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具體景點導(dǎo)游詞(精選16篇)
大足石刻具體景點導(dǎo)游詞 篇1
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各位來到大足石刻,這天將有我?guī)ьI(lǐng)大家游覽大足石刻。首先做一個自我介紹,我姓溫,大家可以叫我溫導(dǎo),也能夠親切一點二直接叫我小溫,其次女人,我對各位來到這兒表示歡迎,并預(yù)祝各位旅途愉快。
大足石刻是我們重慶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現(xiàn)存唐宋摩巖造像6萬余尊,與敦煌、云崗、龍門、麥積山四大著名石刻不公保存冠好,藝術(shù)精湛,而且到達了中國石刻藝術(shù)的巔峰。
我們正在往著名的寶頂山走去,讓我們?nèi)ヒ欢糜^寶頂山的風(fēng)采。大家快看,前面就是有名的——千手觀音。千手觀音的1007只手屈伸離合,參差錯落,有如流光閃爍的孔雀開屏。千手觀音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大家想聽嗎?
古時妙莊玉有三們漂亮的色主,長女妙金,二女妙銀,最小的叫妙善,她從小虔誠信佛,出家當(dāng)尼姑,妙莊王一怒之下,拆廟宇,趕和尚大足石刻導(dǎo)游詞600字大足石刻導(dǎo)游詞600字。驚動了天神?長了五個大膿瘡,醫(yī)生說要治此病需親生骨肉的一手一眼配藥才能夠治好,妙善知后,毅然獻出一手一眼,治好了妙莊王的病,如來佛深為感動,賜她千手千眼。
下面,我們再看看另外一組。這些石刻合起來叫《父母恩重經(jīng)變相》。它把父母養(yǎng)育兒女的過程,從懷孕、臨產(chǎn)、哺乳到兒女長大成人、婚嫁、離別……分別用十一組雕像來表現(xiàn),每一組表示一個主題,石刻把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都刻畫得十分生動、形象、具體、細膩,并都有文字說明,仿佛在欣賞一幅幅古連環(huán)圖畫,大家有這樣的感覺嗎?哈哈。
此外,里面還有的故事很有教育,如:《牧牛道場》、《九龍浴太子》……你們看后必須空受益匪淺!
我?guī)ьI(lǐng)大家的參觀到此結(jié)束,請大家自由參觀,注意保護文物和持續(xù)環(huán)境衛(wèi)生喲!
大足石刻具體景點導(dǎo)游詞 篇2
大足石刻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參觀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始建于唐永徽元年(650年),歷經(jīng)五代,盛于兩宋,余緒延至明、清,是中國晚期石藝術(shù)的代表作品。現(xiàn)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摩崖造像多達75處,雕像5萬余身,銘文10萬余字。于1999年12月1日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這里我得向大家說明一下,其實,大足石刻是大足縣境內(nèi)主要表現(xiàn)摩崖造像的石窟藝術(shù)的總稱;其中,以寶頂山、北山、南山、石門山摩崖造像最具特色;而我們今天所要參觀的是其中最具代表的寶頂石刻。
寶頂石刻位于大足縣城東北15千米處,由宋代高僧趙智鳳于南宋淳熙至淳年間(1174年-1252年),歷時70余年,以大佛灣、小佛灣為中心,由總體構(gòu)思組織開鑿而成,是一處造像逾萬尊、在石窟中罕見的完備而有特色的大型佛教密宗道場,它把中國密宗史入后延續(xù)了4XX年左右,為中國佛教密宗史增添了新頁。寶頂山摩崖造像的表現(xiàn)形式在石窟藝術(shù)中獨樹一幟,萬余尊造像題材不重復(fù),龕窟間既有教義上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又有形式上的相互銜接,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其內(nèi)容始之以六趣唯心,終之以柳本尊正覺成佛,有教有理,有行有果,系統(tǒng)完備而有特色。
現(xiàn)在大家看到的是“地獄經(jīng)變相”的“養(yǎng)雞女”。相信大家在看過前面一系列的地獄石刻之后,對地獄里各種恐怖的人物與殘酷的刑罰仍感到心有余悸。然而大家仔細瞧一瞧這個雕刻,會發(fā)現(xiàn)什么?養(yǎng)雞女雖然眼睛瞎了,卻坦然自若,臉上充滿幸福的微笑。這就奇怪了,地獄里都是陽間犯罪來受罰的,而她為什么還顯得十分幸福?
說來阿,這里還有一段故事,這養(yǎng)雞女阿名叫奚成鳳,是一位善良大膽的姑娘,就住在寶頂山下。一次,奚成鳳的雞跑到山上佛堂里,被一個與尚給打死了,奚成也為她感到不平,但胳膊扭不過大腿,不得不在打造時剜了奚成鳳的眼睛,卻留下了幸福的微笑鳳就去找當(dāng)時的住持趙智鳳理論,在群眾的幫助下,趙智鳳不得不把雞錢賠給了奚成鳳。可是,佛尚且有過,何況當(dāng)時的趙智鳳還沒有修成正果,他對這件事耿耿于懷,一定要在修造地獄時把奚成鳳放進去。而當(dāng)時的工匠劉思久平時多受奚成鳳照顧,。
好了,相信大家在看完這些后也許還興猶未盡,但是我不得不與朋友們說再見啦。俗話說,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但是有緣的話我們定會在某個地方,某個時間再次重逢。最后,希望大家一路順風(fēng)。朋友們,再見!
大足石刻具體景點導(dǎo)游詞 篇3
各位旅客朋友們:
你們好!
