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bd id="44f3z"></kbd>

<style id="44f3z"><thead id="44f3z"></thead></style>
    <option id="44f3z"></option>
      <em id="44f3z"><dfn id="44f3z"></dfn></em>
    1. <menuitem id="44f3z"><thead id="44f3z"><i id="44f3z"></i></thead></menuitem>
      <u id="44f3z"><input id="44f3z"></input></u>
      日日碰狠狠躁久久躁综合小说 ,艳妇臀荡乳欲伦交换h在线观看,亚洲熟妇无码另类久久久,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 a v无 码免 费 成 人 a v,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喷水,白嫩少妇激情无码,五月丁香六月综合缴情在线
      首頁 > 范文大全 > 導游詞 > 導游詞范文 > 甘肅導游詞十篇

      甘肅導游詞

      發(fā)布時間:2023-11-13

      甘肅導游詞十篇

      甘肅導游詞 篇1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歡迎來到美麗的甘肅,我是你們本次甘肅之行的導游員李歡,現(xiàn)在就由我?guī)Т蠹胰⒂^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shù)寶庫————敦煌莫高窟!

        相信大家也都聽說過許多外國旅游者對莫高窟的評價:“看到了敦煌莫高窟就等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莫高窟是世界上最長、規(guī)模最大、內(nèi)容最豐富的畫廊”,“它是世界上現(xiàn)存佛教藝術(shù)最偉大的寶庫。”

        敦煌莫高窟與洛陽的龍門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岡時刻并稱為中國三大石窟。莫高窟以它創(chuàng)建年代之久、建筑規(guī)模之大、壁畫數(shù)量之多、塑像造型之美,保存之完整、其藝術(shù)價值之博大精深而聞名天下,享譽國內(nèi)外。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被譽為20世紀最有價值的文化顯現(xiàn),被稱為“東方盧浮宮”。“千”這個數(shù)字在這里不指具體的數(shù)目而是喻指很多。因為這里有很多的佛教塑像和壁畫洞窟,所以俗稱“千佛洞”。莫高窟這個名稱最早出現(xiàn)在隋代洞窟第423號洞窟的題記中,其名稱的由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大抵有三種說法:其一是說,莫高窟開鑿于沙漠的高處而得名,在古漢語中“沙漠”的“漠”和“莫高窟”的“莫”是通假字;其二是說從藏經(jīng)洞出土的文書和許多唐代文獻都有記載,唐代沙洲敦煌縣境內(nèi)有“漠高山”“漠高里”之名,據(jù)此考證,鳴沙山在隋唐也稱漠高山。因此將石窟以附近的鄉(xiāng)、里名稱命名;其三是說在梵文里“莫高”之音是解脫的意思,莫高是梵文的音譯。

        敦煌莫高窟背靠鳴沙山,面對三危峰,窟區(qū)南北全長1600多米,現(xiàn)存洞窟492個。洞窟大小不一,上下錯落,密布崖面。每個洞窟都有栩栩如生的塑像,婀娜多姿的飛天,精美絕倫的壁畫,構(gòu)圖精巧的蓮花磚,構(gòu)成了一個充滿宗教氛圍的佛國世界。有“人類文化珍藏”“形象歷史博物館”“世界畫廊”之稱。1961年我過國務院確定氣為“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1987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將莫高窟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敦煌莫高窟是石窟藝術(shù)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舉世無雙的人類瑰寶。

        首先我們?nèi)⒂^有名的藏經(jīng)洞。這個洞窟位于弟16號洞窟通道的北側(cè),編號為17窟。洞窟原是晚唐時期河南都僧統(tǒng)共訌的“影窟”,有碑文記載這一事實。說到藏經(jīng)洞大家就會想到王道士。是他發(fā)現(xiàn)了藏經(jīng)洞,但也是由于他的無知導致了藏經(jīng)洞大部分文物損壞、丟失。1920_年5月的一天,管理莫高窟的道士王圓箓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打開了藏九百多年的藏經(jīng)洞。這些珍貴無比的文物終于重見天日了。但是清王朝的腐敗加之王圓箓的愚昧,使這些珍貴文物遭到了帝國主義分子肆無忌憚的掠奪和盜竊。1920_年沙皇俄國的奧勃魯切夫來到莫高窟,以六包日用品為誘餌騙取了一些文物;1907英國人斯坦因僅用樹十塊馬蹄銀劫取了約一萬多卷,同時還有佛教繡品和佛畫五百多幅,現(xiàn)藏于大英博物館;1920_年法國人伯希和盜走文物六千多卷,現(xiàn)藏于巴黎法國國立圖書館和吉美博物館;1920_年10月,日本大谷光瑞探險隊的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盜走約九百多卷。直到1920_年清政府才將被劫余的文物運往北京,收藏在北京圖書館。在運輸途中以及運到北京后不少文物被偷、損壞、遺失,是中國考古史上一次難以估量的損失。藏經(jīng)洞發(fā)現(xiàn)的這些文書,涉及到許多學科,是研究古代宗教、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的重要資料,經(jīng)過國內(nèi)外學者幾十年的研究,開拓出一門全新熱門的學科————敦煌學。

        當時王道士把經(jīng)卷賣給斯坦因的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在長達七年的時間里,他多次求助官方予以重視,而且是逐級上報,但是無人過問,致使他灰了心;二是為了完成他的宏愿,清掃洞窟,修建三層樓,架設木橋;三是唐玄奘溝通了他們的思想。斯坦因這個探索家追求事業(yè)的精神感動了他。因此他雖則思想極為冒矛盾,既不愿意外國人將這些文物帶走,但是在無奈的情況下也只好讓步。

        當斯坦因把敦煌文物宣傳于全世界是,當朝命官這才懂得了其重要價值。但是他們不是考慮如何的保護它,而是千方百計的竊為己有。因此一時間偷竊成風,敦煌卷子流失嚴重。這是敦煌卷子自發(fā)現(xiàn)以后最大的劫難。真所謂是“敦煌千古事,苦樂誰人知!”

        那么,藏經(jīng)洞是什么時候為何被密封的呢?

