鴻章的青少年時代、李鴻章與淮軍、李鴻章與洋務運動、李鴻章與外交以及毀譽參半的一生”等五個部分。陳列內容圖文并茂,用大量的珍貴圖片與實物展示了李鴻章風云變幻的一生,由這位極具爭議性的人物,揭示了中國近代史上一段曲折而又悲壯的歷程。
【福壽堂】
中廳又稱福壽堂,堂高9米,是現存江淮地區最大的晚清私人住宅廳堂,相當于我們現在家庭里的客廳。中廳上方的長幾上,擺有一只古鐘,左邊一面鏡子,如果大家仔細看就會發現這個鐘是不動的,我們也叫“死鐘”,諧音就是“始終”,右邊一面屏風,連起來有這家宅“終(鐘)生平(屏)靜(鏡)的寓意。中廳的正中,四根木柱正好構成一個開間,木柱的一左一右,各為一個開間,加上東西兩面廂房,形成了明三暗五的格局,頗具江淮地區富宅的建筑特色。
【書房】
東西兩廂是李氏后人的書房,清雅疏闊,青磚漫地,里面的博古架稱為“過橋式”,左右兩部分正好可以重合在一起。原理出自中國古代陰陽互補理論。左邊擺放的楠木書架,正好可以裝下一部《二十四史》。
【小姐樓】
現在要跨過的這個門檻就是李府的“二門”了,而這堵墻也叫“女兒墻”。古人常說大家閨秀要“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指的就是這個門。在過去男客人是絕對不允許跨過這個門檻的,女眷也不可以在這向外張望。
走進二門,我們便可看見小姐樓,也叫繡樓。這是一個封閉回廊式的木樓,整個樓的裝飾與前面的前廳、中廳相比更加講究。樓上的回廊由于比較寬,容得下馬匹行走,所以又叫“走馬樓”。是李府女眷住的地方。小樓上東首第一間據說是李鴻章幼女菊耦(著名作家張愛玲的祖母)所住,正中則是老夫人所居。
【李鴻章享堂】
李鴻章享堂建于清朝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至今已有百余年歷史。
1901年,李鴻章歿于京師賢良寺后,1903年魂歸故里,歸葬于合肥東鄉夏小郢(ying),家人在此興建享堂和墓地。李鴻章享堂分為三個部分:墓葬區、祭祀區、倉房區。整個享堂及墓園的大門坐南朝北,享堂的規格很高,建筑在全國也屬罕見,對研究墓上建筑有著特殊的意義。
[石牌坊]李鴻章享堂的大門口立有一座四柱三間三樓的新建石牌坊,牌坊上刻“鈞衡篤祜”四個大字,這是光緒皇帝在李鴻章七十大壽時親賜的,以示對李的器重和表彰。該牌坊也是江淮之間跨度最大、高度最高的的新建石牌坊。
[墓園區]從大門進去后,西邊為墓園區。我國古代對墓葬制度有一整套完整的制度,等級分明,正如現實社會中一樣,對不同的官職有非常嚴格明顯的區分。神道碑放置于神道的入口,介紹墓主人的生平和功績,李鴻章墓的神道長約三十米,兩側是石像生五對。墓前放有石制燭臺、寶瓶各一對,中間為香爐,合稱石五供。墓冢高6米,直徑7米,是李鴻章與趙氏夫人的合葬墓。
[祭祀區]東邊的是李鴻章享堂的主體部分。祭祀區的主體建筑稱享堂,故而將整個三部分合稱李鴻章享堂。
[照壁]照壁外有三塊御制祭文碑,每個都高達4米。一般人能有御制碑就很罕見,而李鴻章享堂有三塊,足見清廷對他的器重。
[門廳]古代人有神鬼觀念,認為人去世后并非真的死去,只是到了另一個世界,因而在人們營造墳墓和享堂時,一切仍仿照人生前的住處設計,令他死后也能享受到生前的待遇,所以前面也有門廳,中間是前堂,相當于客廳,后面的寢堂是死者休息的場所,與住所不同的是,沒有床而是擺上了靈位。一般來說,整體規格比生前的略小一些。
[寢堂]前堂之后是寢堂,也是五開間建筑,三明兩暗,堂內正中是神龕,龕內擺放了李鴻章的靈位,兩側墻壁上還掛有俞樾和王焯的兩幅挽聯。
[倉房區]祭祀區之東是倉房區,共三進九間,占地500多平米。
安徽導游詞范文 篇10
各位朋友:
大家好!