歡迎各位來到大足石刻,今日將有我?guī)ьI(lǐng)大家游覽大足石刻。首先做一個,我姓溫,大家能夠叫我溫導(dǎo),也能夠親切一點二直接叫我小溫,其次女人,我對各位來到這兒表示歡迎,并預(yù)祝各位旅途愉快。
大足石刻是我們重慶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現(xiàn)存唐宋摩巖造像6萬余尊,與敦煌、云崗、龍門、麥積山四大著名石刻不公保存冠好,藝術(shù)精湛,并且到達了石刻藝術(shù)的巔峰。
我們正在往著名的寶頂山走去,讓我們?nèi)ヒ欢糜^寶頂山的風(fēng)采。大家快看,前面就是有名的——千手觀音。千手觀音的1007只手屈伸離合,參差錯落,有如流光閃爍的孔雀開屏。千手觀音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大家想聽嗎?
古時妙莊玉有三們漂亮的色主,長女妙金,二女妙銀,最小的叫妙善,她從小虔誠信佛,出家當(dāng)尼姑,妙莊王一怒之下,拆廟宇,趕和尚。驚動了天神?長了五個大膿瘡,醫(yī)生說要治此病需親生骨肉的一手一眼配藥才能治好,妙善知后,毅然獻出一手一眼,治好了妙莊王的病,如來佛深為感動,賜她千手千眼。
,我們再看看另外一組。這些石刻合起來叫《父母恩重經(jīng)變相》。它把父母養(yǎng)育兒女的過程,從懷孕、臨產(chǎn)、哺乳到兒女長大成人、婚嫁、離別……分別用十一組雕像來表現(xiàn),每一組表示一個主題,石刻把人物形象和感情都刻畫得十分生動、形象、具體、細膩,并都有文字說明,仿佛在欣賞一幅幅古連環(huán)圖畫,大家有這樣的感覺嗎?哈哈。
此外,里面還有的故事很有教育,如:《牧牛道場》、《九龍浴太子》……你們看后必須空受益匪淺!
我?guī)ьI(lǐng)大家的參觀到此結(jié)束,請大家自由參觀,注意保護文物和堅持環(huán)境衛(wèi)生喲!
大足石刻具體景點導(dǎo)游詞 篇4
大家好!歡迎來到大足石刻,我是你們的導(dǎo)游—蔣沁,我將帶大家一起游覽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遺產(chǎn)。
大足石刻位于重慶市大足縣,大足石刻一共有70多處,總計100000多驅(qū)。其中,北山石刻,南山石刻,寶頂山石刻,石篆山石刻,石門山石刻最為著名。大足石刻最早建于宋朝。
然而,我們最為關(guān)注的千手觀音在寶頂山石刻。千手觀音形體勻稱。千手觀音,它有“千手”一共是1007只手,如孔雀開屏般的漂亮,對了,千手觀音身上有金光閃閃的金薄。千手觀音的上,下,左,右都伸出纖美的手,手里拿的有斧頭,寶劍繩索等法器。千姿百態(tài),無一雷同。關(guān)于“千手觀音”有一個漂亮的傳說。
有一年妙莊王生病了,到處求醫(yī)治病,找了很多醫(yī)生都說無藥可治,之后,有一個醫(yī)生說:“只有親骨肉才能把病治好。”秒莊王有三個女兒,大女兒叫妙金,二女兒叫妙銀,三女兒叫妙善。妙莊王求了兩位女兒,都不愿意。三女兒知道后答應(yīng)了。
佛祖被感動了就給了她一千只手。有一天七個仙女下人間,經(jīng)過了大足石刻,被這里的千手觀音吸引住了,就給了它7只手。千手觀音就多了7只手。所以,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千手觀音”有1007只手。
大家好,我叫魏金滿,從現(xiàn)在起大家可以叫我魏導(dǎo),今天我們來到大足石刻。大足石刻是重慶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
大足石刻在重慶大足縣內(nèi),距重慶市區(qū)約160公里。是足石刻之鄉(xiāng)。縣內(nèi)有唐、宋以來的.石刻作品70余處。造像達5萬多個。其中,以寶頂山和北山石刻最為著名。大足石刻興起于唐代南宋時期達到鼎盛,以摩崖造像為主,是中國僅有的儒、道釋三教造像并陳的石刻群。是大足石刻雕纖細、清透、瀟灑、柔和、以其豐富的內(nèi)容,寵大的規(guī)模和精湛的藝術(shù),在宗教藝術(shù)、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一座難得的文化藝術(shù)寶庫。
現(xiàn)在我們來到最有名的寶頂山石刻。石刻內(nèi)容豐富,多屬佛經(jīng)故事。石刻珍品比肩接踵。主要造像有:“護—法神像”、“六道輪回”、千手觀音”。
其中最令人注目的是千手千眼觀音像,這里有一個關(guān)于千手千眼觀音漂亮的傳說。大家有興趣聽嗎?請聽好啰!
