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草堂導游詞400字(通用23篇)
杜甫草堂導游詞400字 篇1
各位游客朋友,早上好。昨天我們的行程大家滿意嗎?滿意就好,今天我將帶大家去另一個經典,我相信肯定不會讓你們失望的,那位朋友說得沒錯,就是杜甫草堂,杜甫草堂確實是個陶冶人們詩情的地方,今天我們就一塊去親身感受一下。感受我們詩圣杜甫的詩歌,了解杜甫的坎坷的一生。
杜甫草堂位于成都西郊風景如畫的浣花溪畔。距市中心15公里左右。我們現在的位置是在成都的市中心——天府廣場,大概半個小時左右的車程我們就可到達草堂門前。
現在大家請看窗外,是否有種煙雨迷蒙,鮮花浪漫的感覺?現在正值早春時節,成都給人的感覺是如此的溫馨,大家現在可以閉上眼睛想象一下一千多年前唐代的成都會是怎么樣的呢?春夜繁花在唐代著名的詩人中間,對成都最有感情或者說把唐代成都描寫得最為真切的詩人,還是要數在浣花溪畔的草屋里居住過3年零9個月的老詩人杜甫。他描述過的一個成都春天的雨夜,已成為成都城市記憶最鮮活的一個片斷:“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杜甫的浪漫,杜甫的憂國憂民都在其詩歌中深有體現,現在我們的車子已經開到了杜甫草堂的停車場,請大家拿好貴重的隨身物品,和我一起開始我們的草堂之旅。
杜甫草堂導游詞400字 篇2
國慶節到了!碰巧干爹去成都出差,媽媽就決定讓我和干爹一起去成都,聽到這個消息,我非常高興,因為又可以去旅游了!
坐飛機和高鐵來到成都后,游了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三個地方。其中,杜甫草堂讓我的印象最好,決定寫出來了。
我們進去杜甫故草堂后,先看到一個很大的坑,里面有很多東西。導游阿姨詳細的介紹了那坑的歷史,說那原來是杜甫的村落。還介紹了一些杜甫的歷史。我好奇的看著,這里有很多歷史資料,還有許多文物,比如鏡子、棋子、碗等等,這些都很破舊,都快看不出來了。
接下來,就是去看杜甫的草屋。到了那里,我們發現那草屋很新,不像破舊的樣子。導游阿姨說由于杜甫后來走了,草屋年久失修,已經倒塌了,這是按照杜甫后來書里寫的造的。旁邊還有課很高很高的樹,拍都拍不下來,簡直比兩層樓還高。
最后,就是去看杜甫的雕像了。到了那里后,我才看到雕像的樣子。雕像是一個老人,坐在椅子上,眼睛閉著,好像閉目養神。旁邊還有很多詩人的資料,比如李白、屈原、杜牧等等。介紹完這些,參觀就算結束。
參觀結束了,我走出大門,心里還在回想剛才的情景。這次杜甫故居之旅,讓我知道了許多知識和文化。在這里,我還想給大家欣賞一首杜甫的詩: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傾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這次游杜甫草堂,我學到了許多知識,景色的美也讓人流連忘返。杜甫草堂,下次有機會,我一定還來!
杜甫草堂導游詞400字 篇3
各位游客,今天小王帶你們去的地方是杜甫草堂,我們現在就到了草堂停車場了,大家拿好自己的貴重物品,和我一起走進草堂吧。
現在我們進到院子里面,可以看見門口有一個很瘦很瘦的銅像,大家走近細細看一看,是的,這就是為杜甫塑的銅像,大家都看到了這個像是很瘦的是吧,可以在心里想一想想:杜甫那時都瘦得不成人樣了,竟然還為自己的國家著想,他這樣的精神是所有人都可以學習的。
我們繼續往里走,在這個大廳里面有許許多多的銅像,姿態各異:有李白的、王昌齡的等等許多詩人的銅像,大家看看大廳中間那一個大白石頭像,有沒有覺得非常像以前在美術書上學的“飛天”。我們繼續往大廳后面走,這個兩人高的木像,下面是一個木柱,而在柱子上面有一個栩栩如生的蒼鷹,看那眼神好像就是藐視天下所有事物,桀驁不馴。從大廳出來以后,路過一個門,只見門上面的牌匾上寫著花徑兩個大字,過了以后,有一面墻,上面用青花瓷碎片拼出草堂這兩個字。大家現在看到的這個雕像還是大名鼎鼎的杜甫,但是和上次的不一樣,這個就是一個半身像,還留著山羊胡須。
現在這個水池旁邊,那里面可全是錦鯉,大小不同,顏色也不同:有金紅色的,白色的,還有黑色的。
現在大家可以自己感受感受文人故居的氛圍,半個小時后我們在剛剛下車的停車場集合,大家注意安全,注意時間。
杜甫草堂導游詞400字 篇4