        一說是11世紀初,西夏侵入敦煌是為了保護經(jīng)典而藏;一說是不用但又不能丟切的神經(jīng)圣典收集存放;再一說是為了防止伊斯蘭教徒破話而藏。后來收藏了這些經(jīng)典的僧侶逃的逃了,還俗的還俗了,死的死了,直到20世紀初發(fā)現(xiàn)這個洞窟為止,再沒有人知道這件事。

        參觀了藏經(jīng)洞,了解了它的掠奪史,現(xiàn)在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就是敦煌莫高窟藝術(shù)的精髓———壁畫藝術(shù)。通過壁畫直接或間接的反映了我過各民族各階層的勞動生活、社會活動、風俗習慣、衣冠服飾、音樂舞蹈等。它不僅是一部生動的敦煌畫史,也是一部豐富的文化史。在莫高窟壁畫的佛經(jīng)故事中,也有許多動人的畫面,如“九色鹿”的故事,就是歌頌正義譴責邪惡的。壁畫以連環(huán)畫的方式生動的表達了這一故事。

        談到壁畫藝術(shù)大家想到最多的就是飛天。飛天是佛教中稱為香音之神,能奏樂、善飛舞、滿身異香而美麗的菩薩。唐代飛天更為豐富多彩,氣韻生動。她既不像希臘插翅的天使,也不像古代印度騰云駕霧的天女。中國藝術(shù)家用綿長的飄帶使她們優(yōu)美輕捷的女性身軀漫天飛舞。飛天是民族藝術(shù)的一個絢麗形象。提起敦煌人們就會想到神奇的飛天。莫高窟的壁畫藝術(shù)是龍門石窟、云岡石窟所沒有的,是世界上任何石窟所無法比擬的。其規(guī)模之宏大、題材之廣泛、藝術(shù)之精湛,被藝術(shù)學者稱之為“一大畫廊”,法國學者稱之為“墻壁上的圖書館”。

        那么大家一定很想知道是誰繪成了堪稱世界藝術(shù)瑰寶的敦煌壁畫?

        研究人員認為敦煌畫師的來源主要有四種。首先是來自西域的民間畫師。這是因為敦煌壁畫的早期作品風格和新疆同期的很多佛教石窟壁畫風格非常接近;第二是中央政府的高級官吏獲罪流放敦煌時攜帶的私人畫師;第三是高薪聘請的中原繪畫高手;第四是來自五代時期官辦敦煌畫院的畫師。

        欣賞了美麗而神奇的壁畫藝術(shù),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就是莫高窟的彩塑。彩塑是敦煌藝術(shù)的主體,有佛像、菩薩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剛、力士、神等。彩塑形式豐富多彩,有圓塑、浮塑、影塑、善業(yè)塑等,最高34。5米,最小僅2厘米(善業(yè)泥菩薩像),題材之豐富和手藝之高超,堪稱佛教彩塑博物館。17窟唐代河西都僧統(tǒng)的肖像塑好玩塑像后繪有持杖近侍等,把塑像與壁畫結(jié)為一體,為我國最早的高僧寫實像之一,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shù)價值。

        莫高窟的建筑藝術(shù)主要指洞窟的形制。洞窟本身就是具有立體空間的建筑。前期的洞窟以中心塔柱式為主。所謂中心塔柱式即開鑿是在洞窟中央留下一個方柱,在柱子的四面開龕,龕內(nèi)塑像;中期開鑿的洞窟相對較大,中心塔柱式被廟堂式即浮斗頂窟式代替,多數(shù)是在洞窟正面墻壁上開較大的龕,塑造多身塑像。窟頂為覆斗式,天井彩繪精美的圖案;后期開鑿的洞窟都比較大,縱深二三十米,稱殿堂窟。洞窟中央設有佛壇,佛壇上面塑造多身較大的塑像。此外還有禪窟、大佛窟和涅盤窟。從洞窟建筑形式的轉(zhuǎn)變和多樣化,反映了古代藝術(shù)家們在接受外來文化的同時,融化、吸收使它成為了本民族的東西。另外,莫高窟還保存著宋代窟檐五座,以及散步其周圍造型獨特的舍利塔十幾座,加上壁畫,中彩繪的亭、臺、樓、閣、殿、寺院、城池、居民、茅巷、野店等等,構(gòu)成了莫高窟無比豐富的建筑藝術(shù)的寶庫,也是一部敦煌建筑史。

        那么,敦煌莫高窟歷經(jīng)千余年來為何能完整的保存下來呢?

        其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死自然條件,莫高窟地處內(nèi)陸沙漠,氣候非常干燥,干燥的氣候給保存莫高窟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其次,古代人開鑿洞窟是為了供奉神、佛和作為祭祀祖先的家廟。祖先開鑿,子孫繼承,加之又有僧侶維持香火不斷,后代又予以維修、重繪;再次莫高窟遠離城市,交通不便,歷史上也沒有發(fā)生過災難性的戰(zhàn)爭等重大破壞。所以能較好的保存下來。

        短暫的莫高窟之旅就要結(jié)束了,很高興能和大家相聚在這里,謝謝大家的觀賞。

      甘肅導游詞 篇2

        慶陽是一塊神奇的高天厚土。慶陽地處祖國大西北、陜甘寧三省的交會處,全市總土地面積27119平方公里,總?cè)丝?56萬,轄環(huán)縣、華池、慶城、鎮(zhèn)原、寧縣、正寧、合水七縣和西峰區(qū)。地勢南低北高,海拔在885米與2082米之間。山、川、塬兼有,溝、峁、梁相間,高原風貌雄渾獨特。全境有10萬畝以上大塬12條,面積382萬畝。董志原平疇沃野,一望無垠,有13627畝,是世界上面積最大、土層最厚、保存最完整的黃土原面,堪稱“天下黃土第一原”。子午嶺的400多萬畝次生林,為中國黃土高原上面積最大、植被最好的水源涵養(yǎng)林,有“天然水庫”之稱。國道211、省道202兩條主干線縱貫南北。國道309、省道303線橫穿東西,構(gòu)成“兩縱兩橫”公路主骨架。供電、通訊和廣播電視三大網(wǎng)絡覆蓋全境。

        慶陽是中華民族發(fā)祥地之一。遠在20萬年以前,人類就在這里繁衍生息。7千多年前就有了早期農(nóng)耕。據(jù)《史記》記載,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在此曾與中醫(yī)鼻祖岐伯論醫(yī),有《黃帝內(nèi)經(jīng)》行世,“岐黃故里”由此得名。周先祖不曾率族人“奔戎狄(今慶陽)之間”,與其子鞠陶、孫公劉等“教民稼穡”,“務耕種,行地宜”,開啟了先周農(nóng)耕文化之先河,史稱“周道之興自此始”。巍巍周祖陵矗立于慶城東山之巔,殿宇巍峨。位于西峰區(qū)溫泉鄉(xiāng)的老公殿被中國民俗學會命名為“華夏公劉第一廟”。

        慶陽有璀璨的古代遺珍瑰寶。世界矚目的“環(huán)江翼龍”和“黃河古象”化石,均發(fā)掘于境內(nèi)馬蓮河流域。標志中國舊石器時代考古肇始的華夏第一塊舊石器出土于華池縣趙家岔。新石器時代的仰韶、齊家文化遺址和歷代古建筑、石刻、墓葬及古生物化石點有近千處之多。戰(zhàn)國秦長城橫跨鎮(zhèn)原、環(huán)縣、華池三縣。古代的“高速公路”秦直道沿子午嶺穿越正寧、寧縣、合水、華池四縣。開鑿于北魏時期的北石窟寺為甘肅四大石窟之一。慶陽歷代名人輩出,各領風騷。東漢思想家王符的《潛夫論》、西晉學者傅玄的《傅子》和明代文學家李夢陽的《空同集》,在中國思想史、文學史上都具有重要影響,是先賢們留給后世的不朽的精神遺產(chǎn)。

