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景點導游詞十篇
泰山景點導游詞 篇1
親愛的朋友們:
大家好!
我是,導游。今天,我帶你去五岳之一的泰山。
泰山位于山東省中部,泰安市北部,海拔1545米,是中國五岳之東。泰山雄偉壯觀,歷史悠久,文物眾多。它像一座國家紀念碑,矗立在中國的土地上。1987年,泰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
要去泰山,你通常先去戴寺。岱廟位于泰安市,南起泰安門、田童街,北至泰山盤島、南天門中軸線。是歷代封建帝王去泰山封禪時舉行盛大儀式的地方。你看,這是傣族廟的主廟,是中國三大宮殿建筑之一,建于北宋。清代至清代戴祠現存碑刻160余處,多藏于院內。大殿前還有一塊秦始皇的無字碑。東北王座是皇帝來泰山坐禪時休息的地方。戴寺真的是一個集歷史文物、詩詞、繪畫、書法、雕塑于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
女士們先生們,我們現在在主峰。主峰東側有一塊觀日石。傳說古人爬山時,很難看到日出。人們齊心協力從山上搬下一塊大石頭,這就成了今天的.觀測點。現在人們只要站在觀察太陽的角度就能看到日出。
讓我們休息一下,拍張照。如果你拍完照片,請和我一起下山。
游客們,泰山的風景真的很壯觀。如果還沒盡興,再帶親戚朋友去泰山觀光。小X隨時在泰山等你!謝謝大家!
泰山景點導游詞 篇2
各位游客朋友們。今天我們要游覽的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文化遺產——泰山景區。泰山地處華北大平原,面積426平方千米,主峰海拔1545米,宛若一道綠色的屏障,橫亙在齊魯大地之上。泰山素以壯美著稱,呈現出雄、奇、險,秀、幽、奧、曠等諸多美的形象。泰山景區內有著名的黑龍潭、扇子崖、天燭峰、桃花峪等10大自然景觀:有旭日東升、晚霞夕照、黃河金帶、云海玉盤等10大自然奇觀。
泰山的名字形神兼備,寓意深刻。僅僅一個泰字,不但突出了泰山雄偉高大、峻極于天的外在形貌,還闡發出了其國泰民安的深刻內涵。在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由于歷代帝王封禪和民眾朝拜,給泰山留下了極為豐富的人文景觀,使泰山成為“華夏文化”的縮影。
泰山在1982年就被國務院評定為全國首批重點風景名勝區,1987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世界首個文化與自然雙重保護遺產,從此,泰山不僅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更成為世界人民的通過財富。20__年又被評為世界地質地質公園,同時還是“中國十大名山之首”、中國首座書法名山,并躋身國家首批5A級景區。
掛印封侯
我們眼前這株古柏據傳是種植于漢代,大概是因為年代久遠的原因,古樹的主干中間已經開裂,一根寬大的鐵骨讓它緊緊地聚合在一起。古樹的側枝依然還生長著茂密的枝葉,彰顯出頑強的生命力。樹的中上部有一個自然形成的樹瘤,像不像一個頑皮可愛的小猴子呢?仰面朝天,便是著名的而在它爪子里玩的那個東西像不像古時的官印呢?這棵古柏由此而得名“掛印封侯”
經石峪
泰山之美,美在石刻。在泰山上下有2500多處摩崖石刻,既有洋洋灑灑的鴻篇巨制,也有三言兩語的驚世妙語。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著名的經石峪了。
在兩峰之間的谷底,有一大片平滑的石頭鋪張來,上面刻著古今馳名的“經石峪金剛經”大字。經石峪金剛經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佛經摩崖石刻。
這部金剛經刻于公園六世紀,他比已知最早的金剛經早了300多年。
郭沫若也到過泰山對經石峪進行了考察,給出了“經字大如斗,本其人所書“的評價。經石峪摩崖石刻筆法跳躍,骨力遒勁,給我們留下了一部民族文化的寶典大作。
南天門
現在我們到達的是岱頂風景區了,我們的背后就是岱頂的標志性建筑南天門。古人認為九是陽數之最,官有九品,人有九等,天有九重,所以有九霄云外一說。道家講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所以每三重天設一道門。第一道三重天是一天門,第二道三重天是二天門,也就是中天門,第三道三重天,是三天門,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南天門了。唐代詩人李白也來過南天門,并留下了“天門一長嘯,萬里清風來“的絕句。