各位游客朋友,早上好。昨天我們的行程大家滿意嗎?滿意就好,今天我將帶大家去另一個經典,我相信肯定不會讓你們失望的,那位朋友說得沒錯,就是杜甫草堂,杜甫草堂確實是個陶冶人們詩情的地方,今天我們就一塊去親身感受一下。感受我們詩圣杜甫的詩歌,了解杜甫的坎坷的一生。
杜甫草堂位于成都西郊風景如畫的浣花溪畔。距市中心15公里左右。我們現在的位置是在成都的市中心——天府廣場,大概半個小時左右的車程我們就可到達草堂門前。
現在大家請看窗外,是否有種煙雨迷蒙,鮮花浪漫的感覺?現在正值早春時節,成都給人的感覺是如此的溫馨,大家現在可以閉上眼睛想象一下一千多年前唐代的成都會是怎么樣的呢?春夜繁花在唐代著名的詩人中間,對成都最有感情或者說把唐代成都描寫得最為真切的詩人,還是要數在浣花溪畔的草屋里居住過3年零9個月的老詩人杜甫。他描述過的一個成都春天的雨夜,已成為成都城市記憶最鮮活的一個片斷:“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杜甫的浪漫,杜甫的憂國憂民都在其詩歌中深有體現,現在我們的車子
杜甫草堂導游詞400字 篇5
各位游客,早上我們去了寬窄巷子,那么現在我就帶大家去領一個景點——杜甫草堂,顧名思義,杜甫草堂就是杜甫以前住過的草堂,之所以有現在這個景點,是由于以前的草堂太破太舊,所以政府出資又把草堂重新修了一下。而杜甫草堂也成了外地游客來成都必去的景點之一。所以我們也要去看一看。
現在我們呢金額如草堂,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尊杜甫的塑像,大幾可以看見杜甫身穿大披風跪在地上,雙手放在膝蓋上,好像在思考什么,大家都說,杜甫有一雙寫得好詩歌的手,誰摸了就能占了他的靈氣,寫得一手好文章。所以小朋友要寫作文的或者是想寫好文章的,都可以去摸一摸,希望給大家帶來好運。
我們繼續向前走,大家是不是很好奇為什么這里有一個很古老的房子,市的,沒錯,那就是杜甫住的房子,里面有九個屋子,杜甫一生窮困潦倒,日子過得很艱難,這個草堂還是在朋友的資助下才建成的。
杜甫草堂導游詞400字 篇6
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國唐代大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居所。公元759年冬天,杜甫為避“安史之亂”,攜家由隴右(今甘肅省南部)入蜀。靠親友的幫助,在成都西郊風景如畫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稱“成都草堂”。
在這里,詩人先后居住了將近四年,所作詩歌流傳到現在的有240多首。由于成都遠離戰亂的中原,而草堂又地處郊野,因此詩人的生活比較安定,心緒也較為寧靜,這就使他在草堂的詩歌創作大都具有田園風味,如《堂成》、《江村》、《春夜喜雨》等篇章都是如此。然而杜甫畢竟是一位有遠大政治抱負的詩人,對國家前途和人民命運的關心與憂慮,使他始終不能忘懷現實。因此憂國憂民的詩歌作品,仍然是他創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時期寫成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恨別》、《病桔》-、《枯棕》等著名詩篇都是感人至深的現實主義不朽之作。正因為杜甫在成都的詩歌創作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學財富,所以,后世把成都杜甫草堂譽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塊圣地。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我們來到草堂的正門,就看見一條波光翻翻的河流從門前環流而過,這就是杜甫詩中多次提到的浣花溪。
說”這個充滿詩意的名字的由來,還有一段動人的故事呢。相傳唐時溪邊住著一位姓任的姑娘,貌美而心善。一天,她正在溪畔洗衣,走來一位渾身瘡疥的和尚,行人都躲得遠遠的,唯有這位任姑娘不避讓。于是那和尚脫下沾滿膿血的架裟求她浣洗,任姑娘欣然接受。哪知架裟一入水,霎時滿溪泛起蓮花朵朵,再看那和尚,卻早已不知去向。人們十分驚異,就把這條河命名為浣花溪了。
其實,浣花溪的得名與任氏觀杜甫草堂,值得一游的地方還有紅墻夾道、修竹掩映的花徑,碎瓷鑲嵌、古雅別致的“草堂”影壁以及風景秀麗、獨具魅力的梅苑。妙境入目,各自都有體會,就不用我一一介紹了。
謝謝大家!