        慶陽是甘肅惟一的革命老區(qū)。1920_年在寧縣建立了甘肅第一個農(nóng)村黨組織,1931年建立了甘肅第一支革命武裝——南梁游擊隊,1934年建立了西北第一個陜甘邊區(qū)蘇維埃政權(quán)——南梁政府。陜甘邊是我黨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從未丟失過的一塊保存最完整的革命根據(jù)地。后與陜北革命根據(jù)地連成一片,組成西北革命根據(jù)地,為北上抗日的紅軍和黨中央提供了落腳點。這片熱土,養(yǎng)育了革命,也造就了一大批革命干部,原隴東地委書記馬文瑞、專員馬錫五、華池縣長李培福皆為時代楷模。毛澤東曾分別為他們題詞:“密切聯(lián)系群眾”、“一刻也離不開群眾”、“面向群眾”。現(xiàn)存的“南梁政府”舊址、河連灣陜甘寧省府舊址、山城堡戰(zhàn)役遺址,是國家、省、市分別確定的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基地。在血與火的斗爭中鑄就的老區(qū)精神,是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留給慶陽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

        慶陽民俗文化獨樹一幟。刺繡、剪紙、皮影、道情和民歌堪稱慶陽“五絕”。慶陽民歌享譽“黃土歌魂”,唱遍全國的《咱們的領袖毛澤東》、《繡金匾》、《軍民大生產(chǎn)》三首革命歌曲,是慶陽人孫萬福、汪庭有等農(nóng)民歌手的佳作。評劇精品、電影《劉巧兒》講述的就是華池縣農(nóng)民封芝琴爭取婚姻自主的真實故事。在隴東道情的基礎上孕育誕生的隴劇,是甘肅惟一的新劇種。慶陽剪紙巧奪天工,以香包為代表的民間刺繡源遠流長,底蘊深厚,已蜚聲海內(nèi)外。目前,慶陽已獲得中國民俗學會命名的中國香包刺繡之鄉(xiāng)、徒手秧歌之鄉(xiāng)、民間剪紙之鄉(xiāng)、窯洞民居之鄉(xiāng)、五蝠皮鼓——慶陽一絕,環(huán)縣——道情皮影之鄉(xiāng)、溫泉鄉(xiāng)公劉廟——華夏公劉第一廟、周祖農(nóng)耕文化之鄉(xiāng)、荷花舞之鄉(xiāng)、中國民俗文化及民間工藝美術(shù)調(diào)研基地、中國民俗藝術(shù)教研基地等11大命名。20_年,在中央電視臺和央視國際網(wǎng)絡共同組織的西部名城評選活動中,我市從170多座參評城市中脫穎而出,被評為最具藝術(shù)氣質(zhì)的西部名城。中國工藝美術(shù)學會民間工藝美術(shù)委員會還命名慶陽市賀梅英等48名民間藝人為中國民間藝術(shù)大師;甘肅省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命名慶陽市馬秀珍等63名民間藝人為甘肅省民間藝術(shù)家;慶陽市民間工藝美術(shù)協(xié)會命名170人為慶陽市工藝美術(shù)大師。

        慶陽有著豐富的資源。境內(nèi)氣候溫和,光照充足,土層深厚,資源富集。慶陽屬干旱半干旱氣候,年均氣溫7℃-10℃,年日照2250小時-2600小時,無霜期140天-180天。年均降雨480毫米-660毫米。慶陽是甘肅的石油天然氣化工基地、長慶油田的主產(chǎn)區(qū),石油資源儲量28.47億噸,20_年原油產(chǎn)量為186萬噸;西峰油田已探明三級地質(zhì)儲量4億多噸,開發(fā)前景廣闊。慶陽煤炭藏覆蓋全市,全省1428億噸預測儲量中,慶陽占1342億噸,是全省預測儲量的94%。千米以淺資源量達84億噸,具備億萬噸級大煤田建設條件。慶陽素有“隴東糧倉”之美譽,盛產(chǎn)小麥、玉米、油料、蕎麥、小米、燕麥、黃豆等特色小雜糧久負盛名,備受推崇。慶陽是甘肅優(yōu)質(zhì)農(nóng)畜產(chǎn)品生產(chǎn)基地,地處全國蘋果生產(chǎn)最佳緯度區(qū)。已被農(nóng)業(yè)部列入西北黃土高原蘋果優(yōu)生帶,紅富士蘋果、曹杏、黃柑桃、九龍、金棗和早勝牛、環(huán)縣灘羊、隴東黑山羊、羊毛絨等大宗優(yōu)質(zhì)農(nóng)牧產(chǎn)品享譽國內(nèi)外。慶陽還是全國最大的杏制品加工基地,全國規(guī)模最大的白瓜籽仁加工出口基地,全國品質(zhì)最優(yōu)、發(fā)展面積最大的黃花菜基地,國家特產(chǎn)經(jīng)濟開發(fā)中心確定的全國特產(chǎn)白瓜籽、黃花菜示范基地。慶陽還是中醫(yī)藥之鄉(xiāng),產(chǎn)有甘草、黃芪、麻黃、穿地龍、柴胡等300多種中草藥。慶陽工業(yè)以石化、食品、建材、醫(yī)藥為主,骨干企業(yè)有長慶油田采油二廠、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慶陽石化分公司、甘肅通達果汁有限公司、彭陽春酒業(yè)有限公司、九連山水泥廠、西峰制藥廠等。

      甘肅導游詞 篇3

        慶陽市位于甘肅省東部,俗稱“隴東”。東接陜西省,北接陜西和寧夏,西與寧夏相連,南臨平?jīng)鍪泻完兾鳌]爲c城縣、華池縣、環(huán)縣、合水縣、正寧縣、鎮(zhèn)原縣、寧縣和西峰區(qū),總面積約2.71萬平方公里,總?cè)丝?44萬,有漢、回、蒙、滿等20個民族,其中漢族占98%以上,少數(shù)民族主要是回族。全市北部為黃土丘陵溝壑,東部黃土丘陵區(qū),中南部為

