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于入學教育的活動方案范文(通用3篇)
有關于入學教育的活動方案范文 篇1
一、指導思想:
由小學跨進中學大門,是初一新生接受教育,學習和成長道路中的一個重要的起點,一個質的飛躍。這些學生對中學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都感到陌生和新鮮,尤其是他們的生理和心理都處于驟變而急劇發展的階段。所以,在主觀上重視,在客觀上改善對初一新生的入學教育,就顯得非常重要和必要。根據以往經驗,這一工作做好了,以后的教育便少、快、好、省,否則,可能出現多、慢、劣、費有艱難、窘迫的局面。因此,加強對初一新生入學教育的關鍵,可主要概括為五條:紀律意識、心理準備、環境適應,安全意識,責任意識。
二、活動時間:
9月2日-9月6日。
三、組織機構: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四、活動內容和形式:
1、通過班主任組織形式對學生進行教育,強調初中學習生活注意的問題,宣講校紀校規,強化安全規則。團隊教育,建立好新的班集體;愛校教育,使新生了解學校,更熱愛學校;
2、學習《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東固中學政教管理制度》。學習各項規章制度,使學生知規守紀
3、進行交通、飲食、衛生安全和傳染病防治知識教育,增強安全意識。
4、組織隊列訓練和學做廣播體操。培養學生集合、帶隊、跑步、帶回、解散、呼口號等正確行為并做好廣播操。
5、加強學生養成教育和誠信教育。
6、召開“認識自我,邁好中學第一步”主題班會。
五、日程安排:(附表)
9月2日上午:
1、分班、領取桌凳。
2、班主任常規工作布置(做好教室、包干區衛生工作)。
9月2日下午:
1、組建臨時班委;初定班級公約;班級文化布置等(各班主任)。
2、學習《中學生守則(修訂))》《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修訂)》《東固中學政教管理制度》及交通法規等。
9月3日上午:
1、學生隊列訓練和學做廣播體操(8:00-10:00)。
2、繼續學習學習《中學生守則(修訂))》《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修訂)》《東固中學教管理制度》及交通法規等(各班主任)。
9月3日下午:
1、組織學生參觀高年級學生宿舍,并對自己內務進行整理。
2、對學生進行防溺水教育。
3、各班領取教材。
9月4日上午:
高效課堂小組建設、小組長培訓。學習高效課堂操作流程及評價方法。
9月4日下午:
1、召開“認識自我,邁好中學第一步”主題班會。
2、組織拔河比賽,增強班級凝聚力和集體榮譽感。
9月5日上午:
學生隊列訓練和學做廣播體操:
2、繼續學習學習《中學生守則(修訂))》《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修訂)》《東固中學政教管理制度》及交通法規等(各班主任。
9月5日下午:
參觀東固革命烈士博物館。
9月6日上午:
1、進行列隊、廣播操比賽。
2、學規范、守規范”知識測試(各班主任)。
3、寫好入學教育心得體會。
六、要求
1、確保人員到位,由政工處負責落實并對教師到場情況的考核進行做好記載。
2、確保活動內容的落實,確保入學教育的成效。
3、做好活動的總結,做好活動的記載。
4、在訓練期間如發生意外,班主任要及時把學生送往醫院。
特別說明:新生入學教育期間晚上學校不做統一安排,班主任要到班上維持紀律,科任老師可到班上熟悉學生并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各班可利用這些時間把符合高效課堂建設的班級文化布置好。
有關于入學教育的活動方案范文 篇2
新生入學教育是整個大學教育的起點,是新生入學后大學生涯的第一課,起著成才發展的“導航”作用,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同時也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和手段。為幫助20xx級新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榮辱觀,使其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增強學習動力,幫助他們了解大學生活特點和基本要求,順利完成從中學到大學的角色適應和角色轉變,使他們從入學始就能步入科學的發展軌道,根據學校新生入學教育的總體安排,結合金融學院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入學教育的原則