杜甫草堂導游詞400字 篇7
杜甫草堂位于成都市西面,是杜甫為避安史之亂而攜家入蜀,在成都西郊修建的茅屋,原名為“成都草堂”是由杜甫故居,紀念祠堂,和園林景觀結合的川西民居建筑群,它的環境清幽,我們去時游人也不是像趕廟會的那么多,處處皆可見到樹木與花草,參天竹林比比皆是,郁郁蔥蔥,修長挺拔。整個草堂曲徑通幽,構造精巧,使人常有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杜甫的詩句到處充滿了草堂的各個角落,有很多都耳熟能詳。
這里還有很多的亭子,全部用茅草做頂,實木為梁,古色古香。
這里還有很多的水塘,肥碩的一尺來長的各色大鯉魚在里面游來游去,碰到有人喂食,就更撒了歡兒,撲通撲通通擠在一起,里三層外三層的,在前面的魚吃飽了或是嫌這個地方擠,想回到塘中寬敞地方,游是不能的,只好使勁跳,于是我們又欣賞了鯉魚跳龍門,盡管濺得我們褲子上全是水......
我們的主人公杜甫在1000多年前,發出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呼喊,而如今,我們可以自豪地說:“已有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杜甫草堂導游詞400字 篇8
各位游客,早上我們去了寬窄巷子,那么現在小優就就帶大家去領一個景點——杜甫草堂,顧名思義,杜甫草堂就是杜甫以前住過的草堂,之所以有現在這個景點,是由于以前的草堂太破太舊,所以政府出資又把草堂重新修了一下。而杜甫草堂也成了外地游客來成都必去的景點之一。所以我們也要去看一看。
現在我們呢金額如草堂,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尊杜甫的塑像,大幾可以看見杜甫身穿大披風跪在地上,雙手放在膝蓋上,好像在思考什么,大家都說,杜甫有一雙寫得好詩歌的手,誰摸了就能占了他的靈氣,寫得一手好文章。所以小朋友要寫作文的或者是想寫好文章的,都可以去摸一摸,希望給大家帶來好運。
我們繼續向前走,大家是不是很好奇為什么這里有一個很古老的房子,市的,沒錯,那就是杜甫住的房子,里面有九個屋子,杜甫一生窮困潦倒,日子過得很艱難,這個草堂還是在朋友的資助下才建成的。
杜甫草堂導游詞400字 篇9
今天我們來到成都市杜甫草堂,它是詩圣-唐代大詩人杜甫居住過的地方.走進大門,只覺得里面空氣清新,甜潤,看到旁邊古樹參天,樹枝縱橫交錯.淡淡的芳香撲鼻而來.
我漫步在通幽小徑,聽見河水潺潺聲,左邊的櫻花紅中帶粉,垂柳細細的枝條,綠得醉人.真是世外桃源啊!杜甫在這么美麗的地方居住,難怪寫下如此絕佳的詩詞.看著迷人的春色,我詩興大發,吟詩一首:荷塘美如鏡,皎月明無瑕.溪水透我心,盛日在今夕.媽媽聽了,鼓勵我說:"不錯!以后繼續努力,有詩人的潛質喔!"我害羞地笑了.
經過柴門,我們來到"茅屋".這里是杜甫的故居.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會客廳.房間的中央擺著一張木榻.我想象著杜甫與朋友在榻上吟詩作對,飲酒歡歌.該是多么瀟灑啊!
來到了"詩史堂",沿著走廊,我們欣賞到了從古到今,眾多書法家,軍事家,大文豪等人書寫杜甫詩句的作品,有草書,隸書,行書.其中就有我所熟悉的葉圣陶爺爺,葉劍英將軍,陳毅元帥的大作,讓人贊不絕口,佩服之至!
"唐風遺韻館"是我最喜歡的一處.那里面介紹了杜甫的生平事跡.他幼時喪母,靠自己努力奮斗,才取得巨大成就.他一直憂國憂民,為民著想,山水詩中也表現出自己對百姓的同情和關愛之情.我記得一句最著名的詩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他曾經與李白相逢,痛飲了幾日,這也是歷史上難得的大詩人相聚時刻.這里還介紹了唐代的許多人物和大事件.我看見了楊貴妃,唐太宗,唐玄宗等人的畫像,還有"華清池出浴圖".我覺得唐朝真是一個繁花似錦的盛世.
后來,我們去了"萬佛樓","工部祠"游覽.這次杜甫草堂游讓我大開眼界,也對杜甫有了更多了解,越發敬佩他了.我多希望自己也能成為一名詩人啊!我會努力的!