        黃土高原溝壑。慶陽市屬內(nèi)陸性季風氣候,冬寒較短,夏少酷暑,秋季多雨。

        慶陽—名系沿用古“慶陽府”名稱,最早取決于宋代政和年間,后設環(huán)慶路,又設“慶陽軍”節(jié)度,慶陽之名,方見于史冊,沿用至今。北宋的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曾任”環(huán)慶路經(jīng)略撫緣邊招討使”與其子駐防慶陽,駐城練兵,保境安民。慶陽市有著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早在20萬年前這一帶就有人類生存。五六千年前,先民就在此農(nóng)耕,養(yǎng)殖,制陶。據(jù)《史記》記載皇帝軒轅氏再這一帶和醫(yī)祖歧伯合著《內(nèi)經(jīng)》。夏代,周祖不出失官率部族赴此,駐城拓荒,安邦定居,今慶陽縣城據(jù)傳就是建于此時的“不出城”故有“周舊邦”之稱。慶陽市也是陜甘寧革命根據(jù)地的主要組成部分,俗稱:“隴東老區(qū)”。

        慶陽市是一個傳統(tǒng)的農(nóng)業(yè)地區(qū)。是有名的烤煙生產(chǎn)基地,作物以半干旱的小麥、玉米等為主。

      甘肅導游詞 篇4

        天水伏羲廟,是目前我國規(guī)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紀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筑群。一九六三年人民政府公布為甘肅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伏羲廟址位于天水市秦城區(qū)西關(guān)伏羲路。卦臺山的古建筑被破壞無遺;而天水城里的伏羲廟主要建筑、塑像和其它文物,卻由于天水市文化部門及時地采取了一系列的保護措施,基本保存完好。國內(nèi)不少專家、學者認為:重視保護這一建筑群,對于研究我國遠古歷史、探討明代建筑藝術(shù)、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風情等,有著相當重要的實物資料價值。史料記載,元代統(tǒng)治者對"三皇"個性推崇。他們認為,"三皇"應為伏羲、神農(nóng)、軒轅。

        伏羲廟本名太昊宮,俗稱人宗廟,伏羲廟臨街而建,院落重重相套,四進四院,宏闊幽深。廟內(nèi)古建筑包括戲樓、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鐘樓、鼓樓、來鶴廳共10座;新建筑有朝房、碑廊、展覽廳等共6座。新舊建筑共計76間。整個建筑群坐北朝南。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沿縱軸線依次排列,層層推進,莊嚴雄偉。

        全廟坊、亭、房、廊等建筑,嚴格安排在縱貫南北的主軸線兩側(cè),布局對稱而緊湊,疏密相宜而有致;主體建筑依次排列在主軸線上,統(tǒng)領全局,雄渾端莊。當游人沿天水城內(nèi)大街西行來到伏羲路時,遠遠就可望見一座掩映在綠萌之中的大牌坊,那便是伏羲廟前大門。這牌坊,巍然矗立于高二米、寬六點五米、長十七點六米的臺基之上。臺基圍以磚砌勾欄,東、西、南三面均有垂帶式踏跺。拾級而上,可見牌坊面寬三間,單檐歇山頂,正脊兩端飾有鴟尾螭獸;檐下斗拱為四攢七鋪作,六抄單拱,兩柱頭有轉(zhuǎn)角斗拱,均系精雕細鏤的上乘佳作。對于研究明代木構(gòu)建筑很有參考價值。牌坊正中,懸有巨幅匾額,上書"開天明道"四個大字,為清乾隆湟中觀察史楊應舉手跡,筆力遒勁,瀟灑流暢,向來為游人所稱道。原先,伏羲廟門前東西兩側(cè),還有橫跨大街的兩座牌坊,面向相,上楣分別題有"開物成務"、"繼天立",與大門匾額之"開天明道"一樣,都是對伏羲功德的極端頌詞。廟門南面,與大門牌坊隔街相望,有一座建于清代乾隆年間的戲樓,三間寬,兩層樓高,飛檐挑角,造型精巧,深受群眾喜愛。

        形制結(jié)構(gòu)

        進大門牌坊,即入正門。此門五間門面,共寬十八米,進深兩間。正中門楣,原掛有祖籍天水的明代著名書法家胡纘宗所書"與天地準"巨匾一方,現(xiàn)懸掛"太昊宮"匾一,含義同"與天地準"相似,都是頌揚伏羲造福人類的恩德廣大無邊。伏羲廟的這座正門,雖也經(jīng)清代局部修繕,但其主體部分,仍然保留了明代建筑風格,實為難能可貴。至今,屋頂完整無損,正脊兩端施龍吻,尾向內(nèi),背獸齊全,中央置寶瓶;脊身飾纏技牡丹。這套質(zhì)樸典雅、玲斑剔透的飾品構(gòu)件,工藝、藝術(shù)價值相當之高,曾引起國內(nèi)不少建筑專家和藝術(shù)家的重視。步入前院,可見院東有棵古槐,傳為唐代栽植。歲月流逝,已逾千年;雖然屢經(jīng)兵燹天災,閱盡人間春色,至今依舊昂然挺拔,令人嘆為觀止。

        先天殿

        先天殿在中院月臺的當間部位。此殿異常宏大壯觀。看著它踞高凌空、莊重威嚴的風格,游人往往嘖嘖贊嘆。這座大殿通高二十六點七米,縱深十三點五米,面寬七間,通長二十六點四米,是一座典型的明代風格建筑。殿頂上覆琉璃簡瓦,正脊兩端亦施龍吻,垂脊、戧脊施螭獸仙人。正脊中有橋亭火珠,脊面乃飾纏枝牡丹。其奇巧精致,耐人尋味。這座宮殿的門窗雕飾工藝,堪為上選藝術(shù)品,往往吸引不少游人,由于為其精美的工藝所傾倒,而總是流連忘返。這些門窗,全系木質(zhì)結(jié)構(gòu),上面鏤刻雕飾有金錢、艾葉、仙鶴、孔雀、蝙蝠、蝴蝶,還有二龍戲珠、鹿宿松下等圖案,花紋細密,栩栩如生,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入大殿內(nèi),即見一中心方柱似的神龕,這便是供奉伏羲塑像的地方。完高五米有余,上根懸掛"禮貌肇啟"匾額,系清代嘉慶年間秦州牧王賜均所書。匾文是對伏羲始創(chuàng)八卦、教民克愚的巨大功績的高度贊頌。

        文祖殿

        迎面為一座碧瓦覆項、結(jié)構(gòu)宏偉的大型古建筑,就是文祖殿。此殿雖系清乾隆三年(公元一七三八年)重建,但其彩繪風格卻持續(xù)了明代暖色基調(diào),向為專家所稱道。穿過儀門,來到中院。由于場面開闊,令人襟懷頓覺釋然。那里是伏裁廟建筑群的中心部分。正中位置為一月臺,殿、閣、亭、榭,高下相間,與院內(nèi)星羅棋布的株株參天古柏,構(gòu)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妙趣橫生。民間說法,前后院內(nèi)原先共有古柏六十四株,是按照伏羲八卦推演的六十四個方位栽植的。此刻尚存三十七株,冬夏常青,生機盎然。這些忘年古柏,現(xiàn)已成了珍貴的文物樹了。

