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的導游詞范文(精選6篇)
遼寧的導游詞范文 篇1
大家好!歡迎來到著名的千山風景名勝區觀光游覽!
千山是國家首批AAAA級風景名勝區,整個景區分為“旅游觀光區、田園度假區和溫泉旅游度假區”三大部分。其中,旅游觀光區,由“大佛景區”、“天上天景區”、“五佛頂景區”和“百鳥園”、“仙人臺國家森林公園”五個游覽區構成,有景點400余處。
千山,古稱積翠山,又名千頂山、千華山、千朵蓮花山,總面積125平方公里。千山系長白山的余脈,東臨鴨綠江,西襟遼河,東南黃海晨霧遠眺,西南渤海霞云相照,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形成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完美統一,而宗教文化更是千山人文景觀的主體。
千山因佛道兩教共居一山而形成了“古剎隱山林,道觀筑谷間”的奇妙場景,被譽為“天成彌勒地,關東第一山”。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現在就讓我們懷著愉快的心情,走進千山,領略大自然的神奇魅力,開始我們的仙境之旅吧。
一、天上天景區
現在我們即將游覽的是以峰奇、石奇、松奇而著稱的“天上天風景區”。景區全長2762米,海拔450-550米,是千山唯一一個高嶺游覽區。景區內山峰奇峭、怪石嶙峋、懸崖絕壁、蒼松翠柏,著名景點有天上天、天外天、一線天、一字天、夾扁石等100余處。
(1)祖越寺
我們首先到達的是祖越寺。祖越寺,是千山五大禪林之一,前身為靈巖寺,始于唐代。沿著曲徑通幽的小路進入祖越寺,我們可以看莊嚴肅穆的法王殿依山向陽。殿內正面供奉彌勒佛,旁邊兩側供奉四大天王,據說四大天王可以保佑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在彌勒佛背后是保護寺院的韋陀菩薩。法王殿之后是大雄寶殿,里面中間供奉著釋迦牟尼佛,左側是藥師佛,右側是阿彌陀佛,旁邊的屋子里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薩。
(2)無量觀
我們現在所在的地方就是千山最早、最大的一座道觀--無量觀,始建于康熙六年(1667年),無量觀共分為6個建筑群,19幢建筑。
“塔”是歷史的見證,是名勝的點綴,無量觀內建有玲瓏塔、許公塔、八仙塔、葛公塔、祖師塔共5座古塔。
無量觀建筑中最美的當屬“西閣”,它依山而建,環境幽靜,建有觀音殿,內供奉慈航道人、眼光娘娘和子孫娘娘,殿內還有“天女散花”和“麻姑獻壽”兩幅壁畫。在慈云殿后面的山路旁還有一處平坦的石面,擊之能發出木魚的聲音,故名“木魚石”,朋友們有興趣的話可以去敲一敲、聽一聽。
接下來,我們要游覽的就是無量觀的正殿--三官殿,此殿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殿內供奉上元賜福天官堯,中元赦罪地官舜,下元解厄水禹,在三官前方分別是赤面亡靈官和護壇土地。在三官殿東側是八仙過海,西側為瑤池金母,右側墻壁繪有堯舜和大禹治水兩幅壁畫。
接下來大家就要親身體驗一下千山“險”的樂趣了。在通往天上天的懸崖峭壁上,鑿刻出八個跨度較大的石凳,僅能容足,匍匐攀登,不容稍緩,身后就是懸崖,回首生畏,此處就是以險要著稱的“八步緊”。
“八步緊”的頂端有一條向北傾斜的夾縫,長4米,寬0.5米,高3米,這就是千山一絕--“夾扁石”。無論胖人瘦人只能側身慢慢通過,出了夾扁石就是無量觀的著名景點--“一步登天”。此處雄偉險峻,大家手握鐵環舉步一跨,便可到巨石之頂。