杜甫草堂導游詞400字 篇10
各位朋友:歡迎大家游覽杜甫草堂,我是你們的導游小李。
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國唐代大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居所。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現在我們來到了草堂的正門,眼前這條波光翻翻的河流就是杜甫詩中多次提到的浣花溪。
說到“浣花溪”這個充滿詩意的名字的由來,還有一段動人的故事呢。相傳唐時溪邊住著一位姓任的姑娘,貌美而心善。一天,她正在溪畔洗衣,走來一位渾身瘡疥的和尚,行人都躲得遠遠的,唯有這位任姑娘不避讓。于是那和尚脫下沾滿膿血的架裟求她浣洗,任姑娘欣然接受。哪知架裟一入水,霎時滿溪泛起蓮花朵朵,再看那和尚,卻早已不知去向。人們十分驚異,就把這條河命名為浣花溪了。
步入正門,我們看到整個庭園竹樹成蔭,綠水縈回,一派自然天成的清幽景色,這正體現出杜甫的詩意:“浣花溪水水西頭,主人為卜林塘幽”。
廳中的杜甫塑像,是中央美術學院著名雕塑家錢紹武先生的杰作。
參觀杜甫草堂,值得一游的地方還有紅墻夾道、修竹掩映的花徑,碎瓷鑲嵌、古雅別致的“草堂”影壁以及風景秀麗、獨具魅力的梅苑。妙境入目,各自都有體會,就不用我一一介紹了。
謝謝大家的參觀。
杜甫草堂導游詞400字 篇11
杜甫,我國古代詩歌史上的一位佼佼者。他的詩歌千古流傳,至今為人民所喜愛,因而他曾居住很久的草堂,自然成為舉世聞名的游覽勝地。中秋重游草堂,雖不如古人贊美草堂春色“一夕輕雷落萬絲,霧光浮瓦碧參差”那樣動人,卻也有令人留戀之處。
進得草堂,只見游人寥寥,一派幽靜·肅穆的氣氛:古木參天,松柏森森,秀竹郁郁,芳草青青。一片綠的世界,綠的海洋。桂花香氣四溢,使人沉醉。這綠的浪潮中,擁有一座古色天香的庭院建筑,這便是“工部祠”。進得一重門,迎面就是一座大殿,莊重而雄偉。殿門上方的門匾上,工工整整書寫著三個篆字“工部祠”。門的左右有一副對聯:“錦江春風公占卻,草堂人曰我歸來。”進入祠內,就見堂中杜甫塑像身著錦衣,正襟危坐,雙眼炯炯有神,顯示出詩人憂國憂民的崇高品質。
杜甫塑像左右,有黃庭堅和陸游的塑像陪襯。塑像兩旁各有一塊石碑,介紹杜甫的生平。工部祠外左右各有一個展覽室,陳列著各朝杜詩的版本及許多國外譯作。吟詠著這些杜甫名詩,感人肺腑。杜詩沉雄·雄渾,以真摯·深沉的感情,凝重·質樸的語言,反映了一個復雜而動蕩的年代。杜甫的千古名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深刻的再現了當時社會矛盾尖銳的真實情況。人民吧他的詩稱為“詩史”,吧他稱作“詩圣”詩很有道理的。
出了“工部祠”,過了“梅園”。便可見一座草亭。朱紅的柱子,深黑的亭蓋,古樸·自然而雅致。草亭中豎立著一塊大碑,上刻“少陵草堂”四個大字,剛勁有力,它不僅是一件歷史文物,更是一件難得的書法珍品。
離別草堂,回首眺望,令人無限遐想。杜甫草堂千百年來為世人稱頌,游人如織,并不僅僅在于它景色宜人,真正的原因在于人們對這位“詩圣”有無限崇敬之情。
杜甫草堂導游詞400字 篇12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游覽草堂不能親眼目睹杜甫寫出不朽名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那座名揚古今的茅屋,怎么講也是一件十分令人遺憾的事情。為了彌補這個遺憾,使大家更好地領略當年杜甫的生活環境,杜甫草堂博物館于近年重建了一個“茅屋景區”。
展現在我們眼前的,就是依據杜甫詩歌的描寫以及明代重修草堂時的格局恢復重建的“茅屋景區”。景區內溪流環抱,綠樹成蔭,竹籬柴扉,芳草青青,營造出“舍南舍北皆春水”、“清江一曲抱村流”、“卜居必林泉”、“柴門古道旁”、“野老籬邊江岸回”、“草深迷市井”等杜甫詩句描繪的郊野景象。推開咿呀作響的柴門,左植”四松”,右栽“五桃”,古楠接茅亭,綿竹上青霄,菜圃青青,藥欄郁郁,詩人的老妻所畫的棋盤仍留在石上,他的小兒女垂釣的釣絲還倚靠在籬邊……,所有這一切,都使人感受到詩人生活在這里時那種濃濃的田園情趣。而依川西鄉間民居風格建造的簡樸茅屋,又印證了杜甫“熟知茅齋絕低小”的描寫,令不覺間吟誦出杜甫的《江村》詩:“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參觀杜甫草堂,值得一游的地方還有紅墻夾道、修竹掩映的花徑,碎瓷鑲嵌、古雅別致的“草堂”影壁以及風景秀麗、獨具魅力的梅苑。妙境入目,各自都有體會,就不用我一一介紹了。
謝謝大家!