游客朋友們。這里就是著名的大觀峰,大觀峰的經典之筆就是我們看見的這篇貼金之作,這可是唐玄宗御筆親書,被稱作唐摩崖。要講唐摩崖就不得不提一個人,他就是女皇武則天,當年武則天立皇儲時有兩個選擇,一是他的兒子李旦,另一個就是他的侄子武三思,最終在李旦之子李隆基的輔佐下,李旦終于登上了皇位,但剛登基不久,就爆發了韋后之亂和太平公主的叛亂,所以他將一個破敗不堪的江山轉手給了自己的兒子李隆基,李隆基登基后平定了叛亂,于是來到了泰山封禪祭祀,來到泰山后他詢問他的知事賀知章,為何歷代帝王封禪泰山的金函玉簡為何秘而不宣,賀知章回答說,歷代帝王的玉蝶文書都是給天地看的,都是皇帝的私欲不能對百姓看的,唐玄宗告知賀知章,封禪泰山是為了天下百姓,無需秘而不宣。于是唐玄宗第二次來泰山舉行封禪儀式,完畢之后派人將他的封天御冊大聲朗讀,開創了先河。
十八盤
現在我們正在攀登的就是泰山盤路中最險要的一段,十八盤。十八盤分為三段,老百姓喜歡這樣說:緊十八慢十八,不緊不慢又十八。自開山至龍門為慢十八,再至升仙坊為不緊不慢又十八,又至南天門為緊十八。
泰山之雄偉,盡在十八盤,泰山之壯美,盡在攀登中。
天貺殿
各位朋友,我們現在來到的地方就是岱廟的主體建筑——天貺殿,在歷史上它有過許多名稱,到了民國年間才改為今天的名字。貺是賜予的意思,也就是說大殿是上天所賜予的。它和北京故宮太和殿、曲阜孔廟大成殿統稱為我國三大宮殿式建筑,大殿的建筑模式為我國古代最高等級的重檐廡殿頂。
大殿東西兩側各有小六角亭一座,因亭內有乾隆皇帝的詩碑,被稱為御碑亭。
接下來我們走進大殿,拜訪一下大殿的主人,從東門進來有一架銅鏡,它是明代鑄造,在鏡子的正中上方還有精美的女神銅像,他就是泰山女神碧霞元君。這座銅鏡叫照妖寶鏡,驗明正身后,就可以近距離的瞻仰泰山神的尊榮。
抬頭向上看,神龕的上方有康熙帝的配天坐鎮匾額。在神龕正對大殿的上方也懸掛一塊匾額,寫的是大德曰生,出自乾隆帝的御筆。
大家請看乘坐四輪六馬御座的就是泰山神,在他的前方是元已真人和炳靈王護駕。文武百官是前呼后應,護衛隊無浩浩蕩蕩。
五大夫松
現在我們看到的這道牌坊上門面寫著“五大夫松”四個大字,松樹就在牌坊上面的院落當中。
秦始皇登封泰山,中途遇到了狂風暴雨,于是他慌忙躲到大樹下面避雨,因念此樹護駕有功,秦始皇就封這棵樹為五大夫,這就是這棵樹名字的由來。
丈人峰
現在我們來到的就是被譽為天上宮闕的碧霞祠。碧霞祠分為前后兩進院落,是泰山極頂最大的古建筑群,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全國的重點道觀。
現在我們來到碧霞祠的前院,南照壁上有“萬代瞻仰”四個字,中間是泰山奶奶焚燒紙香的寶藏庫,四周分別有東、西、南三座神門。
上山不上山,先拜王靈官,現在我們來到的是碧霞祠的后院,我們看到的這位后院的道家護院之神便是王靈官。
現在在我的左右兩側有東西御碑亭,里面有乾隆來泰山時所立的兩塊御碑。在東西御碑亭的內側有一對銅鑄的器皿。在我左手邊的這塊是明萬歷所鑄的萬歲樓,右邊是明嘉靖19年北京房山縣所獻的千斤鼎,靈官殿兩側有兩塊銅牌,左邊是萬歷43年所鑄的《敕修泰山天仙金闕碑銅碑》,右邊是明代天啟所鑄的《清修泰岳大功告成賜凌佑宮金碑銅碑》。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是珍貴的歷史文物,對碧霞史志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香亭兩側有東西側殿,在東配殿祭祀著眼光娘娘,西配殿供奉的是送子娘娘。
現在我們便來到了碧霞祠的正殿,正殿是碧霞祠的主體建筑,面闊五間,重檐八角,是祠內最高大雄偉的建筑。在正殿前檐下有雍正帝的福綏海宇,還有乾隆帝的贊化東皇等匾額。
大殿正中的供奉的便是圣母碧霞元君了,自宋朝以來歷經千年香火不斷,每年有眾多香客不遠千里紛至沓來職位在圣母面前祭一炷香,有材料記載了這樣一句話“泰城周圍之百姓,只知有泰山奶奶而不知有泰山。”可見影響力之大。殿中供奉的碧霞元君像為乾隆年間所鑄,至今保存完好,是祠中的的鎮館之寶。
碧霞祠是一座規模宏大布局完整的顧宮觀建筑群,它布局周密,殿堂錯落一致,風格獨特,是我國高山古建筑的驕傲,受到了建筑學界的高度稱贊。
東御座
現在我們來到的就是東御座,因為它地處岱廟東華門之內,又是古代帝王來到泰山休息下榻的地方,故此而得名。