古時候莊王有三位漂亮的公主、長女妙金、二女妙銀,最小的叫妙善。妙金、妙銀都在家里盡心侍候父母,唯有妙善從小虞誠信佛,出家當(dāng)尼姑。妙莊王苦苦勸她回宮,但她始終不肯。妙莊王一怒之下,拆了廟宇,趕走了和尚,可哪曾想到,這下驚動天神。天神怪罪下來,使妙莊王全身長了五百個大膿瘡。妙莊王四處求醫(yī)久治不愈。后來,有一位醫(yī)生說此病必須要親骨肉的一手一眼全藥才能治好。他沒有辦法,只好求助妙金、妙銀,但兩位公主皆不愿獻出。三公主知道后,毅然獻出一手一眼,為父親全藥治玻果然,妙莊王的病體不久就康復(fù)了。
今天時間有限,下面請大家自由參見,注意安全,保護環(huán)境衛(wèi)生,謝謝大家的支持,與合作,希望大家度過這個美好的時光。
大足石刻具體景點導(dǎo)游詞 篇5
游客朋友們:
北山石刻,位于大足區(qū)主城北1.5公里的北山山巔(俗稱佛灣),由唐末昌州刺史、昌普渝合四州都指揮韋君靖于唐景福元年(892年)首先開鑿,后經(jīng)地方官紳、士庶、僧尼等相繼營建,至南宋紹興末年(1162年),方具現(xiàn)存規(guī)模。
北山石刻造像依巖而建,造像崖面長約300米,高約7—10米,形若新月。龕窟密如蜂房,分為南、北兩段,通編為290號,其中造像264龕窟,近萬尊,陰刻圖1幅,經(jīng)幢8座。北山石刻造像主要為世俗祈佛出資雕刻,題材豐富,以密宗造像為主,約占總數(shù)的二分之一以上。
北山石刻晚唐造像題材有12種類型,以觀音及觀音、地藏合龕和阿彌陀佛脅侍觀音、地藏居多。晚唐造像端莊豐滿,氣質(zhì)渾厚,衣紋細密,薄衣貼體,具有盛唐遺風(fēng)。
五代造像占北山石刻的三分之一以上,題材有18種,出現(xiàn)了藥師經(jīng)變、陀羅尼經(jīng)變等新的內(nèi)容,是這一時期造像最多的地區(qū)。五代造像小巧玲瓏,體態(tài)多變,神情瀟灑,衣飾漸趨繁麗,呈現(xiàn)出由唐至宋的過渡風(fēng)格。
北山石刻以其精美典雅,時代特征顯著,雕刻細膩,藝精技絕,保存完好而著稱于世,又集晚唐、五代、兩宋作品于一體,展示了晚唐以后各個時期石窟藝術(shù)的不同風(fēng)貌和發(fā)展演變,被譽為“唐宋石刻藝術(shù)陳列館”。
1961年國務(wù)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12月1日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北山第177號“泗州大圣龕”,刻于北宋靖康元年。正壁刻泗州和尚,左右壁刻志公、萬回等僧人像。泗州等僧人作為圣僧崇拜,是佛教化、世俗化的重要代表。
大足石刻具體景點導(dǎo)游詞 篇6
親愛的乘客和朋友們:
觀音在佛教的各宗派中都賦有一定職能,而眾生的苦難和煩惱多種多樣,眾生的需求和愿望也不盡相同,因此,能救眾生一切苦難的全能菩薩──千手觀音便應(yīng)運而生。
一般說來,觀音造像只要有十只手,便可稱“千手觀音”。常見的千手觀音多數(shù)是造三十二只手或四十八只手,以示觀音的三十二變相和四十八大愿,其他的手皆用背光的形式來表現(xiàn),以達到“千”的涵義。
而我們古代的藝術(shù)家卻在這里打造了一尊擁有1007只手的,名副其實的千手觀音,被譽為“天下奇觀”。造像采用縱橫交錯,上下重疊,反側(cè)相承,深涉錯落的布局,在八十八平方米的石崖上,雕出這1007只手。
這些手纖細修長,千姿百態(tài),金碧輝煌,構(gòu)成了一幅猶如孔雀開屏的絢麗畫面,令人眼花繚亂,心搖目眩。很多客人在驚嘆之余還愛問:為什么不剛好鑿1000只手,而要鑿1007只手?為什么不把這些手排列整齊一點?比如一排十只手,十排一百只手,一百排就剛好一千只手,這樣可以讓大家一目了然……我告訴他們,如果剛好刻1000只手,那么對“千”的理解就太狹窄了,“千者,多矣,無窮盡也”并非是指一千這個定數(shù)。而如果讓大家把她的手數(shù)清楚了就無多大意義了,大家就會覺得千手觀音也就不過有1000只手罷了。我們的藝術(shù)家想讓大家在看到這尊千手觀音時會產(chǎn)生她的手多得無窮無盡的感覺。從而讓大家相信她的無所不及、無所不能,和法力的無邊無際。可見,這里的藝術(shù)家們真是“解經(jīng)深透,技高一籌”。
千手觀音手中所執(zhí)的各種法器,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南宋人民的生活用具,勞動工具,以及戰(zhàn)爭武器,在歷史文物考古上有著重要作用。
在千手觀音的每一只手中還有一只眼,她的全名是“千手千眼觀世音自在菩薩”。“觀世音”即:普觀世界救苦救難之聲音。唐朝時,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諱,人們在經(jīng)典翻譯和日常稱呼中,常去“世”簡稱“觀音”沿用至今。關(guān)于千手觀音的由來,據(jù)佛經(jīng)說:觀音發(fā)愿要造福于一切眾生,于是長出千手千眼。而在民間卻流傳著一個動人的故事,說她是妙莊王的三公主,因獻一手一眼為父王合藥治病,佛感其孝行,賞還她千手千眼。因此,千手象征其法力無邊,能拯救眾生;千眼象征其智慧無窮,能明察秋毫。民間有“上朝峨嵋,下朝寶頂”之說,在每年農(nóng)歷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觀音菩薩的三個生日期間,會有成千上萬的信男善女拜在她的足下。寶頂山有一個別名叫“香山”,可能就是因為歷來香火旺盛,有“香焚寶鼎”之說而得來的。
