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黨課總結(通用3篇)
研究生黨課總結 篇1
敬愛的黨組織:
通過第一次課對黨性的學習。對黨章,黨的綱領,以及一名員的黨性都有了較深刻的認識。作為一名黨校的學員,我也意識到在市場經濟體制下,面對越來越多的誘惑和選擇的時候,我們更要嚴于律己、克己奉公,把身心投入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力的事業中去。
作為一名員,在危險的時候走在人民的最前列;而在利益、方便面前,又甘為人后。只有真正的融入到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事業之中才算是真正的理解了黨性。的確如此,思想入黨比組織上入黨更為重要。只有思想入黨了,才能算真正的入黨。組織上入黨是為了能更方便的參加黨組織的活動,能更多的接觸到黨的先進思想,能使自己的思想境界、理論水平有更進一步的提高與發展。再結合自己所處的環境與工作狀況更好的投入到為人民服務的工作中去。作為一名黨員,要做的事很多,要奉獻的很多。雖然我現在還不是一名正式黨員,但作為黨校的一名學員,我必須以黨員的要求來約束自己、規范自己,以一名優秀黨員的思想境界、理論水平為自己的追求目標。在思想入黨的前提下爭取早日在組織上入黨,為自己做一名合格的黨員打下良好的思想根基。
在第二次黨課上學習了中美關系的分析,我感觸頗深。我了解到,美國現任總統奧巴馬是美國第一位在他任期當中第一年就來到中國訪問的總統,說明了奧巴馬總統對于中美關系的重視,是一個積極的信號。在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總體處于低潮,西方固有政治模式
也遭遇諸多問題的形勢下,中國的快速崛起以及中國政治模式釋放勃勃生機,成為幾十年來世界政治發展進程中最引人矚目的現象之一。縱觀當代世界各國的運行狀況,中國政治發展所處的環境最為復雜,需要克服的困難最多,實際成效最為明顯,蘊含的政治智慧也最為豐富。
當前,國際國內形勢正發生深刻的變化,中國承擔的使命將更加繁重,學深用活中國政治發展中的政治智慧,有利于廣大黨員干部進一步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信念,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不僅經濟總量從世界第12位躍升到世界前列,全社會長期積累的矛盾不斷緩解,而且始終堅持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原則,執政黨與國家的凝聚力在新的層面不斷增強。這一切沒有執政黨高超的政治智慧是難以實現的。中國政治發展體現的“大智慧”,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快速崛起的重要原因,是人類社會政治發展的重要成果。集原則性、全面性、均衡性為一體的科學思維理念,反映出黨對經濟全球化、信息一體化時代人類重要發展規律的把握。
我們黨員尤其是將肩負起未來經濟發展的年輕黨員需要深刻領悟與充分汲取中國政治發展中的政治智慧,始終強化根本性的政治理念,深化原則性、全面性、均衡性相統一的政治思維,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以自身的實踐進一步強化中國政治模式的綜合運行效果。
我們要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始終不渝地用實踐來檢驗政治發展的成效我現在是一名研二的學生。在研二同學面前我作為他們的同學,也是研院的生活部副部長。在院我也頗有人緣,同學們對生活部開展的工作也比較滿意。這是對我的工作的肯定,也是對我以后工作的鞭策,本著為同學奉獻的精神更加努力的工作,把一名員的黨性融入到自己的人性之中,將奉獻看成工作,全心全意的為同學們服務。當然自己也要努力搞好學習。在本科學弟學妹面前,我是他們的兼職輔導員,是學姐也是老師。這也就對我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我必須在自己的言談舉止方面有更多的要求,而且在處理為同學服務的事務中更要認真負責、公平正直、不偏不護。時刻牢記一名黨員的行為準則。因為在學弟學妹面前,我的表現就是黨的一個投影,我對他們對黨的看法有著很大的影響。所以我現在要學的,要做的還有很多,很多。人性與黨性的融合我要花上更多的時間與精力,我也有決心,有信心有能力成為一名合格的優秀的員。
研究生黨課總結 篇2
敬愛的黨支部:
經過近一個月的黨課培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大學生黨員是大學生群體中的先進分子和骨干,在政治思想、意識觀念、道德品質、日常言行等方面應體現出先進性,這既是黨組織的明確要求,也是我們自己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目前,作為一名研究生黨員,我們已經學習了較多的科學文化知識,掌握了較多的為人民服務的本領,就應該更加認真的對“加強黨性修養,爭做先鋒模范”這一問題進行思考。因此,我從學生黨員應該發揮的這種積極作用方面來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當代大學生在面臨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許多挑戰。因此,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黨員,則更要清楚地知道自己身上所肩負的歷史使命,樹立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以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顯而易見,“學生黨員”中包含了“大學生”和“黨員”兩重屬性。大學生黨員首先是一名學生,其主要任務是學習。那么,大學生黨員作為在校學生中的優秀分子,如何加強自己的黨性修養,進而才能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在學習中起帶頭作用,這是值得大學生黨員深入探討的現實問題。
駐足回首,一年前自己從一個普通的大學學生,成長為一名光榮的中國入黨積極分子,這是一個質的飛躍。它意味著黨對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希望。目前,雖然自己已經成為一名研究生黨員,但更加深刻地意識到:學生黨員在組織上入黨后,要在實踐中不斷地加強黨性鍛煉和黨性修養,積極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努力在思想
真正入黨,因為組織上入黨一生一次,思想上入黨卻要一生一世。積極分子應該和其他正式黨員一樣,按照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分子,應該用自己的言行表明自己是中國工人階級的,有共產主義覺悟的先鋒戰士,而不能混同于一個普通研究生。今天的研究生黨員,特別是像我們這樣的一代研究生黨員應該具有時代的使命感,從而激發我們努力學習,全面發展,肩負起這個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那么,面對現在嶄新的環境,面對新的研究生生活,同時也面對著的挑戰。自己怎樣加強黨性修養,才能體現一名合格的研究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呢?具體來講,我想應該體現在具體的以下幾點:
第一,要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眾所周知,目前研究生是我國社會文化階層中的較高層次,研究生黨員更要能作為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因此研究生黨員的專業知識一定要過硬,這就要求研究生黨員勤奮刻苦,善于合理利用學習時間,在學習中起表率作用,有端正的學習態度。
第二,要加強黨性修養,要學會用自己的頭腦來思考問題。要閱讀馬列原著,毛澤東選集和鄧小平理論以培養自己的黨性修養。今天的社會是一個變化的社會,我們身邊的人、事、物都會不時地發生變化,研究生黨員要學會以不變應萬變。平時注意黨性修養的培養,才能抵擋住不良誘惑的影響,以適應千變萬化的社會,適應復雜的社會。
第三,研究生黨員要用自己的行動和工作影響、帶動同學們共同前進。試想如果連周圍的同學都團結不好,何以團結千百萬人民群眾?作為一個究生黨員,不僅要保持自己的先進性,同時,要用先進性來帶動并作為開展工作的基礎。要在自己不斷進取的同時,堅持與同學共勉,互幫互學,共同進步。總歸我認為,研究生黨員最根本和最實際的義務就是要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