東御座是岱廟中一座設計考究清靜幽雅的四合院建筑。進入大門,我們可以看到院內正殿和東西配殿。現在看到的就是泰山秦刻石,泰山秦刻石是泰山現存最早的刻石,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刻石之一。大家別小看這塊殘石,因為它載錄的是中國最早的在、文字小篆,除了目前保存在國家博物館里的瑯琊秦刻石現存八十六字以外別無他處,所以更顯得它是多么的珍貴了。
現在我們來到的就是正殿,如今的正殿是按照乾隆皇帝當年的情景復原的。我們可以看到正中的這把龍椅,當年乾隆就是坐在上面接見地方官員的。我們呢來看這邊的玻璃盒,盒內存放著一件巨大的玉圭,這件玉圭是乾隆為恭賀其母皇太后的八十八大壽,御賜岱廟的。
在殿內兩側,我們還可以看到各自擺放的一只木雕的小獅子,它是乾隆皇帝御賜給岱廟的。獅子在中國一直是權威的象征,古時只有在官府門前才可以擺放,不同的官職擺放的獅子的邏輯和數目也是有區別的。
在正殿西側的寢室內,我們可以看到乾隆皇帝御賜給岱廟的黃釉青花葫蘆瓶。泰山三寶均為國家重要文物,真品保存在岱廟的庫房里,現在看到的只不過是仿制品,從質地到神韻與真品當然不可同日而語了。
遙想當年秦始皇、宋真宗、乾隆皇帝曾來到過泰山,如今他們的遺跡同處在統一院落,我想只有泰山包容得下如此厚重的歷史吧。
現在我們來到的地方便是漢柏院了,上方的匾額有“炳靈門”三個字,因為這個地方啊,過去是祭祀泰山神兒子炳靈王的舊址。那么現在炳靈殿已經不復存在,但是,由于殿內有很多當年一些漢武帝所植的柏樹,故稱之為漢柏院。
進入漢柏院,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處八角石欄圍護的噴水池,因為在天氣晴朗的時候,四周的翠柏可以倒映在水中的得名,叫映翠池。在后方,則有一處又53塊歷代石碑組成的碑墻。這些碑石的主人有古代帝王,更有歷史名人,漫步碑前,仿佛在歷史的長河中穿行一般。
接下來,我們就要去拜訪這座大院的`主人漢柏了。大家順著我手指的方向看,這顆古柏叫做“赤眉斧痕”,在赤眉斧痕的旁邊,便是“連理柏“了。乾隆看到這顆古柏的盛景,用一塊碑,記述下來,就是我們眼前的看到的中間這一塊的《御制漢柏圖贊》。在御碑的左側是明代”赤眉斧痕“的畫像,近400多年的風雨,未能使他改變模樣。
紅門宮
現在我們來到的就是紅門宮的建筑群了,紅門宮的得名是因為在我們所處的位置的西北的大藏嶺上有紅色的巨石,形狀像兩扇門而得名。他也是泰山上的一處著名的地址景點。
在我們面前橫跨登山道路的這座閣樓叫做飛云閣,閣下門洞之上有紅門兩字
紅門宮建筑十分巧妙,他以飛云閣為中心,形成凹形的空間,與宮前的三座石坊構成高低錯落,色彩鮮明,布局緊湊的古建筑群。
飛云閣的西側是碧霞苑的中廟,有建于康熙時代的石坊,上面寫著紅門宮,下面有瞻巖初步四個字。紅門宮是佛教和道教和睦共處之地。這佛道共居一堂的建筑群習慣上統稱為紅門宮。
岱廟概況
現在我們來到的就是岱廟,岱廟又稱泰廟或東岳廟,位于泰安市城區北部,占地9.6萬平方米,是道教神僧和歷代帝王來到這里祭祀泰山神的地方,同時也是泰山上下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古建筑群。
岱廟歷史悠久,是宋真宗封禪泰山時所建。
岱廟的建筑形式和布局是完全按照中國傳統的中軸對稱式的皇宮模式建造的,它的中軸線和泰山頂峰的南天門一線貫通,如今我們看到的岱廟建筑是經過元明清多次重修,主要以明清時期為主。
著名的古建筑學家陳從周這樣說過,岱廟是中國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北京故宮有山少林,曲阜孔廟有林無山,而岱廟有山有林,而且山是泰山,是五岳之首,自然更添它的景色與位置了。
中天門
現在我們來到的就是中天門了,中天門又名二天門,中天門處于黃峴嶺上,我身后的這座牌坊上面有用經石峪大字組成的中天門三個大字。
岱廟坊
我們來到的這個地方便是岱宗坊又叫做玲瓏坊,是泰山周圍最大最精美的門坊,為四柱三建三樓式牌坊,始建于康熙年間,房頂是歇山式仿木結構。
坊的內側陰陽兩面均有刻聯,雙聯都歌頌著泰山的神威。
泰山景點導游詞 篇3
各位游客,大家早上好,我姓楊,你們叫我楊導就可以了。本次旅游我們要去登泰山,全程由我來帶領大家參觀游覽,如果大家有什么疑問,大家可以來問我,我盡量幫大家解決。同時,請愛護景區環境衛生,每個景點我都給大家留夠了參觀拍照的時間,請大家自覺遵守時間,以免影響后面的一些參觀行程。