從一步登天登上另一部巨石,便登上了蓮花峰的絕頂--天上天,站在天上天,白云在頭頂環繞,彷佛伸手可摘,環顧四周,千山風貌歷歷在目。
二、五佛頂景區
現在,我們要游覽的是五佛頂景區。五佛頂,海拔554.1米,為千山景區第二高峰。首先呈現在大家眼前的`是距封頂僅百余米的普安觀,它的整體建筑坐落在一塊東西長20米,南北寬16米的平臺山,觀東、北、西三面均已石壁為屏,有“山高不過仙人臺,廟高不過五佛頂”之說,是千山海拔最高的一座道觀。
(1)普安觀
普安觀,原為佛家寺廟,名西明庵,始建于明萬歷二十四年(1596年)。普安觀分為東西兩殿。東殿,為關帝廟,清代單檐硬山式建筑,里面供奉忠義財神關羽,關羽兩側是藥王孫思邈和當地的保家仙黑媽媽。
西殿為老君樓,建于民國年間,系千山為數不多的二層建筑,里面供奉著道教最高天神太上老君,兩側為呂洞賓和全真教創始人丘處機。
(2)五佛頂
觀賞過普安觀,沿著臺階向上走,就是五佛頂了。五佛頂開發于明萬歷年間,由于山頂山峰光禿,其上多沙少土,無草無木,猶如和尚光禿的頭,故名佛頭山。
五尊佛像是五佛頂的主要標志,但隨著歲月流逝,五佛日趨減少。1991年,風景區重新雕鐫5尊墨玉石佛立于峰頂,使“五佛”以嶄新的面貌再返佛鄉。
三、百鳥園景區
現在,我們來到了百鳥園景區,這里四面環上,園內百鳥齊鳴,仙鶴翔于藍天,孔雀飛于東南,讓各位感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愜意,卸去都市的嘈雜和人世紛擾的疲憊。
百鳥園,全園占地面積56000平方米,由外園和內園兩部分組成。百鳥園內擁有適宜在沼澤和水邊生活的100多種鳥類。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有:丹頂鶴、金雕和黑天鵝;二級保護鳥類有:白天鵝,禿鷲和鴛鴦等,此外還有珍惜的巴哈馬鳥和中美洲的“琉璃金剛”鸚鵡等。
四、大佛景區
現在我們游覽的是千山著名的大佛景區。1993年發現的千山天成彌勒大佛對北方乃至中國佛教都具有重大影響,在大佛景區不僅有著名的天成彌勒大佛,還有與秀美自然景色互相交融的仿古建筑群。
穿過龍華門,我們首先看到的就是千佛閣。因殿內塑造了由魏晉至明代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域的彌勒塑像1446尊,故稱千佛彌勒閣。進入閣中,迎面屹立就是莊嚴高大的佛裝彌勒,大家看右上方就是我們熟悉的大肚彌勒佛,左上方是樂山大佛。
千佛閣右側是著名的古廟--南泉庵。南泉庵地處幽谷,依山而建,正面是一堵高10余米的高墻,牌樓狀廟門前是寬闊的40級臺階,廟宇三面環山,一面高墻,共7幢建筑,大雄寶殿階下并立兩株300余年樹齡的柏樹,東西為配殿、課堂,規整優雅。
前面的廣場就是大佛廣場,大佛廣場中間佇立著由雪花石雕刻而成的立體“佛”字,高6.9米,6和9都是佛家的吉祥數字。
這是一尊我們熟悉的布袋彌勒法相,您看他笑口常開,注視著眾生,把快樂和吉祥送給每一個人,這個布袋叫做乾坤袋,里面藏有百寶,取之不盡,您跟他說好了,未來佛祖一定會慷慨解囊。我們常說:“抱抱彌勒腳,諸事全都好;摸摸彌勒手,要啥啥都有;拽拽乾坤袋,升官又發財”。
繞過舍利堂,可以到后院瞻觀一下舍利塔。這座寶塔可以稱得上是目前東北地區最為精美、最為壯觀的石雕寶塔。寶塔為13檐,是寶塔級層最高者,塔基上有八角圍欄,圍欄上有釋迦摩尼的座像,象征著八方凈土。
走進氣勢磅礴、巍峨聳立的彌勒殿,可以看到殿內供奉的四大天王和佛家護法韋陀菩薩和伽藍菩薩。彌勒殿稱得上是佛教寺院殿堂的一絕,沒有彌勒的彌勒寶殿在全國僅此一處,您不禁要問了,這彌勒寶殿怎么沒有彌勒呢?