杜甫草堂導游詞400字 篇13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進大門往西北方前行約五六十米,便來到一小徑入口,入口墻上“草堂”兩個渾厚大字赫然醒目,這就是清末人士周善培所書的“草堂”影壁。進入小徑后五六米處,有一隔門,兩旁掛有郭沫若先生撰寫的一副對聯:“花學紅綢舞,徑開錦里春。”原來,這條小徑就是杜甫“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中提到的花徑。
獨自漫步于花徑,必能想象到當年這里繁花錦簇、春滿小徑的景象。 作文
如今,紅墻外的幾叢翠竹,蔭蔽著彎彎的小道;輕風穿過竹梢,似在喃喃細語;偶爾幾聲鳥鳴,更添幾分愜意。雖沒有了錦里花香,卻清雅勝似當年,的確可謂“青郊草木四時新”。穿過幽雅的花徑,右轉有座小橋,直達柴門。一聽就明白,當年杜甫草堂中此門必是由木柴搭成的,故稱為“柴門”,而今天卻早已改造,建成一座美觀華麗的“石門”了。
杜甫草堂導游詞400字 篇14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這是課文里學過的杜甫的《絕句》。鐘老師在講解的時候,我就在想:“窗含西嶺千秋雪是什么樣的美景呢?”我決定,一定要到杜甫草堂去看一看。星期日,我纏著爸爸,扯著媽媽,駕車來到成都杜甫草堂。下車后,我飛快地向里沖。當我沖到一半時,看見莊嚴的大門,突然想到:我這次是來拜訪偉大的詩人的啊!于是,我放慢了腳步,懷著崇敬的心情走了進去。
我們先來到茅草故居,這里曾經是杜甫的家。我們穿過柴門,看見了一個荒涼的景色:房頂上破了幾個洞,椅子一邊高一邊低。墻上也破了幾個洞。看到這,我想起了在茅草房前對詩人的名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解說介紹。腦海中仿佛出現了一位拄拐的老人,站在河邊,面對蒼天嘆息:“老天啊,你卷走了我的茅草,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我心想,杜甫當時真慘啊,我好想幫幫他。即使這樣,但杜甫還是希望: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是多么寬廣的胸懷啊!
走出茅草房,一條蜿蜒的小溪展現在我們眼前,這條小溪叫做浣花溪。幽幽流水,清澈見底。杜甫就因為這美麗的環境才臨水而居,還為此寫了首詩:“黃四娘家花滿溪,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我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幅美麗的畫面:綠草茵茵的小溪旁,杜甫和鄰居們飲酒下棋、談笑風生,黃四娘在一旁釀酒。他們多么幸福啊!想著想著,我明白了,杜甫的詩之所以這么好,是因為他愛觀察,從生活中尋找美。看來,我也要學會觀察啊!
這次草堂游不僅讓我更了解杜甫,還讓我知道了習作的好方法。感覺真不錯。
杜甫草堂導游詞400字 篇15
今天,爸爸帶我去了杜甫曾經生活過的地方——杜甫草堂。
一進大門,便是“詩史堂”,“啊!”詩史堂里面的東西可真多呀!我仔細欣賞著杜甫的作品,有《不見》、《贈李白》、《營屋》、《狂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江村》、《壯游》、《望岳》、《春夜喜雨》……在這里,我了解到杜甫是河南鞏縣人,他在草堂生活了四年,一共作詩二百四十余首。
接著,我又到了陳列室,我看到了杜甫的家世,有:杜預、杜耽、杜顧、杜遜、杜靈君、杜乾光、杜漸、杜叔毗、杜依藝、杜審言、杜閑、杜甫。我還看到了杜甫的雕象,他長著長長的胡子,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大大的鼻子,不大不小的嘴巴,看起來還真有學者的味道,難怪人們稱他為“詩圣”呢?