歡迎來到蓮花佛國——九華山旅游,我是安徽旅行社導游王萍,大家可以叫我小王或者王導,坐在旁邊的是司機吳師傅,他有著多年的駕駛經驗,坐他的車大家可以盡管放心。接下來的幾天就有我們為大家服務。我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給大家帶去最好的服務,希望大家有一個開開心心的九華山之旅,現在呢我先想大家介紹一下我們九華山的概況:
九華山位于安徽省青陽縣境內,是我國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景區,它與山西的五臺山,四川的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并稱中國四大佛教名山。其中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峨眉山是普賢菩薩的道場,普陀山是觀音菩薩的道場,而我們九華山呢是地藏菩薩的道場。九華山原來叫九子山,因為九華山大大小小有99座山峰,有九座山峰特別突出,所以稱為九子山,后來呢詩仙李白來九華山游玩,看到層巒疊翠的山峰,寫下了“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的詩句,后來人們就將九子山改名為九華山。在唐朝開元年間,新羅國王說著說著咱們已經到了,現在我們準備下車,請大家帶好隨身物品,不要將自己的貴重物品落在車上了,等一下我們吳師傅會替我們關好車門窗,還要請大家記住我們大巴的車牌號、顏色及停車地點。
來了這佛教圣地,當然要感受一下佛的仙氣,那么,今天我們就先從這寺院最多的九華街景區開始吧,進入九華街景區,映入眼簾的是一座石門坊。他是由大理石雕刻而成的,高九米,大家請抬頭看下,橫額上刻著“九華圣境”四個大字,這可是康熙皇帝手筆哦!過了門坊,下面大家看到的就是迎仙橋了,這座橋修建于乾隆年間,大家隨我一起踏上這古橋,我們一起步入仙境之中吧!
大家看,過了橋正對著我們的就是祗園寺了。他是國家重點寺院,是九華山唯一一座宮殿式廟宇,規模在九華山四大叢林里是最大的。它由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客堂,講堂和藏經樓等十多座單體建筑組成。各位游客請注意看下這山門,大家有沒有發現它偏離了大殿的中軸線?大家知道為什么嗎?因為啊!歪置山門可是有講究的,一來是為了避邪,二來是門朝著開山祖寺化城寺。在進入寺廟之前,大家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在走進寺廟的時候要一腳跨過門檻,寺廟的門檻是佛祖的肩膀,大家一定不要踩下去,二是不要在里面大聲喧嘩或是將紅塵的笑話帶入寺廟中,三是請大家不要隨意觸碰僧人的法器。
下面大家就隨我一起走進祗園寺去領略它獨有的魅力吧!我們現在的位置是天王殿,大殿的兩邊,供奉著四大天王塑像。
好的,各位游客朋友請跟緊小王,注意腳下,由天王殿向外走,就來到了大雄寶殿。這里供奉著三尊身高12米的大佛,中間的是釋迦牟尼,兩邊分別是阿彌陀佛和藥師佛,而大殿兩邊上,想必大家一定都猜到了,對!供置著的就是十八羅漢塑像。大家再隨我往后走,大殿后側呢,供奉著的是文殊、普賢菩薩坐像。這幅“海島觀音”大型立體浮雕,是雕在釋迦牟尼佛像背后的,這是一幅濃縮中國佛教諸佛菩薩的全圖。
好的,后面的朋友請跟上,緊隨我們的隊伍,出了祗園寺,我們就來到了化城寺,化城寺是九華山的開山祖寺。我們給大家半個小時的時間參觀游覽,半小時候我們原地集合!
美好的時光總是那么短暫,我們這次的九華山之旅也要畫上圓滿的句號,小王心中萬分不舍!謝謝你們一路來的支持與配合。
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