第四,密切聯系群眾,力當生活榜樣。大學生黨員要密聯系群眾,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要熱愛和關心集體,顧全大局,樹立榜樣作用,帶動同學共同建設好集體,增強集體的凝聚力。既要與同學搞好關系,又要幫助同學解決在學習、思想和政治上的問題,與同學共勉,共同進步。大學期間,對于大學生來說,是非常寶貴而美好的一段時光。在這幾年中,同學們朝夕相處,所以,大學生黨員尤其應重視在生活中發揮其先鋒模范作用。大學生黨員應當注意和同學們保持良好的關系,通過平時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融洽與同學的感情。此外,大學生黨員還應注意觀察,及時發現同學在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并想辦法幫助解決。
以上所述的這些方面應該成為大學生黨員的形象,但是這些還遠遠不夠,作為一名大學生黨員要全面的不斷的完善自己。如今的時代是知識的時代,新的歷史時期的時代特征,決定了共產黨員的形象必須具有更鮮明的時代特征和更突出的先進性,每一位黨員,尤其是大學生黨員,都必須抓緊時代的脈搏,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一名優秀的共產主義先鋒戰士!在前進的道路上,只有不斷超越自己才能不斷戰勝困難,不管是在學校里還是在社會上,大學生黨員都應該自覺地為黨旗增光添彩,做同齡人中的先鋒模范。綜上所述,我們作為當代的積極分子,先要從自身抓起,從小事做起,刻苦學習,全心全意為同學服務,敢于進行批評和自我批評,在不斷地學習中完善自我。
研究生黨課總結 篇3
11月18日下午,組織所有小組成員在圖書館報告廳接受黨課學習,分別聽取了李國榮書記和速繼明老師的講座。李國榮書記作了題為“當代大學生黨員的歷史責任”的報告,通過報告的學習,是我們認清了對于黨員這一光榮的稱號要肩負著怎樣的責任。速繼明老師作了題為“傳承偉人風范,鍛造廉政操守”的報告,在入黨前為我們上了莊嚴的一課,領略的偉人高尚的道德情操也敲響了反對腐化墮落的警鐘。通過一下午的黨課學習,使我們認識到入黨的莊嚴和責任的重大。
講座過后,組織了小組成員在一教503進行了小組討論,圍繞如何學習貫徹黨章,把握黨的性質與宗旨,端正入黨動機這個話題展開。同學們暢所欲言,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也表達了自己對向黨組織靠攏,以黨章的要求嚴格要求自己的決心。
對于黨章的學習不能停留在表面,而端正入黨動機是我們入黨積極分子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要樹立宗旨意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把一切交給黨,一心為公,一心為民,無私奉獻,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定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強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
11月25日下午,又組織所有同學參加了另兩場黨課的學習活動,分別聽取了焦婭敏老師和李家珉教授的講座。焦婭敏老師講座的題目是“九十年歷史的輝煌和挑戰”通過講座,帶我們回顧了黨成立九十年來的光榮歷史和艱難險阻,正是有了一代代共產黨員風雨兼程,前仆后繼,不斷求索真理,才有了黨的今天,新中國的今天和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李家珉教授講座的題目是“在黨的旗幟下茁壯成長”李家珉教授精彩的講座深深的吸引了所有同學,大量的旁征博引和信手捏來的真實實例,使我們深深的感受到了黨對我們的關懷和培養,更加堅定了我們加入這個集體的決心。
講座過后,組織了所有同學在一教503進行了第二次的小組討論,圍繞如何努力創造條件,爭取早日成為一名合格黨員的話題進行了討論。大家都踴躍發言,各抒己見。
雖然大家的觀點各不相同,但是有些觀點是相同的,端正入黨動機是大家認為入黨前首要的準備工作,爭取入黨,首先要解決為什么要入黨的問題,樹立正確的入黨動機是對爭取入黨的同志的最基本要求和考驗。此外,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在實際生活中的落實也是非常重要的。經過這次討論,大家對于入黨有了深刻的認識。
20xx年11月28日,我組組織了全體入黨積極分子參觀了中共一大會址,追溯紅色經典的回憶,感受革命志士的情懷,所見所聞使我們受益匪淺。
在黨旗的引導下,我們進入到那一幢普普通通的石庫門房子也就是中共一大會址,懷著虔誠與激動的心情開始進行參觀。這雖是我們第一次來這里,卻與想象中的場景十分相似:老式的石庫門,青色磚瓦,烏漆大門上一對黃銅吊環,拱形的石雕門框質樸厚重,凝聚著不平凡的歷史底蘊。
