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的導游詞(通用5篇)
大理的導游詞 篇1
各位游客朋友,“七彩云南,風花雪月”的大理古城歡迎你們的到來,金庸先生筆下的大理古城,令無數讀者為之傾心不已。小說再現了蒼山洱海的傳奇與神秘。“下關風,上關花,下關風吹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蒼山雪”。古往今來,大理正以風花雪月之地而聞名于世。大理古城簡稱為榆城,它就位于風光亮麗的蒼山腳下,距離大理市中心下關13千米,總面積大約為3平方千米。大理古城東臨碧波蕩漾的洱海,西倚常年青翠的蒼山,形成了“一水繞蒼山,蒼山抱古城”的城市格局。
各位游客朋友,大理古城歷史十分的悠久,是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其建城歷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從779年甫詔王異牟尋遷都陽苴咩城,已有1200年的歷史。現存的大理古城是以明朝初年在陽苴咩城的基礎上恢復的,城呈方形,開四門,上建城樓,下有衛城,更有南北三條溪水作為天然屏障,城墻外層是磚砌的;城內由南到北橫貫著五條大街,自西向東縱穿了八條街巷,整個城市呈棋盤式布局。
大理古城是一座文化之城。早在4世紀初,勤勞智慧的白族人們就在蒼山洱海的伴隨之下,創造出了燦爛的新石器文化,不僅為大理贏來了“昆明之屬”的美譽,還留下了獨特的白族文化。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頭戴“風花雪月”白族姑娘。這個風花雪月指的就是白族姑娘艷麗的頭飾,頂上的白色代表著蒼山雪,那個彎彎的造型就代表的就是云南的洱海月;在這里我們還可以欣賞到“一正二耳,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白族瓦房;我們還可以去品嘗到白族傳統的待客禮儀的“三道茶”,去感受獨具白族特色的扎染和繞山靈。
大理古城自古就是一個風景獨特的地方。他是小燕子和永琪的愛情樂土,是金庸先生筆下風光秀美的魅力之地,更是我們現在著名的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在這座古城里有老外尋找東方古韻的洋人街,中國著名佛寺之一的崇圣寺三塔等眾多別致景觀。都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那么接下里就請大家隨我一起步人古城進行觀賞吧!
各位游客朋友,在我們正前方就是大理古城第一門一文獻樓。文獻樓是在清康熙年間修建的,位于我們大理古城南門外1千米的地方,文獻樓是一個典型重檐歇山頂的土木石建筑,橫跨古城的南面通道。大家可以看到,在這座樓上懸掛著一個“文獻名邦”匾額,這是由當時云南的提督偏圖親自題寫的,正是這個匾額所以才把這座樓叫作文獻樓。通過文獻樓我們就可以到達我們古城的城門了,就請大家隨我繼續前行。
各位游客朋友,現在我們來到的就是古城的人口南城門了,南城門位居大理古城四門之首,是古城里面最古老雄偉的一個建筑,同時也是大理古城的標志性建筑。來到這里,首先映人眼簾的就是這座高大的城墻,總的高度大約是6米。大家可以抬頭看到,在城墻上面寫有“大理”這兩個字,這是由我國現代著名詩人、文學家、歷史學家——郭沫若親自題寫的。那么接下來就請大家隨我進人城門吧!