        民間傳說

        天水民間相傳,伏羲既為人文之祖,那他就肯定是無所不能、無所不會的。所以一遇到什么事情,就想著找伏羲"商量"、"求教"。當?shù)厝讼鄠鞣说纳帐寝r(nóng)歷正月十六,因而祭奠伏羲最隆重的就是這一天。人們在這一天趕廟會、唱戲、燒香、磕頭、施舍,在心里把許多話"告訴"伏羲,以求從他那里獲得智慧,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最突出的事情,就是求伏羲醫(yī)病。伏羲廟院里原有八八六十四棵柏樹,人們說那是伏羲按八卦的演化序列排列的;說那些樹,每一棵都能懂凡人之言,都能解伏羲之意。人們按照天干地支(六十花甲子)的循環(huán)規(guī)律來套,每一年都要推選出一棵柏樹,讓它在廟院內(nèi)"值班";輪流到值班的樹,便是"神樹"了,也就是伏羲的代表。正月十六這天,前來趕廟會的部分人,還帶來要用紅紙剪的紙人兒,有的人剪得很精致,就連面部的五官七竅都維妙維肖地剪出來。到了伏羲廟,就把這紅紙人兒貼在值班的神樹身上;然后,自己在過去的一年里,身體哪個部位鬧過病,或不舒服,就用點燃的香頭頭(或者用點著的艾草繩頭頭)去燒那紅紙人的那個部位,必須要燒一個洞才算,頭疼燒頭,腳疼燒腳。說是把紅紙人必須要貼在值班樹上用香燒,可實際上,多數(shù)人才不管那回事,亂貼哩,貼到哪個樹上就是那個樹,貼了,燒了,據(jù)說心

        上就舒服了,千災百禍都能夠免除了。

        因此,正月十六日一過,伏羲廟院子里柏樹身上,棵棵都貼滿了紅紙人兒,風一吹,"嘩嘩嘩"地響哩,就好象它們?yōu)榱俗8H藗冊谛碌囊荒昀锷眢w健康、萬事如意而發(fā)出的笑聲一樣。

      甘肅導游詞 篇5

        張掖馬蹄寺風景名勝區(qū),地處甘肅省肅南裕固民族自治縣境內(nèi),距張掖市60公里的臨松山下。山頂一石窟內(nèi)留有深深的馬蹄印跡,史載系天馬神跡,馬蹄寺由此而得名。

        被譽為人間仙境的馬蹄寺風景名勝區(qū)集石窟藝術(shù)、宗教文化、民族風情、自然風光為一體,豎家AAAA級旅游區(qū)、省級風景名勝區(qū)和省級森林公園。

        馬蹄寺石窟群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窟群開鑿于十六國北涼時期,距今約1600多年的歷史,由勝果寺、普光寺、千佛洞、上、中、下觀音洞和金塔寺七處組成,分布在100多平方公里的區(qū)域內(nèi)。金塔寺、千佛洞等石窟內(nèi)一些早期的形制、造像與壁畫都保留著古拙挺拔和淳厚樸實的特點和風格。

        馬蹄寺是歷史上河西走廊的佛教圣地之一,早期崇信漢傳佛教,元代以后藏傳佛教在此興盛,藏語為“卓瑪讓象”,意為菩薩自然出現(xiàn)的地方。漢傳和藏傳佛教同時并存,是馬蹄寺的一大特點。

        形似觀音菩薩蓮花寶座的蓮花仙峰腳下,五彩繽紛的民族帳篷,似朵朵爛漫的山花爭奇斗艷。飽蘸裕固民族、藏族、蒙古族民族盛情的風俗接待服務,為游客提供草原特有的風味食品、帳篷旅館和民族歌舞,會使您親身體驗到少數(shù)民族的獨特的風情習俗。

      甘肅導游詞 篇6

        長征勝利景園由清華大學建筑學院設計,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劉華清題寫了園名。景園主要由入口劍形標志、毛澤東《長征》詩碑、景園大門、瑞金塔、紅軍長征門、遵義會址、強渡嘉陵江、赤水河、瀘定橋、懋功會師橋、草地宿營、甘孜會師、 岷山棧道、俄界會議會址、天險臘子口、哈達鋪紀念館、榜羅鎮(zhèn)會議會址、六盤山長征紀念亭、延安寶塔、紅軍會師廣場等20個景點組成。

        長征勝利景園利用桃花山山形地貌和自然風景,采用摹擬與微縮相結(jié)合的手法,形象、逼真、生動地再現(xiàn)了紅軍二萬五千里征程的千難萬險、雄奇壯觀,使參觀者既可以滿足瞻仰革命遺跡的渴望,又可享受登山覽勝的樂趣。

      甘肅導游詞 篇7

        懸壁長城古稱斷壁長城,位于嘉峪關(guān)關(guān)城以北、石關(guān)坪口北側(cè)的黑山東坡,是肅州西長城的北端。石關(guān)峽口是古代通往西域的一處隘口,素以天險著稱。這段長城因城墻自山上陡跌而下,在山脊上如長城倒掛,鐵壁懸空,向下伸展封鎖了石關(guān)峽口而得名。懸壁長城又被人們稱為"西部八達嶺"。

        懸壁長城原長1.5公里,始建于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完成于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建長城所用的材料是就地取的石片和黃土,分層壘砌而成,叫做石片夾沙墻。現(xiàn)存這段長城長750米,從戈壁蜿蜒伸向陡峭險竣的黑山山腰,險峻處如攀絕壁。

        (玉門關(guān)歷史導游詞 ·蘭州導游詞 ·伏羲廟導游詞 ·嘉峪關(guān)關(guān)城導游詞)

        懸壁長城曾于1987年重修,并在墻頭增筑垛墻和宇墻,首尾各添一墩臺,為便于游人攀登,還在首墩和山坡上修筑了臺階式墁首。

      甘肅導游詞 篇8

        麥積山石窟,是麥積山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五大子景區(qū)之一,位于秦嶺西端北側(cè),距城區(qū)28公里。鑿于十六國后秦時期,經(jīng)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10多個朝代的不斷開鑿、重修,遂成為僅次于敦煌莫高窟的我國第二大藝術(shù)寶窟,現(xiàn)存194個洞窟,泥塑、石雕7800多件,壁畫1000多平方米,崖閣8座,以其精美的泥塑藝術(shù)聞名中外,被譽為“東方藝術(shù)雕塑館”,是古絲綢之路上的一朵藝術(shù)奇葩,與敦煌莫高窟、山西云崗石窟、河南龍門石窟并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而麥積山石窟則以獨特的泥塑藝術(shù)獨樹一幟。