很多游客聽到這個故事之后都愛問:菩薩究竟是男還是女?菩薩在早期的形象基本都是男性的,但隨著人們對佛教的日益理想化和對天真、純潔、慈善、一塵不染的追求,要讓菩薩不脫離現(xiàn)實,除了要給其充分的親切感以外,還要給予其本身教義中所具備的素質(zhì),并且還需要從形象上加以體現(xiàn)。兒童比成年人天真純潔,婦女比男人溫柔慈善。因此菩薩就逐步女化、童化了。
在千手觀音的兩邊還有四尊小的造像,右邊為婆藪仙,左邊為吉祥天女。頭戴豬首者為金剛亥母,頭戴象首者為毗那夜迦,他們原為婆羅門教中的一對兇神夫妻,被千手觀音所降服。這里完全演變成了女像。另外,在千手觀音兩邊的角落還分別刻有一窮人和一餓鬼,表示陰陽兩界都能得到千手觀音的拯救。
千手觀音造像在中國佛教造像中比較普遍,但象這樣名符其實,立體的`石刻千手觀音卻世所罕見。“畫人難畫手”,要畫出一百只不同形狀的手都很不容易,更何況在堅硬的巖壁上打刻一千多只,而且手的姿勢無一雷同,沒有一只手在當(dāng)時被打壞,這真可謂是鬼斧神工,讓人嘆為觀止。
這龕千手觀音造像被譽為“世界石刻藝術(shù)之瑰寶”。
大足石刻具體景點導(dǎo)游詞 篇7
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我是來自旅行社的導(dǎo)游員。在我身后的這位呢,就是我們本次行程的司機張師傅。我很榮幸能有機會為大家服務(wù),非常歡迎大家來到重慶游覽觀光,待會兒,我將帶領(lǐng)大家游覽素有“石刻之鄉(xiāng)”美稱的大足石刻。大足石刻距重慶主城約有130公里,行車時間約兩個半小時,在這段時間里我先把大足石刻的概況為大家做個簡要的介紹。
大足石刻是重慶大足縣境內(nèi)所有摩崖石刻造像藝術(shù)的總稱,反映了佛教中國化、世俗化、生活化的'進程,是集儒道佛三教造像于一體的大型石窟造像群,最初開鑿于初唐永徽年間(650年),歷經(jīng)晚唐、五代,盛于兩宋,明、清時期亦有所增刻。最終形成了一處規(guī)模龐大,集中國石刻藝術(shù)之大成的石刻群,堪稱中國晚期石窟藝術(shù)的代表,與云岡石窟、龍門石窟和莫高窟齊名,1999年12月1日,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07年被評為國家5A級景區(qū)。大足石刻群共有石刻造像70多處,總計5萬余尊,銘文10萬余字。其中,以北山、寶頂山、南山、石篆山、石門山五處石窟最具特色。
大足石刻具體景點導(dǎo)游詞 篇8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dǎo)游—蔣濟州,歡迎來到重慶市大足縣,我將帶你們?nèi)⒂^世界聞名,有著悠久歷史的大足石刻。
在來到大足石刻之前,我先簡單介紹一下大足石刻:大足石刻位于重慶市西北的大足縣,也就是我們這時所處的位置。大足石刻群有石刻造像10多處,總計呢?有10萬多軀,其中以寶頂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為著名,是中國晚期石窟造像的典范。石刻規(guī)模之大,資料之豐富,藝術(shù)之精湛,可與敦煌莫高窟,云岡石窟,龍門石窟,相提并論。我們旁邊這座山是北山,也就是古龍崗山,一共有290龕窟,我們的車正向?qū)氻斏椒较蛐旭偅埓蠹蚁岛冒踩珟В⒁獍踩?/p>
朋友們,寶頂山到了,請隨我下車,我會便走邊給大家講解。寶頂山石刻共13處,造像數(shù)以萬計,其中以大佛灣和小佛灣規(guī)模最大,是由19組佛經(jīng)故事組成的大型群雕,各種雕像達15000多軀,設(shè)計之精湛,竟無一雷同,破了“千佛一面”之說。
我們立刻就會到著名的千手觀音的塑像前,請大家跟緊,留意路滑,大家注意了,在我們前方就是“千手觀音”的塑像了。這位觀音比例均勻,肌膚線條柔和,臉部的雕刻尤其精細,臉龐圓潤,略呈微笑狀,神態(tài)動人;再加上服飾華麗,衣帶飄舞,看到那里你是否有飄飄欲仙之感。大家明白嗎,“千手觀音”有多少條手呢?你們先數(shù)數(shù)吧!算了吧,我告訴大家,“千手觀音”有1007只手,這么多手從上、左、右三個方向伸出,每只手都雕得纖美細柔,手里分別拿著斧頭,寶劍、繩索等法器,千姿百態(tài),無一雷同,十分壯觀。此刻請大家自由參觀,范文,十分鐘,我在那兒等你們。
朋友們,看看縱貫千余載,橫融佛道儒的石刻,想起浮想聯(lián)翩的畫面和中國悠久的文化歷史,想到這些都是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jié)晶啊!