各位游客朋友,我們現在來到的就是洋人街了。這個洋人街指的就是古城里面東西走向的護國路。護國路是民國初期,云南人民反對袁世凱稱帝,起兵護國而得名,全長1000米、寬7米。“洋人街”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當時有眾多來大理古城游覽的海外游客,大都投宿于護國路的大理第二招待所,隨之附近就開設了為海外服務的餐館、商店等。護國路就漸漸成為了一條商業街道。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一家接一家的茶館及工藝品商店,仔細的游客還可以發現在這里有很多的.用洋文寫的廣告牌,這主要是來吸引尋找東方古韻、流連忘返、金發碧眼的外國友人的。
各位游客朋友,不知不覺之中,我們就來到了大理古城的天主教教堂了。大理古城天主教堂就位于我們古城下關靜謐的胡同里,是由巴黎外方傳教會牧師嚴美璋于1927年建造的,到現在已經有九十多年的歷史了。教堂坐西朝東,室內總面積大約為600多平方米。整體看去,卻是一座白族廟宇式的建筑,里里外外雕梁畫棟,都帶有濃厚的白族建筑風格。各位游客請看飛檐上面,我們除了看到白族風格的雕刻外,還能看到中國傳統的彩繪,這就是天主教教堂建筑最大的一個特點一將白族文化特色、漢族文化特色、西方建筑特色完美地融合到了一起。所以許多外國游客到教堂參加宗教活動后,都感慨地說:真想不到在如此邊遠的地區,還有如此美麗的教堂!那么接下來就請大家好好欣賞這座美麗的教堂吧!
大理的導游詞 篇2
星期一一大早,我剛剛睜開睡眼朦朧的眼睛,一想到身在大理,就情不自禁地興奮起來。大理的早晨十分安靜,安靜得讓人有些感動。
我們吃完早飯,就出發去大理古城了。一走進大理古城,映入眼簾的就是綠色的蒼山,蒼山重重疊疊的,云霧也隨著蒼山重重疊疊的,山上綠樹成陰,云霧繚繞,不知是云霧點綴著蒼山,還是蒼山點綴著云霧,遠遠望去,就象一幅山水畫,又仿佛仙境一般。
我們四處張望,這里的房屋古色古香的,房頂的屋檐高高向上翹起,這就是飛檐了。屋子的門是木板做成的,上面雕刻了許多精致的花紋,淋漓盡致,十分精美。
街道上,地板是用青石板鋪成的,走起來十分平穩。大家欣賞著兩旁的美景,突然下起了蒙蒙細雨,整個大地籠蓋在朦朧之中,像縷縷的煙,又象團團的霧,若有若無,美麗極了!
我們繼續向前走,前面那種浪漫、溫馨的氣息把我們吸引住了,那里到處彌漫著美食的香味,到處都有人在輕歌慢舞。在古城里,還有人裝扮成豬八戒、孫悟空等,逗得我們哈哈大樂。他們為什么要裝扮成豬八戒、孫悟空呢?原來在《西游記》里,唐僧師徒路過這里,所以他們才有這樣的裝扮。
雖然蒼山很美,但洱海也不差。這時正下著蒙蒙細雨,海面上就像披上了一層輕紗,周圍的景物一片朦朧,就像童話中的仙境。不一會,天氣晴了,一縷陽光投向洱海,海面上一下子變得波光鱗鱗、金光閃閃十分動人。洱海旁邊有一個精美的菏花池,菏花池里開滿了荷花,有的脫離了襯托,獨立站在那里,那是孤傲的;有的開的十分美麗,抬起頭向著天空,那是清高的;有的躲在菏葉之間,露出了半邊臉蛋,那是害羞的;有的含苞待放,不用說,那就是花中的小寶寶了!
今天,我游完了大理,我發自內心的感嘆到:大理真是太美了!