        中國大型石窟群之一,"絲綢之路"上重要的宗教藝術(shù)古跡,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著名風景名勝區(qū)之一。位于甘肅天水縣麥積鄉(xiāng)南側(cè),是西秦嶺山脈北支小隴山前山區(qū)的孤峰,相對高度142米。峰頂呈圓錐狀,紅色砂礫巖層略近水平,因巖體形如農(nóng)村麥垛而得名,為隴原上麥垛式丹霞地貌。石窟創(chuàng)建于十六國姚秦時期(約384),大興于北魏太和元年(477)以后,西魏再修崖閣寺宇,北周造七佛閣,隋初建舍利塔,又于七佛閣下雕出高達15米的摩崖大石佛三身,為麥積山最大雕像。唐開元二十二年(734)天水一帶發(fā)生大地震,崖面中部塌毀,分窟群為東崖和西崖兩部分,即五代時所謂東閣和西閣。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均曾增建重修。

        東崖以涅□窟、千佛廊、散花樓、上七佛閣、中七佛閣和牛兒堂等最為重要,規(guī)模宏大;西崖共140窟,最重要的三大窟中以萬佛堂最大,天堂洞次之,127號窟最小,皆開鑿于6世紀。石窟高峻驚險,凌空鑿于20~80米的懸崖峭壁上,星羅棋布,層層相疊。有崖閣、摩崖窟、摩崖龕、山樓、走廊及不同類型的窟形與窟龕等,是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和古代政治、經(jīng)濟、文化、宗教及建筑結(jié)構(gòu)演變發(fā)展的重要依據(jù)。石窟以精美泥塑藝術(shù)著稱于世,還有少量石刻像和像碑,反映出中國歷代雕塑。

      甘肅導游詞 篇9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歡迎來到美麗的甘肅,我是你們本次甘肅之行的導游員李歡,現(xiàn)在就由我?guī)Т蠹胰⒂^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shù)寶庫————敦煌莫高窟!

        相信大家也都聽說過許多外國旅游者對莫高窟的評價:“看到了敦煌莫高窟就等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莫高窟是世界上最長、規(guī)模最大、內(nèi)容最豐富的畫廊”,“它是世界上現(xiàn)存佛教藝術(shù)最偉大的寶庫。”

        敦煌莫高窟與洛陽的龍門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岡時刻并稱為中國三大石窟。莫高窟以它創(chuàng)建年代之久、建筑規(guī)模之大、壁畫數(shù)量之多、塑像造型之美,保存之完整、其藝術(shù)價值之博大精深而聞名天下,享譽國內(nèi)外。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被譽為20世紀最有價值的文化顯現(xiàn),被稱為“東方盧浮宮”。“千”這個數(shù)字在這里不指具體的數(shù)目而是喻指很多。因為這里有很多的佛教塑像和壁畫洞窟,所以俗稱“千佛洞”。莫高窟這個名稱最早出現(xiàn)在隋代洞窟第423號洞窟的題記中,其名稱的由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大抵有三種說法:其一是說,莫高窟開鑿于沙漠的高處而得名,在古漢語中“沙漠”的“漠”和“莫高窟”的“莫”是通假字;其二是說從藏經(jīng)洞出土的文書和許多唐代文獻都有記載,唐代沙洲敦煌縣境內(nèi)有“漠高山”“漠高里”之名,據(jù)此考證,鳴沙山在隋唐也稱漠高山。因此將石窟以附近的鄉(xiāng)、里名稱命名;其三是說在梵文里“莫高”之音是解脫的意思,莫高是梵文的音譯。

        敦煌莫高窟背靠鳴沙山,面對三危峰,窟區(qū)南北全長1600多米,現(xiàn)存洞窟492個。洞窟大小不一,上下錯落,密布崖面。每個洞窟都有栩栩如生的塑像,婀娜多姿的飛天,精美絕倫的壁畫,構(gòu)圖精巧的蓮花磚,構(gòu)成了一個充滿宗教氛圍的佛國世界。有“人類文化珍藏”“形象歷史博物館”“世界畫廊”之稱。1961年我過國務院確定氣為“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1987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將莫高窟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敦煌莫高窟是石窟藝術(shù)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舉世無雙的人類瑰寶。

        首先我們?nèi)⒂^有名的藏經(jīng)洞。這個洞窟位于弟16號洞窟通道的北側(cè),編號為17窟。洞窟原是晚唐時期河南都僧統(tǒng)共訌的“影窟”,有碑文記載這一事實。說到藏經(jīng)洞大家就會想到王道士。是他發(fā)現(xiàn)了藏經(jīng)洞,但也是由于他的無知導致了藏經(jīng)洞大部分文物損壞、丟失。5月的一天,管理莫高窟的道士王圓箓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打開了藏九百多年的藏經(jīng)洞。這些珍貴無比的文物終于重見天日了。但是清王朝的腐敗加之王圓箓的愚昧,使這些珍貴文物遭到了帝國主義分子肆無忌憚的掠奪和盜竊。沙皇俄國的奧勃魯切夫來到莫高窟,以六包日用品為誘餌騙取了一些文物;1907英國人斯坦因僅用樹十塊馬蹄銀劫取了約一萬多卷,同時還有佛教繡品和佛畫五百多幅,現(xiàn)藏于大英博物館;法國人伯希和盜走文物六千多卷,現(xiàn)藏于巴黎法國國立圖書館和吉美博物館;10月,日本大谷光瑞探險隊的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盜走約九百多卷。直到清政府才將被劫余的文物運往北京,收藏在北京圖書館。在運輸途中以及運到北京后不少文物被偷、損壞、遺失,是中國考古史上一次難以估量的損失。藏經(jīng)洞發(fā)現(xiàn)的這些文書,涉及到許多學科,是研究古代宗教、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的重要資料,經(jīng)過國內(nèi)外學者幾十年的研究,開拓出一門全新熱門的學科————敦煌學。

        當時王道士把經(jīng)卷賣給斯坦因的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在長達七年的時間里,他多次求助官方予以重視,而且是逐級上報,但是無人過問,致使他灰了心;二是為了完成他的宏愿,清掃洞窟,修建三層樓,架設木橋;三是唐玄奘溝通了他們的思想。斯坦因這個探索家追求事業(yè)的精神感動了他。因此他雖則思想極為冒矛盾,既不愿意外國人將這些文物帶走,但是在無奈的情況下也只好讓步。

        當斯坦因把敦煌文物宣傳于全世界是,當朝命官這才懂得了其重要價值。但是他們不是考慮如何的保護它,而是千方百計的竊為己有。因此一時間偷竊成風,敦煌卷子流失嚴重。這是敦煌卷子自發(fā)現(xiàn)以后最大的劫難。真所謂是“敦煌千古事,苦樂誰人知!”