大足石刻具體景點導(dǎo)游詞 篇9
尊敬的各位旅客朋友們:
你們好!我是你們此次的導(dǎo)游,我叫,真的非常高興今天我能夠帶領(lǐng)大家游覽美麗的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是大足縣境內(nèi)石窟寺及石刻造像的總稱。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足石刻始建于公元650年,歷經(jīng)五代,盛于南宋,余緒延至明、清,是中國晚期石窟藝術(shù)的代表作品。大足石刻先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摩崖造像多達75處,造像5萬多軀。其中以寶頂山、北山、南山、石篆山、石門山摩崖造像最具特色。 根據(jù)行程安排,我們今天主要參觀寶頂山的摩崖造像: 寶頂山位于大足縣內(nèi)城東北15千米,由宋代高僧趙智鳳支持開鑿而成,歷時70余年。其中以大佛灣為中心,大佛灣造像是規(guī)模最大,藝術(shù)價值最高,保存最完好的。大佛灣東、南、北三壁石崖上,刻有19組佛經(jīng)變故事造像,系統(tǒng)的講述了若干佛經(jīng)故事,配以頌詞、經(jīng)文,恰似一幅幅圖文并茂的古代連環(huán)畫。主要有:“護法神像”、“六道輪回”、“廣大寶樓閣”、“華嚴三圣像”、“千手觀音”等。
在這里,我要著重為大家介紹一下“千手觀音”:為了我們的子孫后代以及后來的游客能夠看到,現(xiàn)在我要先提醒大家一點,就是為了保護千手觀音,在這里是不可以照相的,希望大家配合。
一般來說,觀音造像只要有10之手,便可稱“千手觀音”。常規(guī)的千手觀音多數(shù)是遭32只手貨48只手,以示觀音的32變相和48大愿。其他的手皆用背光的形式來表現(xiàn),已達到“千”的含義。 而我們古代的藝術(shù)家卻在這88平方米的石崖上打造了一尊擁有1007只手的,名副其實的千手觀音,被譽為“天下奇觀”。這些手纖細修長,千姿百態(tài),金碧輝煌,構(gòu)成了一幅猶如孔雀開屏的`絢麗畫面,令人眼花繚亂,心搖目眩,感覺千手觀音的手多的無窮不盡,從而也你相信千手觀音的無所不能和法力的無邊無際。千手觀音它的全名是“千手千眼觀世音自在菩薩”。“觀世音”即:普觀世界救苦救難之聲音。唐朝時,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諱,人們在經(jīng)典翻譯和日常稱呼中常去“世”簡稱“觀音”沿用至今。“千手千眼觀世音自在菩薩”的千手表示普護眾生,千眼表示眼觀時間。
從佛教文化的角度來看,千手觀音信仰把佛教的理論與實踐緊密地結(jié)合起來,以顯密圓融的方式,涵攝大乘佛教的諸多共性,如對虔誠信仰的強調(diào),對發(fā)心立誓的重視,對慈悲之心的推崇,對清靜智慧的崇拜,對極樂世界的向往,等等。同時,千手千眼觀音還以其鮮明的個性,為佛教信徒提供了豐富的精神滋養(yǎng),特別是千手千眼的象征意義以及各種手印、真言與觀想的綜合實施,為虔誠的信眾帶來無邊慈悲、無邊智慧、無邊神通的震撼,使他們獲得了依賴,獲得了安慰,也獲得了自信。千手觀音的威嚴與慈祥有機統(tǒng)一,智慧與神通隨時雙運,密法與顯教靈活并用,為古今人類提供了一種戰(zhàn)勝困難的強大精神力量,對于挖掘人類自身潛力,鼓舞弱者的意志,戰(zhàn)勝眾多的難關(guān)以及撫慰創(chuàng)傷、提升境界乃至終極超越等,都具有重要的價值。
好了,我們今天的游覽到此結(jié)束了,謝謝大家的合作。
大足石刻具體景點導(dǎo)游詞 篇10
親愛的游客朋友們:
你們好!非常歡迎大家來到美麗的“山城”重慶。我是本次游覽景點----大足石刻的導(dǎo)游員,我姓張,今天我將和各位遠方的朋友共度這美好的旅程,希望帶給您一次“開心之旅”。
大足石刻位于重慶市大足縣,是唐、宋初期摩崖造像的石窟藝術(shù)總稱,現(xiàn)存有摩崖造像多達75處,雕像5萬余座,其中以寶頂山摩崖造像最具特色。大足石刻于1999年12月1日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
今天我們游覽的是寶頂山摩崖石刻。寶頂山摩崖石刻建于公元1179-1249年,歷時70年,石刻共有13處,其中尤以舉世無雙的“千手觀音”著稱。大家請順著我的手往上看,陡峭的山崖上巨大的觀音神像巍然屹立,從觀音身后伸出1007只姿態(tài)各異的手,錯落有致,每只手上都有一只金光閃閃的眼睛,有如流光溢彩的“孔雀開屏“,美不勝收。精美絕倫的“千手觀音“不僅古代勞動人民對其頂禮膜拜,祈求“脫離苦海”,過上美好生活,而且今天的人們也難擋她的“萬種風(fēng)情“,并把她搬上了春晚的大舞臺。
游客朋友們,寶頂山摩崖石刻規(guī)模宏大、包羅人間萬象,堪稱一部豐富的“人生教科書”,請跟著我繼續(xù)觀賞,希望大家用“心”去看,而不是用手去“看”,愛護身邊的文物,度過美好的游覽時光。
大足石刻具體景點導(dǎo)游詞 篇11
大足石刻大家好,歡迎參觀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始建于唐永輝元年(650年),歷經(jīng)五代,興盛于宋代,于延至明清。它是中國晚期石雕藝術(shù)的代表作品。有多達75座懸崖雕像,有5萬多尊雕像和10多萬字的銘文。1999年12月1日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這里我得給你解釋一下,其實大足石刻是大足縣主要陳列摩崖造像的石窟藝術(shù)的總稱;其中,保定山、北山、南山、石門山的摩崖造像最具特色;我們今天要參觀的是保定最具代表性的石雕。
保定石雕位于大足縣東北15公里處。從惜春到南宋高僧趙志鋒的春年(1174-1252),歷時70多年。它是以大佛灣和小佛灣為中心的整體構(gòu)思挖掘出來的。它是一個完整而獨特的大型佛教密宗道場,有10000多尊雕像,在石窟中很少見。它延續(xù)了中國密宗佛教四千年的歷史,保定山崖造像的表現(xiàn)形式在石窟藝術(shù)中獨樹一幟,一萬多尊造像的主題不再重復(fù)。各龕之間既有教義上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又有形式上的相互聯(lián)系,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其內(nèi)容始于六氣唯心,止于劉本尊成佛,教學(xué)合理,實踐卓有成效,體系完備,特色鮮明。
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是一個“變相地獄”的“養(yǎng)雞女”。我相信,看完眼前的一系列地獄石雕,我們依然在關(guān)注地獄里的各種恐怖人物和殘酷刑罰。然而,如果你仔細看看這個雕塑,你會發(fā)現(xiàn)什么?小雞姑娘雖然是瞎子,但是很淡定,臉上帶著幸福的笑容。真奇怪。地獄因死者之間犯下的罪行而受到懲罰,但為什么她看起來仍然很開心?