大理的導游詞 篇3
從玉龍雪山下來后,我們又馬不停蹄地趕回大理。
記得在云南的第一天我們就在大理,只是我們還沒有在大理游覽它的自然風光。我們到達大理的時候也在六點多,天還是那么藍,根本沒有要黑的意愿。這次我們來到大理,為的只有一個——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里面都是土生土長的白族人,不像大研古城的納西族人把店鋪都租給了外地人。雖說如此,但白族人的算盤卻打得更精。在大理購物要比在大研古城危險,因為白族人做生意十分狡猾,他們甚至會拿垃圾廢物做為原料生產。
大理古城與大研古城不同的地方有很多,其中再明顯不過的一個是道路,一個是城墻。大研古城是沒有城墻的,它的道路五花八門,很容易迷路,必須記得“順水進城,逆水出城”,“每一條道路都通向四方街”才能很輕松地出入。而大理古城的道路都是筆直的,從哪里來就從哪里去,十分簡單。
來到大理古城,最著名的莫過于洋人街了。在一條街上,全都是外國人開的店鋪。有賣華夫餅的,有吃西餐的……樣樣俱全,應有盡有,只可惜我們吃了晚飯,所以沒有大飽口福。
大理的導游詞 篇4
各位游客大家好:
歡迎來到云南大理古城,我是你們的導游。下面就讓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云南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位于云南省西部,又名葉榆城、紫城。古城其歷史可追溯至唐天寶年間,南詔王閣邏鳳筑的羊苴咩城,為其新都。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占地面積3平方公里。
大理為1982年2月8日國務院公布的中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大理古城在唐、宋500多年的歷史間是云南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在古城內分布了14處市級以上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承載著大理歷史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是大理旅游核心區。
歷史沿革
西漢元封二年(前109年),設置葉榆縣,隸屬益州郡。
唐宋時期,大理相繼建立過南詔、大理國兩個地方政權。唐開元二十七年(739年),太和城被南詔國選做其都城。太和城分為外城和內城。外城筑有南北兩道城墻,兩道城墻的西端在金剛山頂相連接,南城墻長約3350米向東延伸;北城墻長約3225米。
唐貞元四年(779年),皮邏閣之曾孫將都城遷至羊苴咩城,即大理舊城。
唐天復二年(902年),南詔權臣鄭買嗣奪權,建立“大長和國”。南詔天應元年(927年),楊干貞扶持趙善政建立“大天興國”,隨后又自立為王,建“大義寧國”。
后晉天福二年(937年),段思平于羊苴咩城定都建國,國號大理。
元朝滅大理國,城毀于兵燹。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軍攻占大理,大理路改為大理府,仍治太和縣,并筑新的府城,即大理古城。
1982年,重修南城門,門頭“大理”二字是集郭沫若書法而成。
1982年2月8日,國務院公布大理為中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文物遺存
古城樓
1、文獻樓
文獻樓始建于清康熙年間。樓額懸掛云南提督偏圖于康熙四十年(1701年)所題的“文獻名邦”匾額,故名文獻樓。文獻樓為兩層歇山式土木石結構的鏑樓,具有典型的白族建筑特色。
2、五華樓
五華樓最早是南詔王的國賓館,元世祖忽必烈征服大理時,曾經駐兵樓前。明朝初年,五華樓在戰亂中被燒毀。明洪武年間,重修大理古城時,在五華樓舊址上修了鐘鼓樓,其規模格局已遠不如南詔的五華樓。[11]
3、南城樓
南城樓稱雙鶴樓又稱承恩樓。南城門是古城四門之首,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為古城最古老雄偉的建筑,是大理古城的象征和標志。古城墻四面各長約1500米、高6米、厚達12米。城門上“大理”二字是郭沫若1961年游覽大理時親筆所提,“大理”是國號,意為“大治大理,富國興邦”之意。[3]
4、北城樓
北城樓,又稱“安遠樓”。北城門又稱“安遠門”、“三塔門”,始建于1382年,是古城四座城門之一。城樓的屋頂采用了中國宮室建筑中較高等級的重檐歇山式,保留了明朝時的建筑風格。
古書院
1、西云書院
西云書院位于大理市古城片區城內,大理市第一中學內。書院建于清代,原為楊玉科私人府第。《西云書院》既是歷史悠久的學府,又是典型的大理古建筑,對研究大理教育史、清末歷史、古建園林具有重要的價值。
