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臺山風景區導游詞(通用7篇)
云臺山風景區導游詞 篇1
(歡迎詞)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歡迎來到河南參觀游覽。我是你們的導游員,我叫小A,來自鄭州AB旅行社,很高興能夠和大家在此相遇。坐在我旁邊的這位是我們的司機——陳師傅,此次云臺山之旅將由我和陳師傅共同為大家服務,希望朋友們能夠在旅程中玩的開心、舒暢!
(旅程安排)
接下來,我把咱們今天的行程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從鄭州出發,跨黃河直達焦作,進入修武縣,就到達咱們今天的目的地——云臺山風景區。
(地理位置)
說話間,我們已跨過黃河,進入焦作境內,焦作位于河南省的西北部,北依太行與山西省接壤,南臨黃河與鄭州、洛陽相望。地處我國南北交匯點,東西結合部,又是新歐亞大陸橋在中國境內的中心地帶,具有承東啟西、溝通南北的樞紐地位。現轄2市4縣,總面積4071平方公里,總人口361萬。
(因煤而建與城市轉型)
焦作是一個因煤而建,因煤而興的城市。這里煤炭儲量豐富,以生產優質無煙煤為主。但是近年經濟結構轉變,實現了由資源型城市到旅游型城市,由“黑色印象”到“綠色主題”的轉變,現在煤炭工業只占經濟總量的3%,正在向生態旅游城市目標邁進。
(焦作市旅游資源豐富)
焦作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現已開發建成的云臺山國家級風景區,青天河,神農山,青龍峽省級風景區,以及中央電視臺焦作影視城,龍源湖樂園等現在休閑娛樂場所。
這里還是太極拳的發祥地,陰陽互補剛柔相濟的陳氏太極拳,300多年前發源于這里的溫縣陳家溝,傳承至今,遠播海外,堪稱我國民族武術藝術的奇葩和世界瑰寶。
(云臺山介紹)
朋友們,云臺山風景區快到了,我來簡單介紹一下:云臺山屬于太行山系,位于焦作市修武縣以北12公里處。因山勢險峻,主峰孤密秀矗,形似一口巨鍋,兀覆在群峰之上,山間常年云霧繚繞,故得名“云臺山”。
這里有大小名峰三十六座,峰巒疊翠,雄奇險秀。主峰茱萸峰有一片茂密森林,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堪稱“園中園”。景區規劃總面積約55平方公里。分為峰岳景區、溝谷景區、宗教景區三大體系。這里自然景觀優美,人文景觀豐富。漢獻帝劉協、魏晉”竹林七賢”、唐朝孫思邈、唐太宗李世民及其大將尉遲敬等均在此留下了歷史遺跡。
云臺山山險水秀,氣候涼爽宜人。這里泉源豐富、植被茂密,原始次生林覆蓋了整個山巒,各種樹木和奇花異草種類有400多種。中藥材蘊藏豐富,除人參、靈芝外,還有四大懷約,以及茱萸、當歸等200多種。唐朝孫思邈曾在些采藥練丹,至今這一帶山區還流傳著他服仙丹升天的故事。
云臺山風景區是目前河南省唯一一家擁有世界地質公園和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首批國家5A級旅游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國家級獼猴自然保護區、國家水利風景名勝區等六個國家級稱號的風景名勝區。
(下車前的安排)
朋友們,說話間,云臺山風景區停車場已經到了。下車之前再次提醒大家,我們的旅游車是藍白相間的宇通車,車牌號是豫,我們的導游旗是黃色的,我的手機號是123 。11點半我們在這里集合。請大家關好車窗,攜帶好自己的隨身物品,隨我一同去感受“太行云臺山”的靈山秀水!