推開東面的窗戶,遠處望去,如果您是一個有佛緣的人,就不需要別人的指點也能看出彌勒的法緣真身,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座佛,一個窗,一尊佛,窗容佛,佛入窗,設計之妙,匠心獨運。
現在大家期盼已久的天成彌勒大佛已經呈現在您的眼前,這個彌勒大佛完全自然形成,沒有一絲人工的雕琢的痕跡。據地質專家鑒定,大佛形成于距今400萬年前的古冰川時期,五官、四肢、體態經巖石風化而成。
欣賞完大佛,我們再來看看歷史悠久的龍泉寺。龍泉寺,是千山“五大禪林”中最大的一座佛寺,相傳建于唐代,龍泉寺之所以著名,還因此處風景秀麗,整個寺院奇峰環抱、古松成林,建筑布局與自然景色和諧相承,素有“龍泉仙境”之譽。
大雄寶殿是龍泉寺的正殿,建于明代,屬于歇山式建筑,大雄寶殿內供奉代表中、東、西三方不同世界的“橫三佛”。中間一尊,是我們這個世界的釋迦摩尼佛,左邊是東方琉璃界的藥師佛,右邊是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
五、仙人臺國家森林公園
我們即將游覽的景區就是被評為國家森林公園的仙人臺景區。在我們眼前的是積翠門,它是傳統的唐代建筑風格,青磚青瓦,重檐飛翹,氣勢恢宏。
沿著彎曲的山路,我們即將游覽的是五龍宮。千山素有“九宮、八觀、十二茅庵、五大禪林”之說,五龍宮則是九宮之首,始建于乾隆三年(1738年),為道人彭復光所創,總面積533.6平方米。
現在我們游覽的是著名景點--太和宮,創建于嘉慶十年(1820年),建筑面積900余平方米,采用清代單檐硬山式建筑風格,簡單古樸。太和宮分為中西兩院,中間有一個花墻月亮門,兩院相映,顯得幽靜典雅。
最后,我們抵達的就是仙人臺,又名觀音峰,海拔708.3米,為千山風景區最高峰。仙人臺峰石奇翹、地勢險峻,峰頭似蛇背,東北西南走向,長20余米,寬5米,為高低不平的粗;◢弾r體。
峰頭西端,崛起一巨大的石柱,成四棱狀,高7米,直徑約25米,向東稍北偏斜,狀如鵝頭,俗稱為鵝頭峰,在鵝頭峰西側的峭壁上,有一石砌平臺,上有石拱門,有墻垣殘跡,為遼金時期觀音閣舊址。
各位朋友,千山風景區的游覽到此結束了,謝謝大家的支持與合作,秀美的千山隨時歡迎大家的光臨。
遼寧的導游詞范文 篇2
游客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參觀本溪水洞。溪水洞位于本溪縣境內,距本溪市35公里的東部山區太子河畔,是數百萬年前第三紀后期形成的大型石灰巖充水溶洞。水洞原名“謝家崴子水洞”,背倚莽莽青山,面臨太子河,峻峰高聳,清流蜿蜒,風光十分秀美,向以洞奇,石異,水幽而著稱。水洞由三洞組成。主洞是一條長達5800多米的地下充水溶洞,也是目前發現的世界第一長的地下充水溶洞,現已開發2800米,可全程乘船游覽,被譽為“北國一寶”,“天下奇觀”“亞洲一流”“世界罕見”。水洞河道曲折,蜿蜒幽深,兩岸石筍林立,千姿百態,洞頂穹廬鐘乳高懸,神趣盎然。100余處景點形態奇異,蔚為大觀,泛舟其中,如臨仙境。輔洞為旱洞,洞穴高低錯落,洞中有洞,曲折迷離,各有洞天。現已利用天然洞穴,建立了古生物展覽館,再現了億萬年古生物的進化過程。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瀉水洞。如今,水洞連同周圍的溫泉,廟后山,關門山,湯溝和鐵剎山等共同形成本溪水洞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國家4a級旅游區,是一處集山,水,洞,泉,湖,林等自然景觀和寺廟,古人類遺址等人文景觀于一體的風景旅游勝地。