2、大理府考試院
大理府考試院位于大理古城博愛路北段東側,是清代滇西北童生考舉的場所。大理府考試院始建于明代,原建筑在大理城內西北角,于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遷至現址。1985年,被大理市人民政府公布為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廟宇
1、天主教堂
大理古城天主教堂是輻射滇西教區的中心教堂。教堂由巴黎外方傳教
會法人牧師嚴美璋(中國名)于1927~1932年建蓋。教堂坐東朝西,由大門、通道、二門和禮拜堂組成。主體建筑為臺梁式結構,外面雙層皆偷心,頂施彩繪藻井,大門斗拱挑檐歇山頂,二門與教堂相連。堂前為門樓,雙層,中間高兩頭低,采用白族實木結構建筑形式,由獅、象、龍、鳳等瑞獸斗拱挑檐。1985年,被大理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大理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督教堂
大理古城_堂由傳教士韓純中于1914年(1904年)建蓋。當時稱“中華_禮拜堂”,1956年,更名為“大理_合一會”。1980年,又更名為“大理古城_會”。20__年再次更名為“大理古城_堂”。教堂坐北向南,由石拱形大門進入東西兩道二門、禮拜堂、禱告室和屋頂的鐘樓。教堂主體結構為土木結構、四撇水瓦屋頂,四面墻壁均由石頭壘砌而成。20__年,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大理三塔
崇圣寺三塔又稱“大理三塔”,是中國著名的'佛塔之一,位于大理以北1.5公里蒼山應樂峰下,崇圣寺三塔的基座為方形,四周有石欄,欄的四角柱頭雕有石獅,其東面正中有塊石照壁,上書“永鎮山川”四個大字,頗有氣魄。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尋塔,為方形16層密檐式塔,底寬9.9米,高69.13米,塔頂有銅制覆缽,上置塔剎,與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筑。
三塔1961年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8年維修時,發現600余件南詔大理國時期的佛教文物,具有極高的維護價值。
太和城遺址
太和城遺址是南詔立國時的都城。南詔在751年和754年與唐王朝發生了兩次戰爭,史稱“天寶戰爭”,并取得了最終勝利。776年,為“立此存照”,南詔王閣羅鳳立“南詔德化碑”于“國門”之外,“論阻絕皇化之由,受制西戎之意”。
1961年3月4日,太和城遺址(包括南詔德化碑)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太和城遺址因其規模宏大、地面遺跡保存較好、有較高的歷史價值,被列入期間全國百項重大遺址項目名錄。
好了,我的講解就到此結束了,下面是自由游覽時間,祝大家旅途愉快!玩的開心!
大理的導游詞 篇5
7月28日 星期一 天氣:時晴時雨(大理)
我相信大家都看過金庸筆下的《天龍八部》吧!劇中的男主人公段譽是大理國的王子,他不僅長得英俊,而且還練得一身好武功,什么“凌波微步”,什么“六脈神劍”,他都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今天,我們就來到了傳說中的大理國,開始尋找當年大理古城的繁華,尋找當年段譽的行蹤。
一路上,導游跟我們介紹起了大理的風貌,大理城可以用“風花雪月”四個字來形容。風是指“下關風”,下關也就是現在的大理,因為它獨特的地理環境,使這個地方一年中有風的日子特別多,風能讓我們吹走一切愁緒;花是指“上關花”,溫和的氣候使大理的鮮花姹紫嫣紅,特別是茶花,品種繁多,特別漂亮;雪那就是指著名的“蒼山雪”了,據說蒼山上有一座山峰陽春三月也有積雪,與大理城的姹紫嫣紅構成了大理獨特的風光;而月就說的是“洱海月”了,洱海是大理的母親河,湖水碧波蕩漾,每當月亮升起的時候,天上月與水中月使大理成了一座詩意的城市。
來到大理古城墻外,那里已經人山人海了,當我遠遠見到古城“大理”兩個字的時候,我真的好像來到了古代,看到了段譽當年英勇殺敵的景象。導游介紹說:“西游記中,唐僧來到女兒國的場景就是在此地拍攝的。”我一想,怪不得這么面熟,原來這也是唐僧師徒走過的地方啊,大理古城的故事可真多!
回去的時候,一陣涼風吹過,雖說是盛夏時節,但讓人感覺涼颼颼的,我想這就是有名的“下關風”了!哈哈,大理,一座充滿歷史故事的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