說起來,這里有個故事。名叫Xi·成鳳的雞婆是一個善良而大膽的女孩,她住在保定山麓。有一次,Xi成鳳的雞跑到山上的佛寺,被一個和尚打死了。程為她感到委屈,但胳膊擰不動大腿,只好在蓋樓時剜了成鳳的眼睛,卻留下了幸福的笑容。馮去找當(dāng)時的住持,在群眾的幫助下,只好把雞錢付給成鳳。然而,佛陀確實擁有它,而趙志鋒還沒有完成它。他還在擔(dān)心這件事,他在造地獄的時候一定要把Xi成峰放在里面。當(dāng)時的工匠劉通常由承風(fēng)照料。
嗯,我肯定你看完這個可能還會開心,但是我要和我的朋友們說再見了。俗話說,萬事開頭難,但如果我們有緣,總會在某個地方,某個時間再相遇。最后,希望大家旅途愉快。再見,我的朋友們!
大足石刻具體景點導(dǎo)游詞 篇12
尊敬的各位旅客朋友們:
你們好!我是你們此次的導(dǎo)游,我叫,非常高興今天能夠帶領(lǐng)大家游覽美麗的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是大足縣境內(nèi)石窟寺及石刻造像的總稱。世界文化遺產(chǎn)、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足石刻始建于公元650年,歷經(jīng)五代,盛于南宋,余緒延至明、清,是中國晚期石窟藝術(shù)的代表作品。大足石刻先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摩崖造像多達75處,造像5萬多軀。其中以寶頂山、北山、南山、石篆山、石門山摩崖造像最具特色。 根據(jù)行程安排,我們今天主要參觀寶頂山的摩崖造像: 寶頂山位于大足縣內(nèi)城東北15千米,由宋代高僧趙智鳳支持開鑿而成,歷時70余年。其中以大佛灣為中心,大佛灣造像是規(guī)模最大,藝術(shù)價值最高,保存最完好的。大佛灣東、南、北三壁石崖上,刻有19組佛經(jīng)變故事造像,系統(tǒng)的講述了若干佛經(jīng)故事,配以頌詞、經(jīng)文,恰似一幅幅圖文并茂的`古代連環(huán)畫。主要有:“護法神像”、“六道輪回”、“廣大寶樓閣”、“華嚴三圣像”、“千手觀音”等.
這里,著重為大家介紹一下“千手觀音”:為了我們的子孫后代以及后來的游客能夠看到,我要先提醒大家一點,就是為了保護千手觀音,是不允許照相的。
一般來說,觀音造像只要有10之手,便可稱“千手觀音”。常規(guī)的千手觀音多數(shù)是遭32只手貨48只手,以示觀音的32變相與48大愿。其他的手皆用背光的形式來表現(xiàn),已達到“千”的含義。 而我們古代的藝術(shù)家卻在這88平方米的石崖上打造了一尊擁有1007只手的,名副其實的千手觀音,被譽為“天下奇觀”。這些手纖細修長,千姿百態(tài),金碧輝煌,構(gòu)成了一幅猶如孔雀開屏的絢麗畫面,令人眼花繚亂,心搖目眩,感覺千手觀音的手多的無窮不盡,從而也你相信千手觀音的無所不能與法力的無邊無際。千手觀音它的全名是“千手千眼觀世音自在菩薩”。“觀世音”即:普觀世界救苦救難之聲音。唐朝時,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諱,人們在經(jīng)典翻譯與日常稱呼中常去“世”簡稱“觀音”沿用至今。“千手千眼觀世音自在菩薩”的千手表示普護眾生,千眼表示眼觀時間。
從佛教文化的角度來看,千手觀音信仰把佛教的理論與實踐緊密地結(jié)合起來,以顯密圓融的方式,涵攝大乘佛教的諸多共性,如對虔誠信仰的強調(diào),對發(fā)心立誓的重視,對慈悲之心的推崇,對清靜智慧的崇拜,對極樂世界的向往,等等。同時,千手千眼觀音還以其鮮明的個性,為佛教信徒提供了豐富的精神滋養(yǎng),特別是千手千眼的象征意義以及各種手印、真言與觀想的綜合實施,為虔誠的信眾帶來無邊慈悲、無邊智慧、無邊神通的震撼,使他們獲得了依賴,獲得了安慰,也獲得了自信。千手觀音的威嚴與慈祥有機統(tǒng)一,智慧與神通隨時雙運,密法與顯教靈活并用,為古今人類提供了一種戰(zhàn)勝困難的強大精神力量,對于挖掘人類自身潛力,鼓舞弱者的意志,戰(zhàn)勝眾多的難關(guān)以及撫慰創(chuàng)傷、提升境界乃至終極超越等,都具有重要的價值。
好了,今天的游覽到此結(jié)束了,謝謝大家。
大足石刻具體景點導(dǎo)游詞 篇13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dǎo)游—蔣濟州,歡迎來到重慶市大足縣,我將帶你們?nèi)⒂^世界聞名,有著悠久歷史的大足石刻。