        那么,藏經(jīng)洞是什么時候為何被密封的呢?

        一說是11世紀初,西夏侵入敦煌是為了保護經(jīng)典而藏;一說是不用但又不能丟切的神經(jīng)圣典收集存放;再一說是為了防止伊斯蘭教徒破話而藏。后來收藏了這些經(jīng)典的僧侶逃的逃了,還俗的還俗了,死的死了,直到20世紀初發(fā)現(xiàn)這個洞窟為止,再沒有人知道這件事。

        參觀了藏經(jīng)洞,了解了它的掠奪史,現(xiàn)在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就是敦煌莫高窟藝術(shù)的精髓———壁畫藝術(shù)。通過壁畫直接或間接的反映了我過各民族各階層的勞動生活、社會活動、風俗習慣、衣冠服飾、音樂舞蹈等。它不僅是一部生動的敦煌畫史,也是一部豐富的文化史。在莫高窟壁畫的佛經(jīng)故事中,也有許多動人的畫面,如“九色鹿”的故事,就是歌頌正義譴責邪惡的。壁畫以連環(huán)畫的方式生動的表達了這一故事。

        談到壁畫藝術(shù)大家想到最多的就是飛天。飛天是佛教中稱為香音之神,能奏樂、善飛舞、滿身異香而美麗的菩薩。唐代飛天更為豐富多彩,氣韻生動。她既不像希臘插翅的天使,也不像古代印度騰云駕霧的天女。中國藝術(shù)家用綿長的飄帶使她們優(yōu)美輕捷的女性身軀漫天飛舞。飛天是民族藝術(shù)的一個絢麗形象。提起敦煌人們就會想到神奇的飛天。莫高窟的壁畫藝術(shù)是龍門石窟、云岡石窟所沒有的,是世界上任何石窟所無法比擬的。其規(guī)模之宏大、題材之廣泛、藝術(shù)之精湛,被藝術(shù)學者稱之為“一大畫廊”,法國學者稱之為“墻壁上的圖書館”。

        那么大家一定很想知道是誰繪成了堪稱世界藝術(shù)瑰寶的敦煌壁畫?

        研究人員認為敦煌畫師的來源主要有四種。首先是來自西域的民間畫師。這是因為敦煌壁畫的早期作品風格和新疆同期的很多佛教石窟壁畫風格非常接近;第二是中央政府的高級官吏獲罪流放敦煌時攜帶的私人畫師;第三是高薪聘請的中原繪畫高手;第四是來自五代時期官辦敦煌畫院的畫師。

        欣賞了美麗而神奇的壁畫藝術(shù),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就是莫高窟的彩塑。彩塑是敦煌藝術(shù)的主體,有佛像、菩薩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剛、力士、神等。彩塑形式豐富多彩,有圓塑、浮塑、影塑、善業(yè)塑等,最高34。5米,最小僅2厘米(善業(yè)泥菩薩像),題材之豐富和手藝之高超,堪稱佛教彩塑博物館。17窟唐代河西都僧統(tǒng)的肖像塑好玩塑像后繪有持杖近侍等,把塑像與壁畫結(jié)為一體,為我國最早的高僧寫實像之一,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shù)價值。

        莫高窟的建筑藝術(shù)主要指洞窟的形制。洞窟本身就是具有立體空間的建筑。前期的洞窟以中心塔柱式為主。所謂中心塔柱式即開鑿是在洞窟中央留下一個方柱,在柱子的四面開龕,龕內(nèi)塑像;中期開鑿的洞窟相對較大,中心塔柱式被廟堂式即浮斗頂窟式代替,多數(shù)是在洞窟正面墻壁上開較大的龕,塑造多身塑像。窟頂為覆斗式,天井彩繪精美的圖案;后期開鑿的洞窟都比較大,縱深二三十米,稱殿堂窟。洞窟中央設有佛壇,佛壇上面塑造多身較大的塑像。此外還有禪窟、大佛窟和涅盤窟。從洞窟建筑形式的轉(zhuǎn)變和多樣化,反映了古代藝術(shù)家們在接受外來文化的同時,融化、吸收使它成為了本民族的東西。另外,莫高窟還保存著宋代窟檐五座,以及散步其周圍造型獨特的舍利塔十幾座,加上壁畫,中彩繪的亭、臺、樓、閣、殿、寺院、城池、居民、茅巷、野店等等,構(gòu)成了莫高窟無比豐富的建筑藝術(shù)的寶庫,也是一部敦煌建筑史。

        那么,敦煌莫高窟歷經(jīng)千余年來為何能完整的保存下來呢?

        其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死自然條件,莫高窟地處內(nèi)陸沙漠,氣候非常干燥,干燥的氣候給保存莫高窟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其次,古代人開鑿洞窟是為了供奉神、佛和作為祭祀祖先的家廟。祖先開鑿,子孫繼承,加之又有僧侶維持香火不斷,后代又予以維修、重繪;再次莫高窟遠離城市,交通不便,歷史上也沒有發(fā)生過災難性的戰(zhàn)爭等重大破壞。所以能較好的保存下來。

        短暫的莫高窟之旅就要結(jié)束了,很高興能和大家相聚在這里,謝謝大家的觀賞。

      甘肅導游詞 篇10

        天水 玉泉觀 坐落在天水城北天靖山麓,初稱城北寺、崇寧寺、山寺,后因山上有一碧水瑩瑩、清甜透腦的玉泉,且元代秦州教諭梁公弼建寺時,吟有“卦山寺北郊,名山有玉泉”之佳名而得名,歷代為天水市的道教勝地。

        建于元大德三年(1299)。據(jù)《秦州志》、《天水縣志》記載 :元長春真人邱處機的弟子梁志通西行至此,愛其美景,遂筑庵修洞,死葬庵中。現(xiàn)玉泉觀還有梁志通于元世祖至元丙子年(公元1281年)所遺寺碑。其主要建筑有老君殿、文殊殿、文昌宮、玉皇閣、神仙洞、碑亭等。從現(xiàn)存“創(chuàng)建玉泉觀碑石”得知,最高層建筑老君殿為元大德六年(公元1320xx年)所建。現(xiàn)存建筑大多為明清時重修。

        玉泉觀內(nèi)秦州八景之一的“玉泉仙洞”,相傳為蘆、梁、馬三真人坐化埋葬之地。洞西南有一碑亭,內(nèi)藏元代書法家趙孟草書四幢,書五言絕句四首,筆法蒼勁圓渾,流朗明麗,質(zhì)樸豪放,為趙書中別一面目,觀者無不為此珍品而贊嘆。每年古歷正月初九,是玉泉觀廟會,當?shù)厝朔Q為“朝觀”。

      甘肅導游詞十篇 相關(guān)內(nèi)容:
      • 甘肅導游詞(通用17篇)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歡迎來到美麗的甘肅,我是你們本次甘肅之行的導游員李歡,現(xiàn)在就由我?guī)Т蠹胰⒂^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shù)寶庫————敦煌莫高窟!相信大家也都聽說過許多外國旅游者對莫高窟的評價:“看到了敦煌莫高窟就等于看到了全世...