在到達泰山景區之前,我先給大家對泰山做一個介紹。泰山位于山東省泰安市,是我國的"五岳之首",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偉大的象征,是東方文化世界的縮影,是"天人合一"的寄托之地。在一九八七年被列入了世界自然文化雙重遺產的目錄。泰山自古以來就被看做是國家穩定,民族團結的一個象征。歷朝歷代,無論誰當上了黃帝,第一件事就是朝拜泰山。先后有十二位黃帝來到了泰山封禪。泰山因此也就成為了我國唯一一座受過黃帝封禪的名山,無論是誰,都對泰山是仰慕備至,孔子和杜甫先后都登過泰山,還留下了一些千古絕句。
現在,我們已經到了泰山腳下,大家向山頂上看,那個紅色的建筑就是南天門,位于泰山十八盤的盡頭,又名三天門,海拔一千四百六十米,故稱天門關。等一會,無論是坐纜車的還是徒步登山的,我們都將在那里會合。泰山主要的景點有:百丈崖、望人松、云橋飛瀑、十八盤等。其中十八盤是登山路中最險要的.一段,你能想象嗎?它有石階一千六百余階,你們順著我手指的方向看,它像不像一條在崇山峻嶺之間的一條灰色的長龍!
好了,話不多說,我們一起向上爬,看看誰最先到達山頂,體驗"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現在,我們已經到達了泰山之頂,玉皇頂。玉皇頂舊稱太平頂,又叫做天燭峰,海拔為一千五百四十五米,在我們身旁這座紅顏色的廟宇,我們叫它玉皇廟,故稱太清宮。廟內主要建筑有玉皇殿、迎旭亭等,始建年代已不詳。在玉皇頂上看日出,可是絕佳之地。如果你有興趣可以在山頂住一個晚上,明天趕早在玉皇頂上看日出。
現在是大家自由活動的時間,請大家盡情地欣賞泰山的美麗風景。請大家在自由活動的時候注意安全。祝大家玩得開心愉快!(文章
登泰山的導游詞三:
泰山位于山東省南部的泰安市。泰安市原名泰山市,泰山的名氣很大,所以把泰山取名作為市名,像樂山所在地點叫樂山市一樣。泰山是五岳之首。五岳分別為:東岳泰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西岳華山、北岳恒山。東岳泰山排名第一,高度(主峰離地面的距離)排行第三,大約1545米高,有"登泰山,小天下"之稱。有許多名人均登臨泰山,如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祖乾隆。據記載,泰山至今已經有二十億年的歷史。
超過云層,所以上面有較大的冷空氣,冷的像寒冰一樣直入骨髓。如果你們很冷,可以到附近租一套皮棉襖。天街不光冷,小吃也特別多。泰山的小吃很有特色,如小米煎餅,這里的小米煎餅雙酸雙薄,又加了大蔥、甜面醬、煎雞蛋,用十里飄香這個詞來形容再適合不過了。天街的第三大特點就是――石碑特別多。天街上石碑比泰山其它地方的石碑多5倍多。天街最著名的石碑位于天街中部,這個石碑上面雕刻著十一個大字:"泰山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這個石碑是1987年11月19日雕刻的。這個石碑表明了泰
山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之一。但是中國只有4處(20__年前),泰山是其中第三個命名的。
再往上走,大家就到了主峰部位。主峰的東側有一個觀日石。在原來,傳說古人因為爬山時很多人看不到日出,人們齊心協力從山上搬來一塊大石頭,大家把它放在觀日點,人們站著或者坐在上面,就看到了日出。
現在,為了看到日出,人們夜里三點就來爬泰山或提前住在山頂上,這是為了等待看日出。主峰的西側有一塊石碑,上面雕刻著四個鮮紅的大字:"五岳獨尊",這四個大字時古代文學家孟子(孟軻)說出的,意思是:"五岳之中,排名榜首"。從古至今,這四個字成了千古佳來到泰山面前,站在迎客松下,隱隱約約可以看到十八盤。因為古人說:"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十八盤的臺階共1594級。高約400多米,可以說是泰山的"脊梁"。如果你從下面的中天門順著十八盤一直登上南天門,你就會感覺到小腿肚子一直在不停的打哆嗦,這是因為十八盤很陡。
登上了南天門,大家先休息一下,留個影,休息一會我們再向上爬。
休息完了以后,大家請繼續跟我向上爬。爬上一小段距離以后,便到了天街。天街位于泰山海拔1250米的高空中。因為天街已經話。再往上走,就到了泰山的最高點――玉皇頂。從玉皇頂的觀望臺往下走,就看到了泰山的全景。正如大詩人杜甫在《望岳》一詩中所講:"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曉"。
如果留完影的話,請跟我下山。
游客們,泰山的景色確實很雄偉,希望您帶著親朋好友再來光臨泰山!