在來到大足石刻之前,我先簡單介紹一下大足石刻:大足石刻位于重慶市西北的大足縣,也就是我們這時所處的位置。大足石刻群有石刻造像10多處,總計呢?有10萬多軀,其中以寶頂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為著名,是中國晚期石窟造像的典范。石刻規(guī)模之大,內(nèi)容之豐富,藝術(shù)之精湛,可與敦煌莫高窟,云岡石窟,龍門石窟,相提并論。我們旁邊這座山是北山,也就是古龍崗山,一共有290龕窟,我們的車正向?qū)氻斏椒较蛐旭偅埓蠹蚁岛冒踩珟В⒁獍踩?/p>
朋友們,寶頂山到了,請隨我下車,我會便走邊給大家講解。寶頂山石刻共13處,造像數(shù)以萬計,其中以大佛灣和小佛灣規(guī)模最大,是由19組佛經(jīng)故事組成的大型群雕,各種雕像達15000多軀,設(shè)計之精湛,竟無一雷同,破了“千佛一面”之說。
我們馬上就會到著名的千手觀音的塑像前,請大家跟緊,小心路滑。
大家注意了,在我們前方就是“千手觀音”的塑像了。這位觀音比例均勻,肌膚線條柔和,臉部的雕刻尤其精細,臉龐圓潤,略呈微笑狀,神態(tài)動人;再加上服飾華麗,衣帶飄舞,看到這里你是否有飄飄欲仙之感。大家知道嗎,“千手觀音”有多少條手呢?你們先數(shù)數(shù)吧!算了吧,我告訴大家,“千手觀音”有1007只手,這么多手從上、左、右三個方向伸出,每只手都雕得纖美細柔,手里分別拿著斧頭,寶劍、繩索等法器,千姿百態(tài),無一雷同,非常壯觀。現(xiàn)在請大家自由參觀,十分鐘,我在那兒等你們。
朋友們,看看縱貫千余載,橫融佛道儒的石刻,想起浮想聯(lián)翩的畫面和中國悠久的文化歷史,想到這些都是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jié)晶啊!
隨著時間的流逝,這次旅行畫上了圓滿說完句號,希望以后有機會再慢慢欣賞。再見了!
大足石刻具體景點導(dǎo)游詞 篇14
親愛的乘客和朋友們:
華嚴三圣像雕造手法簡煉,氣勢磅然。他們頭頂崖檐,腳踏蓮臺,皆重額廣眉,悲憫豁達,給人以熟悉、親切之感。中間一尊像是佛教密宗所供奉的主尊毗盧遮那佛,“毗盧遮那”意譯為“光明普照”即“大日如來”。他頭上的“金剛頂儀”,為佛教密宗金剛界造像的一個重要特征。毗盧遮那佛的兩側(cè)分別是普賢和文殊菩薩。按造像儀軌,這龕造像應(yīng)是文殊在左,普賢在右,但此地卻把他們的位置作了調(diào)換,從而來體現(xiàn)密教造像特有的儀軌——“理智攝入”,即:理性與智慧高度融和。
這龕造像是大足石刻寓力學(xué)、透視學(xué)原理于藝術(shù)構(gòu)思的典型范例:
文殊手捧1.85米高的七級寶塔,手臂懸空支出1.2——2米,塔和手的重量近千斤。為使手臂不斷落,匠師們成功運用了建筑力學(xué)原理,大刀闊斧地刻出寬袖袈裟披肩掛肋飄逸而下,與其身軀相連,巧妙地將重心引到了主像身上。正如木建筑中撐弓、斗拱的原理一般,使文殊手托的寶塔千年不墜。這樣的.處理既合符力學(xué)原理,又不違背菩薩褒衣博帶、寬袍大袖的造像規(guī)律,同時還獲得了宗教的莊嚴感。
這三尊造像高達7米,雄偉超越。匠師們刻意將他們的頭部加大,胸部縮短,小腳部位加長,而且身軀前傾二十五度,正好符合造像與觀眾之間的透視關(guān)系,使人仰首觀望時,感覺菩薩好像正親切地俯下身來,關(guān)注大千世界的蕓蕓眾生一般,叫人凡心皆息,祗敬皈命之誠油然而生。菩薩那種威儀奕奕、悲憫無盡的氣度得到了充分顯示。
華嚴三圣像背壁刻了八十一尊圓龕小佛,它們既豐富了整龕造像的構(gòu)圖層次,又把三尊主像襯托得高大、完善,使整龕造像的氣氛顯得莊嚴、熱烈。
大足石刻具體景點導(dǎo)游詞 篇15
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dǎo)游—蔣濟州,歡迎來到重慶市大足縣,我將帶你們?nèi)⒂^世界聞名,有著悠久歷史的大足石刻。
在來到大足石刻之前,我先簡單介紹一下大足石刻:大足石刻位于重慶市西北的大足縣,也就是我們這時所處的位置。大足石刻群有石刻造像10多處,總計呢?有10萬多軀,其中以寶頂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為著名,是晚期石窟造像的典范。石刻規(guī)模之大,資料之豐富,藝術(shù)之精湛,可與敦煌莫高窟,云岡石窟,龍門石窟,相提并論。我們旁邊這座山是北山,也就是古龍崗山,一共有290龕窟,我們的車正向?qū)氻斏椒较蛐旭偅埓蠹蚁岛冒踩珟В⒁獍踩?/p>