      • 甘肅導游詞(通用14篇)

        慶陽市位于甘肅省東部,俗稱“隴東”。東接陜西省,北接陜西和寧夏,西與寧夏相連,南臨平?jīng)鍪泻完兾鳌]爲c城縣、華池縣、環(huán)縣、合水縣、正寧縣、鎮(zhèn)原縣、寧縣和西峰區(qū),總面積約2.71萬平方公里,總?cè)丝?44萬,有漢、回、蒙、滿等20個民族...

      • 甘肅導游詞精選范文

        蘭州清湯牛肉面俗稱牛肉面,是蘭州著名的風味小吃和最具特色的大眾化經(jīng)濟小吃,被當?shù)厝俗u為蘭州的麥當勞。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導游詞,希望對你們有幫助。謝謝支持。敦煌莫高窟各位朋友:你們好。...

      • 甘肅導游詞范文精選

        甘肅是礦產(chǎn)資源比較豐富的省份之一,礦業(yè)開發(fā)已成為甘肅的重要經(jīng)濟支柱。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導游詞,希望對你們有幫助。謝謝支你的閱讀和支持。...

      • 甘肅導游詞匯總

        甘肅的熱門導游詞精選甘肅是礦產(chǎn)資源比較豐富的省份之一,礦業(yè)開發(fā)已成為甘肅的重要經(jīng)濟支柱。希望你們喜歡小編的分享,供大家參考學習。甘肅嘉峪關(guān)文物景區(qū)導游詞長城文化遺產(chǎn)萬里長城嘉峪關(guān):1987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

      • 甘肅導游詞大全

        甘肅麥積山導游詞各位團友大家好!很高興能與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們相聚在我們麥積山。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旅行社向各位的到來表示衷心的感謝和熱烈的歡迎!有句話說得好:前世幾百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或許相聚就是一場緣分,...

      • 關(guān)于甘肅導游詞

        甘肅導游詞怎么寫?小編分享一些關(guān)于甘肅導游詞的范文給大家參考,希望對你們有幫助。甘肅敦煌玉門關(guān)導游詞玉門關(guān)是關(guān)名,漢武帝置。因西域輸入玉石時取道于此而得名。漢時為通往西域各地的門戶。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

      • 甘肅導游詞3篇

        尊敬的女士們、先生們:你們好,歡迎你們到甘肅慶陽北石窟寺觀光旅游!我很高興能為大家提供導游服務,滿足諸位客人的需求,使北石窟寺能給大家留下美好的印象。...

      • 甘肅的導游詞(精選4篇)

        崆峒山位于甘肅省平?jīng)鍪谐俏?2公里處,東瞰西安,西接蘭州,南鄰寶雞,北抵銀川,是古絲綢之路西出關(guān)中之要塞。崆峒山景區(qū)面積84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123米,集奇險靈秀的自然景觀和古樸精湛的人文景觀于一身,具有極高的觀賞、文化和科考...

      • 甘肅大地灣遺址導游詞(精選3篇)

        各位朋友:你們好!現(xiàn)在我?guī)Т蠹胰⒂^舉世聞名的大地灣遺址。我在這里,就大地灣遺址先做一點簡單的介紹。大地灣遺址位于天水市秦安縣東北五營鄉(xiāng)邵店村,距天水市102公里。...

      • 甘肅的概況導游詞范文(通用3篇)

        尊敬的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我是導游,我現(xiàn)在要帶大家去美麗的崆峒上旅游了,我想我把大家?guī)У结轻忌降臅r候,大家一定會刮目相看的,在我們要去的路上,希望大家多多關(guān)照呀!...

      • 甘肅最新導游詞(通用8篇)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歡迎來到美麗的甘肅,我是你們本次甘肅之行的導游員李歡,現(xiàn)在就由我?guī)Т蠹胰⒂^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shù)寶庫————敦煌莫高窟!相信大家也都聽說過許多外國旅游者對莫高窟的評價:“看到了敦煌莫高窟就等于看到了全世...

      • 甘肅大地灣遺址導游詞范文(精選3篇)

        各位朋友:你們好!現(xiàn)在我?guī)Т蠹胰⒂^舉世聞名的大地灣遺址。我在這里,就大地灣遺址先做一點簡單的介紹。大地灣遺址位于天水市秦安縣東北五營鄉(xiāng)邵店村,距天水市102公里。...

      • 最新的甘肅敦煌導游詞范文(精選10篇)

        各位朋友:你們好。現(xiàn)在我?guī)Т蠹胰⒂^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shù)寶庫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呀離敦煌市區(qū)東南25公里處,我用這段時間,就莫高窟先做一點簡單的介紹。敦煌莫高窟和洛陽龍門石窟、大同的云岡石窟并稱為中國三大石窟。...

      • 甘肅最好的導游詞(通用3篇)

        麥積山石窟,是麥積山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五大子景區(qū)之一,位于秦嶺西端北側(cè),距城區(qū)28公里。鑿于十六國后秦時期,經(jīng)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10多個朝代的不斷開鑿、重修,遂成為僅次于敦煌莫高窟的我國第二大藝術(shù)寶...

      • 導游詞范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久久久国产盗摄| 护士张开腿被奷日出白浆|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无遮挡| 任我爽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一区二区av天堂热| 免费无码肉片在线观看| 人妻人人澡人人添人人爽| 日日麻批免费40分钟无码| 国色天香成人一区二区 | 插插无码视频大全不卡网站| 亚洲高清WWW色好看美女| 国产成人精彩在线视频|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专区| 99福利一区二区视频|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不卡| 亚洲av不卡电影在线网址最新| 国产精品ⅴ无码大片在线看| 亚洲图片自拍偷图区| 乾安县| 艳妇乳肉豪妇荡乳xxx|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视频站 | 国内少妇偷人精品免费| 亚洲 成人 无码 在线观看| 亚洲色成人网站www永久男男| 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精品日日摸夜夜添夜夜添无码 | 国产v综合v亚洲欧美大天堂|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蜜臀|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天堂| 国内自拍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人人澡人摸人人添| 国内精品自线在拍| 国产精品久久无码不卡黑寡妇| av在线网站手机播放| 2021国产精品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伦理一区二区三| 国产亚洲av夜间福利香蕉149| 曰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欧美日韩国产图片区一区| 成人国产永久福利看片| 日韩有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