集中教育與長期教育相結合、全面教育與重點教育相結合、教師教育與學長教育相結合、引導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日常教育與生活關懷相結合。
二、入學教育時間與形式
新生入學至整個學期結束。采取學校、學院集中教育和班級分散教育相結合的形式。
三、入學教育的內容
(一)接待服務情景教育
新生入學的第一印象決定了他能否對學校產生認同感和歸屬感,因此,接待情景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對于一個剛剛經歷高考洗禮的學生來說,更多的人文關懷可以緩解他們面對大學的壓力和困惑,以便于他們更好地融入到經濟學院這個大學的校園文化氛圍。
具體措施:
1.黨員進新生寢室。學生黨員在新生入住學校后第一時間深入新生宿舍,了解學生基本情況,幫助學生熟悉校園、解決困難、適應環境。
2.高年級學生黨員參加迎新工作,全程陪同新生辦理入學手續,樹立服務意識。
3.班主任必須與負責該班級的助理輔導員取得有效的聯系,以便了解情況,針對班級重點學生做好思想工作。重點關注經濟困難學生的心理狀況。
(二)軍政訓練教育
通過
軍訓體會軍人生活,加強國防意識和時間觀念,提高學生的組織紀律性,培養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的品質,形成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生活作風,為更好地度過大學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具體措施:
1.我院的新生軍訓工作主要由輔導員車有亮負責。主要工作是隨時與軍訓教官保持聯系,每兩天至少去軍訓現場一次。班主任
2.學生有事必須書面向輔導員請假方才有效。
3.新生軍訓成績與考勤記錄掛鉤,作為評優的重要依據。
(三)專業思想教育
通過了解所學專業的背景、現狀及發展趨勢;所學專業代表人物、著作及影響介紹;所學專業教學計劃和課程介紹;所學專業師資情況介紹;本專業學生的學術科技活動介紹及已經取得的'成績,牢固樹立新生的專業意識。
具體措施:
1.大學精神教育及金融學院情況介紹
主講人:金融學院院長朱新蓉教授;
時間:20xx年9月8日下午2:00
地點:大學生活動中心第二報告廳
2.專業介紹。
——金融學專業
主講人:金融系主任張世曉
博士
時間:20xx年9月8日下午15:40—16:30
地點:大學生活動中心第二報告廳
——投資學專業
主講人:金融學院副院長張立勇博士。
時間:20xx年9月8日下午15:40—16:30
地點:大學生活動中心第三報告廳
——保險學專業
主講人:金融學院副院長劉寧博士
時間:20xx年9月8日下午15:40—16:30。
地點:大學生活動中心第四報告廳
(四)學習能力及方法教育
通過教育,使新生認識大學與中學在學習方法上的差異,幫助新生盡快適應大學學習的特點和要求;明確學習目標,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去,不斷探索新的學習方法,掌握大學的學習規律。
具體措施:
1.以班級為單位,邀請相關專業的教師座談大學學習方法的改變、對圖書館資源的有效利用。
活動組織:新生班學習委員。
活動形式:班會
活動時間:20xx年10月。
活動地點:教二
2.邀請高年級的學生參加座談。主要是學習方法和學習心得的溝通和交流。
活動組織:金融學院分團委、學生會學習部。
活動形式:談話節目。
活動時間:20xx年10月。
活動地點:大學生活動中心
有關于入學教育的活動方案范文 篇3
勞動教育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基本要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途徑。近年來,勞動教育存在諸多薄弱環節和問題,中小學生勞動機會減少、勞動意識缺乏,出現了一些學生輕視勞動、不會勞動、不珍惜勞動成果的現象。為此,青萍小學立足于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從小培養勞動習慣入手,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發展。
一、明確勞動教育的主要目標
通過勞動教育,提高學生的勞動素養,促進他們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積極的勞動態度,培養他們勤奮學習、自覺勞動、勇于創造的精神,為他們終身發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礎。
二、堅持勞動教育的基本原則