云臺山導游詞(景點;1300字)
好了,朋友們,我們現在進入了紅石峽景區。紅石峽是由于地殼斷裂運動遺留下來的斷裂構造痕跡,看上去是很狹窄的線狀峽谷,這就是“一線天”。我們要沿崖壁棧道進行游覽,所以大家在欣賞景色的同時一定要要注意安全,帶小孩的游客務必照看好孩子。
進入峪內,各位是不是感覺比外面要暖和一些呢?大家請看,兩側是懸崖絕壁,四周群山環抱,這樣峽內空氣就不能與外界空氣流通,因而造成了峽內獨特的氣候特點,即冬暖夏涼,全年平均氣溫在10℃左右,因此被稱為“溫盤峪”。
紅石峽全長近1公里,深68米余,最寬處30多米,最窄處僅有幾米,峽內溪流清澈見底,溪里面有一些奇形怪狀的石頭,在兩側的丹崖長墻上,有一掛掛珠簾式的泉瀑,競相傾瀉,形成斷崖飛瀑景觀,再加上青苔、野菊花及其他植物的點綴,顯得生機盎然,令人賞心悅目,因此被人們稱為“盆景峽谷”。
(子房湖)
“高峽出平湖,云臺生神韻”,朋友們我們繼續向前行,就到了子房湖。在漢朝初建國后,張良在幫助劉邦建立漢業之后,功高震主,惟恐遭到劉的毒害,再三懇求,告老還鄉而去。張良回到家鄉之后,仍然坐臥不安,覺得還不太保險,便偷偷地微服出午,隱居到了去臺山。因張良字子房,故此處的村莊叫子房村,湖叫“子房湖”。 現在的景區是在原有湖泊上加高修建的,湖面300余畝,水深呈階梯狀分布,北淺南深,深處約100米,水容量為1億立方,是一座中型水庫。
沿湖而行,可見對面山巒中有“達摩峰”。相傳印度僧人達摩來中國傳教,到達少林寺,面壁10年仍常有雜念涌入心頭,于是走出寺廟,要找一處絕妙的靜處修行。后來就來到云臺山,在子房湖西畔山巒上靜坐。此處人跡罕至,達摩高居山巔,終日山嵐流云為伴,像山一樣入定下來,不久即化仙而去,此處則留下了“達摩峰”和與之遙遙相對的“佛龕峰”。
(老潭溝)
過了漫水橋,現在我們來到了老潭溝。大家請看,這里山雄水秀,峰高瀑急,青山四合,猶如仙閣,可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多么的巧妙。
朋友們,一路歡歌一路美景,不知不覺中我們來到了老潭溝的盡頭。俗話說:“游云臺,贊云臺,不到天瀑布算來”,這就是著名的云臺山天瀑,它落差314米,寬約5—7米,是亞洲目前發現的落差最大的瀑布,天瀑之高雄冠九州。此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千古名句定會涌上你的心頭。它盛水期間氣壯山河;淡水之時儀態萬千。
大家請看,瀑布上端朵朵白云,又好像團團棉絮,悠悠飄落,連綿不絕,下端宛如飛花濺玉,濺起1米多高的水花,又化成一團水霧,把瀑布罩在蒙蒙的霧中。它既表現了力量,又體現了柔美,讓人感覺充滿了活力,精神振奮。
(小寨溝)
除了老潭溝不遠,有石橋橫架河谷,就是小寨溝了,這里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呈現出千變萬化的飛瀑,流泉,彩潭,奇石等景觀,風光怡人,雅號“潭瀑川”。過了減肥石,又見金龍臥波,再往前行,眼前豁然開朗,浪花翻滾的Y字瀑布帶著清新和涼意向您迎面撲來。
(清漪池)
再往前走,就是清漪池,這里水淺而清澈,色彩艷麗,青苔把一潭水映得碧綠無塵。中國古話“水至清則無魚”,但這里卻有魚,為了適應水清的環境,魚身逐漸變得透明,幾乎和水一樣了。
好了,朋友們,由于時間關系,今天的講解就到這里了,下面是自由活動時間,11點半我在停車場恭候大家,謝謝!