泰山景點導游詞 篇4
泰山古樹名木:34個樹種,1、82萬余株。20xx年以上的7株;1000年以上的53株;500年以上的130株;300年以上的3300多株;100年以上的6400多株。被譽為“有生命的文物”。
泰山古樹三兄弟:秦松、漢柏、唐槐。
23株古樹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清單:遙參亭前:1.翠影秀;岱廟:2.雙干連理、3.岱巒蒼柏、4.蒼龍吐蟣、5.赤眉斧痕、6.掛印封侯、7.昂首天外、8.銀杏、9.唐槐;孔子登臨處:10.紫藤;紅門宮:11.牡丹;關帝廟:12.漢柏第一、13.凌霄;斗母宮:14.臥龍槐;五松亭:15.五大夫松、16.望人松;后石塢:17.姊妹松;王母池:18.臘梅;普照寺:19.六朝松、20.一品大夫;靈巖寺:21.摩頂松、22.鴛鴦檀、23.銀杏。
泰山森林植被:建國后,共栽植各類樹木5000余萬株,達20余萬畝,使泰山森林覆蓋率已達百分之八十,植被覆蓋率已達百分之九十以上。
泰山維管束植物:有1136種,隸屬136科553屬,其中野生植物814種,栽培植物322種。
泰山有28種特有植物:分別是山東山楂、泰山柳、泰山谷精草、山東白鱗莎草、泰山花楸、泰山鹽膚木、泰山堇菜、山東耳蕨、響毛楊、山東百部、大果麻櫟、垂枝樸、山東石竹、三脈石竹、山東瓦松、大花瓦松、長毛華北繡線菊、直果繡線菊、歪把海棠、泰山野櫻花、白花長柔毛野豌豆、多脈鼠李、泰山椴、大花附地草、泰山母草、泰山韭、矮齒韭、白花米口袋。
泰山命名的十種特有動植物:泰山柳、泰山谷精草、泰山花楸、泰山鹽膚木、泰山堇菜、泰山野櫻花、泰山椴、泰山母草、泰山韭、泰山赤鱗魚。
泰山鳥類:有14目,35個科,150余種。每年來泰山區域內繁衍棲息的鳥約占全山東省境內鳥類的.三分之一,占全國鳥類的十分之一。
泰安十二大名藥:又稱“泰山十二特產”,何首烏、黃精、玉竹、杏葉參、汶香附、山楂、金銀花、牛黃、玉液水、赤鱗魚、黃鲴魚、側柏葉。詳見《泰山藥物志》。
泰山四大名藥:也稱“泰山四珍”,何首烏、黃精、紫草、四葉參(又稱泰山參,俗稱羊乳。)。
泰山范圍的藥用植物:有110科445種。
泰安三大特產:泰山明栗、肥城佛桃、寧陽大棗。
泰安四大土特產:肥城佛桃、寧陽大棗、樓德煎餅、泰山赤靈芝。
泰安三寶:包瓜、摩茄、牙棗。也是清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四朝貢品。
泰安新三寶:麥飯石、礦泉水、溫泉。
三貢品:河岔口鴨蛋、新泰芹菜、滿莊金絲黃瓜。
泰安三香:道朗鄉的“里峪香椿芽”;角峪鎮的“南角峪香椿芽”;滿莊鎮的“南留香椿芽”。
泰山景點導游詞 篇5
在我們山東,流傳著這么一句話:“濟南府人全,泰安山神全”。這句話是說啊,濟南是個大都會,各方人才匯集城中,是個見識人的地方;而泰山自古以來就是神仙居住的場所,各路神仙都會有一席之地!今天我們要拜訪的是一位在眾神仙中的地位如同佛教的觀音、沿海的媽祖一樣受到尊崇的女神,民間稱之為“泰山老母”、“泰山奶奶”的泰山碧霞元君。
今天我們就要去去參觀一下碧霞元君工作的地方!