遼寧的導游詞范文 篇3
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您來到中國最美的洞穴——本溪水洞參觀游覽。
本溪水洞又稱九曲銀河洞,全場5800米,已開發可乘船的有2800米。洞中水清澈可見,長流不息,洞內四季恒溫,常年保持12度左右,一年四季皆可游覽。
洞內景觀全部都是天然形成的,沒有任何人為因素,三分看,七分想,大家可以發揮您豐富的想象力,享受這美好的時空。
各位來賓您見過潮涌嗎,我們水洞中就有一處潮涌可觀。請看右側就是我們洞中的潮涌,長約30米,這個景觀非常罕見,形成也非常特別。這里的演示在沉積過程中形成不同的分層,其抗風化能力和抗腐蝕能力也不同,在風和水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這么壯觀的“銀河潮涌”,潮水的波紋,褶皺清晰可見,十分壯觀。
前方我們能看到一群憨態可掬的小猴子,有的追逐打鬧,有的竊竊私語,自由快樂。它們其實就是洞頂塌陷的巖石在滴水沉積的作用下形成的石筍。很神奇吧,洞中神奇之處還有很多,前面我們還能看到嫦娥仙子在洞中暗自神傷,還有十八羅漢形態各異鎮守洞中。他們也都是一棵棵小石筍組成的。
大家請看右前方是水洞的代表性景觀——“寶鼎雙鐘”。它是由洞頂的水在下滲流時,水中的碳酸鈣逐漸禪機在洞底而形成的。大家自信看鐘上的繩索,似連非接,隱約相差1厘米。經過專家測算,洞中石筍的生長速度為120_年6.76豪米。大家可以算算這1厘米,還要多久才會連到一起呢?
前方我們進入雙劍峽,顧名思義有兩把劍懸于洞頂。
請大家抬頭看,這里的鐘乳石發育良好,猶如柄柄利劍懸于頭頂,還真實船在水中過,人在劍鐘行。前方我們穿過的就是九曲銀河的第一門劍門。這里巖石低矮,請大家注意低頭。
過了劍門,大家可以看到右側的兩只蹲坐的小貓在迎接大家。不遠處還有一只石蛙正欲縱身躍如水中,取名“金蟾跳水”。右前方巖壁上兩棵石筍,仿佛兩尊慈眉善目,笑口常開的彌勒佛,保有著我們出入平安。
接著我們進入的時觀音堂。大家請看岸邊一個石筍在燈管的照射下宛如一尊觀音,正站在高處,用柳枝蘸著凈水向人們身上灑來。
前方我們進入的時九曲銀河的第二門,虎閘門。大家請看前方的兩塊巨石,一上一下好似一只猛虎正張開血盆大口,要把我們一起吃掉呢。不過不要慌張,旁邊正有一尊觀音保佑我們平安通過呢。
現在我們即將欣賞到的是“水洞斜塔”它的傾斜角度遠遠超過的著名的比薩斜塔,傾斜角度為45度。
過了九曲銀河最大的“之”字彎,我們的上方有一座橫跨銀河兩岸的天橋,它上不接洞頂,下不連水面,像一座拱橋跨河而過,實屬罕見。
前方就是我們水洞的著名景觀——玉象戲水了。它晶瑩剔透,鼻飲清流嬉戲于凌波之上,雖正看不像,可回過頭來,仔細想想越想越像,故取名“玉象戲水”。
現在我們能來到的就是九曲銀河中最大的宮殿“北極宮”。北極宮高38米,寬50米,是由于洞頂的巖層呈塊狀崩塌使空間不斷擴大而形成的。
首先我們看到景觀是“大雪山”像極了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巍峨雪山景色。前面還能看到“蒙古包”和“天山煙云”等景觀,這些景觀都屬于石幔,又稱作石帷幕石簾,是由飽含碳酸鈣的薄層水由洞頂或洞壁流出沉積而形成,他們的主要成分為方解石。