云臺山風景區導游詞 篇2
游客朋友:
大家好,我是云臺山的小導游—孟晉,現在我帶你們去游覽名山圣水之地—云臺山,云臺山導游詞。
我們沿著石徑來到“老潭溝”,傳說,從前這里年年干旱,有一位天河神不顧玉帝的旨意,私自降雨,被貶下凡間,住在這里。人們稱這潭為“龍潭”,后人敬稱為“老潭溝”。
云臺山是“三步一泉,五步一潭,十步一瀑”,我們向前走,我們向前走有:小潭溝、洗硯池、龍鳳峽……前方就是“不老泉”,傳說喝了“不老泉”的水可以長生不老的,小學三年級作文《云臺山導游詞》。游客朋友們可以品嘗一下“不老泉”甘甜的泉水。
我們已經聽到了“嘩嘩”的水聲,這就是著名的亞洲第一大瀑布,他落差314米,現在我們已經看到了壯觀的瀑布。讓我們不由自主的聯想到李白的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好了,我就介紹到這兒,剩下的時間就交給大家了,可以拍拍照,給自己留下永恒的記憶吧。
云臺山風景區導游詞 篇3
鵪鶉斗山朋友們,大家都知道:鶴鵓本性好斗。但又有誰能夠料到,這里就有一對鵪鵓在拼殺打斗呢,它們不僅一直斗到了高高的山頂之上,而且化作了頑石還要繼續斗下去!不信,大家請順著我手指的方向看,看見了嗎?就在那里!你看它們嘴對嘴、眼對眼,栩栩如生,十分傳神。天知道它們斗了幾千年,今后還要再斗幾千年?
三秀谷、三秀石朋友們,這疊彩洞可謂“幽、奧、奇、幻”兼具。大家看,從我們剛才上山時的2號洞到現在通過的12號洞這一段,洞洞相連,時隱時現,在蛇形洞里摸黑,在陡崖峭壁間盤旋。過了12號洞之后,眼前豁然開朗,出現在我們面前的這條峽谷便是郁郁蔥蔥的三秀谷了。從12號洞外向谷對面森林上空望去,可以看見“三秀石”奇景?匆娏藛?就是那塊石頭。說它奇特無比,一點也不夸張!叭闶币倭⒃谏巾攷h然不動,乍一望去也沒什么特別之處,但如果您不斷地變換角度,就會發現其中的奧妙所在了。對了,它可以隨著人們視覺的轉變而變換姿態,可以從靈芝、傣族少女搖身一變成為現代派的時尚女郎。此情此景,令人嘆為觀止。
仙龕峰朋友們,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山峰是仙龕峰。它位于12號洞與13號洞之問,地處兩道絕壁的交角上,居高臨下,拔地通天,堪稱一絕。朋友們若身臨其上,則會感到如履天臺、似入云端、超凡脫俗、飄飄欲仙。此峰四周上下,景色萬千,令人目不暇接:后上方,有主峰茱萸峰在望,形若倬筆,直插藍天自云;前下方,阡陌縱橫,田園如畫,十八盤大道彎彎,子房湖碧波千頃;前上方.層層山巒,一望無垠,天連天,山猶如海石濤影接天。望之令人胸懷開闊,心曠神怡。除此之外,這里還常有“白云游谷”奇觀出現,云臺山以云稱勝,不觀云不算游云臺。如果你幸運的活,還能一睹白云繚繞神奇。
丹風朝陽“丹風朝陽”是13號洞上方的一處植物景觀。該景觀本為一株古老的側柏,因其衰老而有一枯枝,又因其枯木逢春又生出了許多繁榮的杖權。枯枝昂揚似風頭,新枝橫披如風體,尖端下垂似風尾,亭亭玉立在洞頂小山之巔。旭日東升時分,它便化作了一只美麗的丹鳳,沐浴在燦爛的霞光盟,惟妙惟肖,故名‘‘丹鳳朝陽”。
云臺山風景區導游詞 篇4
沿石階至觀瀑臺我們現在的位置就是“觀瀑臺”,這里是欣賞云臺天瀑的最佳位置。在這觀瀑臺上,我們不僅可以看到西邊從天而降的云臺大瀑布,而且向北還可以看到古棧道“路功”猶如一條錦帶纏繞在山間;向東望去則可見雙秀峰,獨秀峰高聳入云,直插云霄;向南看則可見孔雀林中數不盡的孔雀泉競相開屏,蔚為奇觀;向下俯瞰,如臨仙境瑤池,大有超凡脫俗之感覺。