朋友們,寶頂山到了,請隨我下車,我會便走邊講解。寶頂山石刻共13處,造像數(shù)以萬計,其中以大佛灣和小佛灣規(guī)模最大,是由19組佛經(jīng)故事組成的大型群雕,各種雕像達15000多軀,設(shè)計之精湛,竟無一雷同,破了“千佛一面”之說。
我們立刻就會到著名的千手觀音的塑像前,請大家跟緊,留意路滑,大家注意了,在我們前方就是“千手觀音”的塑像了。這位觀音比例均勻,肌膚線條柔和,臉部的雕刻尤其精細,臉龐圓潤,略呈微笑狀,神態(tài)動人;再加上服飾華麗,衣帶飄舞,看到那里你是否有飄飄欲仙之感。大家明白嗎,“千手觀音”有多少條手呢?你們先數(shù)數(shù)吧!算了吧,我告訴大家,“千手觀音”有1007只手,這么多手從上、左、右三個方向伸出,每只手都雕得纖美細柔,手里分別拿著斧頭,寶劍、繩索等法器,千姿百態(tài),無一雷同,十分壯觀。此刻請大家自由參觀,十分鐘,我在那兒等你們。
朋友們,看看縱貫千余載,橫融佛道儒的石刻,想起浮想聯(lián)翩的畫面和悠久的文化歷史,想到這些都是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jié)晶啊!
大足石刻具體景點導(dǎo)游詞 篇16
親愛的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這次我是你們的導(dǎo)游,我的名字叫,今天我很高興帶領(lǐng)你們參觀美麗的大足石刻。大足石刻是大足縣石洞寺廟和石刻的總稱。世界文化遺產(chǎn)、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足石刻始建于公元650年,歷經(jīng)五代興盛于南宋,綿延于至明清,是中國晚期石窟藝術(shù)的代表作品。大足石刻最早被宣布為文物保護單位,多達75座懸崖雕像和5萬多尊雕像。其中,保定山、北山、南山、石磚山和石門山的摩崖造像最具特色。根據(jù)行程安排,我們今天主要參觀了保定山崖造像:保定山位于大足縣內(nèi)城東北15公里處,是在宋代高僧趙志鋒的支持下發(fā)掘的,歷時70多年。其中以大佛灣為中心,大佛灣的塑像最大,藝術(shù)價值最高,保存最好。在大佛灣東、南、北三壁的懸崖上,有19組佛經(jīng)變故事的塑像,系統(tǒng)地講述了一批佛經(jīng)故事,并附有頌詞和經(jīng)文,就像古代的連環(huán)畫一樣,圖文并茂。主要有:《守法像》、《因緣輪六大司》、《廣寶閣》、《華嚴三圣像》、《千手觀音》等。
在這里,我給大家介紹一下“觀世音菩薩”。為了讓我們的后代和未來的游客看到,我想提醒你,攝影是不允許保護觀世音菩薩的。
一般來說,觀音像只要有10只手,就可以稱為“千手觀音”。傳統(tǒng)的千手觀世音菩薩大多是32手48手,以示觀世音菩薩的32種變相和48種大志。其他所有的手都是以背光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的,達到了“千”的意思。然而,我們的古代藝術(shù)家在這個88平方米的懸崖上用1007只手創(chuàng)造了千手觀音,被稱為“世界奇跡”。這雙手修長,千姿百態(tài),金碧輝煌,形成一幅洋洋得意如孔雀的華麗畫卷,耀眼奪目,感覺觀世音菩薩的手無窮無盡,因而你相信觀世音菩薩的全能和無邊法力。千手觀音叫做千眼觀音。“觀世音菩薩”的意思是:守望世界拯救的聲音。到了唐代,為了避免唐太宗李世民這個名字的禁忌,人們在經(jīng)典翻譯和日常稱呼中常去“石”或“觀音”。“千手千眼無菩薩”。千手代表保護眾生,千眼代表看時間。
從佛教文化的角度來看,觀世音菩薩信仰緊密結(jié)合佛教的理論和實踐,以潛移默化、和諧的方式包容了大乘佛教的許多共性,如強調(diào)虔誠的信仰、強調(diào)罵人、尊重慈悲、崇拜寧靜的智慧、向往極樂世界等。同時,千手千眼的觀世音菩薩也以其鮮明的個性,特別是千手千眼的象征意義和各種手印、真言、幻視的綜合實施,為佛教信徒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養(yǎng)料,給虔誠的信徒帶來了無限的慈悲、無限的智慧和無限的神奇力量,使他們獲得了依賴、安慰和信心。觀世音菩薩的威嚴與仁慈有機統(tǒng)一,智慧與神通隨時運化,秘法與明教結(jié)合靈活,為古今人類克服困難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力量,對于挖掘人的潛能、激發(fā)弱者意志、克服重重困難、撫慰創(chuàng)傷、提升境界乃至終極超越等都具有重要價值。
好了,今天的旅行到此結(jié)束。謝謝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