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傳統活動方案(精選3篇)
冬至傳統活動方案 篇1
一、活動意義
冬至過節源于我們國家的漢代,盛行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祿》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這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轉換,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后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后省事。”所以這一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度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二、活動目的
1、讓同學們更深切、透入地了解冬至團的制作方法和制作過程。
2、使學生對家鄉美食了解的更加細徹。
3、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自己的能力提供足夠空間。
三、活動計劃
1、了解冬至節的來歷及其相關資料。
2、上一節如何過好傳統節日——冬至節的班隊課
3、在冬至節那天跟父母一起做湯圓、過冬至節、并拍照留念。
4、寫一篇過冬至節的日記。
三、活動總結,形成成果
1、由教師進行活動總結和反思。
2、拍的好的照片進行展示匯報、根據學生的日記評出一、二、三等獎。
冬至傳統活動方案 篇2
設計意圖:
由于現在幼兒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孩子缺乏與人交往的技能,往往唯我獨尊,不懂得謙讓。本節活動就是結合幼兒社會領域目標——知道與同伴友好交往、合作,會分享、輪流、謙讓,自覺遵守生活常規和游戲規則而設計。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在生活中要懂得謙讓,要遵守一定的規則。
2、讓幼兒在實驗中感知謙讓的重要性。
活動準備:
1、廣口瓶、帶線的乒乓球。
2、視頻《小羊過橋》。
3、課件。
活動過程:
一、教師播放視頻——《小羊過橋》
提問:小黑羊和小白羊過橋了嗎?他們為什么沒有過去呢?(讓幼兒帶著問題帶著反思繼續欣賞故事)
二、師幼共同做實驗——《閃光的小球》,在游戲中了解謙讓的重要性。
今天,老師和小朋友一起玩一個游戲《閃光的小球》,(教師出示乒乓球,)這個小球為什么閃光呢,小朋友做完游戲就知道了。
1、教師介紹游戲規則:
(1)、把幼兒分成五組,每組一個廣口瓶,每人一個拉好線的乒乓球。
(2)每組幼兒聽口令,把乒乓球放入和拉出廣口瓶,先完成的一組為勝。
2、戲實錄:教師喊完口令,每組幼兒都爭著搶著把球放入和拉出瓶子,導致有些小組往出拽球時,廣口瓶摔倒,有些小組乒乓球的繩子纏繞在了一起,有些小組好幾個球擁堵在瓶口,把瓶子懸了起來。
3、教師組織幼兒討論:剛才的游戲環節,為什么會出現那樣的問題呢?(教師把球拋給幼兒,讓幼兒在發現問題后自己動腦筋解決問題)。
4、幼兒討論后重新游戲:經過剛才的討論,幼兒學會了小組分工合作,大家自覺排好了一定的順序進球和拉球,游戲進行就順利了很多。
5、教師小結:小朋友第一次游戲時,爭著、搶著,球不能順利進出廣口瓶,大家通過想辦法,分工后,一個挨一個進球和拉球,就能很快完成游戲。一個挨一個,就是一種游戲規則,就是小朋友之間的謙讓,也就是這個游戲為什么叫閃光的小球,它閃著的就是謙讓的光。
三、共同探討生活中什么時候什么地方還需要遵守規則,還需要懂得謙讓:
1、幼兒自由討論:
2、結合課件講述:
小結:謙讓是美德,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要懂得互相謙讓,懂得遵守規則。
四、情景表演——《小羊過橋》
小羊也通過網名的`活動,知道了應該謙讓,看,它們又在小橋上相遇了——幼兒分組表演小白羊和小黑羊,演繹新的小羊謙讓過橋的故事。
活動反思:
這節活動的實驗材新穎、直觀,幼兒通過前后兩次對比操作,能從中體會到謙讓的重要性。在活動中,我還注意引導幼兒大膽發言自由討論,并且自己想辦法嘗試解決問題,把更多學習空間留給了幼兒。
冬至傳統活動方案 篇3
活動目的:
1、營造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突出我校“書香校園”特色,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通過講故事等活動形式,培養學生優秀的口才,讓學生愿講、敢講、會講,從而形成學生終身受益的自信心、溝通能力和表達能力。
3、結合學校班主任課題研究,讓學生弘揚傳統美德,學習文明禮儀,促進傳統美德和文明習慣養成,使學生在美德故事會、主題班會等活動中懂得做人的道理和養成良好行為習慣,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綜合素質,促進校風學風的建設,也促進班主任對主題班會的研究。
活動形式:
美德故事講演、美德教育主題班會、美德行動
活動步驟及要求:
1、確定美德主題
中華傳統美德的內容很多,如:尊敬師長父母、熱愛勞動、自立自強、誠實守信、文明禮貌、愛心奉獻、寬厚待人、勤儉節約、勇于改過、感恩、立志、勤奮進取等。各班可以年級為單位,班主任共同研究確定本年級美德教育的主題(可選1-3個主題)做為教育重點;也可以本班為單位,單獨完成。
2、收集美德故事
全體學生根據班主任確定的主題,收集適合的美德故事(鼓勵閱讀圖書從書中獲取,也可利用網絡,實在不行的請老師幫助),將其抄寫在A4紙上,并在題目下面寫出故事收集人姓名、班級,在故事結尾處增加一句結語,體現美德教育主題。
3、講演美德故事
各班組織開展“美德故事天天講”,講演時間定在下午預備后,課前十分鐘。全體學生輪流上臺講故事,每天2-3名學生,講同一主題的美德故事,由學生干部2人主持(可安排5、6人輪流主持,多培養),主持詞如下:
同學們,“美德故事天天講”現在開始,今天第一個上臺講演的同學是,大家掌聲歡迎……
接下來上臺講演的同學是,大家掌聲歡迎……
簡短小結今天的故事或點名說說聽故事后的感想,形成互動。
同學們,今天的“美德故事天天講”到此結束,明天同一時間再見。
主持人要把握時間,不能耽誤上課。
在活動布置時,班主任要提前對學生講演在語言、動作、表情、情感等方面進行集體輔導,促進全體學生繪聲繪色地講演,以感人的講演使全體學生受到感染,得到教育。
4、開展主題班會
全體班主任結合學生美德故事的主題,設計主題班會課,每班或每年級上交一份主題班會設計,(可參考網上設計的,進行適當修改以確保現實可行)確定時間進行主題班會教學。通過主題班會要強化學生對美德的認識,引導學生不斷地學美德、行美德、創美德,讓學生在學校、在家里、在社會不斷踐行美德,促進傳統美德和文明習慣的養成。
5、實踐美德行為
為促進學生將美德落實到日常行動中,開展美德上報活動,各班記錄學生中能體現美德的事情,進行上報、張貼、表彰,營造學美德、行美德的良好學校氛圍。
6、學校美德教育活動總結
注:本活動講故事力爭脫稿,覆蓋面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