云臺天瀑前面就是垂直落差達314米、由“華夏第一高瀑”之美譽的云臺天瀑了,現在讓我們欣賞一下它的風采吧!他上吻藍天,下蓋石階,猶如晴天雨珠,臨空飄落,宛如透明玉帶,又象翩翩起舞的少女的乳白色衣裙,因風作態,變幻無窮,亦夢亦真。站在它的近旁,你會充分領略到“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恢宏雄偉氣勢,甚至可以傾聽到它的心跳、感覺到它的呼吸。
波浪石坪朋友們,大家請看這一塊奇特的波浪狀地面。這就是“波浪石坪”。說它奇特,是因為它的表面不同于其他石頭,這利一巖石層面上是一處珍貴的地質遺跡,面積共有500平方米,臺面波狀起伏,活似凝固著的水波紋。傳說古時候,世間有共工氏,因為爭奪皇帝的位置,“怒觸不周山,天柱折,地維絕,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于是,女媧煉了五色石用來補天,在這里殺死了一條興風作浪的黑龍。霎時間,血流成河,波浪起伏,凝成了這波浪形谷地,眼前的這塊石坪就是那時候留下來的。當然了,這只是傳說而已,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地質學家告訴我們,它形成于5億年前水動力作用較強的濱淺海環境中,足由海水的潮汐等作用形成的。目前,這種巨型紋理,堪稱為中華一絕。
云臺山風景區導游詞 篇5
子房湖大壩岔路口大家看,這里有兩條岔路:一條是我們剛才所走過的通往泉瀑峽和潭瀑峽的下道;另一條則是由河南省武陟縣通往山西省陵川縣的武陵公路,即上道。云臺山景區的疊彩洞和茱萸峰兩大景點便盤桓于此。下而,就讓我們一同前去一睹它的“芳容”。
朋友們,疊彩洞是連接豫晉兩省的公路隧洞,大小山洞共汁23座,首尾相連總長度超過4000米。從遠處看,隧洞似階梯般層層疊疊蜿蜒而上。洞內均為180度的轉彎且帶有45度的坡度,走起來非常驚險刺激。當地人給它取名“暗十八艋”。這里到處峭壁林立,奇峰對峙,怪石嶙峋,千姿百態,神奇奠測。那一個個、一組組象形111峰、奇石和古柏,或似人,或似物,形神兼備;或奇絕或神秘,意味深長;或美妙,或驚險,引人人勝,構成了奇特的象形景觀,也正因為如此,它又被當地人稱作“洞天畫廊”;,
南天門朋友們,這里是疊彩洞第l號山洞,人稱“南天門”,過去在門的右上方山頂,曾有一個魁梧的石人,威風凜凜,像唐朝著名大將尉遲敬德的。所以又稱“敬德把門”。大家看,這里東有金山峰直插云霄,西有銀山峰刺破青天,儼然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大山闕.因此,南天門也是歷來兵家必爭之地。
雙駝峰朋友們,再往前走,在這個位置上,我們便可以看到雙駝峰了:看見了嗎?在飄渺的山霧云嵐之中好像有兩只駱駝在向我們信步走來,神態惟妙惟肖。倘若您側耳細聽,仿佛還能聽到有悠揚的馱鈴聲從遠處傳來。此情此景,頗似塞外茫茫的戈壁景象,又恰如海上的海市蜃樓奇觀,令人嘆為觀止。
云臺山風景區導游詞 篇6
各位游客,弭往前走,我們不矢¨不覺地便進入了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之中,這里就是茱萸峰圖家森林公園。這里原始生態環境保存完好,動植物資源也十分豐寓,森林覆蓋率達到86%以上?缛肓珠g山道,可見舉柏、橡栗、黃櫨、紅楓、核桃、山楂、山榆、柿樹等大型喬木滿山皆是,遮天蔽日。至于茱萸、連翹、繡線菊、杜鵑、山棗、野葡萄等灌木藥材更是雜陳林間。山徑小路曲曲彎彎,要不時地撥開伸到路上的枝蔓葉條,才能踏足通過。行走間,你會不時地被突然出現的紅一片、黃一片、紫一片、白一片的林中野花所吸引,為奔跑的野兔、嗚叫的山雀所駐足。呼吸著溫潤、新鮮的山林野氣,踏著松軟的苔蘚,掣著波瀾起伏的莽莽林海,心情也會變得格外輕松、愉悅。