請看右上方的“玉皇天姿”,這些鐘乳石巧妙結合在一起,是不是很像高高在上的玉皇大帝,氣宇軒昂神色威嚴地對眾仙發號施令。
我們所在的位置已經石開發部分的盡頭了,我們的船將在這里掉頭返航。游客朋友們,在我們返航的過程中任然有許多美麗的景觀等待著大家。
前面就是我們之前看過的玉象戲水,從這個角度看四肢齊備,五官俱全,石最好的觀賞角度。
我們進洞后觀賞過的景色,在我們返程途中由于欣賞角度的變化,又會產生不同的效果,還有一些岸邊的景色,在來的時候由于離我們很遠大家沒有看到,回去的時候還有機會再次細細端詳。那么請大家隨我繼續游覽參觀,從另一側欣賞九曲銀河不同的景觀把。
我們的游覽就到此結束了,請您下船時扶好慢下。歡迎再次光臨本溪水洞
遼寧的導游詞范文 篇4
沈陽是遼寧省省會,是東北地區經濟、文化、交通、金融和商業中心,是東北地區最大的城市,是東北地區最早命名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20_年世界園藝博覽會就在我們沈陽舉辦。
沈陽市轄九區一市三縣,東西長115公里,南北長205公里,全市總面積為12980平方公里,沈陽是一個多民族的聚居地,居住著漢、滿、回、蒙、朝鮮、錫伯zu等三十多個民族,總人口720。4萬人。
沈陽市位于渾河北岸,渾河古稱沈水,因古代以水北為陽,故稱沈陽。沈陽地區地勢平坦,以平原為主。這里屬溫帶季風大陸性氣候,受季風影響,降水集中,溫差較大,四季分明。
沈陽是東北地區最早的歷史文化名城。
遠在7220_年前,先民們便在這里農耕漁獵,繁衍生息,創造出源遠流長的新樂新石器文化。
公元前320_年,燕國名將秦開在此屯兵戍邊,設立侯城,為沈陽建城之始,據今已有2320_年的歷史。秦始皇統一6國之后,分天下為36郡,沈陽屬遼東郡境內。
遼金時代設置沈州,元改稱沈陽路,至此沈陽見于史冊。
1620_年清太祖努爾哈赤攻占沈陽。并于1620_年遷都沈陽,皇太極繼承罕位后改沈陽為盛京,滿文譯為謨克敦(興盛的意思),成為清朝兩代皇帝的都城,因而沈陽素有“一朝發祥地,兩代帝王都”之稱。
1644年,大清遷都北京后,清以沈陽為陪都,以奉天承運之意,在沈陽設奉天府,這便是沈陽又名奉天的由來。
1920_年辛亥革命后,沈陽成為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統治東北的中心,1920_年,正式設立奉天市政公所,沈陽首次出現市的建制。
1920_年張學良執政東北,于1920_年將奉天市改名為沈陽市。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9。18事變,侵占沈陽,將沈陽市改為奉天市。
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奉天市恢復沈陽市名稱。
1948年11月2日,沈陽獲得解放。
沈陽是中國的重工業基地,有東方“魯爾”之稱,曾被驕傲的稱為新中國建設的長子。創造出中國工業史上200多個第一:新中國第一架噴氣式戰斗機、第一部水下機器人,還有新中國第一枚國徽,都在這里誕生。目前全市形成了以機械加工為主的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具有較強的綜合加工能力。世界銀行評選出41座全球最具競爭力的城市,沈陽與北京、上海共同位列其中。