充分發揮勞動綜合育人功能,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以勞創新,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1、堅持思想引領。勞動教育既要讓學生學習必要的勞動知識和技能,更要通過勞動幫助學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2、堅持有機融入。有效發揮學科教學、社會實踐、校園文化、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勞動教育功能,讓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形成勞動光榮、勞動偉大的正確觀念。
3、堅持實際體驗。讓學生直接參與勞動過程,增強勞動感受,體會勞動艱辛,分享勞動喜悅,掌握勞動技能,養成勞動習慣,提高動手能力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堅持適當適度。根據學生年齡特征、性別差異、身體狀況等特點,選擇合適的勞動項目和內容,安排適度的勞動時間和強度,做好勞動保護,確保學生人身安全。
三、實施步驟和策略。
1、講解說教,形成熱愛勞動導向。
通過晨會課、少先隊活動課、勞技課、家長會等多渠道,對學生進行勞動意識強化教育。如:利用班隊會,開展以熱愛勞動為主題的班隊會,展開討論,深入理解什么叫“勞動”?怎樣做才算是熱愛勞動。教師可以給學生講古代名人愛勞動的故事,還可以講近代名人的勞動故事,再是選擇我國傳統文化中有關愛勞動、良好行為習慣等內涵的古詩文,對學生進行中華傳統美德教育,使學生從小在朗朗的誦讀中受到我國傳統美德熏陶,體會自己的行為,增強誠信意識。同時爭取家長的支持,使學生和父母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榜樣激勵,引導熱愛勞動理念。
小學生具有模仿榜樣的特點。其一教師的言行舉止、思想品質,是學生學習、模仿的榜樣,教師的言行對學生起著不可估量的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在教育工作中應以身立教,以德育德,以行導行,用愛和誠感染學生,用言和行引導學生,用自身的勞動行為來為人師表;其二我們要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有關熱愛勞動的典型案例、典型人物、先進人物,通過報告會、座談會,上門參觀、走訪等形式,感受勞動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
3、家校配合,共造熱愛勞動的環境
開展校內勞動。
在學校日常運行中滲透勞動教育,積極組織學生參與校園衛生保潔和綠化美化。開辟專門區域種植花草,讓班級、學生認領責任區域,予以精心呵護。大力開展與勞動有關的興趣小組、社團活動,進行手工制作、班務整理、書包整理、隊角裝飾等實踐活動。廣泛組織以勞動教育為主題的班隊會、手工勞技展演,提高學生的`勞動意識。
組織校外勞動。
將校外勞動納入學校的教育工作計劃,安排一定時間的農業生產、工業體驗、服務業實習等勞動實踐。充分利用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綜合實踐基地等資源,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參與勞動實踐。
鼓勵家務勞動。
教育學生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幫著做,弘揚優良家風,參與孝親、敬老、愛幼等方面的勞動。學校應安排適量的家務勞動的項目化學習內容、有關勞動的家庭作業,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布置擇菜、洗碗、洗衣、掃地、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務。
4、強化措施,規范勞動行為。
在學生對勞動有一定理解的基礎上,教師不但要做出榜樣,還要及時地規范學生的勞動行為。一是要加強預防,防微杜漸,及時糾正不良行為。二是要及時鼓勵表揚。三是要循序漸進。以少先隊活動課、勞技課為抓手,根據低、中、高年級學生不同年齡及心理特點,在學校教育、教學各個環節中分層次、有梯度地對學生進行勞動習慣的培養與訓練。每學期的勞動訓練有重點、有要求、有落實、有檢查、有總結。為了使學生形成穩定的勞動習慣,我們注意采取學生自我管理(紅領巾文明衛生崗值日制度)、自我評估(學校、家庭評比表)等方法,進行自我教育,發揮的學生主體能動作用。除了每天輪流的常規值日外,學校每周五下午為固定的大掃除時間,每到這一天,老師們都能精心組織,學生全員參與,促進和強化學生將養成的勞動習慣由自覺狀態走向自主、自動,把外顯的動力逐步內化為個性品質,逐漸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