然后,我又來到了草堂,首先映入我的眼簾的就是一個大大的石碑,上面寫著銀光閃閃的四個大字――“少陵草堂”。旁邊還雕刻著蟠龍花紋,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顯得格外挺拔。
最后,我們游覽了杜甫曾經住過的茅屋,在這里,我情不自禁的朗誦起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杜甫草堂真是一個具有文化色彩的地方。
杜甫草堂導游詞400字 篇16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xiàn)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這就是杜甫憂國憂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詩中的典范之作。
游覽草堂不能親眼目睹杜甫寫出不朽名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那座名揚古今的茅屋,怎么講也是一件十分令人遺憾的事情。為了彌補這個遺憾,使人們更真實地感受當年杜甫的生活環境,杜甫草堂博物館于1997年重建了這個“茅屋景區”。
故居內溪流環抱,綠樹成蔭,竹籬柴扉,芳草青青,營造出“舍南舍北皆春水”、“野老籬邊江岸回氣”、“草深迷市井”等杜甫詩句描繪的郊野景象。推開咿呀作響的柴門,左植“四松”,右栽“五桃”。古楠接茅亭。綿竹上青霄,菜圃青青,藥欄郁郁,詩人的老妻所畫的棋盤仍留在石上,他的小兒女垂釣的釣絲還倚靠在籬邊……所有這一切,都使人感受到詩人生活在這里時那種濃濃的田園情趣。而依川西鄉間民居風格建造的簡樸茅屋,又印證了杜甫“熟知茅齋絕低小”的描寫,令人情不自禁的想到杜甫的《江村》詩:“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好了,請您在這里休息一會,慢慢品味一下鄉間的淳樸。
杜甫草堂導游詞400字 篇17
各位朋友:歡迎大家游覽杜甫草堂。
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國唐代大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居所。公元759年冬天,杜甫為避“安史之亂”,攜家由隴右(今甘肅省南部)入蜀。靠親友的幫助,在成都西郊風景如畫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稱“成都草堂”。
在這里,詩人先后居住了將近四年,所作詩歌流傳到現在的有240多首。由于成都遠離戰亂的中原,而草堂又地處郊野,因此詩人的生活比較安定,心緒也較為寧靜,這就使他在草堂的詩歌創作大都具有田園風味,如《堂成》、《江村》、《春夜喜雨》等篇章都是如此。然而杜甫畢竟是一位有遠大政治抱負的詩人,對國家前途和人民命運的關心與憂慮,使他始終不能忘懷現實。因此憂國憂民的詩歌作品,仍然是他創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時期寫成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恨別》、《病桔》-、《枯棕》等著名詩篇都是感人至深的現實主義不朽之作。正因為杜甫在成都的詩歌創作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學財富,所以,后世把成都杜甫草堂譽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塊圣地。
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杜甫草堂導游詞400字 篇18
杜甫草堂是我最喜歡的地方。它不像游樂園那樣讓人心潮澎湃;或許沒有動物園那樣吸引人;還或許沒有書店那樣引人入勝。可是它有一種特殊的美,吸引著我......
就在一個風和日麗的周末,我來到了杜甫草堂。
穿過浣花溪公園,來到一個大門前,一股“詩”的味道飄到了我的鼻子里,透過全身。那是種什么感覺。
走進杜甫草堂只覺得里面空氣清新,甜潤,看到旁邊古樹參天,樹枝縱橫交錯.淡淡的芳香撲鼻而來。嗯,還有股詩的味道。
杜甫草堂內溪流環繞,竹木蔥蘢,臺池閣掩映在花木叢中,是一處頗有特色的祠宇園林。
我漫步在通幽小徑,聽見河水潺潺聲,左邊的櫻花紅中帶粉,垂柳細細的枝條,綠得醉人。真是世外桃源啊!杜甫在這么美麗的地方居住,難怪寫下如此絕佳的詩詞。
我來到"茅屋",房間的中央擺著一張木榻。我在想,杜甫與朋友在榻上吟詩作對,飲酒歡歌.該是多么瀟灑啊!我也能那樣該多好呀,我不就有自己的草堂了嗎? 再來到了"詩史堂",沿著走廊,我欣賞到了從古今中外,眾多書法家,軍事家,大文豪書寫杜甫詩句的作品,有草書,隸書,行書。真是讓人贊不絕口,佩服之至!再看看 "唐風遺韻館",那里面介紹了杜甫的生平事跡.他幼時喪母,靠自己努力奮斗,才取得巨大成就.他一直憂國憂民,為民著想,山水詩中也表現出自己對百姓的同情和關愛之情。除了"華清池出浴圖"楊貴妃,唐太宗,唐玄宗等人的畫像,這里還介紹了唐代的許多人物和大事件。我覺得唐朝真是一個繁花似錦的盛世。后來,我還去了"萬佛樓","工部祠"等地游覽。
最后,我緩慢的向外面走去。我就要離開這個“世外桃源”了,離開這個詩的園林,詩的世界,難免有些傷感。可能下次我還會來到這個詩的園林,詩的世界......