沈陽是東北地區最大航空、鐵路、公路交通運轉中心。桃仙國際機場是東北地區最大的樞紐機場。沈陽還是東北地區最大的鐵路樞紐,鐵路網密度堪稱全國之首。從沈陽出發,沿高速公路,1。5小時之內就可以到達沈陽周邊7座城市中的任何一座。
沈陽是首批全國優秀旅游城市之一,旅游景觀豐富多彩,共有景區景點200余處,目前,沈陽的旅游產品共有以下幾大系列,以一宮兩陵為主體的清文化旅游,以張氏帥府、九一八歷史博物為代表的近現代史旅游;以沈陽棋盤山為代表的冰雪旅游;以沈陽植物園、棋盤山風景區為代表的休閑度假旅游;以沈陽水洞、怪坡為代表的奇特景觀旅游;另外還有工農業旅游、民族、民俗特色旅游、宗教旅游等等。第2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上,一宮兩陵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另外,沈陽還有沈陽國際旅游節、冰雪旅游節、黃寺廟會等豐富多彩的旅游節慶活動。
沈陽是一座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美食城,您可以品嘗到“中華名小吃”老邊餃子、馬家燒麥、那家館白肉血腸,還有遼寧十大美食之稱的滿漢全席,扒鍋肘子等。等您吃好喝足,還可以去欣賞到東北民歌、東北大秧歌,綠色二人轉。
此外,沈陽還是中國足球的福地,20_年,中國足球就是在沈陽五里河體育場沖出亞洲,走向世界。這里也將是20_年北京奧運會的分賽場。屆時,本導游員愿再次恭候各位的光臨。
尊敬的各位游客,沈陽就為您介紹到這里,謝謝大家。
沈大高速公路,貫穿了遼東半島的7座城市,途經營口港、鲅魚圈港、大連港三個港口。
遼寧的導游詞范文 篇5
冰峪溝位于莊河境內,由大連乘旅游大巴差不多2個多小時就能到達!氨鴾稀币矊懽鳌氨鶞稀保驗榇说氐貏蓦U要,易守難攻,歷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冰峪溝的霧非常奇,我們去的那天正好下了大雨,所以,空中有特別濃密的霧,由于風很大,吹得霧氣在山間飛快的跑來跑去,真像是天上的仙女飄動的舞裙。游人們都非常興奮,仿佛來到了人間仙境一般。冰峪溝的水真大啊!在雨水的沖刷下,山上的水滾滾滔滔地流下來,流入山下的英納河,我們坐在游船上,感覺水好像隨時都可能漫進船里似的,真叫人膽戰心驚啊,河上的浮橋也被大水吞沒了,已經禁止通行了。
第二天,雨停了,水差不多也退了,我們按計劃要去爬龍華山了。啊!這里的山真美啊,既有云南石林的奇特,又有桂林山水的挺拔。有的像從地里冒出的竹筍,幾乎直上直下,有的像展翅欲飛的雄鷹,惟妙惟肖,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冰劍峰,它像一把剛出鞘的利劍,直插入云天。
我們爬山的時候,路很滑,路兩邊林木茂密,綠樹成蔭,有許多珍稀樹種都是以前不曾聽說的,果樹也很多,隨手就能摘到山核桃,山葡萄等野果。樹上鳥兒發出悅耳的叫聲,叫人心曠神怡。地上長滿了大大小小的蘑菇,連罕見的冬蟲夏草都長了出來。終于到了山頂——一線天。只見一塊巨石立在山頂,真險啊!好像誰一不小心就能把它碰倒似的。從這里向上看,只能看見一小條藍天。雨水從巨石上往下滴,像水簾一樣,壯美極了。
遼寧的導游詞范文 篇6
本溪的楓葉聞名全國。金秋十月楓葉紅了,漫山遍野,絢爛的楓景看得人們心神欲醉。十一”黃金周期間,本溪各賞楓景區都出現了“井噴”現象,關門山國家森林公園外面,等候入園的“車龍”排出了13公里,而新開發的老邊溝景區更是以其天然的景致和楓葉的鮮紅、艷麗吸引了數萬游客。各景區內和景區周邊的賓館、旅店、農家院整個黃金周天天爆滿。