相傳啊,早在漢朝時期,泰山神祠東岳大帝神像前就有一對金童玉女,到了五代時期,大殿坍塌,金童不知去向,玉女確掉到了泰山頂上的玉女池中。宋大中祥符元年,宋真宗封禪泰山時,到玉女池洗手,忽然看到有一石人浮出水面,宋真宗驚喜不已,以為是玉女的出現是泰山封禪吉祥之征兆!于是下令大臣建祠供奉。封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起名為“昭真祠”,金代稱“昭真觀”,明代洪武年間重修,萬歷年間改為碧霞宮。清初順治、康熙、雍正年間都曾重修,到乾隆年間已初具規模稱為碧霞祠。
現在我們大家所處的位置是碧霞祠的南院,您會發現這里有三座大門。分別朝向東西南,分別是東神門、西神門和南神門。我們大家會看到在南神門的上方有一個類似于戲臺的地方。它就是當年在清順治年間所建造。是香客為了答謝圣母的賜福,演戲給圣母看的戲臺。看古人想的多周到,讓老奶奶工作繁忙之余也能放松休閑一下,這叫勞逸結合。透過南神門往下望去,這里是紙火升騰!這就是金藏庫的位置,古人為了防止火災的發生,專門的騰出這么一塊地來供香客使用。可見古人的煞費苦心。
好了,我們大家回頭繼續前行。前面就是山門了,山門共有五間,為單檐歇山式殿門。是前后院建筑群的中界。山門內供奉著四尊神像,分別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道教為了提高本教在群眾中的威望,特將他們拉來作守門護道的神將。讓人感覺就像佛教里面哼哈二將角色差不多。
進入山門就是碧霞祠的主體院落了。首先我們看到兩座御碑亭分列東西兩旁,頂蓋都是黃色的琉璃瓦,東亭內有乾隆六年“重建泰山神廟碑”,西亭內是乾隆皇帝的登泰山詩韻碑。再往前看則是兩座明代的銅制巨碑,左邊一座是萬歷43年(1615年)所立的“泰山天仙玉闕”碑,記述了當年仿武當山建造金闕的經過;右邊一座是天啟五年(1625年)所立的泰山靈應宮碑,記載了碧霞祠的歷史。兩碑都高達五米,與大殿、配殿的銅頂、鐵頂交相映襯,氣勢非凡。在這里有時你會經常看到有人在這里磨碰御碑,口里還念念有詞。可能有人會不解,其實啊,碧霞元君還是一位保健醫生,能預防疾病。不少人都用硬幣或石塊磨碰碑御碑,口里還不停的念叨“御碑磨,御碑碰,摸碰御碑不得病”然后用磨碰御碑的手摸摸頭啊、摸__啊、摸摸腰啊什么的,據說摸哪哪好!看人家泰山老奶奶這大夫當的,多辦實事啊!就收你5塊錢掛號費,其于啥都沒有!
穿過明代的萬歲樓和千斤頂再饒過香亭,我們終于到達了整個碧霞祠的主體建筑。整個大殿正殿五間、重檐八角,九脊歇山式頂,我們會看到殿頂覆蓋著瓦片、鴟吻、和瘠獸以及浮雕,它們均為銅筑。做工精美,具有很高的價值。尤其是殿頂的360條瓦壟,恰好象征中國舊歷365天,就是所謂的“周天之數”。能在氣候變化無常的高山之顛,營造出這么宏偉的“空中樓閣”,反映了我國古代精湛的建筑技藝,充分體現了我國勞動人民的勇敢和智慧!
在大殿內的上方懸掛著康熙皇帝所御書的“福綏海宇”匾額以及乾隆皇帝所賜的“贊化東皇”四個大字!碧霞元君她老人家就是在這里給百姓排優解難的。
說起碧霞元君,我們對她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她名揚四海的聲譽,陌生的是她的來歷與出身。關于她的來歷民間有很多說法;有人說他是玉皇大帝的女兒;有人說她是大善人石守道的女兒;還有說是東岳大帝的女兒等等……至今說法不一。民間流傳最廣的還是她是一戶泰安普通農家的孩子,從小善良聰慧,受到仙人指點后進山修行,最后在泰山成仙。在道家里面,男士得道成仙稱為真人,女士得道成仙稱為元君,因當時出道之時元君身穿碧衣紅裙,所以被稱為碧霞元君!