茱萸峰腳下朋友們,這就是云臺山的主峰——茱萸峰,因古時候這里遍生芳香植物——茱萸而得名。你看它端莊雄偉,威武挺拔。在您看來,山太高則可望不可及,山太低則不屑一登,而茱萸峰卻不高不低,恰到好處。架萸峰景觀豐富多姿,可以同國內睹如泰山、華山、嵩山等名山主峰媲美。千百年來,深受歷代文人雅士、八方名流所青睞,前來登臨者絡繹不絕。唐代著名大詩人王維,每年九月九重陽節都要和親朋好友一起登山茱萸峰望遠寄情,曾經在此吟誦“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一千古絕唱,將千百年來游子心中最無法表達的思鄉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重九登頂沿青石階一路前行,我們便可到達圣頂茱萸峰。登頂之前,我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當地重九登頂的習俗。所謂“重九登頂”,就是指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這當地男女老少蜂擁而至,齊聚茱萸峰腳下,人人佩帶茱萸香個個飲菊花酒、菊花糕、賞紅葉,爭相登上圣頂——架萸望遠寄情。據說,這樣既可以免災祛病,又可以給人帶來好運。古時獲嘉縣有一個書生屢試不第,然而有一年在登茱萸峰后登科,巧的是兩個“登”字相應,于是,一時問被人們傳為佳話。從此以后,登茱萸峰之風便愈加盛行了。
云臺山風景區導游詞 篇7
大象爬山朋友們,過2號洞后走不了多遠,如果向對面的山巒塑去,很容易地就能看到一座竹林狀萬丈峭壁映人眼簾.它便是竹壁峰了。如果大家再細細看來,就不難發現在竹壁峰頂有一頭大象在使勁地向上攀登。你看它昂首闊步,向前努力地伸著脖子,似乎在追逐著山間白云。這就是當地人所說的“大象爬山。俗活說:步移景換。隨著我們的移動,這頭大象突然搖身一變又化作了一只大烏龜。它同先前的大象一樣倔強,昂著頭執著地向山頂爬去:觀看這組生動的喀斯特山體雕塑,令人回味無窮,流連忘返。
天狗鎮山各位游客,看完“大象爬山”,咱們再來看一下“天狗鎮山”。你們看,在對面山巒的頂部橫臥著一條“石狗”,它斗志昂揚,意氣風發。傳說古時候,云臺山里常有猛虎出沒,到處傷人,曾一度中斷了道教宮觀的香火。于是,祖師爺便上天告狀,說來也巧,正逢儒祖孔子、道祖老子、佛祖釋迦牟尼等教祖正在天庭.講經說法,玉帝不便當即問案,瞥了一眼老子笑道:“安危相易,禍福相生。虎饑傷人,下界何處沒有?告信徒多加提防就是了!笨鬃用摽诙稣f:“苛政猛子虎也!”其他教祖也各抒己見,好言相慰,但卻解決不了實際問題。南天門的守門天狗得知此事后,憤憤不平,于是,立馬離開了天門,到下界懲惡揚善,最終制止了猛虎傷人。我們現在看到的這條石狗,便是守衛南天門的天狗的化身。
峭壁太行花 各位游客朋友們,如果您恰逢春暖花開的季節來此游覽觀光您一定會在這里的峭壁懸崖之上發現太行花。太行花是一種奇花,屬珍稀瀕危植物,生長在第11號洞旁的“一線天”內,扎根于海拔820米高的峭壁石縫之中。這里,雖然少見陽光,云霧常駐,十分陰冷,生長條件極為惡劣,但它們卻堅韌不拔,生命力頑強。于是,曾有人寫濟這樣贊美它們:“云臺四月太行花,懸崖絕壁點翠霞。不向鬧市爭春色,伴定青山共一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