許多人為了“躲峰”,選擇節后去本溪賞楓。八日這天,正值沈本產業大道通車首日,沿途彩旗飄飄,通車剪彩儀式正在進行,我與朋友駕車去本溪途經此地,哈哈!竟有一種受到夾道歡迎的感覺。
本溪鐵剎山風景區是東北道教龍門派的發祥地。因從東、南、北三面仰視均見三頂,道家取其三三見九之意,故名“九頂鐵剎山”。鐵剎山是道家圣地,有“鐵剎三千年”的勝名。那天,抵達這里已經很累,拾級而上的海拔近千米山路更讓我望而生畏,留下它,以后再來吧。
轉下山來,駛上本桓公路,很快進入楓葉大道,果然名不虛傳,壯觀的景色讓你不得不停車拍照。八日正是寒露節氣,楓葉正紅,當然還有黃楓爭妍。前來賞楓的游客依然很多,看來與我同樣“躲峰”的大有人在。
行至東營坊鄉,我們下主路轉道西南方向去老邊溝,很快見到許多農家院炊煙裊裊,人滿為患。有大批的魯美學生來這里寫生。繼續前行,天色漸晚,夜宿南營坊村“濃香農家院”,住宿費每人20元。
主人是一對年輕夫婦,十分熱情。這是一個二層小樓,樓上所有客房設床,樓下兩間客房則是火炕。寒露節氣,天氣預報夜間有雨,我們選擇住火炕,晚餐地道的大盤子農家菜,一切都是純正的農家韻味。
游老邊溝剛剛入夜時,村里還開了一會兒路燈,后來,全村只有濃香農家院屋頂上的燈徹夜通明。夜晚,山里的風很大,吹動著樹葉沙沙作響,偶爾幾聲犬吠,打破了夜的寧靜。電視在餐廳,廁所在室外,火炕上早已鋪好了被褥,早點睡覺吧,鉆進熱乎被窩,不知不覺間合上了眼晴。
第二天早飯后,我們前往老邊溝,由于是新開發景區,游人又旺,許多優惠這里沒有,就連“游客卡”在這里也不好使。門票60元,車輛駛入費10元。好心的濃香農家院店主人主動聯系熟悉的景區負責人,優惠我們門票每人40元。
進入景區,最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棵又高又大的紅楓,標示牌上寫著“楓魁”。素有遼寧東部山城美譽的本溪自然風光充滿回歸自然之感。老邊溝風景區是一個南北走向的山谷,從溝口到山頂10公里左右,一切都是原生態的。溝里貫穿一條蜿蜒的小溪,潺潺的溪水,順勢而下,溪水清澈,兩旁高山巍峨,林林總總的樹木,楓葉映襯,陽光照在樹葉上,光影迷離,細枝在風中輕輕搖曳,仿佛在向人們講述老邊溝鮮為人知的故事。小溪的嘩嘩聲,風吹樹葉的沙沙聲,交相輝映,格外清幽,好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
景區內有抗聯遺址,有楊靖宇將軍與他的戰友們的雕像。這里曾經是老一輩革命先輩抗擊日本侵略軍的地方,在這里他們留下了自己的生命,帶走了法西斯的無恥,留給了人民一份信念和富強。此時此刻,我在放松身心、摒除城市喧囂、呼吸清新空氣的同時,深深感受到英烈們為了人民的解放事業拋頭顱灑熱血的壯烈,從而更加體會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賞楓歸來,聽著城市煩躁的喇叭,聞著鋼筋混凝土的氣息,讓我不由得回味著老邊溝那清新的泥土氣息和大自然的寧靜。人類強行將大自然改造成鋼筋混凝土的城市,在不斷的改造中,人類讓大自然失去了自我,可是人類也同樣在強烈的占有中,失去了自由和快樂,一座座鋼筋混泥土的房屋就是牢籠,讓人們在狹小的空間里忘記了什么是快樂、什么是清新和芳香。老邊溝短暫的行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