其實碧霞元君沒有什么不得了的法術和超級的武器!但為什么還會受到這么多人的尊崇呢!?道經記載,元君乃是應九氣而生,受玉皇帝之命,“統攝岳府神兵,照察人間善惡”。明朝萬歷年間,孝定皇太后曾經親自到泰山修煉,極力宣揚碧霞元君的靈驗。有了最高統治者的加盟,使元君信仰的影響再更廣范圍內迅速擴展。各地百姓紛至沓來,“貧者求富,疾著求安,耕者求歲,賈者求息,祈生者求年,未子著求嗣”。大約從那時起,每年上泰山的香客多達120萬到200萬人次,時常呈現出萬人朝山的景象!也是從那時起,這位女神享受了數百年興盛不衰的香火,甚至超過了原來的泰山之神——東岳大帝。以至于明朝末年著名作家張岱登泰山至碧霞宮,不禁感嘆:“元君像不及三尺,而香火之勝,為四顧大部洲所無”。
隨著人們對碧霞元君的崇拜,后來還出現了和婦女生育有關的娘娘神,而且各位娘娘的神通越來越大,分工越來越明細,送子的、催生的、哺乳的,治斑疹的等真可謂是五花八門,應有盡有。再碧霞祠內也是如此。大家看,東配殿就是眼光殿,供奉的是眼光奶奶,她能治眼疾,是一位光明的使者!西配殿是送生殿,供奉的是送生娘娘的銅像,她保佑人懷孕生子的。據說她們姐妹,在老年婦女中特別有威望,這正是許多年紀很大的老年婦女執著上山的原因。看來老奶奶的神威是來自于她那種對民生疾苦的同情,來自于她的平民意識,來自于她的仁愛之心,真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
大家可能會發現,要在這泰山之顛巴掌大的地方想建一處和元君身份想配的祠廟,還真不是一見容易的事!但我們的祖先他們做到了,碧霞祠高超的建筑技巧被認為是我國古代高山建筑群的典范,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泰山景點導游詞 篇6
大家好,歡迎來到泰山風景區。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參觀,我很高興,希望各位能在泰山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我們先乘大巴車都半山腰。好了,現在你們可以去這些商店里買一些厚一點的外套,因為泰山很高,上去了會有一點兒冷,買好了衣服,我們就乘纜車上去吧。
我們現在到了南天門,大家先在這兒留個影吧!相信剛才的留影是愉快的,現在,繼續我們的行程吧!大家看到的這些石頭,就是海里的石頭。
我們接著往前走,就看見了茫茫的云海,你們可以去拍幾張照片,那里實在是太美了。
各位游客,今天的泰山一日游快結束了,大家玩得開心嗎?我相信大家都很開心吧!明天,還有更好的風景等著我們。希望各位好好休息,養精蓄銳,我們明天再見。
泰山景點導游詞 篇7
天貺殿為漢族宮殿建筑之精華,屬于山東岱廟的主體建筑。"天貺"即天賜的意思。相傳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六月初六有"天書"降于泰山,宋真宗即于次年在泰山興建天貺殿,以謝上天。整座大殿雕梁彩棟,貼金繪垣,丹墻壁立,峻極雄偉,雖歷經數朝,古貌猶存。殿主祀東岳大帝。天貺殿與北京故宮太和殿、曲阜孔廟大成殿并稱"中國古代三大宮殿",亦稱"東方三大殿"。
天貺殿為岱廟的主體建筑,位于岱廟仁安門北側,元稱仁安殿,明稱峻極殿民國始稱今名。公元1008年,宋、遼在澶淵(今河南濮陽)交戰,宋真宗雖大勝遼軍,但無心再戰,卻簽訂了屈辱的條約,歷史上稱為"澶淵之盟"。宋真宗為了平息朝野的怨憤之情,鞏固其統治地位,他采納了副宰相王欽若策謀的"天降昭書"的騙局,于同年十月率領群臣,車載"天書"來到泰山,舉行了隆重的答謝天恩告祭大禮,并定于每年六月初六為"天貺節"。笠年,下詔擴建岱廟,又在原泰山神殿的基礎上,建造了天貺殿。
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太和殿建成,比天貺殿晚了411年。大成殿建成無考,有史記載是宋天禧五年(1021年)大修時,移今址。宋崇寧三年(公元1104年)徽宗趙佶取《孟子》:"孔子之謂集大成"語義,下詔更名為"大成殿",比天貺殿晚12年。
泰山景點導游詞 篇8
大家好!歡來泰山旅游。我是旅游公司的導游員:快樂,很高興能導游解說,今天,我將全程帶領大家游覽這海拔1524米的泰山。
泰山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已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以“通天拔地之勢,擎天捧首之姿”屹立于齊魯大地,號稱東岳,尊為五岳之首,是著名的山岳公園和天然歷史藝術博物館。分為東路、岱頂、桃花峪等7大游覽區,有岱廟、南天門、玉皇頂、十八盤、經石峪石刻、岱頂唐摩崖等景點。登臨岱頂,可觀賞旭日東升、云海玉盤等奇觀。古人以:“萬古此山先得日,諸峰無雨亦生云”贊嘆泰山。古往今來,無數王侯將相、文人墨客、偉人元首都在泰山留下足跡。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現在,我就帶領大家攀登這被稱為“人間天上”的泰山。