漫步在中共“一大”會址的展覽廳,里面排放了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文物,收集了很多革命戰爭時期的戰況,展示了中共革命前輩的資料,展品中有孫中山、黃興、秋瑾等革命志士的遺物、手跡;展品集中反映了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李大釗、陳獨秀和毛澤東等一批早期黨員開展革命活動、籌建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歷史。空氣因為歷史的重負而變得凝重和肅穆,每一位參觀者都放慢腳步,眼眸中飽含著追思和敬仰,用心去體會、去品味一件件展品中銘刻的光榮與輝煌。仿佛親身體驗到在時空那一端正在發生著的驚心動魄的歷史事件。其中在我們身處的地方便有一件關乎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大事,那便是中共一大的召開。
展廳按中共“一大”會議室原狀開辟了一個蠟像室。那一尊尊栩栩如生的蠟像復原了當時的情形:毛澤東慷慨陳詞,董必武側耳傾聽,李達會心微笑„„個個躊躇滿志,“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栩栩如生的蠟像定格偉大一刻: 7月 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載著光榮和夢想的巨舟,從這一刻起航。
書上的歷史仿佛就在眼前。1921年7月23日,毛澤東等13位一大代表和共產國際代表就在這幢石庫門房子里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會議舉行至7月30日,因為被法租界巡捕房密探發現,遂緊急停止開會。在一大代表李達夫人王會悟的安排下,7月31日,一大的12位代表轉移至嘉興南湖的一條游船上繼續開會(共產國際代表及陳公博未參加)。在這個中國近代史上最黑暗的時代里,有這么十三位青年,在上海法租界里這個不起眼的老式石庫門住宅的簡陋客廳里開起了秘密的會議。面對強大的中國統治者和帝國主義列強,居然宣布他們要改天換地,獲得中國的萬里江山„„在這次會議上,這批偉人制定了中國共產黨的章程、制定了救國救民的方針。正是由這十幾個不起眼的人物發起的中國共產黨,克服了千難萬險,寫下了人間的一個神話,推翻了國民黨反動派,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這是多么不容易有偉大的一件事呀!
看到這樣的場景,我們更深一步地體會到一句名言: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我們黨從無到有,歷經艱難曲折。時至今日我們才更深一步地懂得了什么叫“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的高深境界,無數的革命先烈創造了中國共產黨,泱泱大國所醞釀的巨變將是全人類史的偉績。作為黨員和研究生,我們要在思想上先人一步,把黨的章程、路線、方針、政策學好、學精,自覺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真正做到言行一致,體現黨員和研究生的先鋒模范作用。除此之外,還要在行動上奮勇爭先。“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要爭做排頭兵,以積極向上的熱情去開拓創新。進一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淡泊名利,無私奉獻,努力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做一名合格的黨員和優秀的研究生。無數的革命先烈創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為爭取自由進行解放斗爭,開始了中華民族重新崛起的歷程,開創了新中國現代化的腳步,鑄就了中國共產黨的輝煌歷程。如今,接過他們手中的使命,我們擔負起的,不是僅僅對黨的忠誠與敬仰,更是令華夏子孫世代繁榮的熱望。
走出展覽廳,我們的心中都久久無法平靜。時光不再,英雄雖逝,精神長存,猶如黑夜中的明燈盞盞,照亮了黨前進的道路,照亮了民族崛起的前程。撫今追者,我們躊躇滿志,我們所接過的使命是不僅僅對黨的忠誠和敬仰,更是令華夏子孫世代繁榮的熱望。臨走,撫摸那些灰色的墻壁,我們希望能將它那不卑不亢的存在烙印在我們的手心,將那十八年前的一段記憶銘刻于心。時光不再,先烈們已經遠去;撫今追昔,我們躊躇滿志。做為研究生黨員的我們,通過這次參觀活動使我們更加堅定了向黨靠攏的信念,在今后學習生活中,要更嚴格的要求自己,為社會主義事業獻出自己應有的力量。
以上便是此次我們小組對于中級黨課學習和活動的總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