杜甫草堂導游詞400字 篇19
步入大廨,映入眼簾的便是那尊消瘦的杜甫塑像。雖然有些夸張、抽象,但是杜甫緊蹙的雙眉,微仰的頭與雙手撫摸書卷的姿勢,不禁流露出詩人飽經風霜的人生與憂國憂民的情懷。望著這尊銅像,游客們都禁不住輕輕撫摸一下杜甫精瘦的雙手,來分擔他內心的痛楚。
整個大廨都是以黑白兩色為主,并沒有奢華的裝飾相襯,顯得大廨莊重肅穆。大廨東西兩壁還懸掛著一副清代學者顧復初的名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幅名聯寫得十分含蓄婉轉而耐人尋味,我和爸爸停望許久才離去。
游覽完大廨、詩史堂、水檻,柴門等景點,我們又去感受了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情景。來到“杜甫草堂”我怎能不親眼目睹一下杜甫寫出不朽名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那座名揚古今的茅屋呢?
很快茅屋便出現在眼前,茅屋四周環繞著清清的小溪、翠綠的竹林還有長長的竹籬與幽幽的茅亭。茅屋前詩人的老妻所畫的棋盤仍留在石上,一旁還有一菜圃,處處都體現著濃濃的田園氣息。
茅屋內有書房、臥室、廚房等。茅屋的墻壁并不是石頭、磚砌成的,從從墻壁破損處可以看到里面的茅草和泥土,輕輕一推便可感知墻的簡陋。這時突然想起杜甫的《江村》“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雖然如此,在“八月秋高風怒號”時,杜甫卻希望“安得廣廈千萬間,大批天下寒士俱歡顏!"想到這,我便心生一股對杜甫的敬佩之情。
原來如此多的名人墨客來到成都這個天府之國拜訪杜甫的故居,不只是為這里的風景而來,而是因為敬佩、仰慕杜少陵先生。所以才有“草堂留后世,詩圣著千秋”。杜甫故居不愧為中國文學史實的一塊“圣地”。
杜甫草堂導游詞400字 篇20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您看到的是一座敞廳式建筑,也是杜甫草堂中軸線上的第二重建筑,它叫做大廨。
大廨是古代官吏辦公的場所,杜甫草堂的大廨建于清嘉慶十六年(1820xx年)。杜甫一生胸懷大志,卻不被重用,仕途失意。他做過肅宗的左拾遺,因直言犯諫而被貶謫,不久干脆便辭官而去。后來流寓蜀中,被好友嚴武舉薦為“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不過是個掛名的虛銜。后人為他修建大廨,無非是想借此表達對詩圣的尊崇和景仰之情。
廳中擺放的杜甫塑像,是由中央美術學院著名雕塑家錢邵武先生雕塑的。這尊銅像呈跪姿,身材精瘦,以抽象和夸張的藝術造型,來表現杜甫飽經憂患和他憂國憂民的情懷。廨內還有葉劍英元帥撰書的“杜陵落筆傷豺虎,愛國孤宗薄斗牛”,這更是對杜甫一生憂國憂民、憤世嫉俗的真實寫照。
大廨內懸掛著多副對聯,尤以清代學者顧復初撰聯最為膾炙人口:“異代不同時,問如此江山龍蜷虎臥幾詩客;先生亦流寓,有長留天地月白風清一草堂。”作者原籍長洲(今蘇州),流寓成都,身世際遇和杜甫頗有相似之處,故作此聯以寄托感慨。借吟詠杜甫,既自恃才高,又自傷不遇,一唱三嘆,而立意深遠。1958年毛澤東同志游覽草堂時在這里仔細觀賞,久久沉思。郭沫若曾作長跋稱贊其“句麗詞清,格高調永”。
好了,請您繼續向前游覽,前面便是史詩堂。
杜甫草堂導游詞400字 篇21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游方一虎,希望在接下來的幾天里能和大家愉快的度過。再次歡迎大家來到成都!成都被稱為天府之國,今天我首先帶大家參觀的是文人故居——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座落在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在1961年被國務院首批為國家文物重點保護單位。今天的游覽線路為大門——大廨—詩史堂—柴門——浣花祠—工部祠然后從后門出來。整個游覽大概需要50分鐘左右。一個小時之后,我們將在后門集合。