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泰山的山腳紅門,出發吧,朋友們。這里是革命烈士紀念碑,這是紅石峪,這是四槐樹……我不斷地解說著,所到之處,驛路盤蜒,古木蒼翠,松樹夾道,鮮花盛開,美景不斷涌來。
各位游客,中天門到了,我喊到。中天門正處泰山半腰,這里有清代所建中天門石坊一座,大門上題有“中天門”三字。是泰山主峰的屏障。仰望岱頂,蓮花峰前危崖萬仞,南天門形如天闕;俯瞰山下,龍潭、虎山水庫綠如翡翠。中溪三水曲折蜿蜒,奔流而下。中天門一側還有巨石,狀如虎臥,得名“伏虎石”。……請大家回頭看看。只見簾簾飛瀑,楊樹高得快超過矮山了,紅門、王母池、萬仙樓,藥王殿……都像在腳下。稍做休息,我們就向南天門進發,從中天門到南天門是最艱險、最難爬的十八盤,這里有云步橋,五松亭、對松亭、升仙亭等著名景點,也是泰山名勝古跡最多的地方,走在十八盤上,向上看,直上直下,前面的人好像就在頭頂,向下看,后面的人又像在自己的腳下。
哇!太壯觀了,隨著游客們的贊嘆,我們終于來到了著名的南天門,南天門又名三天門。位于岱頂西南隅石壁谷上口,是登山盤道頂端,元初張志純創建。門為城樓式建筑,“南天門”三個赤金大字赫然鑲嵌在城樓墻上,聯書:“門辟九霄,仰步三天勝跡;階崇萬級,俯臨千嶂奇觀。”上覆摩空閣,內置3尊明萬歷年間女神銅像。走在天街上,但見云海茫茫,穿過天街,又見碧霞祠、玉皇頂、桃花源,處處是人間奇觀。
各位游客:如果在山頂上住上兩天,也許看到云海日出,黃河金帶,晚霞夕陽等泰山奇景。歡迎各位再次來泰山觀光旅游,感謝大家和快樂度過了美好的一天,再見!
泰山景點導游詞 篇9
各位游客,大家早上好,我姓楊,你們叫我楊導就能夠了。本次旅游我們要去登泰山,全程由我來帶領大家參觀游覽,如果大家有什么疑問,大家能夠來問我,我盡量幫大家解決。同時,請愛護景區環境衛生,每個景點我都給大家留夠了參觀拍照的時間,請大家自覺遵守時間,以免影響后面的一些參觀行程。
在到達泰山景區之前,我先給大家對泰山做一個介紹。泰山位于山東省泰安市,是我國的"五岳之首",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偉大的象征,是東方文化世界的縮影,是"天人合一"的寄托之地。在一九八七年被列入了世界自然文化雙重遺產的目錄。泰山自古以來就被看做是國家穩定,民族團結的一個象征。歷朝歷代,無論誰當上了黃帝,第一件事就是朝拜泰山。先后有十二位黃帝來到了泰山封禪。泰山所以也就成為了我國唯一一座受過黃帝封禪的名山,無論是誰,都對泰山是仰慕備至,孔子和杜甫先后都登過泰山,還留下了一些千古絕句。
此刻,我們已經到了泰山腳下,大家向山頂上看,那個紅色的建筑就是南天門,位于泰山十八盤的盡頭,又名三天門,海拔一千四百六十米,故稱天門關。等一會,無論是坐纜車的還是徒步登山的,我們都將在那里會合。泰山主要的景點有:百丈崖、望人松、云橋飛瀑、十八盤等。其中十八盤是登山路中最險要的一段,你能想象嗎它有石階一千六百余階,你們順著我手指的方向看,它像不像一條在崇山峻嶺之間的一條灰色的長龍!
好了,話不多說,我們一齊向上爬,看看誰最先到達山頂,體驗"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此刻,我們已經到達了泰山之頂,玉皇頂。玉皇頂舊稱太平頂,又叫做天燭峰,海拔為一千五百四十五米,在我們身旁這座紅顏色的廟宇,我們叫它玉皇廟,故稱太清宮。廟內主要建筑有玉皇殿、迎旭亭等,始建年代已不詳。在玉皇頂上看日出,可是絕佳之地。如果你有興趣能夠在山頂住一個晚上,明天趕早在玉皇頂上看日出。
此刻是大家自由活動的時間,請大家盡情地欣賞泰山的美麗風景。請大家在自由活動的時候注意安全。祝大家玩得開心愉快!
泰山景點導游詞 篇10
大家好,游客們,我是張,導游,也可以叫我。今天我們要去的是五岳之巔,又名東岳,是十大最美最震撼的山峰之一——泰山。泰山位于東部省中部,隸屬泰安市管轄。
泰山,又名大山、岱山、岱岳、岱宗、太岳,古稱東岳。泰山東西長約200公里,南北寬50公里,海拔1545米。享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的稱號。千百年來,十二帝來泰山封禪。孔子留下了爬泰山的贊美,而杜甫留下了永遠的絕唱——一旦爬到山頂,一個人就能看到,其他的山都顯得矮矮的。1982年,泰山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文化遺產。
我說不完這里的風景。我的耳朵是空的,但是眼見為實。只有親自參觀,我才能了解泰山的美麗!現在讓我們盡情享受吧!記得不要亂扔垃圾,注意安全。我們稍后在這里集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