游客們,經過了大門,大廨之后,現在我們來到了杜甫草堂的詩史堂。大家可以看到。在廳堂中央,安放著我國著名雕塑家劉開渠所塑的杜甫半身銅像。詩史堂是杜甫草堂中心建筑。杜甫在此間的所有詩歌都陳列在此,你將會在這里一一拜讀到詩歌的無限韻味。杜甫的詩歌素有“以詩證史,以詩補史”的說法,故被譽為“詩史”,詩史堂也因此而得名。
好了,游客們,拜讀了這么多杜甫的詩歌,我想此刻的您一定會有頗多的感受!接下來,是游客們自由游覽的時間,大家可以靜靜的親吻和感受一下杜甫大詩人當年之風范吧!20分鐘后,我們將在后門集合,請大家記住時間,相互提醒,如有什么需要幫助,請大家及時聯系我,謝謝大家。
杜甫草堂導游詞400字 篇22
杜甫當年營建草堂,為美化環境,曾在堂前屋后遍植花果樹木。據其詩中名句“花徑不曾緣客掃”(《客至》)推想,其時定有一條兩旁栽滿花木的小路通向杜甫所居的草堂,此路即被詩人稱為花徑。今天草堂的柴門之東,有一為竹、樹掩映紅墻相夾的幽徑被命名為花徑。花徑與毗鄰的草堂寺相通,人們如從今天的杜甫草堂博物館南大門進入,游覽草堂寺后,可經此徑西行到達草堂。
在花徑的東端入口,上掛一匾,匾上有著名書法家沈尹默先生所書“花徑”。而門楹兩旁,有郭沫若先生撰書的對聯:“花學紅綢舞,徑開錦里春”。此聯巧妙地將花徑二字分別嵌入聯首。上聯意指草堂內迎風搖曳的似錦繁花,有如人們在歡跳紅綢舞,下聯則謂此花徑可通向春色滿園的草堂。
一進花徑,映入眼簾的便是正面影壁上用青花碎瓷鑲嵌的“草堂”二大字。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四川勸業道道尹周善培曾在草堂寺通草堂內墻上大書“草堂”二字,以碎瓷砌就,但以后被毀。今花徑照壁上所嵌“草堂”二字,為其弟周竺君所書。作為草堂的標志之一,此處被稱為“草堂影壁”,來往游人常在這里攝影留念。
漫步花徑,其右側有盆景園、浣花祠兩景點。盆景園里有多姿多彩的盆景花卉供人觀賞,浣花祠內有雕塑家趙樹同先生一九八二年精心雕塑的浣花夫人像供人瞻仰。至花徑西端道口,亦懸一匾,上有書法家、畫家馮建吳先生所書“花徑”。其門兩旁楹柱上掛有明人何宇度所撰的對聯:“背郭堂成,錦里溪山千古在;緣江路熟,青郊草木四時新。”此聯上下聯的起句均用杜甫詩句。上聯意指杜甫營建的草堂與錦城的山山水水仍千載同存,下聯則說沿著杜甫當年常走的江邊小路來游草堂,舉目四望,郊野的景物清秀,花草樹木季季常新。
杜甫草堂導游詞400字 篇23
您現在看到的是兩旁栽滿花木的花徑。
杜甫草堂花徑就是當年杜甫的茅屋前,有一條兩旁栽滿花木的小徑,他在詩中曾寫到:“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今天的花徑,是連接杜甫草堂紀念建筑群與原草堂寺的一條紅墻夾道小徑。在花徑的東端入口,上面掛有一塊匾,匾上是著名書法家沈尹默先生所書的“花徑”二字。在門楹兩旁則是郭沫若先生撰書的對聯:“口花學紅綢舞,徑開錦里春”,此聯巧妙地將花徑二字分別嵌入聯首,上聯意思是:草堂內迎風搖曳的似錦歡花,有如人們在歡跳紅綢舞;下聯意思是:此花徑可通向春色滿園的草堂。
正面影壁上有用青花碎瓷鑲嵌的“草堂”二個大字。清光緒三十四年即,四川勸業道道尹周善培曾在草堂寺通草堂內墻上大書“草堂”二字,并用碎瓷砌好,但在后來被毀了。您看到的花徑照壁上嵌的“草堂”二字,是他的弟第周竺君所寫的。1958年,毛主席視察草堂時,曾對著這兩個字久久凝視。作為草堂標志之一,來往游人多在這里攝影留念。
在花徑的西端入口,也懸掛有一塊匾,上有書法家、畫家馮建吳先生所書“花徑”。其門兩旁楹柱上掛的是明人何宇度所撰的對聯:“背郭堂成,錦里溪山千古在;緣江路熟,青郊草木四時新”,此聯上下聯的起句均是引用的杜甫詩句。上聯意為:杜甫營建的草堂與錦城的山山水水仍千載同存;下聯意為:沿著杜甫當年常走的江邊小路來游草堂,舉目四望,郊野的景物清秀,花草樹木季季常新。走在花徑上,這里還有盆景園、濟花祠兩處景點。盆景園展示的是造型各異的的盆景花卉,濟花祠內則塑有著名的雕塑家趙樹同先生1982年精心雕塑的洗花夫人像。
好了,花徑就給您介紹到這里,請您繼續向前游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